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语文系统复习」论述文知识专题:基础知识二

论述类文本常用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起到以理服人的作用。

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第 1—5 段,大量运用了举例论证的

方法,论证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 第 1、2 段列举《 屈原》 《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阐述“你这”式、“你是”式、“你 有”式三种不同句式的不同意味;第 3、4 段列举王若虚《史记辨 惑》 中对《 史记》 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论述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第 5 段列举贾岛“ 推敲” 的故事,表明用字不同导致意境也不 同的观点。

2.道理论证

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被 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论证 论点。 “ 引用论证” 是其中一种,即引用名言警句等作为论据,来 分析问题,论证观点。

如钱钟书的《 谈中国诗》 第 4、5 段谈论中国诗富于暗示,“ 言 有尽而意无穷” 的特点,就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作者先指 出,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人 说“ 言有尽而意无穷” “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 言外”,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联接着确切”,意思一样。 “一般西 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是正确的说法。 作者 还认为,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 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中国诗用疑问语气 做结束的”,比“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例如“西洋中世纪拉丁 诗里有个‘ 何处是’ 的公式” ,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 作者使用 中外论诗的理论来阐述中国诗的特点,这样就显得有高度、有深 度,也有可信度。

3.对比论证

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如马南邨《 不求甚解》 ,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 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 这样,通过对比 论证,证明了会意的重要性。

4.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陌 生为熟识,化深奥为浅显。如鲁迅的《拿来主义》,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用“昏蛋”“废物”比喻对待文化遗产持错误态度的人,用“鱼 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这些比喻新颖别致,形象生动;比喻论证法的运用使说理浅显易 懂,妙趣横生。

5.因果论证

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 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可以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 互证。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前 6 段指出:“闭关主义”导致被枪 炮打破大门;“送去主义”导致子孙后代只剩点残羹冷炙;“送来 主义”使清醒的青年们对洋货恐怖。 第 7 段推出结论:“所以我 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这样,因果论证的运用就 使得文章逻辑性强,无可辩驳。

6.类比论证

把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种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相同属性的类比,将妻“私臣”、妾“ 畏臣” 、客“ 有求于臣” 与宫妇“ 私王” 、朝廷之臣“ 畏王” 、四境 之内“有求于王”两两对应,令人信服地推论出“王之蔽甚矣”的 结论,从而有力地论证了纳谏的必要性。

7.归谬法

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论题,先假设这个论题是正确的,由此 导出更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先的论题是错误的。

如韩愈在《讳辩》一文中,为了反驳有人提出的“贺父名晋 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晋’‘进’同音,同音需避 父讳) ” 的谬论,就用了归谬法。 韩愈指出:“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 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显然,“ 父名仁,子不得为人” 的 说法是十分荒谬的,因此,“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 之说也是不住脚的。 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幽默感的表达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述类文本如何破
论述类文本知识
【教材要点】十种论证方法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各自作用
诗鬼李贺
议论文阅读-----谈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