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疗】脐针调理:“四隅位”治消化

脐针疗法

究竟什么是脐针疗法呢?

顾名思义,就是指是一种通过采用针刺脐部(即神阙穴)来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这种疗法系一种针刺疗法,其原理是來自于华夏文化源头的《洛书》和《易经》。脐针法则适用于全身各系統、器官的上百种疾病,无论是脏腑病还是各种疑难杂病均有显著疗效。

四隅位针方

所谓的“四隅位”是指在易医脐针“内八卦全息图”里所属的位置是在四个犄角,按照地理方位是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位,而在后天八卦里居艮、巽、坤、乾四位,对应人体的脏腑是艮对应的是人体的胃,巽对应的是人体的胆,坤对应的是人体的脾,乾对应的是人体的大肠。四个方位都属阴,而人体消化系统也属阴(土),故取“四隅位”是补土,补后天之本,即补脾胃。针刺“四隅位”根据其进针顺序具有以下作用:

1.和胃降逆:胃居中焦,其气以降为顺,胃失和降,则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状,“四隅位”运用“大道运行左升右降”规律,对应外八卦的手、股、腹、首的人体顺序,依次进针艮-巽-坤-乾,起到“地气上升,天气下降”,故可使腑气通,胃气降,呕吐及呃逆止。

2.滋阴:“四隅位”将信息全息及用针顺序统一起来,即逆时针针刺法,有针刺的滋阴作用,又有顺序的滋阴作用,依次进针乾-坤-巽-艮,对临床肝肾阴虚的胁痛,胃阴不足的胃痛,津枯肠燥的便秘有良好的效果。

3.疏肝利胆:“四隅位”重用疏肝利胆的进针顺序,即乾-巽-坤-艮,对临床上肝郁气滞、情绪不稳、精神状态不佳的患者,特别是女性有更年期症状又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疗效更佳。

         4.健脾培土:整个“四隅位”针法就是加强脾土的功能,进针顺序是坤-乾-巽-艮,对临床上胃脘隐痛,腹泻,排便不利等消化系统症状效果明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脐针疗法
人体8大系统的发病顺序与对治方法
​脐针疗法:
人体的消化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胃、肝、胆、胰腺、肠等有啥作用
零起点学针灸之第二章针理笔记-1
脐针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