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谈无为

​无,名万物之始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无是用来描述各种概念最初始含义的专有字。这样解释没有异议吧。那么无为就是寻找探索各种概念最最初始含义这种作为。

自然界各种客观存在,被人认知的就赋予一个概念在意识中呈现,没有被认知的就没有概念。概念只存在于头脑中,是客观实体在头脑中的信息投射之。因此,把万物解释为各种概念。万物之始就是概念之始,而不是物理、化学、宇宙大爆炸之始。物理、化学、大爆炸之始不是真实的始,只是当下认知所能表达的始。

可以试着去推想,如何才能得知概念最初的含义?比如说车吧,最初的含义就是指着一辆车说这个就叫车,这就把车的实物印象和车的读音联系起来,车的概念建立了。把它画下来就是车这个字。看见这个字,见过车的人立刻和头脑中车的印象进行联系,知道这个字代表的是他见过的车。没见过车的人只能把读音和字形相联系,不会见到字就想到实际的车,只能见字读che,听到che联系车字。车字面前,见没见过车,得道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他没见过车,无论你说的如何卖力,他都不会了解真正的车,导致由车组成的所有词语都对他失真。

人一生当中建立的直接感知是非常有限的,理解事物大多凭借语言文字音像表达的含义来相互联系得到事物之相,而不是像。像是看到感受到的信息成像,相则是木和目两个音同字不同的概念信息联想成相。先贤们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提倡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强调溯源万物之始而无为,无为有成就会把相变成像或接近于像,对事物的把握就更准确一些。

无为的更深一层意思是,像还不是万物的实体,只是虚而不实地像而已,需要不断地对像去无为,才能更加接近于实。所以要“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寺也,功成而弗居也”。无为这个事儿没有尽头,千万不要以为无为出点什么东西,就怎么怎么样了,只有永远处在无为的状态里,才不会被真相甩掉,这就是“夫唯居,是以弗去”。

帛书里有很多和无为关联行为论述: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能无所不为吗?当然不是,老子也不会说这么没水平的话。前几篇文章说过,不,同根同源又以相互之间独立、排斥而进行概念区分。不为,就是区分概念含义的行为。无不为,就是追溯区分概念含义行为之始的行为。追溯初始含义无为完成了,确立含义的区分行为--无不为也就完成了。老子用字就是这么简洁准确!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就是自我意识。民,代指常识。自,来自、依据(自己,本义是来自于己)。化,甲骨文字形是两个人头脚相连旋转,意味着转换、转化。自我意识愿意无为,常识认知就会根据无为出来的含义来建立。这个常识之民就是发展的,有生命力的,不会被打到的。

为无为。不用多说了,就是干好无为这件事。

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因为圣人总在做着无为这事儿,概念发展中各种各样的变异不适应也就一并被溯源纠正了。毛病不是没有,只是随出随清而已。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德,是概念之间的关系。追求这种关系最终会追到无,也就是感知状态下的关系。所以追求德是无为之举,而且只能以无来作为。仁,是感性和理性并存的关系,强调理性服从感性。庄子说,虎狼,仁也,就是这个意思。追求仁,因为涉及到感性,也只能以无来作为。

无为之有益也。无为的结果展现出来。无为之有,益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不知道的从零到九的数字的秘密
逻辑研究[埃德蒙德·胡塞尔所著图书]
到底什么是“道”?什么是“德”?老子很早就告诉我们了
三月,万物初始,2020年的春天该怎么去拍?
国学基本观念-“德”之观念(儒家)
《老子》全文解说第二章:相对性的产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