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往北方之路:挪威王国简史(上)

一、古挪威人其族
古挪威人,又称古斯堪的纳维亚人或北欧人,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相应的,也就属于雅利安人这个大谱系。瑞典人和丹麦人是他们的近亲。斯堪的纳维亚部落最早的历史难以准确确定,虽然有种非常可能的说法是他们是在公元前2世纪侵占入主到他们如今的居住之地。挪威这个名字并不特指某一支原本的雅利安部落,而是源自他们开疆拓土、安定下来的那片疆土,意即通往北方之路。这是一块长长的南北走向的带状国土,位于基阿连山脉之间,基阿连山脉将它与瑞典和北冰洋及大西洋隔开。从地图上看起来,它就像是瑞典肩上挂着的一个大袋子。挪威拥有极长的海岸线,沿着海岸线屡屡有绝佳的港口,冬夏无冰。另有岛屿星罗棋布,有的寸草不生,只得岩石,有的零零寥寥长了些草和树,是船只停靠和牛羊放牧的好地方。峡湾深入国家腹地,带来冲击拍打着挪威西海岸的水流,极大地缓和了气候。峡湾两边是可耕区,虽狭长且偶有阻断,却沿着河岸一路延伸,这也就是早期的日耳曼拓疆者修房造屋、开始为生存而战的地方。这片居住地的前前后后都绵延耸立着大山,地理环境迫使挪威人不得不居住在非常分散的畜牧地(gaards),彼此相距遥远,沟通困难。
 


乎每一条相互分隔的挪威山谷都自成一个小王国,这些小王国被称为“fylki”。并非每一个王国都有国王,却必定有酋长,有时还不止一个。国王拥有战时指挥权。当时有的地区称之为伯爵(jarl),意指独立的统治者,后来这个称号的意思演变为领主(landgrave),成了一种贵族爵位。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古挪威人的王位其实是一种苦差。它更多地意味着责任而非特权。一般说来,王位会传给王的儿子,而如果不认可这位继承人,人们有权另选他人。这样的例子在瑞典和挪威的历史上都屡有发生。有时候,当庄稼欠收或者天气恶劣导致牧群遭殃,农民就将他们的国王献祭给神。所有的厄运都被看作是神明发怒、渴求人们以血腥方式赎罪的征兆。而如果庄稼收成好,那么很明显,他们的国王是受神宠爱的。

二、北欧神话体系
在上述部分内容中,不难看出,早期挪威并没有形成比较强大的统一国家。在10世纪“金发王”哈拉尔德之前的时代,挪威的历史相对乏善可陈。在早期阶段,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挪威在内的斯堪的纳维亚各部族的神话体系,即久负盛名的北欧神话。北欧神话是古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尤其是挪威和冰岛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的总称。这些故事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充满戏剧性的宇宙观,从世界的创造一直讲述到最终的毁灭和重生。
在时间的起点,宇宙中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火之国穆斯帕尔海姆和冰之国尼弗尔海姆。穆斯帕尔海姆是一个火焰之地,充满了热量和光明;而尼弗尔海姆则是一个冰冷黑暗的世界。两者之间是一片名为金恩加格的虚空,由混沌和雾气构成。
当火焰和冰块相遇时,巨人伊米尔诞生了,他是所有巨人的祖先。同时,从冰中诞生了一头名为奥拉姆布拉的母牛,她舔食冰霜,从中诞生了神族的祖先布尔。布尔的孙子是奥丁,他与兄弟维莱和威一起杀死了伊米尔,并用他的身体创造了世界。他们将伊米尔的肉化作大地,骨骼化作山岳,血液化作海洋,毛发化作树木,头骨化作天空,脑髓则化作云朵。尸体上生出的蛆虫向阳面分化成精灵,背阴面分化成地精,奥丁三兄弟又用两棵树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并给了他们生命,因此他们分别被称为阿斯克和埃姆布拉,意为梣树和榆树。
 

奥丁

伊米尔后代的巨人中,智慧巨人密密尔看守着智慧之泉,他的女儿夜晚与光明精灵结合,生下了儿子白天,母子二人形成昼夜更替。巨人国有两个完美无瑕的孩子太阳和月亮,分别跟随白天和夜晚交替出现。太阳月亮身后跟着一群狼,当太阳和月亮被追上就会被咬到,形成日食和月食。如果太阳月亮都被吃掉,世界将会毁灭。
伊米尔死后,他的尸体上长出参天巨树伊格德拉西尔,也就是世界之树或者乾坤树,它的三条树根延伸甚远,一条通往阿斯加尔德的众神,一条抵达尤腾海姆,第三条去到尼弗尔海姆。这第三条树根不断被恶龙尼德霍格啃噬。在树顶栖息着一只鹰,枝叶之间有四只牡鹿跑来跑去,还有一只松鼠蹿上蹿下在鹰与龙之间传递闲言恶语,挑拨鹰与恶龙的关系。在伸向尤腾海姆的那条树根底下有巨人弥米尔守护的智慧之泉,奥丁曾在此以一只眼睛为代价换得一口泉水,因为喝过泉水的人立刻就能获得智慧。梣树的第二条根从神界汲取养分,在它的脚下也有一泉,那是圣泉乌尔德,众神们每天就是从这里上彩虹桥的,他们在这里会见令人敬畏的命运三女神乌尔德、贝璐丹迪和斯古尔特,她们被统称为诺恩女神,分别掌管过去、现在和将来,连神也不能改变她们的神谕与判决。诺恩女神们每天从圣泉里汲水灌溉伊格德拉西尔的根,以此令世界之树永葆生机。
奥丁的长子托尔是大地女神所生,他的妻子芙利格来自巨人国,奥丁的一支被称为亚萨神族。居住在阿斯加尔德,他在这里有一座闪耀的英灵殿,称为瓦尔哈拉,他在此接纳那些死于剑下的英魂。因此,奥丁也被称为“众神之父” ,而那些殒命的勇士一旦被他选中,就成为恩赫里亚,也就是英灵战士。
奥丁和芙利格的儿子巴尔德尔是光明之神,他聪明颖慧又性情温和,仁慈善良,由此遭到了火焰之神洛基的嫉妒。邪神洛基出生于巨人族中,他扰乱诸神安宁、制造麻烦,并最终导致了诸神的毁灭。他热衷于恶作剧,喜欢干坏事。洛基有三个骇人的子女,分别是巨狼芬里尔、世界大蛇和死亡女神海尔。随着这几个怪物渐渐长大,诸神们预见到他们会给阿斯加尔德带来麻烦。因此诸神用一条魔链缚住了芬里尔狼,使他无法挣脱,战神提尔因为为此事做担保而失去了一条手臂。世界大蛇则被扔进海里,它在海中继续长大,直到长到环绕地球一圈,然后它咬住了自己的尾巴。海尔被放逐到黑尔海姆,即海姆冥界,成为死人的统治者、地狱女神。
为了报复亚萨神族对他的敌意,洛基设计唆使盲眼的黑暗神霍德尔刺死了巴尔德尔。巴尔德尔死后,光明和温暖随他逝去,世界迎来了三个漫长的寒冬,太阳和月亮被狼群吞噬,各种怪物都挣脱了禁制,神族的敌人全部集结起来进攻阿斯加德,“诸神的黄昏”到来了。在这场毁灭一切的浩劫中,所有的神族和巨人,精灵,人类,地精,全部生灵都毁灭了。诸神的黄昏一战,公认是所有神话传说中最激烈最悲壮的战争故事,超过所有战争的总和,而且因为这场所有生灵同归于尽的战斗是早就注定,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所以北欧的神话一直带着庄严的悲剧感,即使是神仙,也逃不出宿命的无奈,在所有的神话体系中独树一帜,壮烈而又凄美。
至于诸神的黄昏之后的故事,预言是这样说的:
当太阳转入黑暗,大地沉于海中,火热的星星从天空坠落,而火焰在空中跳跃, 将会产生一个新的天地再度呈现灿烂辉煌,屋宇以黄金为顶,田野不经播种也果实累累……显然是个更好的新世界亚萨神族也会因此重生重新统治世界!
 


诸神的黄昏

三、维京海盗时代
直至8世纪中期,挪威人在世界历史中扮演的角色都微不足道。欧洲其他地区的人们对他们的存在一无所知——就算知道也实在是知之甚少。但就在8世纪接近尾声的时候,挪威人以毁灭性的风暴之势闯入文明世界肆虐,所过之境,满目疮痍。他们的船扬起两张方帆,速度奇快。从8世纪末到11世纪中叶这段时期被称为“海盗时期”或者“维京海盗时代”,这一现象的出现涉及多个方面的原因:
 

维京海盗的龙头战舰


 
8世纪末至9世纪初,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经历了人口的快速增长。有限的耕地和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这促使许多年轻人外出寻找新的土地和资源。
除此之外,挪威的社会与文化结构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北欧社会是以家族和部落为基本单位的战士文化。战士们追求荣誉和财富,而掠夺和征服是获得这些的最直接方式。此外,挪威的社会对失败者和被征服者相对宽容,这也降低了对外侵略的社会阻力。挪威人信奉北欧神话,其中包含了对勇士和英雄的崇拜。战死沙场的战士被认为能够进入英灵殿,这是一种荣耀。这种信仰鼓励了他们进行冒险和战斗。同时,挪威的文化中有强烈的探险和征服传统。故事和萨迦中充满了英雄和探险的故事,这些故事激发了挪威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征服欲。
自远古时代起,挪威人就从未停止战争,战斗被认为是最荣耀的事,这就好比塔西佗对挪威人的近亲民族日耳曼人的描述:“在他们看来,可以用鲜血换得的,如果用汗水去换取就是一种耻辱!”而在维京时期之前,挪威人的战争是相互之间的内斗。伯爵或国王侵入邻国土地,打家劫舍,并将其所能染指到的一切都当成战利品带回去。在这无休止的纷争中,总有一方会先耗尽力量,弱者被征服,强者会取代。这就是北方世界的规则。
另外,航海技术的进步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京人是出色的航海者,他们的长船设计精良,速度快、灵活性好,能够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航行。这使得他们能够远航至欧洲各地,远航至冰岛,格陵兰岛甚至北美洲。
而且,维京时代的北欧地区缺乏统一的政治中心,各个小王国和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通过对外征服,一些首领能够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增强自己的政治地位。
总而言之,在数百年的时间中,挪威人细长的龙头战舰对于欧洲诸多地区的基督徒而言成为了死亡和厄运的化身。他们不仅侵扰邻国海岸,更将触角伸过北海和波罗的海,掳夺烧杀,攻城略地。他们去教堂和修道院抢掠,将圣人之骨四散风中,把所有基督徒眼中的神圣之物践踏于脚下。
维京时代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不过从时间上讲这三个时期的界限却并不清晰。更准确的说法也许是:维京海盗可分为三个类型。最初的航海多少带着试探的性质,也没有规律。酋长们聚集几艘船的人马航行至英格兰、丹麦或佛兰德斯,攻击某座城市或修道院,并将战利品带回家。第二个时期表现出更高的战斗艺术与军事经验。一些维京人会联合攻打一些未设防的地点,将之占有并修筑防御工事,再以此为据点去侵袭周边地区。到了第三个时期,挪威人放弃了海盗的身份,扮演起征服者的角色。他们带着庞大的舰队,船数从1500艘不等,席卷突袭城市,夺取被征服之地的政权,娴熟地以交战方的姿态与国王或皇帝交涉,然后长久地在被征服之地驻扎下来。
对于第三类维京海盗,他们的征服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印记,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譬如,早年挪威维京人的征服之地中包含了石勒苏益格 [3]  的一部分,曾因这些征服者的名字而被称作挪美尼亚。该地的人们或许认可的是丹麦国王的君权统治,不过并没有直接证据显示他们就把自己放在附庸国的地位。这与后世丹麦国王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在爱尔兰,维京海盗的袭击始于公元8世纪末。最早的记录显示,维京人在795年袭击了拉斯林岛的修道院。这些袭击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持续发生,维京人以小规模的船队登陆,掠夺并焚烧定居点,主要目标是财富和奴隶。到了840年,维京人在内阿湖(Lough Neagh)地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掠夺,包括对阿玛(Armagh)修道院的攻击,导致许多学者和僧侣被俘并卖为奴隶。841年,维京人在AnnagassanLouth县)和Dubhlinn(现今的都柏林)建立了强化营地。到了9世纪末,维京人已经停止了在爱尔兰的袭击,转而成为了交易者,并在他们征服的土地上定居下来,留下了许多地名和语言影响。
在英格兰,维京人的袭击同样始于8世纪末。793年,维京人首次袭击了位于英格兰东北部的林迪斯法恩修道院,这是欧洲第一次出现北欧海盗袭击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京人的袭击变得更加频繁和有组织。991年,大批维京人在埃塞克斯的莫尔登(Maldon)登陆,轻松击败了英格兰士兵。到了11世纪初,维京人的袭击达到了顶峰,1011年,他们攻陷了坎特伯雷并掳走了大主教。1013年,丹麦国王斯韦恩(Swein)率领维京人侵袭英格兰,并成功占领了大片土地,导致英格兰王室家族流亡诺曼底。
值得注意的是,维京人并非只是单纯的掠夺者。他们在袭击的同时,也在英格兰和爱尔兰建立了定居点,如都柏林就是由维京人建立的城市。
另一件值得注意的大事是挪威海盗哈斯廷对罗马的野心。他在841年率领庞大的舰队沿着卢瓦尔河而上,一把火烧了昂布瓦斯城,围困了图尔。那里的居民将守护他们的圣徒之骨搬来置于城墙之上,于是根据这个故事的说法,由于圣徒的介入,海盗们只得败走。845年,据说哈斯廷和拉格纳·罗德布洛克的儿子比约恩·艾恩赛德一起攻打了巴黎,这个无所畏惧的强盗把他的破坏力延伸到了波罗的海甚至地中海沿岸国家,并且随着一路旗开得胜,他变得愈加大胆,决心围攻罗马。哈斯廷集结了所有能召集到的人马组成庞大的舰队,驶过了海格力斯之柱,可惜还没等他到达台伯河口,船队就被一场风暴推向卡拉拉市。哈斯廷将其误认为罗马并使用诡计占据了这座城市。虽然他并没有真正发动对罗马的攻击,但这一事件仍然显示出北欧海盗的强势。

四、挪威王国的建立
在挪威王国的建立过程中,英格林家族,自称是丰收之神弗雷的后代,起到了主要作用。比较可信的记载始于“白腿王”哈夫丹,他是一名伟大的战士,在位期间征服了挪威的劳姆莱克,以及宽广肥沃的西福尔地区。他的第三代传人是伟大的维京海盗狩猎王戈弗雷,由于他和萨克森人的良好关系,他曾向查理大帝发起战争,并威胁要攻克亚琛并杀死查理大帝。而戈弗雷的儿子就是黑王哈夫丹。
810年戈弗雷被杀的时候哈夫丹才一岁。哈夫丹18岁开始亲政,统治从外祖父那里继承来的阿格德。他通过战争和联姻的方式充实壮大了从父亲那里接手的巨大财富,毫无争议地成为整个挪威最强大的国王。他制定法律,带头严格遵守,也强制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这套法规就是我们所说的埃兹维尔法。在哈夫丹统一挪威南方诸地并纳入自己统治之下的过程中,该法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影响力。860,他在驾车跨越兰兹峡湾的冰原时淹死了。所有子民都在哀悼这位老国王,因为他在位期间人民总是粮食丰收,并且他是一位明君,受人爱戴。他的尸体被分为若干部分分别安葬,因为们相信国王坟墓所在地区将会得到神的眷顾。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这些墓地都有人来献祭,哈夫丹国王被人们当作神一样膜拜。

金发王哈拉尔德(右)从父亲手里继承王国


哈夫丹国王的儿子就是著名的“金发王”哈拉尔德。哈夫丹去世的时候哈拉尔德年仅10岁,曾被哈夫丹征服的那些国王们见其年幼,认为收复失地的好时机到了。不过幸好哈拉尔德有古托姆这个守护者。古托姆是哈拉尔德的舅舅及监护人,他以卓越的才能处理政事并佐助侄子抗击敌人。在漫长的战事中哈拉尔德往往能立于不败。常胜的喜悦之下,他萌生扩张疆域的野心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哈拉尔德意识到在整个挪威没有哪个国王的权势和资源可以与自己比肩,于是征服整个国家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日趋清晰和坚定。他率领一支军队向北征服了奥克达尔和特伦德拉格,也就是特隆赫姆峡湾附近的地区。在特隆赫姆北边的瑙姆达尔有两位国王,分别是赫尔拉格和罗拉格。当赫尔拉格听闻哈拉尔德征战的行军渐进,便修了一座墓冢,带着11个人躲进去并从内部封住。而他的兄弟罗拉格则命人将他的王座抬到山顶,而把一个伯爵座摆在山脚。他自己坐在王座上等待哈拉尔德,但当他看到哈拉尔德逼近,竟滚下王座,主动坐上伯爵之位,自此宣告承认自己是哈拉尔德之属臣。无论行到哪里,哈拉尔德奉行了一致的政策。那些原来的国王们若是认可他王上王的统领地位,便被封为其原领地的伯爵。而其中那些反抗他的则或死或残。
在若干年的征服中,哈拉尔德离自己成为统一的挪威王国的主宰者这一目标越来越近,而针对他的征服导致的外部势力觊觎和内部贵族与自由农的抵抗也逐渐激烈。瑞典国王对属于英格林家族的韦姆兰有较强的野心,在哈拉尔德征服北方时入侵了这一地区,消息传来,哈拉尔德连忙赶往南方,罚款并惩处了那些倒戈的农民,收复了韦姆兰。
随着哈拉尔德征服的稳步推进,余下的那些仍保有自己土地的贵族分别得出结论:光靠自己单打独斗是绝无可能战胜哈拉尔德的。他们于是联合起来,于872年与这位征服者的舰队在哈弗斯峡湾狭路相逢。战争的号角已吹响,最激烈的战场上总是有哈拉尔德的战船冲在最前。船头赫然立着索尔夫——克维德伍夫的儿子、英勇绝伦的战士——还有欧尔夫·努瓦和艾文德·兰姆兄弟。战争异常残酷且结局难以预料,国王失去了很多最优秀的战士,漫天都是枪林石雨,无数箭矢“嘶嘶”地在空中呼啸而过。哈拉尔德的狂战士们在盛怒中杀红了眼,他们猛攻向前,登上敌船。这是一场可怕的杀戮,酋长们一个个地或死或逃。哈拉尔德国王(就像萨迦传说中的那样)赢得了挪威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从那天开始,对他的统治再无足以畏惧的反对之声。
然而,哈拉尔德在统一挪威的大局已定后,开始猜忌索尔夫,免去了他的王家执政官一职,挑拨他的敌人诋毁他,最终在他的私人领地上袭击并杀死了他。这使得克维德伍夫悲痛欲绝,从此与国王势不两立。自知无力与国王对抗的克维德伍夫远走冰岛,在途中袭杀了哈拉尔德的两个表兄。从那时起,英格林家族就与克维德伍夫的后人结下了血海深仇。克维德伍夫并非唯一的特例,为逃离哈拉尔德的压迫,许多酋长选择远走海外寻找避难所。哈弗斯峡湾战役之后,国王以不容妥协的决绝继续推行封建制度,数千人跨越重洋到奥克尼和赫布里底群岛建立新的家园,其中不乏原本最高贵的家族,而后他们中很多人又借道去了冰岛,也有不少人直接以冰岛为目的地。这一事件后来导致冰岛被并入挪威的统治。值得一提的是,当哈拉尔德向他们提出不允许在他的王国国境之内行抢夺与劫掠性远征之事时,北欧的酋长们愤怒了,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要对这些古而有之的特权做无保障的削减。这些人中有一位名叫罗尔夫,也称罗洛,是国王的朋友(莫勒的伯爵拉格瓦尔德)的儿子,他藐视了国王的命令,在维肯预备粮草,结果遭到流放,父亲的影响力和母亲的祈祷都救不了他。正是因为他出身高贵,被国王抓了典型,以儆效尤。在北欧萨迦中,罗洛有“行走者”罗尔夫的称号,因为他又高又重,没有马能驮得起他。他与一大群追随者向南航行去到法国,侵扰那个国家数年后,于912年与“糊涂王”查理三世达成和解,根据协议,他皈依了基督教并接受了一个大省作为他和后人的封地。这个省名叫诺曼底,在世界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罗洛的儿子是“长剑”威廉,威廉生了“无畏者”理查,理查又生了个儿子,并用自己的名字给他命名。小理查得到“好王”的名号,他的儿子名叫罗洛,被称为“华美王”罗贝尔,是“征服者”威廉的父亲。因此,罗洛可以说是英格兰诺曼王朝所有国王的祖先。

诺曼底公爵罗洛

五、哈拉尔德王身后的混战

哈拉尔德私生活的混乱对于后来的挪威历史也持续产生了影响。因为根据挪威人所惯常的继承法,国王的所有儿子都是有资格继承王位的。
哈拉尔德前后至少有8位妻子,其中只有一位妻子出身王室,那就是朗希尔德,南日德兰的国王小埃里克的女儿。当他第一次派人去向她求婚时,她回答说:如果要她忍受三十分之一的爱,她是不会嫁给这位全世界最强大的王的。国王第二次派人去的时候,她回复说,如果哈拉尔德王肯送走其他所有的妻子,那么她就愿意嫁给他。国王同意这样做,便迎娶了朗希尔德为王后。然而婚后她只活了三年便去世了,随后哈拉尔德又把以前的一些妻子和情妇带了回来。朗希尔德只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埃里克,是哈拉尔德在所有孩子中最喜爱的一个。
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哈拉尔德开始尝到过度地开枝散叶带来的苦果。由于他的儿子们并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又在全国各地由不同的自耕农抚养长大,因此相互之间几乎完全没有兄弟亲情的意识。
造成哈拉尔德众子不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埃里克的嫉妒,因为父亲明显过于偏爱他们的这个兄弟了。埃里克在12岁时就得到号令五艘船的机会,踏上维京航海之行,并随行配备了最精良的船员。他所表现出的杰出才能与大胆冒进令老国王欣喜欣慰。出色的战绩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得到了“血斧”(Blod-Oexe)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绰号,也使他更加受到父亲的喜爱。正是这层偏宠导致哈拉尔德在他50岁的时候(900年)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实际上抵消了他一生的功绩,也将使他尚未出世的子孙后代痛苦不堪。他召集了一次“庭”(thing),也就是全体大会(这种颇具北欧特色的统治阶级会议至今仍然在冰岛的政治体系中得以窥见),地点大约是在埃兹沃尔德,他将所有儿子都立为小王国国王,但有一个条件:在他死后,所有儿子都必须承认埃里克王上王的领主地位。他分给每个儿子一个省拿去统治,对于税收,他们可以留1/3在手里,1/3分给那些伯爵们,还有1/3交给君主即埃里克。王室衔位只能传给直系后代当中的男丁,不论是婚生子或私生子都一视同仁。对于他的女儿们所生下的儿子,他赐予了伯爵之位。哈拉尔德这一灾难性的决定抹煞了婚生子与私生子的差别,为以后的内战和常年的自相残杀与冲突埋下伏笔。
哈拉尔德快70岁的时候又找了一个情人,就是莫斯特的索拉,因其个高,她又有“莫斯特之杆”的绰号。她为哈拉尔德生下儿子哈康。哈拉尔德80岁时,感觉自己无力再扛起治国的重担,便将王位传给埃里克,主动退位了。哈拉尔德死于三年之后(933年),其一生统治挪威长达73年。
若说哈拉尔德的专制统治还带有推进文明开化的意义,并且总体来说还是仁慈有益的,那么“血斧王”埃里克的专制统治则毫无章法和建设性可言。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妻子,贡希尔德王后对他一生产生的都是坏的影响。她残忍、贪婪、背信弃义,赞美丈夫的一切恶行。内战随着埃里克王的上位旋即爆发,全国多地都出现反叛埃里克的民众,大众转而支持埃里克的兄弟们,致力于摆脱他的枷锁。即使有父亲的努力,埃里克的君权却从未受到普遍认可,哈拉尔德国王一去世,“黑王”哈夫丹和奥拉夫就分别在特伦德拉格和维肯宣布自立为王。然而哈夫丹不久后去世,其继任者齐格弗里德与奥拉夫被埃里克的突袭杀死。

血斧王埃里克的硬币,有ERICREX(埃里克王)字样,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在埃里克统治期间,曾与哈拉尔德王结仇后远赴冰岛的“光头”斯利姆之子索尔夫与其关系紧密,然而索尔夫的弟弟埃里吉蔑视国王的权威,由于出言不逊冒犯了贡希尔德皇后,一位名叫博尔德的王室管事在后者授意下在埃里吉的酒中下药,埃里吉发觉了,杀死了博尔德并逃走,从此致力于反对埃里克。
然而,埃里克的统治并未能够长久维持。当埃里克在位4年之际,他最小的弟弟哈康登陆特伦德拉格,并在次年成了国王。这消息如野火般蔓延至全国,大街小巷一片欢腾。埃里克垂死挣扎想要筹组一支军队,但是民众都抛弃了他,不得已之下他只好带着妻儿和一些追随者逃亡而去。如今他像一名维京海盗一样四处航行,侵扰苏格兰和英格兰海岸。最后,他从埃塞尔斯坦国王那里接受诺森伯兰的一部分为封地,条件是他得保卫这个国家,抵抗挪威海盗和丹麦海盗的侵害。根据约定,他还得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有趣的是,后来埃里吉漂流到这一区域并被埃里克抓获,然而前者在朋友求情与传说中即兴创作的《头之赎金》的作用下成功打动了埃里克,免于一死并被释放。埃吉尔就此离去,又去到挪威,经历了很多冒险,最后他回到冰岛,大约在990995年间去世,享年逾90岁。“血斧王”埃里克继续留在英格兰,历经了命运的诸多变迁兴衰,直到950年或954年战死沙场。
“好王”哈康的统治相比于他的兄长埃里克明显更得人心。他平和友善,举止之间有种赢得一切人心的魅力。他用友好的态度和认真信守承诺的做派赢得酋长们支持其大业。人们赞美他俊美的外表,亦钦佩他的聪明才智和豪爽性情,都说这是老哈拉尔德国王回来了——一如往昔的强大和俊美,却是更亲切更宽宏。
在登上王位后,对“金发王”哈拉尔德的儿孙,哈康予以善待,给了他们所应得的。和平时代就此来临,没有人再质疑哈康的权力,于是哈康立马精神饱满地投身于改进王国内部管理的事业之中。他将王国划分为议庭联盟(Thing-Unions)或称为司法分区,在智者和熟手的帮助下极大地改善了法律。
哈康所做的唯一激进的变革就是将土地归还农民,打破了父亲所建的封建制国家。然而这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当国王放弃向土地征税的权利,实际上他也就丧失了持有军队的能力,而不得不把各地区的防御责任部分地交付到农民自己手里。为了做好防御,他把沿海地区划分为不同的海防区,并规定每个区都有义务置一艘全员待命、武装完备的船供国王差遣。这自然是赋税的另一种形式,不过在农民看来就没那么讨厌了,因为其目的和必要性显而易见,其中也没有低人一等的仰赖他人,人们已再次成为自由的土地所有者。

六、挪威的基督教化
随着哈康对国内的安抚接近完成,他逐渐将工作重心转向另外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他儿时便已在英格兰接受了洗礼,是基督教虔诚的皈依者。然而,传统信仰的基础强大到足够让任何人裹足不前。于是哈康行了一步缓兵之棋,直到他在位的第十五六年(950951年),他的群众基础已经广泛到似乎能承受任何冒险的时候,他才为基督教事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他命人从英格兰请来一名主教及数名教士,发布了一篇教令,禁止人们供奉以前的神,要求他们接受对基督的信仰。然而,这一尝试遭到了包括国王的密友哈拉德的西格德伯爵在内的诸多贵族与农民的反对。
与此同时,远在英格兰的埃里克的儿子向丹麦的“蓝牙王”哈拉尔德寻求庇护。其中两个年长一点的,即伽穆勒和古托姆,化身维京海盗四处滋扰,劫掠挪威海岸及波罗的海周边地区。而三儿子则沿用了他的抚养人丹麦王哈拉尔德的名字,并在其王宫接受教育。他们在还尚未强大到可以发动常规战争时,便已抓住一切机会去骚扰他。由于内战的威胁,哈康不得不暂时搁置推广基督教的尝试。953年,哈康在阿格瓦尔兹内斯追上贡希尔德的儿子,经过一场激烈的战争战胜了他们。哈康手刃了侄子古托姆·埃里克松,砍倒了他的帅旗。幸存的两兄弟带余部逃回丹麦,消停了两年之后,于955年率规模更大的军队卷土重来。在一场规模更大的战役中,哈康再次取得了胜利,经历奋勇自卫的伽穆勒带着一身重伤投海而死。其他的几兄弟游泳上船,回到丹麦。
这场战争的胜利为挪威带来长达六年的和平,哈康也因此得以重续对国家基督教化的尝试。然而在之前试探过农民们的脾气之后,他明显有所灰心。他本人依然是一名基督教徒,也劝导了他的很多朋友放弃异教。但他缺乏不妥协不让步的气魄,比起严酷决绝,他更偏向于温和的方式,而且不愿意与那些在艰难时期不离不弃的忠诚的人们为敌。这方面的和解政策,加上他任期内农业多有好收成,使得哈康国王广受爱戴。可能再没有比他更贴近民心的挪威国王了,于是,为了表达喜爱之情,人们称他为“好王”哈康。
然而,埃里克与贡希尔德诸子并未放弃重夺挪威王位的尝试。961年,又一次战斗爆发,哈康国王再次取得了胜利,然而国王本人被箭射中,血流不止,昏迷后去世。无论朋友还是对手都悲痛哀悼他。他生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派船追上了贡希尔德的儿子,请他们回来接手这个王国。因为他自己没有儿子,唯有一个女儿索拉,而根据法律,女儿是不能继承王位的。

哈康死后,贡希尔德的儿子们迫不及待地接手了父辈的王国。但他们继承得到的却不是整个挪威,而只是中部地区。在维肯,“金发王”哈拉尔德的孙子特里格瓦·奥拉夫松和古德罗德·比约恩松独立为王;在特伦德拉格,则有哈拉德的西格德伯爵拒绝承认“血斧王”埃里克一脉拥有最高王权。埃里克的子嗣中,幸存下来的几个兄弟中最大的一位名叫哈拉尔德·格雷菲尔,长相肖似父亲“血斧王”埃里克。他首要的目标自然就是重新收服“金发王”哈拉尔德传给自己父亲的这个王国。这么一来,瓦解哈拉德的西格德伯爵以及维肯的特里格瓦·奥拉夫松和古德罗德·比约恩松的势力成为政治上的必然。哈拉尔德·格雷菲尔使用收买和袭击的方式杀死了西格德伯爵,然而,伯爵的儿子哈康被证明是更为危险的敌人。当得知西格德伯爵去世的消息时,哈康便召集特伦德人,大批群众前来响应。他们发出向背信弃义的贡希尔德之子复仇的强烈呼声,肯定了哈康拥有与其父同样的尊贵地位,并宣告即刻追随他。哈康伯爵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所以借助了因为利益受损对贡希尔德诸子不满的丹麦“蓝牙王”哈拉尔德,利用后者的势力,经过错综复杂的谋划和武力后成功成为了挪威的统治者。
哈康在借助丹麦的力量成为统治者后,很快不满于附庸的地位,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攻击丹麦的机会,在哈拉尔德被削弱后哈康正式反叛。为了追讨并大败哈康伯爵于其大本营,“蓝牙王”哈拉尔德花了好长一段时间组建足够强大的军队。我们无法肯定他这场以惩罚逆臣为目的,向挪威发动的战争的确切年份,可能是976年,也可能是两或三年之后。然而哈拉尔德并未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并在哈康率军南下后撤回了丹麦。此后通过扶持代理人的方式袭扰哈康,然而在986年的约伦伽瓦格之战,挪威国土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中,哈康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击溃了丹麦王支持的约斯姆维京人。哈康伯爵权力稳固,无人敢质疑他的地位。农业和渔业都有好收成,人民享了许多年和平满足的生活。奥克尼的伯爵们向哈康进贡,把他当作国王一样对待,事实上从各方面来看他也真的是一个无冕之王了。然而,哈康伯爵遵循旧的宗教信仰,这使得挪威的基督教进程停滞了。这一情况持续到他统治晚期横征暴敛,并在995年被侍从背叛杀死。哈康伯爵被认为是挪威王位上的最后一个异教捍卫者。
哈康伯爵之后,金发王哈拉尔德的曾孙奥拉夫·特里格瓦松成为国王,即奥拉夫一世。他的早期经历非常传奇,他曾经在诺夫哥罗德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那里担任亲随卫队的一员,因其勇猛和忠诚深受大公的信任和赏识。他年纪轻轻就手刃了杀死自己养父的恶毒奴隶贩子,只身游遍波罗的海。此后,他的足迹远达弗留西、赫布里底群岛、英格兰东海岸和爱尔兰。传说中一位基督徒预言家认为他日后必成国王,在深受鼓舞之余,他决定改宗基督教。多年的历练不仅让他积累了大量财富,而且还使他成为了一名老练的战争领主。
公元994年,他率领一支海盗船队,伙同丹麦斯八字胡子王一起向英格兰进发,他们溯泰晤士河而上,直逼伦敦。当他们正要放火烧毁伦敦时,英王埃塞尔雷德二世拿出了一大笔银子来换取停止焚烧伦敦。但是,斯和奥拉夫并没有返回丹麦,冬天到来时他们把船停泊在南安普顿港口内,准备来年再次攻打伦敦。公元995年,挪威爆发农民起义,推翻了哈康国王。奥拉夫闻讯后,立即率其海盗船离开英国返回挪威。哈康被杀后,特伦德拉格郡所有的酋长和农民都被召集起来,在尼德河口参加了欧雷庭会(Oere-thing),奥拉夫·特里格瓦松在这里被正式加冕为挪威国王。从此以后,特伦德人拥有并保留了代表全国宣布国王登基的权利,直至今日,挪威君主登基加冕的地点依旧在特隆赫姆
 

奥拉夫国王登上王位

奥拉夫国王登上王位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全国推行基督教。他生性就很适于干这番事业:他有狂热的信仰,心志坚定,不妥协不让步。当温和的方法行不通时,他毫不犹豫地以剑与火开道。他最初以新宗教领军人物的形象出现是在维肯,在那里,他把亲戚和支持者叫到一处,告诉他们自己打算让挪威王国所有人都改信基督,即便他会因此殒命也在所不辞。当时他的母亲和继父洛丁就住在维肯,洛丁身后还有许多朋友和亲戚,这些人中有一部分已经是基督徒了,因此对于国王的命令,并没有出现特别的反对。
维肯的基督教化完成之后就轮到阿格德。国王没有遇到什么强硬的反抗,直到他到达南霍达兰。一些大酋长聚集起来,意图对国王造成威慑。然而奥拉夫的无畏与果断令他们异常钦佩,于是几经谈判,他们接受了基督教并受洗。作为交换,他们要求国王把妹妹阿斯特里德嫁给他们年轻高贵的首领——索勒的厄尔林·斯珈格松。国王认为这场婚姻怎么看都是好事,便应允了。在胜利的鼓舞下,奥拉夫马不停蹄地前往特伦德拉格,那里有古老宏伟的哈拉德神庙,是北欧异教最重要的圣殿。在虔诚的宗教热情的驱使之下,奥拉夫罔顾后果,摧毁了神坛,烧了神像,并带走了财宝。这一举动导致了农民的武装集结,奥拉夫不得不暂避锋芒。然而,第二年,他再次召开庭会,用武力威慑与计谋强迫特伦德受洗。随后奥拉夫对冰岛的基督教化也取得了很好的收益,最终冰岛在10006月的阿尔庭(Althing)上正式接受了基督教。作为挪威王座上成功推广基督教之第一人,奥拉夫的伟大成就使他的名字被光环笼罩虽然四面受敌,但在奥拉夫·特里格瓦松短暂的任期内,挪威并没受到多少与他国的战争之害。血斧王埃里克幸存的最后一个儿子古德罗德于999年夏天攻打维肯,却在国王不在的情况下亦战败
然而,奥拉夫最终还是死在战场上。在1000与丹麦八字胡王斯温的战斗中,挪威战败,奥拉夫被淹死,年仅36岁。奥拉夫国王死于斯沃尔德之后,反对他的联盟的几位君主将其王国瓜分。哈康伯爵之子埃里克伯爵分得西海岸从芬马克郡到林讷角之间除7个以外的所有郡县,而这除外的7个分给了瑞典的奥拉夫国王。从林讷角到瑞典边境的所有郡县,包括阿格德,都被八字胡斯温收归囊中,除了朗里克。朗里克(如今已是瑞典的一部分)分给了瑞典国王,而他又把它以及他在挪威的其他所有财产作为封邑转赠给他的连襟兄弟斯温伯爵,也就是埃里克伯爵的弟弟。在埃里克和斯温两位伯爵温和宽松的统治期间,基督教在挪威无甚进展。奥拉夫·特里格瓦松再有热情和精力,也不可能在短短5年之间把异教信仰从挪威人心里连根拔除。而在他死后,许多被他强迫信奉基督之名的人便又重拾曾经的宗教习俗。
挪威的基督教化决定性的胜利是由另一个奥拉夫——奥拉夫·哈拉尔德松完成的。奥拉夫二世是哈拉尔德·格隆斯科的儿子、商王比约恩的孙子,而比约恩是被他的兄弟血斧王埃里克杀死的。由此可知,这是由金发王哈拉尔德及其传下的王族血统中产生的一个新的分支。1015年埃里克伯爵离开挪威,给了他一个问鼎王权的机会,他一刻不等地回到了这片生他的土地。但他对这件事情的开展却体现了其谨慎的特点。得知人民对他的态度必会决定他要如何行动,他不想在没有确定胜算之前贸然出手。于是他便把战舰都留在英格兰,而乘坐两艘商船跨过北海。在抓到落单的年轻哈康伯爵并迫使他前往英格兰后,奥拉夫的对手仅剩斯温伯爵奥拉夫发现,在与斯温伯爵开战之前,明智的做法是要先试探大众态度和得到大农民和酋长们的支持。在这方面他的工作总体上十分成功。他现在努力要做的事就是集结足够大的一支军队去摧毁对手。到了春天,冰面一破,他便率大约20艘船,共1 5002 000人驶出了福尔登峡湾。与此同时,斯温伯爵纠集了所有力量来应对危机。在索勒的厄尔林·斯珈格松和艾纳·泰姆巴斯克威尔的帮助下,他集结了一支由45艘装备精良的船以及大约3 000名战士组成的舰队。带着这样一支令人生畏的庞大军队,他在西福尔郡海岸的尼瑟岬(海角)迎战奥拉夫。那天是基督教的棕枝主日(1016325日)。奥拉夫在这次战斗中取得了胜利,然而并未能够彻底击溃斯温伯爵。尽管仍有大批人马拥趸及足够的资源继续顽抗,斯温伯爵却向东驶去了瑞典,他的连襟瑞典王奥拉夫热情接待了他。他似乎谋划过对挪威的新一轮战役,瑞典王也支持他一雪战败之耻。然而他却在第二年夏天向罗斯发起了一次军事远征,大约是为了充盈国库之需,结果生病死在途中(1016年)。
奥拉夫借此机会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并向瑞典国王奥拉夫提出了联姻与保持和平的建议,后者迫于国内的压力不得不应允。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挪威第一次作为一个完整王国与一个外国强权交涉。瑞典国王与丹麦国王都自称是拉格纳·罗德布洛克的子孙、神的后裔,在此之前,他们从未把金发王哈拉尔德的后人看作一个统一的王国的统治者,也从未承认他们和自身有同等尊贵的地位。
1018年耶稣升天节那天,奥拉夫参加了弥撒,在仪式上遇到一次失败的刺杀,他因此放逐了罗克莱,使得这是挪威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国王一人拥有王室头衔。这许多地方郡王所构成的群体,其实是狭隘的本地爱国主义的代表,很难对付,必须要先打破他们的势力,才有可能将分散的诸部落融合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然而正如我们所见,只要阿萨教还是国教,打破其势力就毫无可能,因为老部落的首领阶层也身兼神职,于是这些本地身兼祭司的君王所世袭的尊贵便被宗教和部落政治传统双重神圣化了。正因如此,奥拉夫国王要使全国基督教化的热情就拥有了政治和宗教双重意义,而他把精力同时放在对付旧的神祇和对付这群通过旧神信仰获取利益的人两方面也就绝非偶然。在1020—1026年间的和平时期,他以不懈的热情致力于根除一切异教的痕迹,令这个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与基督教相统一。这是一项庄严的事业以强硬手段消灭了海德马肯和劳姆莱克的异教之后,奥拉夫在埃兹沃尔德召集了一次盛大的,正式宣布了埃兹维尔法,且其适用范围是整个奥普兰。他意图修订所有司法辖区的法律以达成统一
奥拉夫在国内的举动遭到了一些地方贵族的反对,英格兰与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利用了这个时局,用贿赂和许诺的手段鼓动全国范围内那些不满的酋长们联合起来反叛暴君。然而首先发难的却是挪威。1026克努特以朝圣者之名去了罗马与此同时,他的连襟兄弟乌尔夫伯爵在丹麦主谋造反,并与奥拉夫·哈拉尔德松和阿农德·雅各布结成了联盟。两人都认为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可以给权势慑人的克努特予以打击。他们集聚了一支舰队,侵扰哈兰和斯科讷海岸。但是挪威与瑞典舰队的规模无法与克努特匹敌,两人在克努特返回后被迫撤离。1028年,准备充分的克努特入侵挪威,通过大手笔的贿赂手段他颇有成效地赢得了那些不忠不满的挪威酋长们的友善,去了尼德罗斯,并在那里宣布成为挪威国王。对奥拉夫来说,此时别无他法,唯有离开这个国家。他前往瑞典试图重整旗鼓夺回挪威。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宗教色彩浓厚的故事使奥拉夫得到了圣徒的称号。传说与实录中记载了奥拉夫国王经过瑞典去往沃尔达伦那命定之地途中发生的几件插曲。当他带着基督的福音回到那些曾拒绝他的人们身边,他周身都发出一种忧郁的光辉,就像黄昏落日。
 

圣奥拉夫像,出自特隆赫姆大教堂圣坛的帷幔,于1691年迁至哥本哈根

奥拉夫回到挪威后,在沃尔达伦的史提克列斯塔高地对阵与丹麦联盟的农民军,在这次战斗中,奥拉夫国王身死。传说在他死后,太阳变成了血红色,令天地之间都笼罩了一层奇异的红色光辉。黑暗降临于酣战中的双方军队,太阳黑了下来。巨大的恐慌吞没了农民军,这场日食令他们看到的是奥拉夫信仰之上帝的愤怒。根据后来的经外传说,国王的血液,以及仅是碰触到他失去生命的手都引发了许多奇迹。数不清的故事讲述了他生前死后的神奇力量留着火红胡子的圣奥拉夫不仅成为国民圣徒,也成了民族英雄。他悲剧性的死亡与他推进基督教事业的英勇行为一样,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在奥拉夫统治时期,基督教逐渐在挪威扎根并流传开来。
 

圣奥拉夫在战斗中阵亡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史-挪威史 2
奥丁神之怒——维京风暴(七):最后的维京人
北欧历史-古挪威王国 
维京十二领袖
这场云集欧洲王室的80岁生日派对以前,你对挪威王室了解多少?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此国独立缺国王,向他国求助:借个国王行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