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老产业投资与发展心经

说到养老产业投资与发展估计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之前有圈里的朋友一直希望我能写点什么,但我一直没有那个感觉,最近的一件事情让我觉得既然我们团队提倡佛系那就写段养老产业的心经吧。 

昨天我正准备离开我们养老机构的出去办事,刚走到一楼突然有人从背后拽住了我,回头一看是严婆婆,老人家非常急切问我:小伙子,这是不是一楼?大门在哪里?我要回家。

之后我不时会想起严婆婆那种焦虑的眼神。

我们的养老机构无论硬件环境还是服务品质都是当地一流,选址花了一年时间,搜遍了全城才觅得一处房产;购置所有资产包含房产花了一个亿、设计花大价钱买了日本的设施图纸来剖析复制;建设单床经营性投资12万;团队有七年的经营服务经验,并且还有日本团队常驻指导。

过去288房间的老年公寓两年内满住,这个新开的机构300床,两个月住进40多个老人,基本靠口碑营销。这样的机构,这么好的条件,老人为什么还是很急迫的要回家呢?

我们怎么才能给老人创造一个他们认同的家?

世人皆知,人是社会性动物,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提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的确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所以老人说要回家的那个“家”并不只是一种熟悉的环境,而是回归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叫“家庭”。

减轻社会负担,帮需要改变生活的老人创造“家庭”,重新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是这个产业的本质。

这个创造“家庭”的过程通过社会,股东,员工和客户共同努力是可以达成的,否则大多数陌生人不可能会组成那么多的家庭,所有的家庭都是通过相识,相知,相爱,相守,这样一个过程固化下来的,家庭这个概念是本身就是人为创造的。

谁都不会单纯把机构当作自己的家,学校也好,部队也好,单位也好都是这样,但是一旦建立了家庭关系,维系家庭关系之所在即为家之所在。 

那么我们接下来要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养老项目如何构建“家庭关系”和创造“家庭”,以及明白如何在构建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客户、员工、股东、社会四满意。

这个关系逻辑搞不明白,在养老产业投入再多时间、金钱和精力都不会有规模,利润和股权溢价,一切都是徒劳。 

我们核心词是“构建家庭关系”和“创造家庭”。

首先我提出养老产业的“家庭和家庭关系” 的形象概念,以这个形象的概念为基础我们来一层一层揭秘养老产业的本质与真相。

养老产业的“家庭”是由客户,员工,股东组成的。股东是家长,员工和客户都是家庭成员,股东这个家长是由投资人和经理人共同组成,投资人是男方即爸爸,经理人是女方即妈妈,养老项目是男女双方结合的孩子,养老项目里面员工是大女儿,客户是小儿子。 

首先我们说下构建家庭的第一步,即男女双方的结合。

家庭对我们来说本质是承担责任,儿女之情和天伦之乐都是承担责任过程中的自然而然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对组建家庭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创造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

自然界动物雌性总是选择获取携带最强健的基因雄性来繁衍,雄性不论是用开屏也好,角斗也好都是想证明自己拥有值得雌性选择的最强健基因。

我们做养老产业经营的经理人在养老事业的投入上必然都会说是自己毕生的心血,养老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所以在这件事情的投入上作为女方的经理人要比作为男方的投资人要多得多。

所以你在准备投身养老产业前一定要想好,自己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如果你要扮演家长,那么经理人是妈妈,投资人是爸爸。经理人肯定是操盘手和经营者,全心全意的操持家庭,那么经理人团队最好由事业合伙人组成方能同甘共苦,风雨共济,都把养老产业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而将为此付出毕生的心血。

故而妈妈在年轻时候选择如意郎君的时候就要非常的小心谨慎,要选择的爸爸一定要要对家庭具备足够的承担能力并且这个爸爸是真心爱妈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以后的日子才过得好,很多都是奔着上市而去。

妈妈嫁出去一定是轻资产,也有带比较重资产负债的,那就是以前妈妈家境不好,家里债台高筑,但只要爸爸有实力并且爱妈妈,这个妈妈又非常端庄贤良,组成家庭都不是问题,一起努力过好以后的小日子。

男婚女嫁,一般作为爸爸的投资人,应该投入资金置办组建所需的家庭所有资源;作为妈妈的经理人就是带点嫁妆表示诚意,从金额来看在比起组建家庭所需资源的投入无乎其微,但是最重要的是明确关系和名分,日后夫妻经营这个家庭所创造的财富是所有权益是对等的。

资产性投资对于家庭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维系家庭关系,但不是不重要而是非常重要,结婚前总得买套房或者租套房吧。

所有的财务投资人都不是女方嫁人的最佳选择,财务投资人都是短期机会主义者,被财务投资人娶回家一定会被财投逼着赶紧生很多孩子,但养老产业这孩子发育得慢,要三年断奶,七八年能帮家里挣点钱,还不能负重干活儿,较高资产性投资的负债是背负不起的。

短期机会主义者经不起风雨,不相信未来,看到孩子多了而家庭的负担又越来越重,日子很快就过不下去了,搞不好就是卖妻卖儿,交棒过程难免不会对妈妈对操持家庭所定下的原则、方针甚至计划造成影响。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所以男方女方都要慎重,不要狗急跳墙来投这行和做这行。

如果你是机会主义的投资人,不相信未来,劝你不要娶养老产业的经理人为妻,不要打卖妻儿的能赚钱的主意。

如果你是养老产业经理人她爹也要想好,特别是搞房地产出身的爹,要么不要生这个女儿,要么生下来前要想好给她找个般配的如意郎君,关注产业公司的现金流,扩大产业经营规模,创造盈利,股权溢价退出的方式的路径去抚育这个产业,才能风风光光的把女儿嫁出去。

上面我们引用家庭的概念,说明养老产业的家庭成员关系,构建家庭前的条件和要点,明确了产业本质和逻辑以及顶层的设计。

那些老说养老没有商业模式的人,必然总是关心利润而非现金流。

现在社会风气浮躁,各项成本那么高,苛捐杂税也比较重,关心利润的不如关心消费的规模,假疫苗和假医生不就是关心利润导致的吗?

那么组建家庭之后,维系家庭关系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呢?最重要的是减轻家庭的负担,因为家庭的负担会传递到家庭成员每一个人身上,家庭负担越重,日子越不好过。

而减轻家庭负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成本,其中控制投资成本比控制运营成本更加重要。

我们不是说找到一个有钱有势的爸爸就没有了家庭负担,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人有个很富的爹,随时见他挥金如土,泡妞无数,家里债台高筑,还扬言要匡扶家业,大家怎么看怎么不靠谱,不是吗?所以妈妈经常说勤俭持家为家之根本。

前面我们说过养老产业家庭里由四个人组成,投资人是爸爸,经理人是妈妈,客户和员工都是孩子。

为什么客户和员工都是孩子呢?因为爸爸和妈妈结婚生下来的项目里孵出来的宝贝就是客户和员工,客户是小儿子,员工是大女儿。

为什么控制投资成本比控制运营成本还要重要呢?资产性的投资和负债都不能过高。

什么叫过高?就是超出了另外一个家庭成员即客户的承担能力,最终所有的投入都需要客户的消费来平衡,产品最终要推向市场为市场所接纳才能形成商品产生价值。

所以不能失衡,失衡家庭矛盾就大了,儿子逼急了就不认爹妈。作为妈妈的经理人对于两个孩子,客户和员工的爱都是一样多。

养老项目经营成本中最大的部分是人工成本,经理人不会苛扣人工成本,而是奖励自己的大女儿多学本事多干活,鼓励他们快速成长,多分担家庭负担,所以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虽然不一定能帮父母分忧,但是一定能为家庭解难,因此父母是舍不得亏待女儿的。

经理人也不会苛求客户,因为客户的承担力有限,老人本身的收入不多,子女送老人过来让我们照护也是为了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如果服务费用超过他们合理的承担力,反而是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妈妈肯定不愿意亏待自己的儿子,因为没有儿子就断了家庭的香火。

因为妈妈爱爸爸肯定也不愿意增加爸爸的压力,所以妈妈必须勤劳聪慧善于持家。

一个项目诞生前,作为妈妈的经理人首先要关注建设成本,例如地价和房价以及其他资产性投资的直接成本和财务成本,这些在反应在经营成本里面是租金,折旧费、利息费、开办费摊销等,直接影响项目经营的现金流,投资回报率和投资回收期。

2018年估计没有人会去拍一块纯商业地用来做养老,除非是比较大的保险公司。

2018年产业钩地,商住混搭,肥瘦兼顾也不行了,是块肥肉必须拿到市场上公开竞拍,钩到一块骨头真做了产业也不一定啃不动,平衡不了投资,凡是产业都必须要有产业基础和产业生态,康养旅游也是产业,名气,人气,财气不是随便就能聚拢的,打造一个聚宝盆需要先把天时,地利,人和集齐。

政策导向,经济趋势,人口迁徙都是天时,各类产业资源是所谓人和,所谓地利就是找准天时与人和交汇的枢纽点,也是有自身条件要求的至少要方便这种关系交汇。

你看到所有成功的项目是有偶然,也有创造,但不是必然,也非一力所为。

恰好那个时间,恰好是有准备的你,恰好占对了地儿而已。最近政策导向,经济趋势,人口迁徙转向了城市近郊的乡村,转向了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这些地可以做养老,也可以做长租公寓。

其他经济价值更高的国有建设地,住宅用地政府一定狠狠的卖个大价钱,目前就指望这个换米养家糊口;商业地和工业地一定希望能带来规模化的集群效益和持续高额税收,因为目前制造和贸易才能带来地区长期繁荣。

勤俭持家的妈妈们应该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到底在哪里安家?安居才能乐业,所以资产性投资反应在房租上的指标要匹配。

如果你的项目在一个常驻人口数量1000万以上,户籍人口数700万以上的城市,床经营性资产投资超过了12万,经营性投资利息超过8%,你可能穿越了,你的客户在未来等你,因为你十年的投资回报率可能低于15%。

经营性资产投资就是包括了在现金流表里算作折旧费(包括装修和设备设施等)、利息费、开办费摊销的成本。

项目投资成本对经营的影响往往大于经营成本,当然最好是资产性投资和经营性投资分开算账,经营的帐就是算GOP。

不动产的资产性投资讲命数,不好说,也不好算,前两年有上海有好多开发商一筹莫展,这两年又扬眉吐气了。

经营投资的账是很容易算到位的,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贤惠的妈妈都会精打细算。总之产业投资的事情,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把账算好小日子才好过,否则家庭负担太重,就会亏待了孩子们,很容易破坏家庭关系。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经营家庭中很重要的部分。那么对于养老产业这个家庭来说如何教育子女呢?我们上面打过比喻把客户和员工比作,养老产业这个家庭里的孩子。

那么客户是小儿子,员工是大女儿。对客户的教育就是对市场的培育,客源的积累,直接挂钩的指标是获客成本,填床速度,年均入住率,收费标准。

目前养老服务业市场营销第一关键指标是价格,价格与客户家庭收入,消费意识,机构环境,服务内容和标准,品牌认同度有关系,所谓性价比。

第二关键指标是感觉,说感觉营销的关键指标,是估计很多人会觉得比较扯淡,感觉怎么还衡量?但是在最终成单的时候客户就是凭感觉。

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为什么老人会买那么多保健品?那不就是凭感觉选择的消费吗?首先这种感觉是一种信任和依赖,这种信任感觉产生有三种途径就是从众,从权威和从亲密。

我们讲养老项目营销就是考虑如果采用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式获客,因为价格是第一要素,我上面也讲过,对客户而言不要把照护老人的家庭重担转换为支付老人照护费用的家庭重担。

在过国未富民已衰,没有藏富于民,中产阶级脆弱,社会缺乏公道的环境里,客户一直纠结价格也属正常,关键还是看他们对养老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对你信任和依赖的程度,那就是怎么能在客户心理创造成单的感觉的问题。

如果服务对象和支付对象是同一个人,老人在有民事行为能力和自主权的阶段事情相对简单,只需要获取老人的认同和信任。

这种情况以自理型老人为主,他们选择的产品会不同,自理型社区的问题,也是社区,住人的地方必然要符合人的生活习性,吃、住、行、游、购、娱、医等等对应的配套服务项目。

而自理型社区和普通社区又不一样普通社区的业态都是物竞天择自然而然,而自理型社区都是人为计划和配置的,并且大多要享受城镇配套不是特别便利,人为计划配置的东西必须满足基本和大多数人的喜好,在投入可控的范围内尽量满足需求,否则多余的配套投入和笨拙的服务方式都会给家庭带来负担。

如果服务对象和支付对象不是同一人,老人不具备有民事行为能力就需要得到家属的认同和信任才可能托付老人给我们。

这类是属于特别主动的消费,需求已经是刚性的,无非是在客户知晓范围内做出选择,靠性价比和信任依赖的感觉来成单,营销除了百度推广,社区硬广与活动以外,自媒体推广也是有效的。

至少做到大家都知道,大家都在用,大家都说好,从众的导向是必须的。从权威是强化专业,专家背书,明星代言也是可以有的,但要注意方式,成本可控,投入和产出成正比即可。

如果服务对象和支付对象不是同一人,老人也有民事行为能力就比较麻烦,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很多,需要得到家属和老人的信任才可能托付老人给我们。

这类不仅要从众,从权威,更重要是从亲密,刚需是存在的,只是需要达成共识,必然需要一个大家都认同的人从中斡旋。

且不说具体的营销策略,做这行没有爱心和耐心是不行的,记住经营家庭,减轻家庭负担这事情对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好处,大家总要找个冠冕堂皇,左右兼顾,事倍功半的方式来解决负担问题。永远在站在客户共同的述求上来考虑为他们考虑。

家庭里养儿本身就是一件费心,费力、费时的事情,项目是投资人和经理人的孩子,项目里有客户和员工,客户为幺儿,员工为长女,大家都望子成龙,但拔苗助长和临时抱佛脚都是事倍功半的事情。

我们做养老做了8年,大部分的金钱,精力和时间都投在了培育客户上,否则不会有开篇说的那种效果。

那些还没有成为我们客户的人,我们已经很熟悉,他们一旦有需求,我们必然是不二之选,因为我们是他们最亲密的人。

可以简单说一下我们是怎么做到这种亲密的。老年人最关心什么?当然是他们的健康。

故而我们是从健康管理入手来逐步建立这种信任和依赖。我们目前有自己的以体检和检后管理为依托的健康管理中心,年检量约4万人,我们也有自己的老年医院二级专科220床。

在没有这些机构前我们做的是社区健康小站,在社区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助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慢病管理,例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

后来我们还投资线上的轻问诊平台,之后与电信和省医院合作,推出电视医生,健康服务面覆盖面越来越广。我们还在著名三甲医院开设了求医问药的服务,辅助挂号,导医陪诊,诊后解惑等。

总之通过关注健康和协助处理健康问题是和老人建议亲密关系的有效途径,但光这点还不够我们还有老年生活方式的介入,这里先不展开说明。 

在养老产业的“家庭关系”中,项目是投资人和经理人的孩子,项目里有客户和员工,客户为小儿子,员工为大女儿,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经营家庭中很重要的部分。

我们上面简略说了如何教育小儿子即培育客户,下面我们说下如何教育大女儿即培养员工。

女儿要富养,这是中国人都知道的育女心经,因为作为女儿,三从四德,言谈举止,琴棋书画,歌舞烹饪女红样样都要到位。

我问过我的日本顾问他们养老机构里为什么员工那么少,大家都很忙碌,并且都很开心少有抱怨?

他说因为他们什么都会,处理事情的能力都很强很全面,所以不需要设那么多岗位,一个岗位可兼数个职能,例如介护士,除了照护老人外,他们也负责他们工作区域清洁卫生,日常基础的康复训练,老人的生活计划以及心理干预等等。

日本养老机构以100床为单位,配置10个护士,介护士28人,总共38人。38人中有5个人是预备岗是补缺用的,同时这38个人里面也包含夜班人数。

还是100床为单位,夜班为1个护士,4个介护士,夜班介护士里面3个是区域负责,1个是机动协助。也就说床位和人力的配置护士是10:1,介护士是4:1,有人会觉得和我的机构人员配置差不多嘛,但是他们的服务内容和标准可能甩你几条街。

因为我们的机构床位与人力的比例,护士是15:1,介护士是3:1,管理岗人数我们就比日本机构多了不少,但是日本机构的服务内容和品质的确比我们做得丰富得多也好得多。

日本员工的待遇不低,我们派过去的研修生一个月包吃住,拿到手的钱也有1万人民币。吃住条件都不错,住的都是采光通风周围安全且安静的单间公寓。

当然我们自己也办养老服务职业培训,有自己的培训学校,目前是只做三件事情,一是内训,主要是树立标准化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以及锻造职业化的服务与管理人才.

二是产教融合,依托我们自己的项目与其他学校一起,从三年级开始组织产学一体的合作项目,象牙塔到伊甸园无缝对接,我之前说过通过相对的封闭的环境制造静、净的氛围是培养职业化人才非常重要的条件。

当然这也是提前锁定优质人才和降低运营的人资成本,年轻人的加入让机构更加具有活力和动力去发展和创新。

三是赴日研修,这是针对机构内的管理人才和外部希望有所建树的有志中青年,这个项目才开始第一批人才预计2018年11月奔赴日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把更好的服务和管理都带回来。 

养老产业中“人”才是最核心的核心能力,不是土地,也不是房产。客户也好,员工也好,不是单纯靠钱就能获取的,他们都是家人,一家人在一起睡大街都能叫家庭,再富有众叛亲离又有何意义。

养老项目直接经营成本里面占比最大的是人工成本,这个成本只能节约不能苛扣,特别是合理控制人工成本。

首先要选对人,人选对了,就要在投资于人,培养多才多艺的员工让他们多劳多得,管理要集约利用工时,激励员工多挣钱。

包括销售团队也不能亏待,注意采用有效的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人际关系,应该把花在低效营销上的费用奖励给他们,鼓励他们深入社区深入老人们的生活建立信任和依赖的关系,为创造“家庭”打好基础。 

对于硬件环境的打造,我这里只能说一些原则和思路。 

首先是选址,从2012年大家开始关注养老到2016年着实热了一阵,2017年以后在人口超过千万级的城市中区选到一处安身立命之所几乎是不再可能了吧。

就算你看好,要紧牙勒紧裤带承受高额租金,但是周边居民不会提意见吗?

我前年买了一张成都市的地图,在上面画了几百个格子,把三环路内的区域去掉,在四环和三环之间选址,交给选址团队花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在四环外侧选到一处还能符合改造条件的和满足经营测算条件的房子。

所在区域的政府部门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从民政局,卫生局,建设局,消防队到街道办,派出所,社区居委会都对我们非常关注,建设期间社区办牵头我们还和周边居民搞了一年的互动活动,才和谐安康的诞下了一个养老机构项目。

2015年政府就开始鼓励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做非营利性养老项目,也不拒绝你做营利性养老项目,2018年政府又鼓励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做长期租赁住宅,2018年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还可以上市交易了。

土地是做事情的地,地的价值要和做的事情匹配,不管用来换大米,还是养精血,还是积功德。

般国有建设地里面住宅地肯定是换大米了,商业地也想换大米,工业地用来养精血推动城市文明,教科文卫体以及养老用地都是积功德的,但一般民营企业够不着。

有钱有地的主儿,直接去化也好,左手换右手也好,只要摊得平总账,手上有实在是不知道做什么的骨头,也可以做养老,找到好的妈妈来操持,还是有机会可以名利双收。 

对于巨鳄也好,中小型民企想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做文章也是非常考手艺的。

以前大家都是肆无忌惮的跑马圈地,哪怕地很生,始终盼着有朝一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能时间换空间,腾笼换鸟,一步登天。

如果你手上已经有了集体建设用地和流转用地,种了十来年的花花草草实在腻了,现在天上漏了条缝,透了点光给你,如果找得到合适的金主,不如开始做琢磨下怎么做养老吧。

因为这类地相对成本低,一般容积率在1.5以下,如果城市交通已经延伸过来并且有所连接,就可以考虑落址养老项目。

当然在土地利用的时候尽量裁剪得考究一些,可建设地尽量修建经营性用房,把配套的用房放在别处,宅基地也好,农地也好,农地是不能硬化的注意建设方式,宅基地可以拆院并院,但是要和农民以及集体组织商议妥当,做到合规合法,否则拆除只在一瞬。 

上面我已经说了要过好日子就要精打细算,控制投资成本比控制经营成本更重要,如果做养老产业的投资人重心放在资产价值而不是现金流,你就错了,就不该来做养老产业投资。

投资养老项目就是投资现金流项目,哪怕微利,只要不亏,也要做大现金流量,一样可以做出价值,走向上市,这是京东犬都懂得道理。 

服务老人光用力,不用心是不行的,商业教材里有句话:不要雇佣员工手脚而要雇佣他们的大脑和心,因为大脑和心才是价值最高的。 

另外我们工程技术团队在硬件打造上也是非常的烧脑费心,我给他们提出的方针是不要做物理环境上的CCRC,而是要做服务的CCRC。

我们不像发达国家地大物博,人口稀少,我们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而我们需要被满足的社区需求惊人的巨大,发展还极不平衡。

我们不能照搬过去发达国家的经验,把CCRC的物理环境分得那么细,并且中国人是农耕文化,农耕文化骨子里就不希望迁徙,老了更忌讳迁徙,不像国外那些游牧文化的民族。

在我们自理型公寓住着的老人因为身体变化需要把他们转移至我们自己的介护机构或者自己的老年医院进行照护或治疗都很难很勉强。

而目前75岁以上,甚至80岁以上高龄自理老人又很多,但是一旦过了85岁或者生一场病就会很快进入到需要介助介护的阶段。

所以我给技术团队提的设计原则是老人居室的家庭化和单元平面的机构化,要在同一物理空间考虑到随着时间变化,老人需求的变化和服务内容以及方式的改变。

例如现在这个项目在设计的时候目前定位于自理型社区,产品为自理型长租公寓,也要考虑它之后会逐步变成介护机构,空间设计上要留足余地,在控制经营单位面积公摊的基础上,尽量为未来的变化“偷面积”。

并且在建这类项目的时候初期要拿出一个经营单元来获取养老机构执照,以后随着介护需求增加,增加转换的单元,扩充床位即可,不需要再从头做执业审批,只需要做一些投资较少,对经营服务干扰较小的改造即可满足需求的变化和符合床位审批的条件。而不是在自理型社区里又嵌入介护机构,甚至医院。

单独再建这些机构投资增大不说,这些机构各有各的产业生态,不一定适合当前和自理型公寓在同一地址做经营。

如果你同时投入肯定也会关注介护机构或者医院经营,这些配套型机构的财报不一定能做好看,就算好看了,和你旁边的自理型公寓又有多大关系呢?

自理型公寓客户有需求的时候,想住进去还得等介护机构床位空出来吗?这些床位空着,不空着都闹心。

有朋友去上海看了朱家角那个养老项目,总是为他们的配套经营担心,我认为他们一点都不用担心,资产投资的账,算得过来,价卖得出来也可以,总之都是开发成本,要转移去化的。

郁亮说他们随园嘉树的项目只成功了一半吗?能成功一半已经很开心了,不是吗?我从来不想操开发商的心,我太了解他们了。

总之为了控制投资成本,满足逐步变化的使用功能,配套设施的面积都得合规合法的“偷出来”。具体怎么操作,只要你会提要求,设计单位都能满足。 

当然目前日本和欧美都在提倡老人养老回归社区,尽量做居家养老,这也是一种理想,我都说亲密和睦才会有家庭。

大多数老人都没法回去,物理空间,生活方式,家庭氛围,社会交流都会变得不适合。为了如今的老人和我们父母以及我们自己的将来,我们必须给他们创造一个家。

这个家里有投资人,经理人,客户和员工,这个家庭里的每个人都要为这个家过上好日子而努力付出。

回到开篇的故事,那天我拉着严婆婆说走我带你回家,我带她去餐厅,后花园,办公区转了一圈,期间介护士找来她和我们一起过活动,一起吃饭,一起开会的照片,告诉她说我们是谁,那个介护小妹是你的孙女,你要记住,她要照顾你一辈子,你住二楼要记着。

哪怕她的记忆只有几秒钟,也要不厌其烦的反反复复告诉她这些,给她最喜欢的小点心,带她回到二楼去。

虽然从二楼认知障碍区到户外有三道门禁,每扇窗都加装了锁闭的防盗纱窗,整个机构不到一万平米有160多个摄像头,但我们的关爱远远超越这些防护,我们相信只有爱才能让老人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她一定会意识到她的家就在这里,因为我们作为家人一直尽心竭力的为此创造。 

文章的尾声,简单介绍下我自己吧,在下是学建筑规划出身,房地产做了十几年,医养产业做了七年,搞过一些医疗和养老项目的投资,负责项目的孵化,读过川大的MBA,混过华西医管的大讲堂,喜欢结交有识之士,没有酒量但喜欢请客吃饭,如果事业上有一点建树也全仗着家人的包容和老师校友的照拂,非常感谢你们! 

我们做养老产业七年,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不离不弃,一直扎根四川深耕成都,2017年后再没想过要全国扩张,一统江湖,只希望能为守护一方老人幸福安康尽绵薄之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老地产】养老产业发展定位
养老产业巨大前景 PK “空置率、成本、人员流失率”三高,投资人如何决策?
也谈养老院为何不赚钱?
资深养老人张婧:养老,如何在慢赛道里快起来
谁说投资养老产业“一本万利”?
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检核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