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艰辛而无奈的医学生

有些新闻可能很快就会消失,在信息量如此大的现代社会,一个生命个体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小了,就像一个石子沉入大海,有时候一点涟漪都没有。

一个一学生选择割断自己的颈动脉,如果她不是学医的,可能会选择手腕吧,也许还会有生还的可能,但是生命没有假如。

有人说这是个例,说明她内心承受能力太差了,这种话是不负责任的,如果查询相关新闻,既往有很多规培医生雷倒在岗位上,也有很多辞职的,可见这不是一个很轻松的事情。

非医学相关人员其实很难体会到那种绝望,学医这条路是比较艰辛的,本科五年已经很辛苦了,研究生三年更是忙碌,如果到了规范化培训阶段,可能比临床医生都辛苦,却拿着非常微薄的报酬。

一个指导高考报考的老师曾经说过,如果家庭条件一般而选择学医,那么工作时间晚,成长周期长,留在上学的城市又比较困难,所以,在人生最好的阶段,却过着最累的生活,充当着廉价劳动力,还被冠以培训之名。

最主要的是,在人生最好的年纪,却没有了希望,这才是最可怕的。

学医在国外是竞争非常激烈的,而且属于高收入人群,但是在中国,要是谈收入就好像道德有问题,必须要讲奉献,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即使很累,也不敢抱怨,大部分人选择默默承受。

现在的医学教育制度基本是照搬国外的,为什么在国内总是水土不服,同样的制度,换了一个环境,换了一批人执行,就变了味道。

很多制度朝令夕改,一会儿一个要求,很多东西都要亡羊补牢式去做,而且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再加上当下极为严重的形式主义,临床工作如果能减少一些形式主义,会很大程度上减轻医生和患者的负担,但是,基于某些原因,基本很难实现。

在任何一个机构里面,都有无形而又等级森严的潜在规矩影响着每一个人,有个共同点就是,干活最多的,任劳任怨的,往往都处于最底层。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在澳洲有业务,每年要在南半球待一段时间,他来门诊找我结果等了好久,然后感慨说,国外的很多医院很有名,但是没有人,人们也不去,虽然和人口以及预约制度有关,但即便是急诊,人也不多,反观中国的医院,到处都是人声鼎沸。

看来是真的要变成病夫之国了,因为医疗体系里,医生也病了,患者也病了,就有点悬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频 | 一场对现代教育制度的控诉!
及时止损,一切都还来得及
突然猝死的人,多半从事这6种工作!第2种最可惜
我是老师
走进2023
荐书:陶勇医生的《目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