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心中的诗经——汾沮洳

文\月婷轩 出镜\乖妞妞

版权所有,盗图必究


诗经——风——魏风——汾沮洳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汾:汾水,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西南汇入黄河。沮(jù)洳(rù):水边低湿的地方。

言:乃。莫:草名。即酸模,又名羊蹄菜。多年生草本,有酸味。

彼其之子:他那个人。

度:衡量。美无度,极言其美无比。

殊异:优异出众。公路:官名。掌管王公宾祀之车驾的官吏。

桑:桑树叶。

英:华(花)。

公行(háng):官名。掌管王公兵车的官吏。

曲:河道弯曲之处。

藚(xù):药用植物,即泽泻草。多年生沼生草本,具地下球茎,可作蔬菜。

公族:公侯家族的人,指贵族子弟。

在那汾河湾里低湿的地方,有个小伙子采水面野菜忙。你看那个勤劳的小伙子啊,长得是那样英俊无法衡量。他长得那样英俊无法衡量,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

在那滔滔汾河水的另一方,有个小伙子采撷桑叶正忙。你看那个勤劳的小伙子啊,长得那样英俊如鲜花怒放。他是那样英俊如鲜花怒放,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

在那滔滔汾河拐弯的地方,有个小伙子采撷泽泻正忙。你看那个勤劳的小伙子啊,品行如美玉一般纯洁高尚。他品行如美玉般纯洁高尚,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

诗经越读就越觉学问太浅,不能理解其中的微言大义,有时会有一种放弃的想法,实在是积累太少了。

本篇名为汾沮洳,三个字都带水字旁,却是不得要领,还是先从最简单处着手吧。

汾,指汾河,是黄河支流之一,未入黄河是称为汾,入了黄河,即归入正道。这里以汾为题,自有一种未入正道之义,这也是诗序的观点,我们后边慢慢介绍。

沮:简单来说,是阻止水流的意思,至于从何处而解来,大家慢慢上网查查吧,太过复杂,我意会却难言传。

洳:是指“水不欲流动而自安”。

题意就是,汾水至此处便是低洼处,静而不流,而题中之意也有静而不愿流动的意思,就是固守本地,而不愿去进取之意。

全诗三章,重章叠句,却又各有其意。我们先从字面的意思去试着解一下本篇。

先解三章之第一句:言,是我的意思。莫,一种野菜,可食。桑,养蚕用的桑叶。藚,一种草药。方,在水一方的方,也就是水旁。曲,这里可以解为拐角,或者是河洼。

那么第一句的意思,在汾河的低洼处,我在采摘着莫\桑\藚。这里先不解为何而从事这些活动,只讲其意。

第二句和第三句是重复的,所以并在一起讲:彼其之子,那个男子。可能是前文中采莫的是个女子,而这里的男子是她心中所想。也可能采莫的是位男子,一个姑娘看到了他的样子,而在这里描述。不管如何,这里所说的是个爱情故事。美,即美,这里是讲德行,还是外貌,我更倾向于外貌,因为从采莫,采桑的活动中是看不到其德行的,只能是对外貌进行描绘。无度,如英,如玉,自然就是美的进一步概括了。公路、公行、公族,这里先解为贵族的子女吧。是说这个男子与那些贵族的子女自不一样。

那么全诗就是以一位女子的口吻来描写在汾水旁看到的一位男子,对其倾慕之意。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一位在汾水旁劳作的女子,在思慕她的心上人,文中换了三个场景,更能说明女子对心上的人思念,可以说是无时无刻的思念,更能说明女子的痴情。

可是古人对本篇的解释却全然不同。

诗序说:《汾沮洳》,刺俭也。其君俭以能勤,刺不得礼也。

全文无一字相刺,何以何现刺魏君之意?

还是从题目入手,前边说过,沮、洳的意思,那么,何以沮,何以洳,沮的是何物,洳的又是何物呢?当然是汾河水。而阻汾河水不能入黄河,也就是不能让水归于正道,终究是不符礼制也,这里是将黄河引为正统,大道的意思。而支流在入黄河之前,均为小道,所以化名万千,而入了黄河,只有黄河一个名字,归于大道。文以此为题,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再说文中所说的三种植物。莫,味酸,虽能食,然而是不得以而为之,所以名为莫。也就是说,百姓因为穷,不得以去以此充饥。这里是表现出百姓的穷苦。桑是养蚕用的,又以此地为限,即文中的“方”,有缠绕意,局限于此之意。何为方,天圆地方之方,一方天地之方,这里有宁静之意,而水流动不应该是宁静的,宁静的水说明未动,这里也有被困之意。或是自困不动之意。说的是魏君守固,甘愿自缚于此方天地。藚,一种草药,生于水边,是一种水草,而这里是指采药治病。曲,这里是指局部的意思,是指取汾水中一段。那么也与上文一样,有局限性。而这里引入草药的意思是民众病了可以用草药来医,而国家病了,谁去用什么办法去医呢?

第一句只是引子,重点是后边,国家生的是什么病呢?彼其之子,这里是指魏君,而又不是专指哪一位魏君,而是指所有让国家生病的魏君。说君美,不是指德行美,而是指外貌,外表美,这就是诗序说的刺俭中的俭。俭本是美德,何以刺之呢?这里是说魏君看似俭,实际已偏离大道,偏于礼。孔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既然孔子如此说,则何以“刺俭”也?于“奢”与“俭”二者之间必择其一,则宁“俭”而勿“奢”,但“奢”与“俭”皆非礼也。这里引入度的概念,也就是奢与俭均应有度。因为贫穷而节衣缩食,不是俭之真义,而只是贫穷。为富足而节衣缩食,忍饥受寒,不是俭,而是吝啬。因富足而过度享受,那是奢侈。所以,俭之定义因度而存在。

再说最后一个词,公路、公行、公族。都用一个公字,是以指国家。这里引入一些网上解释,很有深意。

《毛传》曰:“路,车也。”“公行,从公之行也。”“公族,公属。”“路”为车,“行”为道路,“族”为人群。“路、行、族”三字前皆有“公”字。《说文解字》曰:“公,平分也。从八,从厶(音思)。八,犹如背也。”是故,“公”字在于“公正”,惟有无私,方能公正。“公车”是公正之车,此车犹如国土。车可以载人载物,国土可以养人养物;车不安,则难以载人载物;国不公正,则国民难以安宁。“公行”是公正之道,是治国当遵之道。国君治国,政教不公正,国不可治。“公族”是国中之人,不能得国人之心,则国危矣。

以上就是古人解此篇所述之大义,实在是让我汗颜,中华之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之《国风·魏风·汾沮洳》赏析
34. 坚决不做“套中人”:《魏风·汾沮洳》
诗经注解(108)汾沮洳
《诗·魏风·汾沮洳》
(108)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
诗经·国风·魏风·汾沮洳(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