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育儿bug你中招了吗?

父母不仅仅局限于父母这一角色,还是一个孩子的老师,在孩子的生长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启蒙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原则是建立在科学之上。根据家庭自身条件、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孩子本身特点。灵活的创新科学教育方法。所有“别人家的孩子”都能从一个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到他们父母的烙印。孩子是否幸福,取决于父母是否用正确的养育方法为爱加持,孩子才开出幸福的花。以下列举现存的家庭教育问题,你中招了吗?

1、不懂孩子生长规律,一味追求“别人家的孩子”

父母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真正目的。同时社会、政府、给予年轻父母的家庭教育培训机会少,也没有家长学校所以很多年轻的父母不了解家庭教育。不懂因材施教,盲目教育。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有可能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在父母面前自卑。在森林里,每一棵大树里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尽相同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告诉我们有九个智能是有差异的。孩子具有差异性。(动动金手指为文章点赞)

2、家庭教育重智轻德

中国父母都有一种病名叫“焦虑症”以及我国的高考制度更是促进病情的恶化,父母们大部分比较关注孩子是否成才而不是成人。孩子长大后在哪一方面会有所发展结什么样的果,往往取决于小时候父母种下什么样的种子。香港一名资优儿童在各方面的学习上都是佼佼者,斩获了众多大小比赛的奖项,但在生活中是一个不会自己绑鞋带的十四孩子。而在日本一名患病的妈妈在不久后将要离开人世,在孩子四岁生日时她送给孩子一条围裙并教孩子如何做家务煮饭,这位妈妈留给了孩子如何生活的本领,身体健康、道德美好是孩子生活幸福的基石。

3、超前教育

许多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超前教育主要成因是父母过于焦急,对于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例如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情绪、社交能力、人格特征等等远比关注成绩问题重要的多。要早学多学,“以孩子三岁会飞为荣,以孩子一岁不会走为耻”。事实上儿童是需要童年的,儿童是需要游戏的、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3-6的幼儿更多的是让他在玩中学。

4、家庭教育原则不一致

现代家庭教育普遍现象就是虎妈猫爸、慈母严父还有一对溺爱的祖父母的家庭教育,爷爷奶奶教育与爸妈之间的教育原则不统一,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不一致。

5、父母言行不一 ,没有做到榜样的作用

“爸妈是孩子的一面照妖镜”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改变自己。而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早睡早起的时候,自己却在熬夜通宵。再让孩子读书写字的时候,自己却在麻将游戏。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则,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

6、丧偶式育儿一方教育的缺席

爸爸这一角色通常在孩子教育中缺席,养育全部由妈妈一角全部承担。孩子的家长会亲子活动爸爸从不参与,不了解孩子在校生活情况,缺乏与孩子沟通。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演绎爸爸的角色,没有尽到父亲的教育。

7、“自然缺失症”

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脱节,导致各种心理和生理的问题(亚健康),如孩子着迷电子化、焦虑、肥胖、近视等等。这一问题早在2005年美国一位关心儿童问题的记者理德·洛夫提出“自然缺失症”出自《林间最后的小孩》。 David orr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环境学教授曾表示:在生态环境贫瘠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缺乏认知大自然的经验和对生命的奇妙想象力,而恰好这种在普通不过的东西却被现代社会文明给所剥夺掉了。

8、“功利化教学”

父母焦虑,读各种培训班。美曰其名培养孩子的兴趣,实质不遵从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周六日安排的满满当当“东家琴棋,西家书画”。有些家长还给孩子报五花八门的兴趣班,使孩子全方面发展,恨不得培养出十八般武艺的孩子,年轻时没完成的梦想。孩子去完成,把孩子变成了父母的附属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让你的焦虑害了孩子!
怎样才能避免孩子抗拒入园,缓解分离焦虑
家庭教育法系列解读③|教育好家长才能搞好家庭教育
焦虑的时代怎样做一个好的父母,成长自己永远是育儿最好的方式
妈妈陪?爸爸陪?ADHD儿童成长路上的家庭教育
#心理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不教育孩子,孩子就会走偏,其实那是家长自己的焦虑! #家庭教育 #焦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