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合”文化润校园 “和合”教育谱新篇

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  王善法  何涛

创建于2002年5月的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十年的飞跃发展,目前学校共有130个班级,600余名教职工,在校学生8000余人,是连云港市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现代化完全中学,被评为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十年风雨历程,十载春华秋实。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追求“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目标,全力推进“和合”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民办中小学、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模范民办学校、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连云港市文明单位、连云港市先进民办学校、连云港市全面育人先进学校、连云港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等系列荣誉称号。2005至2011年学校连续七年以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荣获连云港市教学质量评估最高奖,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近年来,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充分挖掘“和合”文化内涵,创新教育理念,以“和合”思想为指导,实施“和合”管理,打造“和合”团队,构建“和合”课堂,加强“和合”德育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创氛围,重熏陶,建设“和合”校园

 (一)以“和合”为核心,构建“和合”文化体系。

“和合”文化引领下,学校创造性的提出了“和合”教育理念,“和合”教育以“和”为价值导向,以“合”为途径和手段,以“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为文化原理,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的影响,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得到优质均衡的和谐发展。在这种理念指引下,学校形成了以“和合”文化为灵魂的“一训三风”,即“美德 好学 格物 致用”的校训,“和谐 活泼 尚荣 上进”的校风、“博学 博采 博艺 博爱”的教风和“善问 善思 善辨 善用”的学风,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和合”文化体系。

(二)以“和爱”为目标,建设“和合”校园文化。

学校围绕“和合”文化这个主题,以“和合”思想的整体性、辨证性、和谐性整合资源,融合智慧,建设洋溢书香与人文关怀的乐园、呵护身心健康的田园、四季花香荡漾绿色生命的花园、师生和谐幸福生活的家园,注重物质美的空间形态与荷载的文化内涵相契合。学校建有“和合”广场、“和合”绿园、“和合”大舞台、“和合”健身馆、“和合”探究室、“和合”美术馆,学生公寓命名为“馨居”和“雅舍”,东西餐厅命名为“天物厅”和“地华厅”, 教学楼命名为“和爱楼”、“和生楼”和“和实楼”,每栋建筑的命名都契合“和合”思想,每面墙壁都讲述着“和合”文化。校园文化标语牌上的名言警句,教室走廊上的名人名言,充满异域风情的英语角,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育人氛围,成为学生读书成长的快乐家园。

二.塑师德,强师能,打造“和合”团队

(一)坚持正确导向,强化师德建设。

学校把“和合”文化建设与师德师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师政治素质、职业规范和道德水平为重点,通过全员培训、学校例会、教职工大会等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引导教职工知法、懂法、守法,严格规范施教行为,形成讲正气、讲合作、讲奉献的思想作风。通过完善《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和合”团队建设纲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和合”班级评价标准》等系列评价制度,依章管理,严格落实,形成了规范执教、团结合作、争优创先的工作作风;学校充分发挥民办学校机制灵活的特点,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提高福利待遇,认真做好教师“五险一金”缴纳工作,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学校还定期组织教职工篮球、乒乓球、书画比赛等文体活动,开展“和合团队”、“和合校园感动人物”等评选活动,对先进员工予以隆重表彰,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二)搭建学习平台,促进专业发展

1.夯实校本培训,提高专业素质。一是实施全员培训。学校制定了《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和合”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和合”课堂评价标准》等规章制度,通过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二是实施“青蓝工程”。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签合同,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三是实施“名师工程”。我校充分挖掘自身师资优势,把特级教师和省市县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织起来,成立“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课堂、“和合教育沙龙”、“和合教育论坛”等形式,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实施争优创先工程。定期举行“班主任技能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以赛代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借助“他山之石”,丰富培训资源。改革之初,学校便提出了“先学一家,融汇百家,自成一家”的指导思想,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设专题讲座,邀请洋思中学等知名学校的教师到校开设教改观摩课,让老师们更直观地感受新课改给课堂带来的变化。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研培训活动,多次组织骨干教师赴山东杜郎口中学、泰州洋思中学、南京竹山中学等教改名校考查教育教学改革情况,让教师“走出去”,开拓视野,更新理念。

3.强化课题研究,推进校本教研。学校确立了“学校—教研处—教研组—教师”四级研究体系,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健全了课题研究基层组织机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课例剖析、教研沙龙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我校教师承担的省重点课题《开发学生自身课程资源的研究》、省级课题《“数学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初中活动课程研究》以及《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解读文本策略的研究》等课题已顺利结题。

十年来,学校先后培养出特级教师2人,省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1人,教授级高级教师1人,有11位教师荣获江苏省观摩课、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获得连云港市教师基本功、基本技能、优质课大赛一、二等奖的达54人次;获市“学科带头人”、“百名教学能手”、“千名教学骨干”称号的有28人;获县名教师、师德模范、先进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学标兵等称号的78人次,形成了一个由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构成的骨干教师群体,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细化,重实效,实施“和合”管理  

即以“和合”理念为指导,并运用和合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达到由“由和致合,由合致胜”的实施过程。学校始终抓住“三条线”:教学教研、学生工作、后勤服务;抓好“三处室一级部”:教研处、学生处、行政事务处和年级组。要保证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

(一)讲求“短平快”,提高管理效度

我校实行“校级领导分管、中层领导负责”的管理模式。每位领导分管一个年级组,并任教该年级的一门课程,具体负责抓好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减少了管理层次,缩短了指挥链,使各部门的事权和人权协调统一,强调各部门的合作协调,和谐共进,提高了管理效能。

(二)注重“精细化”,提高管理密度

“和合”管理机制精细化。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精细化教学管理领导小组,做到了三个方面制度的落实。一是落实了精细化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制订了《教师业务考评制度》、《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要求》、《考试管理办法》、《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比方案》、《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使学校的管理行为、教师的施教行为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落实了教干负责学科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承担一个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深入一线,身体力行,履行督查、示范双重职责,并为教师业务考评积累过程资料。三是建立了“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三级视导制度。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视导,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练习批改等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推动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汇聚“职权利”,提高管理力度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质量,促进教职工转变观念,我校相继制定了《赣榆县外国语学校教干选聘方案》和《赣榆县外国语学校教师聘任方案》,本着“公开、公正”和“任人惟贤”的原则,改革聘任机制,实施“三级聘任”:由校长室聘任科室负责人和年级主任,由年级主任选聘班主任,由班主任协同年级主任聘任任课教师。这一人事制度的改革激发了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意识。我校推行分配制度改革,设立了档案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工资和教科研成果奖,制定了《教职工考核方案》、《学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评选条件》、《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办法》、《优秀班主任考评方案》等评比办法,将竞争和激励机制引入分配方案,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重引领,求高效,构建“和合”课堂

(一)以“和合”理念引领课堂改革。

“和合”教学是一个和生、和达的生命过程。“和合”教学注重协调各种对立因素,将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有机协调、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因素发挥最优的效能。“和合”教学充分体现平等、尊重、民主、开放、协商的原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自由争论等学习形式,让各种矛盾展示、释放、碰撞、吸纳、融合、化生,完成矛盾融突,达到新的生成。

(二)打造“六五四三二一”工程。

学校依据“和合”教育理念,着力打造“六五四三二一”工程,即整合“教师、学生、教材、方法、时间、环境”六要素,坚持“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原则,把好“独学、群学、导学、活学”四环节,落实“学案、教案、用案”三方案,协调“生学、师导”两行为,实现“教学相长”一目标。

(三)改革评价机制,构建“和合”课堂。

一是改变集体备课模式,由原来单一的讨论备课制改为“观摩、研讨、示范”三段式集体备课制,即先上观摩课并录像,再根据录像集体研讨,最后根据研讨意见上示范课,提高集体备课效益。二是改革过程监控方法,由定期检查转变成随机抽查与多元评议,由定时定班听课转为走班听课,由检查教师教的如何转变为检查学生学得如何,由检查教案备的情况转化为检查学案落实情况,由评价目标生培养情况转化为对全体学生情况评价。通过强化过程监控,我校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有力的推进了“和合”课堂改革。

(四)建立规章制度,推进课堂改革。

我校相继制定了《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和合”课堂研究实施方案》、《“和合”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计划》、《“和合”课堂评价标准》,在校报和学校网站等媒体设立“和合教育论坛”,定期组织“和合教育沙龙”,让教师自觉走下讲台,成为知识的引领者,变“讲堂”为“学堂”, 把寻求知识的阵地交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从“时间+汗水”的传统教学走向“智慧+艺术”的现代教学,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问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乐起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五.抓养成,育身心,推进“和合”德育

我校的“和合”教育始终以“和”为价值导向,以“合”为途径手段,努力构建“三励、四善、五和”德育体系。即实施“砺志、砺学、砺行”三个教育,训练“善问 善思 善辨 善用”四种习惯,培养“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种素养。

(一)注重养成教育,培养自信发展能力。

学校制订了《“和合”校园日常行为规范》、《“和合”小组建设规范》等常规管理制度,开设“励志、砺学、砺行”大讲堂,着力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综合素养。同时,充分利用校会、班会、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和合”德育系列活动,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每周评出“和合”班级、“和合”学习小组,进行表彰,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

(二)强化学校文化教育,凝聚学校发展合力。

我校十分注重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诸多尝试和探索。一是每学年开学初就要组织师生学习“一训三风”。二是唱校歌《和韵》。校歌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每天放学后都齐唱校歌,音乐旋律与校训、教风、学风和谐统一,是对学校精神文化进一步的认同和升华,进而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动。三是把校园文化教育与学校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师生在活动中学习校园文化,在活动中践行学校文化。

(三)建设“和合”家校关系,汇集社会教育力量。

和合教育是协调、统一的教育。学校定期改选家长委员会,完善家庭委员会工作制度,拓宽家庭委员会工作思路,为学校工作开展献言献策。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和拓宽家校联系渠道,尤其是“家校通”开通以后家校合作效益更加提高,形成家校合力,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合作、整体协调的“和合”德育新格局。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怡情健体“和处”、“和生”。

学校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将节日文化活动开发成隐性课程,结合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习俗组织读书节、运动会、书画赛等文化活动,将这些节日活动从平庸中还原应有的风雅意味;校歌大合唱、“校园歌手”演唱会、舞蹈、器乐演奏、课本剧、英语短剧表演被搬上学校的“和合”大舞台,让能歌能舞者一展身手。学校组织的“和合体育节”,已经成为我县对外素质教育展示的一张精美的名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和合”教育改革为外国语学校的快速、高位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在赣榆县外国语学校这片育人的沃土上,全体师生员工奋发进取,求实创新,全力推进“和合”教育改革,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成功之花,在赣榆教育的百花园中流光溢彩,芳香四溢,成为全市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是莘莘学子放飞理想的殿堂,每位教师发展自我,展现才华的大舞台。

附:《赣榆县外国语学校主要获奖情况(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言文字工作三年规划
学校综合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衡阳市外国语学校第十届一次职代会胜利召开来源:衡阳市外国语学校 胡丽芸 发布时间:2019-07-05 08:07
林卫民:校长影响教师的最有效办法是带领他们进步
常德外国语学校让教师幸福从教的经验
普通高中学校常规管理规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