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为而治:家庭教育大智慧

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

——艾瑞克·弗洛姆(美籍哲学家、心理学家)

在中学阶段,孩子厌学是困扰家长、影响亲子关系最为常见的问题,直接表现是逃学,间接表现有网瘾、拖延、暴力行为、畏惧考试等。

当这些问题呈现出来的时候,家长们大多十分焦虑。在咨询中,他们关注频率最高的问题,也是想努力达成的“终极目标”:让“浪子回头”,尽快安心上学,止住不再下滑的成绩。

但问题总不简单。越来越多的经验表明:厌学基本与学习无关,往往另有隐情

一位妈妈求助:儿子读高一,春节后学校补课,儿子说不想上学了。妈妈坚决不同意,几番热战、冷战后,家里网络宽带停了,手机也摔了,儿子整天躺在床上,不仅“罢工”而且“绝食”了。家长几次努力,儿子始终不愿过来咨询。

据妈妈介绍,儿子在初一时成绩是必须要上省重点高中的那种好。初二年级寒假的一个晚上,与一位女同学(妈妈说可能是,因为儿子闪烁其词)聊天到半夜,被发现,从此手机被没收,之后与同学上过几次网吧,也量贩过KTV,家长知道后各种打压,软硬兼施,都未奏效。

开学后,学习状态大不如前,迟到、打盹、谈恋爱,成绩不断下降,家长比老师更着急,各种恩威并济,也未能挽救“颓势”。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家长瞒着儿子为他办理了休学手续,期待着儿子“回心转意”时还能有个良好的起点。中考报名时,儿子得知被办休学,离家出走。

后经多方努力,儿子勉强参加了中考,并被二类高中录取。妈妈心有不甘,但鉴于儿子离家出走的教训,只能“不忘初心”地“激励”儿子:尽管没考上省重点高中,但你是最优秀的。

高一期中考试后,儿子在学校下楼时不慎崴了脚,肿得厉害,自己撑了两天,实在不行了,打电话给妈妈,妈妈一顿指责:这么不省心,这伤筋动骨的,影响学习怎么办……医生建议休息至少两周,一周后,妈妈催儿子返校,原因是不能落下功课太多……

本案例家长的很多做法具有典型性:主观臆断误解孩子,不给解释的机会;摔孩子手机,瞒着孩子办休学;强制孩子在病态情况下返校上课,以及案例之外的“查水表”(不顾隐私)、自作主张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等做法,不仅“以爱的名义”实现了对孩子的控制,更将家长本人的自卑心理投射给了孩子(不承认自己不自信,给孩子更高的目标,让孩子“怀疑人生”),从而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家长的心理需求,却让孩子产生了“妈妈到底是爱我还是爱分数”的分裂心理,严重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发展。

因为妈妈不承认自己有问题,后来我建议她对儿子要学会放手:你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先不要关注他的学习。家长表示不理解:你怎么能让我不关心儿子的学习呢?为了他,操多少心都不怕,让我没心没肺地不管他的学习,我做不到!

其实,我让你放手,不是让你没心没肺,而是让你学会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当时统治者而言的,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其自然,尊重规律,尊重民意,不过分的干预。它对于教育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强的规律性,爱是最丰富、最基本的心理营养,表现为平等(基于人性)、尊重(被看见、被认可)以及无条件接纳(爱你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等。在不同发展阶段,孩子对爱的需求和领悟程度是不一样的,家长施爱的方式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果家长忽略了这些因素,一味参照“内在父母”(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内在小孩”(原生家庭的早期固着)的自动化思维模式,诸如颇具典型意义的“都是为了你好”的天经地义,在自我意识日趋成熟(或许是叛逆期)的孩子们看来,都成了正确的废话——你说的很对,但我做不到。

案例中儿子的厌学情绪,本身不是由学习引起,也不是因为家长管的不够,而恰恰是家长管的太多,抑制了孩子的自主发展。这样下去,结果有二,一是孩子一味顺从,未来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缺乏主见和担当;二是在压迫中抗争,要么跟自己过不去(弗氏之“死本能”向内攻击),表现为心理障碍甚至生理疾病(如因与同学发生矛盾被母亲骂了几句跳江身亡的17岁男孩),要么跟外部世界过不去(向外攻击他人或社会),表现为叛逆,严重的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障碍(如北大吴谢宇)。

那么,有没有办法既能让家长“无为而治”,又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分数呢?我的建议如下,但愿能引起家长们的共鸣。

首先,正确的认知观念奠定平常心态至关重要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父母应该因势利导,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而不是横加干涉,什么都替孩子做主,大包大揽。应该放任孩子一下,让他有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机会,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健康,更幸福。

对孩子学习的看法不仅可以看出一个家长的胸襟,更是一个家长教育观念的体现。我们每一位家长也应该问一下自己,你是爱孩子还是爱孩子的分数?即使我们的孩子不能考高分、不能进名校,只要心理健康,积极向上,一样可以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第二,正确面对孩子的分数。

合格的家长,会培养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的良好认知。孩子考得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家长不能“无视”,更不能说“怎么看不到比你考得好的还有那么多同学”。“尽管我一直相信你很优秀,但考得这么好我还是忍不住敬佩你。快,跟妈妈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如果你尝试着这样说,效果会不会好一些呢?

孩子考得不好,尤其是在最初几次考不好的时候,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考不好的孩子一般都心怀内疚,面对家长时往往忐忑不安,他们更需要家长的安慰:胜败是兵家常事,这一点小小的失败算什么,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得到了这样的安慰,孩子往往会怀揣感恩发愤图强。如果相反,家长一顿指责甚至嘲笑,不仅抵消了孩子的内疚心理(实现了新的认知平衡),而且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大大降低自我效能感,持续的负能量聚集还容易形成孩子的习得性无助。

第三,认可孩子的努力。

不要否定孩子的努力。很多家长总是在外人面前说:“我家孩子很聪明的,要是再努力些就好了。”孩子能听懂家长的失望。试着这样说:“尽管这次不理想,但你一直很努力,这让我很欣慰,也是你下一次进步的本钱。我觉得你是否需要在学习方法方面做些反思与调整呢”……

另外,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勇于当面表扬孩子的优点,肯定其成绩,不吝啬夸奖孩子;不要贬低孩子,尤其是在外人面前,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更不能以“考不好,妈妈就不要你了”吓唬孩子。

最后,我引用纪伯伦的诗与家长们共勉: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出分,你鼓励孩子了吗
家长过分看重的“两点”真的对吗?
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小心掉进这两个坑!
你是否步入教育孩子的歧途(2)
《虎妈猫爸》只是冰山一角,现实比剧残酷!
学生挣“分”之于成年人挣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