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发展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立能力?

极少有父母会故意不让孩子发展独立和自立的能力,我们都希望孩子拥有这些。因此,我们必须对过度保护有意识,并且对能够培养孩子独立的各种机会保持敏感。我们向后退一步,给孩子空间,给孩子鼓励,但不插手。

绝对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这个规则非常重要,所以必须要一再重复。

五岁的小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她漂亮又可爱。妈妈总是给她穿漂亮的衣服,很尽心地打扮她。妈妈每天都给她洗澡、穿衣服、系鞋带、梳头发。小丽像个迷人、可爱、充满魅力的洋娃娃。她不会扣扣子、穿袜子,分不清衣服的前后,也不会分辨鞋的左右脚。

一天晚上,在“妈妈研讨小组”的聚会中,大家提到这一点:绝对不能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小丽的妈妈恼火地说:“但是我就是想为小丽做每一件事,我只是喜欢照顾她而已,她是我的一切!”

如果小丽的妈妈真的了解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她会被吓到。事实上,她对女儿的爱很自私。她认为自己是个很慈爱的妈妈,她把全部都奉献给了孩子,为孩子鞠躬尽瘁。可是这件事的另一面是,小丽被妈妈教养成为无助、依赖、能力低下、无用的孩子。小丽会觉得,只有让妈妈帮她做每件事,她才有地位和价值。她没有什么能力做出实际贡献,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像花瓶一样,展现自己的漂亮。

再过一年,小丽就要上学了,那时候妈妈不可能再亦步亦趋,替她做每件事。而小丽则很可能会惊慌失措。她的勇气会受到挫折和打击,她会更加无助。她完全没有为新生活准备好,这将给她带来心理危机。

当我们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时,其实是在展示我们比他大、比他好、比他有能力、比他有经验、比他更重要,会更加强化我们比孩子优、孩子比我们差的想法。最后,我们自己还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觉得自己很无能。

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情,让他非常气馁,这样剥夺了孩子体会自己能力的机会。我们表达出来的,是对他的能力和勇气完全没有信心。结果孩子无法了解自己是否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无法从能力增长中发展出安全感。我们这样做,是忽视他发展自我能力的权利,而只是维护了自己“不可或缺”的形象。所以,我们表达的,是对孩子的极端不尊重,不尊重他是个独立的个体。

四岁的小红、快三岁的小华和妈妈穿上外套,准备到外面去玩雪。这是俩孩子最喜欢的事情,因为妈妈喜欢跟她们玩,会跟她们一起用雪堆出各种东西。小红穿衣服又快又好,靴子也穿好了。可是小华噘着嘴,磨磨蹭蹭,看着自己的外套一动不动,完全没有自己穿的想法。妈妈一边穿外套一边说:“小华,快点呀,穿上外套。”小华开始吸吮自己的大拇指,显得非常无助。“小华,你怎么回事?坐下来,按我教你的方法穿衣服。”小华抽抽噎噎地回答:“我不会。你帮我穿。”“唉,好吧,过来!”妈妈不耐烦地帮小华穿好衣服,而小红在旁边看着,一脸很满意的表情。

小华还是个“婴儿”,学会了用无能和无助来得到妈妈的关注和帮助。姐姐那么有能力,这让小华觉得很气馁,而小红对小华的无助很满意,这样她就可以继续保持自己的优越地位了。而妈妈没有耐心,为此急躁,这反而强化了两个孩子的信念。她对小华妥协,替她做了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妈妈的态度不耐烦、急躁,想要省事,结果失去了培养小华独立的机会。

小华需要很多鼓励,她需要对自己的价值有新的认识,她需要用新的方式为自己找到家庭位置。而她不需要的是妈妈的服务。这需要时间和耐心。妈妈已经教给小华怎么穿衣服了,她知道小华会。现在妈妈需要往后退一步,给小华空间和时间。

比较明智的方法,是妈妈给小华更充裕的穿衣服的时间,让她早点开始准备,然后以从容的态度耐心地鼓励她:“小华,你能做到的。你是个大姑娘了。”当小华说自己不会时,妈妈可以不接受她这样的自我评价,而是继续给她鼓励:“我相信你可以的,再试试看吧。等你穿好了,就到外面来找我们。”有可能小华第一次会表现出彻底放弃,哭得非常可怜,就是不尝试。可能这次她甚至不出去玩。妈妈要克制想要帮助她的冲动,不要最后还是帮她穿上衣服然后带她出去玩。当小华发现自己错过了这么大的乐趣,而且没有人再怜悯她,她就会改变想法,开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了。

从婴儿期开始,孩子就想要自己做事。婴儿伸手抓勺子,是因为他想自己吃东西。而我们经常因为怕脏怕乱而阻止孩子,结果导致孩子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感到气馁,对自己形成错误的认知。真可惜!事后把孩子洗干净,可比当他失去信心以后再去重建要容易得多。只要孩子表达出他想要自己做什么事,我们就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尽量让他们尝试。我们会发现,能够让孩子自己动手和帮助他人的机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孩子可能会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的协助、指导、鼓励和手把手的训练,这些我们必须做。我们没有权利为孩子做每件事,更不能阻止孩子想要做出贡献的想法和热情。

孩子小小的,样子让人心疼。看到他想做事情,却遇到麻烦,我们会忍不住想要伸手帮忙。然而我们需要克制住这样的冲动,我们经常在还没有完全了解状况时,对孩子给予没有必要的帮助,我们甚至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慢慢地,孩子喜欢看到别人为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享受被服务带来的权力感。而事实上,孩子有机会帮忙,能体会到快乐。孩子长大了,他就会养成自然的行为倾向,为自己、为他人做出更多贡献。这样的自然行为倾向却经常容易被父母的担心、害怕、保护和服务压制下去。很快孩子会觉得气馁,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弱点。他会预设自己没有能力,低人一等,然后他发现被人服务的好处,并加以利用,让自己本来就糟糕的自立和自信遭到更多破坏。

意识程度高的父母,可以按照开始提到的原则来预防孩子的自立和自信遭到破坏。这听起来很简单,然而当我们着急或者旧习惯根深蒂固时,做起来会觉得很难。我们连孩子是不是有能力都不清楚。要不然就是,我们经常低估孩子的能力。我们容易产生贬低孩子有能力,扩大孩子无能力的思想倾向。我们需要培养敏锐的分辨能力,分辨出“对孩子期望过高”(我们强加给孩子的)和“对孩子的能力有信心”(对孩子的尊重)两者间细微的区别。

极少有父母会故意不让孩子发展独立和自立的能力,我们都希望孩子拥有这些。因此,我们必须对过度保护有意识,并且对能够培养孩子独立的各种机会保持敏感。

每位妈妈都记得在孩子身旁看着他迈出第一步时的那种激动和骄傲,我们用视频和照片记录下这个时刻。当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其他发展和成长有足够的敏感和意识,同样的激动和骄傲会感受无数次。引导孩子迈出第一步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在孩子生活中的很多时刻再次使用。妈妈退后一步,和孩子保持一段距离,伸出手——在孩子差一点能够到的地方。这样,妈妈鼓励了孩子,也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孩子开始尝试,当他成功走向妈妈时,他的脸上带着兴奋的光芒,而妈妈也会为孩子的成就激动开心。这也适合孩子生活的其他内容,我们向后退一步,给孩子空间,给孩子鼓励,但不插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有一个原则,孩子进一步,大人就退一步!
家有初中生贪玩学不进去,就让他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女人的这4个天性决定了妈妈不适合教育孩子,爸爸才更适合
从小培养独立性 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放假了不要喊妈”,一份暑假约定刷屏朋友圈:毁掉一个孩子,妈妈总是有求必应就够了
做走心的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