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哪有那么多“多动症”!

经常有家长会抱怨自家孩子“他太调皮了,肯定是有多动症!”、“他上课坐都坐不住,是不是有多动症啊?”孩子动的多、学习表现不好就一定是多动症吗?多动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吗?多动症需要药物治疗吗?面对诸多疑问,这一期小编就带领“熊孩子”的爸妈们与医学领域的“多动症”来一次“亲密接触”。

多动症,其医学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是一种表现与其年龄不相适应,以注意障碍、多动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心理行为疾病。此处需要划重点,ADHD的核心症状即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但必须区别于学龄期儿童的活泼好动。

正常活泼儿童活动量较大,但能够根据环境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ADHD儿童多动一般不分场合,且行为常具有冲动性、破坏性,其行为不计后果。

 

该疾病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长逐步好转,部分可延续到成年期,且容易发展为反社会人格、品行障碍、药物或酒精滥用、青少年违法、成年期就业不良等,并易发生安全事故(如车祸等),这也引起患儿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关注。

目前,全球ADHD患病率为1.2%~7.3%,男女比例约3~9:1。我国学龄前儿童ADHD患病率为4.3%~5.8%,估计全国有1461~1979万儿童ADHD患者。

为规范ADHD在中国的诊断和治疗,我国的专家们于2007年编写出版了《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其第二版《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于2015年12月发布,其中对于ADHD的诊断主要参照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作为最佳诊断标准,根据该标准ADHD有4种亚型: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障碍型、联合型和ADHD未经分类型。

多动症作为一种心理行为疾病,其诊断过程需要患者、照顾人与医师的共同参与。诊断ADHD的必须标准包括:

(1)发病在7岁或7岁以前;

(2)症状必须要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中表现,如学校、工作场所或家里;

(3)在社交、学业或职业功能方面存在临床上的明确损害;

(4)需排除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情绪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

在满足必须标准的基础上如要对其进行分型,则必须有下表9种症状中的6个或6个以上,持续6个月以上并达到与发展水平不相适宜和不一致的程度方可诊断。

实际操作中,会制定一些父母、教师评定表和问卷评定儿童行为,必要时还需对儿童智力、认知能力;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进行评价。

ADHD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行为治疗以及药物-行为联合治疗三种。《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中用于 ADHD 的药物包括“主要推荐药物”和“其他推荐药物”。

其中,推荐哌甲酯与托莫西汀同为一线治疗用药。

行为治疗一般通过父母完成,其策略包括通过奖赏强化良好行为(正性强化法)、通过有计划的忽视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消退法)以及患儿达不到目标承担适当后果(处罚法)等。而学校配合在行为治疗中与家庭配合同样重要,包括提供教室调整如优先座位安排、调整作业量、考试方式调整(在有监管的场所考试,考试时间灵活,可分批完成)及行为管理策略,但这也是目前国内在ADHD行为治疗中最欠缺的。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对于多动症,家长与老师均需统一认识:第一、ADHD是一种慢性病,不应歧视打骂以免加重患儿精神创伤;第二、ADHD患儿的药物治疗并不能代替行为治疗,父母需熟悉并正视药物的副作用(托莫西汀易导致患者产生攻击性、易激惹性、嗜睡和呕吐);第三、要取得良好疗效必须患儿、家长、医师、教师共同配合,明确一个恰当的个体化治疗目标。

编辑:金太伟

审稿:钟文 柳仁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多动症该如何治疗?(转摘)
全面认识儿童多动症 多动症的两大治疗法
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措施
ADHD患儿该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