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故1993,与张艺谋、姜文、陈凯歌有关的日子

中国影视史上,1993年是最为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年份。

这一年,是中国第五代导演集体发力的一年,陈凯歌凭借《霸王别姬》,在戛纳电影节技惊四座。姜文开始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转行,张艺谋开拍余华作品《活着》。

就连冯小刚,也终于混出了头,他跟郑晓龙一起,拍了一部《北京人在纽约》,成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这一年,一个连考3次北京电影学院的山西小伙,终于如愿以偿的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他叫贾樟柯。

他当年就是看了陈凯歌张艺谋的《黄土地》之后,毅然放弃了广告公司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决定做导演。

即便是过去多年,芦苇都念念不忘那一年,“那时候我如坠梦幻,觉得我们终于起步了”。

1

从1992年,张艺谋就已经决定转型了。

他觉得拍艺术片,已经没有前途。这一年他刚拍完《秋菊打官司》,找人来看样片,一些人看着看着睡着了,一些人干脆离席而去。

整部电影播完,只有他跟摄影师两个人一直没走。

论起挣钱,当时的冯小刚是一把好手,他抱紧王朔这根大腿,拍《编辑部的故事》《大撒把》,那几年挣了不少钱,功成名就,连媳妇都换成了徐帆。

之后更是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谁想到,几十年后,冯小刚返璞归真转拍文艺片,拍了一部《我不是潘金莲》,题材上跟张艺谋早期的片子撞车,都是讲农村妇女告状的事情。

但即便是在当年,《秋菊打官司》获奖之后,张艺谋想要拍商业片的决心也未曾改变。

那年头,商业片里,王朔当仁不让,这是一块儿金字招牌。

张艺谋打算要拍的第一部商业电影,就是王朔的《我是你爸爸》。主演他都想好了,就找姜文来演。

他带着自己的文学策划王斌,跟姜文约在北京新大都酒店谈剧本。

姜文到了之后,张艺谋讲自己的拍摄计划。把姜文直接给整蒙了,“看你的风格,好像不应该会喜欢王朔这种挺痞的东西啊”。

不过姜文很快的就把这部戏的剧本扔在一边,转而向张艺谋请教怎么拍电影。姜文对当演员有点腻了,尤其是演完《红高粱》,很多人找他,都让他演农民。

姜文一概拒绝,反而专门挑一些比较另类的角色演,比如李莲英。据说,当时还曾主动像陈凯歌请缨,要演程蝶衣。

结果,陈凯歌听完,当场就拒绝了。

向张艺谋请教时,姜文对导演一窍不通,不过张艺谋安慰他,这都不叫事儿,拍电影是团队合作,不懂的,你找合适的人就行了。你的优点在知道怎么演戏以及想象力丰富。

被张艺谋鼓励之后,姜文转头就去准备做导演的事儿。

到年底的时候,姜文给张艺谋打了个电话,说演不了《我是你爸爸》这部戏了。

张艺谋很硬气的表示,姜文不演,这部戏就不拍了。之前拟定好的投资计划,拍摄计划全部作废。

这部戏直到2000年,才被拍成电影,由王朔冯小刚共同导演。说是共同导演,你们谁见过王朔能做导演?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剧本拍摄计划作废,张艺谋也不好受。就问王斌,还有什么东西能拍吗?

王斌说,有,之前跟你提过《河边的错误》这部小说,很适合拍成电影。

这部小说的作者,就是余华。

2

余华的这部小说,张艺谋有点印象。

《秋菊打官司》座谈会上,王斌提起过。但小说他还一直没看过。之前除了王朔的小说,他还找人改编过周梅森的小说,但因为剧本改得不好就放弃了。

于是他让王斌联系余华。那时候余华刚开始写小说,他对于自己小说能被改编成电影分外激动。

一口气给了王斌好几部自己已经出版的作品,以及一部小说样稿。让他带回去给张艺谋看看。

张艺谋最后留下了余华的那份样稿。

这份样稿的名字叫《活着》。

兜兜转转一圈,张艺谋还是回到了拍文艺片的路子上。当年他给《红高粱》做后期,有一次,他走到西影厂门口的时候,看到一张告示,那年头正值严打,一瞧之下,结果发现其中一个被枪毙的人,是当年跟他一起拍照片的朋友。

他在看《活着》的时候,这个久远的往事浮上心头,始终挥之不去。

他后来跟余华讲,从福贵走过的路上,看见我们许多人的身影。

三个人很快敲定了拍摄计划,张艺谋信心满满,《活着》虽然还没拍,但我可以说它肯定成了。

这一年,姜文也信心满满,自从确定了做导演,他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看小说。

第五代导演都有一个共同爱好,拍电影一定得从小说改编而成才行。陈凯歌当年拍《霸王别姬》,就是改编的李碧华的小说。

姜文看了一圈小说,最终对王朔的《动物凶猛》非常感兴趣,还亲自动手,将这部原本6万字的小说,改成了9万字的电影剧本。

这也是姜文跟第五代其他导演的不同之处,他能把剧本写好。

陈凯歌就不行,当年拍《霸王别姬》之前,他请编剧芦苇跟小说作者李碧华看自己自编自导的电影《边走边唱》。

芦苇看完后,当时就觉得陈凯歌不适合做编剧。

要说,芦苇的眼光还是很毒的,2000年以后,陈凯歌自编自导了一部《无极》,亲自验证了芦苇的看法。

1993年,刚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的贾樟柯,彻底迷恋上了电影。整日跟同学们打牌看电影,他的第一部作品,还要等上三年。

冯小刚的《北京人在纽约》这一年上映,很快,他就不再迷恋电视剧,转而走向电影圈。

3

《活着》的剧本,一开始写的并不顺利。

因为编剧一开始是余华。改了三版剧本,张艺谋看了之后,还是觉得不满意。要么是家珍的戏太少,要么是过于天马行空,要么是过于沉重。

最后,张艺谋给芦苇打了个电话。两人之前就有过合作,再说了,芦苇还是《霸王别姬》的编剧。

编剧圈儿里,芦苇可以说的上是绝世猛人。

经他改编的剧,没有不红的。同时他的脾气又很怪异,他跟一众名导演都有过合作,然后又决裂。

跟陈凯歌合作,要求是可以看剧本,但一个字都不能改。两人后来终止合作,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张艺谋拍了《满城尽带黄金甲》,他讲,拍的就是垃圾。后来王全安拍《白鹿原》,芦苇不愿意署名,因为王全安的剧本是他自己写的,根本没用芦苇那一版。还有吴宇森,找芦苇合作《赤壁》,然后吴导自己修改了芦苇的剧本,林志玲那句“萌萌,站起来”,就是出自于吴宇森之手。

但在1993年,芦苇内心火热。他觉得陈凯歌非常纯粹,俩人出门同坐一车。觉得张艺谋有追求,他对张艺谋赞不绝口。

张艺谋找他写剧本,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剧本已定,剩下来的就是找演员了。女主演,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是巩俐。

男主角,却是堵来的。原因是葛优一开始不愿意拍这部戏。

一来是这一年,葛优上了五部戏,都快忙疯了。另一个原因是,这部戏得去外地拍,葛优刚跟媳妇儿商量着准备要个孩子,离开北京拍戏可不成。

去堵他的王斌讲,李冬宝已经到顶峰了,你再演这样的角色,只是在不断重复自己的过去。这对你的艺术之路是毁灭性的。

就这样劝了好几回,葛优终于决定接下这部戏。

幸好,接了这部戏,葛优才成了戛纳影帝。

姜文也在给自己的戏物色演员。等见到夏雨的时候,姜文楞了一下。这不就是小时候的自己么,他把夏雨带回家,他妈一看就乐了,跟你太像了。男主角就这么定下了。

很多人讲,《阳光灿烂的日子》算是姜文的一个自传,剧中主人公叫马小军,姜文原先的名字就叫姜晓军。

4

拍《活着》的时候,张艺谋是声名在外的工作狂,他一天就睡三四个小时。

醒了就是拍片,然后总结头一天拍片时的得失。并且不分早晚,什么时候想到了,什么时候就叫大家开会。整个剧组都快被折腾出神经衰弱了。

福贵的家就是陕西安吴寡妇的大院。然后又转到山东淄博。

整部戏东奔西走,拍的特别辛苦。

很多人后来看《活着》觉得张艺谋想要表现出一个人面对苦难的柔韧。但张艺谋一开始拍的时候,就给影片定的调子是,“好死不如赖活”。

与后来观众对这部片子的赞誉相比,当年张艺谋面临的却是一片奚落,很多影评人认为这是最不像张艺谋作品的一部张艺谋作品。还有人不客气的称这是一部垃圾。

而且最严重的是,这部电影拍完之后,未能过审。他的文学策划王斌讲过,就在《活着》小范围放映的当晚,一堆告状信纷纷飞往电影局,状告《活着》别有用心。

颇为讽刺的是,贾樟柯在自己的书中提到1999年的一段往事,他的电影《小武》被人举报到电影局,而举报人就是某个第五代导演的文学策划王X。贾樟柯因此被禁止拍电影。

直到2007年,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撞上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王斌才在网上公开叫骂贾樟柯,是当婊子还要立牌坊。认为贾樟柯的很多片都是为了给国外那些想看中国状况的人而拍的,并不是出自于一种自我悲悯的情怀。

但那时候的张艺谋,已经走上了另外一条路,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业片导演。

5

有人讲,最好的陈凯歌,留在了1993年。

因为这一年,他的《霸王别姬》上映。广受好评。之后他再也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作品,就像芦苇所说的那样,陈凯歌对于自己写剧本的能力过于自信。

最巅峰的张艺谋,也留在了1993年。

在拍完《活着》之后,他拍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之后,彻底转型成了商业片导演。一出手就拍了一部很像冯小刚风格的《有话好好说》。2000年以后,专门研究拍大片,芦苇对她的转变一直都不满意。

但张伟平却很满意。除了《有话好好说》赔惨了之外,到他跟张艺谋决裂之前,所拍的电影都挣到钱了,至于两个人为什么决裂,就成了另一个故事。

对了,姜文导演的首部片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出手就惊艳无比,直接把夏雨送到了影帝位置。

冯小刚准备了一部严肃作品,结果直接被毙掉。压力之下,他一夜之间患上了脱发。后来还是靠拍贺岁片缓了过来,还成了内陆商业片先锋。

芦苇后来回忆1993年,不无悲伤的讲到,那时候我如坠幻境,觉得我们终于起步了,可我没想到,那竟是我们这一代的终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霸王别姬》为何是陈凯歌难以逾越的高峰?答案在这里
王朔,激活“半个娱乐圈”人的事业与爱情
盘点大导演们遗憾未完成的夭折之作,姜文的《红粉》没拍成最可惜
芦苇:编剧不懂生活逻辑很可怕
芦苇说:“中国电影界里没有天才,至少我没有遇到这样的人物,一个都没有。”
谈谈几个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