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观正:能站在世界的角度理解世界,社会价值取向大于个人价值取向,把付出和奉献、尽可能大范围的满足被需要的需要做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一、三观的真正含义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分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唯物主义世界观,站在世界的角度去理解世界,看到的是真相、本质、规律、大道。

唯心主义世界观,站在人心(人性)的角度去理解世界,看到的是表象、利益、争夺、罪恶。绝大多数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世界观是解决我与自然、万物、宇宙的关系。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态度和价值。

人活着需要有一种超越自我(动物本能)的社会目标和意义,即心理支撑。

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心理支撑的过程:自然境界(自我)→功利境界(小我)→君子境界(大我)→天地境界(无我)

人生观是解决我与我的关系。

价值观,是一个人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下,在认识事物价值时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最核心的就是价值取向和价值排序。

价值取向和价值排序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最核心的心理因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价值观是解决我与他人、社会、族群的相处智慧。

二、 21种价值取向:

知识、技能、自主、创造性(手段);

财富、权力、认可、成就(目的);

身体外观、健康、情绪健康(自身);

审美、愉悦、爱(精神);

诚实、忠诚、正义、利他(社会);

道德、智慧、宗教信仰(境界)。

三、人生的意义

宇宙那么大,时间那么长,人算什么?人生算什么?人及人的活着,对无尽的宇宙与无限的时间而言都是没有意义的。是的,从这个角度上看,人是非常渺小的,人在宇宙中连尘埃都算不上,我们的快乐与烦恼都无关重要。

那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呢?

我们活着就可以去体验生命过程的乐趣,从而把我们原本渺小的人生变得有意义。去经历自己的生命,无论欣喜和痛苦,无论成功和失败,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而最让人快乐的,就是发现自己的生命有价值、被需要。

人是通过被他人、被家庭、被社会需要来体现价值。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还是重要的、还是有归属感的。

灵魂归属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这是人性。

灵魂归宿感是指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的精神或灵魂得到安宁和满足的状态,这种感觉通常是主观的,涉及到人性中的情感需求。

它涉及到个人对于归属某个地方或群体的感受和认同,与个人的心理和情感紧密相关。

当一个人感到有归属感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是被接受和欢迎的一部分,能够与其他人共享生活和经历,这种感受可以带来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积极影响。

灵魂的归宿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灵魂最终着落的地方,这种感觉可能来自于熟悉的环境、人或集体,提供了一种回到母体之中的,寂静的,安心的,完全被包容的感觉。

关系给人带来了归属感, 人活着的意义是通过在关系中的“被需要”来实现的。 

人生的意义就是最大限度满足“被需要”的感受。

人活着是需要有一个价值支撑的。

有的人是为自己活着,是自我,是独乐,自然境界。

有的人是为家人活着,是小我,是中乐,功利境界。

有的人是为社会与他人活着,是大我,是大乐,道德境界。(君子境界)

有的人是为天地和宇宙活着,是无我,是极乐,天地境界。(神人境界)

那么人应该怎样活着呢?人活着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活着。即追求生存和温饱。

第二个层次:体面的活着。别人有房了,我也要有房。别人有车了,我也要有车。别人当处长了,我也要当处长。

就是追求一定的“名权利”,以求活得跟别人一样体面。或者活得比别人更加体面。我们大部分人,都活在这个层次里。然而,这一部分的人,却又在体面中迷失自我,纠结与痛苦(贪、痴、妄,贪婪、固执、浮躁)常常令自己患得患失。名权利碾压着自己的肉体与灵魂,终日不得安宁。

第三个层次:明白地活着。

明白地活着属于精神层面的活着,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生活就删繁就简,砍掉外在多余的东西,去追求内心的自在和丰盈。它扫除了脑袋里充斥着的物质欲的叫嚣,努力着回归到简单,即简单生活。(最高境界:自在丰盈,淡定从容,无我无为)

三个层次,三类不同的人生路线。或许有些人一生都挣扎在温饱的泥沼里,有些人因为要活着体面而永久地丢掉了真实的自己,还有少数人明白地活着并去获取内心真正想要的。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我相信这期间无论过程多么曲折,终究会回到最初的起点:简单而不失幸福。

现代人在意义问题上的两难,一方面看清了生命本无意义的真相,甚至看穿了一切意义寻求的自欺性质,另一方面又不能真正安于意义的缺失。

失去本性,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以身殉家(国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任何因为失去本性而做出的牺牲,都一样。

人,越朴素,越高贵。

朴素,是极致的美

朴素,是一种大道

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交友,朴素为贵

人活到极致是朴素

四、三观,才是人和人之间最远的距离。

所谓三观,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看待事物的立场和观点。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分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你认为人生的目的、态度和价值是什么?

价值观:是你认识事物价值时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最核心的就是价值取向和价值排序。

这世上,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三观。

一、  父母子女渐行渐远的,不是距离,是三观。

二、  三观不合,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三、  相爱因为五观,相处因为三观。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真正的爱国主义,不是要你认为你的祖国比其他国家都要好,而是当你知道祖国不够好后,你依然有决心有信心,让你的祖国变得比其他国家更好。

只因我,生在这里!

五、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疏远?因为三观早已不同。

青春就像一场盛大的流离失所,在洗尽铅华之后,许多人对人生满是失落,而只有那两个相同的温暖灵魂靠得越来越近。

你说你的理想情怀,她谈她的家长里短,你们之间除了追忆往昔,只剩下尴尬无言。

如果一场见面,不是相谈甚欢,而是绞尽脑汁,基本上就没有下次了。

我们第一波散在大学毕业,第二波散在工作,第三波散在婚姻。

六、三观不合,永远不会是一路人。

真正的朋友应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乃至理想追求,或者说,朋友应该是同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不合,不相为友。

三观不合的人,聊个天都会鸡同鸭讲,相对无言、相视无趣、相看两厌、索然无味,甚至互相伤害,不如相忘于江湖。

在三观不同的人面前,你永远一无是处。他把你的关心当成唠叨,你把他的沉默当成冷暴力。你永远不懂他的心酸,他永远不懂你的难过。

贪婪的人怎么也无法理解豁达的人视钱财如浮云,势利的人怎么也不会相信刚正的人能平等尊重他人。

如果有人的言行跟自己的标准不一致,则认为他人是装腔作势、虚情假义、别有用心。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性格不同可以互补,生活习惯不同可以迁就,爱好不同可以培养,三观不同就很难将就。

七、 成熟的人,从不轻易谈三观。

不要把三观变成一道门,关闭你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三观相合的人让你舒服,三观不同的人让你成长。

三观是弱者的自我保护,越成熟的人越不喜欢谈三观。

事讲三观的人,往往很难与人合作,他们拒绝成长,害怕被挑战,只想呆在熟悉的地方,不愿意承认自己看不惯的人可以比自己强。

而朋友与知己的最大区别是,朋友可以一起做事,知己才要三观一致。

三观不同的朋友,可以拓展你的眼界,满足你的好奇心,与你形成性格与能力上的互补,增加人生无数的可能。

八、三观与知己。

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才能相互欣赏,才能成为知己好友。你想要什么样的好朋友,你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你活成一个自然、自信、自爱,自我带光的人,你也会吸引同类的人,因为只有同样能量的人才会相互识别、相互欣赏、相互结识、相互珍惜。

血脉家族是我们的亲人,精神家族是我们的知己。

找到知己,就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棵树,那个洞,来安放我们的灵魂。那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九、不必把所有人都请进生命里。

生命归根到底是一场不能所有人一起走的独自修行。

灵魂注定只能独行。

一个从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最远的距离不是路程的距离,而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如果我和你隔的很远,坐个飞机就可以很快来到你的身边,而我们聊不到一起,就再也无法走入你的内心世界了。

如果你遇见从前的我,请把他带回来。

十、三观正的女人或男人

必然包含以下几个特征:

有远见,有思想

有胸襟、有格局

不自私、不圣母

积极乐观不偏激

但三观正和不正的最大区别就是:

三观正的人,往往从自身找原因,善于分析、总结、反思,然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三观不正的人,往往喜欢从他人身上找原因,善于迁怒、推卸、以偏概全,然后到处散播负能量。

十一、年轻退休与智慧人生

年轻退休并不是一种财务自由、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消极颓废的生活方式,而是经过对自身的再认识与对自由的再定义之后,理性选择的一种经济宽裕、生活自律、思想豁达、人生智慧、积极向上的全新生活方式。物质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更关注于灵魂的生长与精神的自由,我们永远保持健康向上的姿态,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告诉他们,我幸福地度过了这一生!

十二、过度“被需要”不是价值,而是讨好与控制

人活着的意义中,很重要的成分是通过亲密关系的“被需要”来实现的。 

人生的意义就是最大限度满足“被需要”的感受。

 人一旦突然不“被需要”,就会变得空虚、焦虑、抑郁。

当一个人的价值最大限度放在另一个人身上,处心积虑的想让别人需要自己的时候,就成了过度控制和讨好,即过度“被需要”。

妈妈们, 要特别警惕这一点,不要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付出孩子并不需要的时间和精力。给孩子报那么多补习班、让他跟你去应酬、逼他去奶奶家、让他多吃肉、让他周末不准外出、让他考前十名。

所有不经过别人同意的为他好都是自己的需要,都是以爱为名的控制。 

我们总以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对方喜欢的,不管是对爱人还是孩子。

     一旦意识到自己的付出、所谓的牺牲、以及不求回报之类,都是自己过度“被需要”,就不会那么难受了。嗯,那是虚假的价值。

我们在关系中付出的本质就是满足自己“被需要”的需要。

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他可以活得非常快乐

过度“被需要”,就是非得要给别人,特别是亲人提供自己想付出的各种各样人家根本不需要的服务,比如非得陪着孩子写作业。

这样过度的“被需要”,在不自信的人那里,在没有自己生活的人那里很容易发生:因为不自信,因为没有自己的生活,就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就需要去别人那里讨要,如果别人不需要(特别是亲人),就过度讨要。

这会造成了极大的家庭矛盾,让人反感。

通俗点说,就是很烦人。

十三、谋划事情

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大事不谋于众。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谋泄者,功不成。

利可共不可独,谋可寡不可众。

天地的运行在于高与深,圣人的治道在于隐与匿。

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众人商量。

因为谋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

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

指手画脚,会破坏你的情绪;

说三道四,会损伤你的信心;

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
人生观决定价值观?还是价值观决定人生观?
做人最根本是什么?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论文
什么叫做“三观不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