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蜀后吴,他们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更胜刘备一筹

一个人想成就大事,格局很重要,也就是说要先有战略构想,然后是战役的决策,最后才到战术的输赢。

三国时期,一无所有、以编草鞋出身的“皇叔”刘备,经过三顾草庐,请得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出山相助,而诸葛亮也为刘备量身定做了一套战略格局,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纵观刘备奋斗的一生, 无不以《隆中对》作为战略方向。不过随着后来荆州的沦陷以及夷陵之战的全军覆灭,《 隆中对》对于蜀汉已经毫无意义了。不过,后来曹魏的权臣司马昭、司马炎父子却依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完成了统一中华,结束三国的历史使命。

三国地图

提出“先取西蜀,后灭东吴”的战略构想,与《隆中对》不谋而合,只是在方向上稍加改变

公元263年,距淮南之战消灭诸葛诞叛乱已经六年了,统一国家的时机已经成熟,司马昭随即召开军事会议,提出“主动出击,消灭吴、蜀”的战略构想。

当时,关于先打哪里,群臣意见不一,大多数人受惰性思维的支配,几乎异口同声地指向东吴。 司马昭则力排众议,仔细分析道:

粗略估算,如果先取东吴,必须要先打造战船,然后疏通水道,这样大致需要千余万人力,而且南方天气又潮又湿,军队南下必然会因水土不服而发生瘟疫,有曹操的前车可鉴。而如果先取西蜀,三年之后,乘巴蜀地理之便利再顺江而下,水陆并进,那将是“灭虞定虢”“吞韩并魏” 两个古代赫赫战例的重演……

“先取西蜀,后灭东吴”这一战略思想的最后确立,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构想不谋而合,只是在方向上稍加改变而已。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曾分析说:

江东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诸葛亮 剧照

司马昭可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却不一定知道刘备与诸葛亮对话的内容。冥冥中刘备没有完成《隆中对》的战略构想,却被司马昭父子继承过来,为统一中国做出了可贵的实践。

就这样,历史出现了令人惊讶的相似,却又不是简单的重复。

不与东吴争荆州,固守襄阳,让荆州成为囊中之物,做法比《隆中对》还要高明

荆州北据汉、沔,南海,东吴会,西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天所以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描述:荆州是一个战略要塞,失去了荆州,就意味着无论是向南还是向北发展,都将会化为泡影。正如当年曹操得知刘备占了荆州,心焦得都失态了;而孙权为了荆州,更是耍了不少权谋,甚至不惜撕毁与蜀汉的外交协定;刘备丢了荆州,心急得坐立不安,举全国的兵力与东吴开战。

司马昭 剧照

司马昭的办法是:不急一时与东吴争夺荆州,而是全力固守襄阳,并且先后启用了名将羊牯和杜预。大家知道襄阳就是后来郭靖郭大侠壮烈牺牲的地方,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它距离荆州的首府江陵很近,军队可以一路沿着汉水直逼到江陵。也就是说,只要守住了襄阳,荆州就成了司马昭的囊中之物,随手可得。

司马昭的意思是让东吴暂时代为驻守,实际上是让东吴为他服务而已。这一做法,似乎比《隆中对》还要高明一些,但没有偏离《隆中对》的战略构想。

轻取益州,灭蜀易如反掌,实践了《隆中对》的战略构想

一如司马昭所料,也如诸葛亮《隆中对》之所言:

益州主政之人十分“暗弱”,“民殷国富 而不知存恤”。就好像刘备当初入蜀轻取刘璋那样,在钟会与邓艾的两路大军夹击之下,无激烈之战可陈,灭蜀易如反掌。印证了诸葛亮《隆中对》的睿智。最后,后主刘禅采纳了谯周的建议,率领文武百官开门投降,灭蜀之战宣告结束。

灭蜀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司马昭无意之间践行了《隆中对》战略思想的胜利。

司马炎 图片

子承父志,多手准备为伐吴之用,等待国家一统的辉煌时刻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继承了他的遗志,篡夺了曹魏政权后建立了晋朝,并按照父亲生前的战略构想,即位后,马上就开始了消灭吴国的战前准备:

1、将领的任命:接受了当时襄阳守将杜预的建议,任命老将王濬做了龙骧将军,全面掌管四川的军务。

2、物资上的准备:提前数年建造了大量的船只,以备伐吴之用。

3、经济上的准备:支持杜预大力发展襄阳一带的经济,进行战争物资的储备。

4、信息收集:司马炎不断收集南方的江面情况,等待着国家统一、建功立业、名垂千古的辉煌时刻。

司马炎 剧照

公元279年底,这个时刻终于来临了,司马炎就在洛阳召开殿前会议,研究征讨吴国的作战方案,这时历史再次重演,朝廷里又分成了两派:

赞成派:只有镇守襄阳前沿的杜预、中书令张华二人主张出兵灭吴,但势单力薄。

反对派:绝大多数重臣都反对讨伐吴国,他们一起嚷嚷说道:“我们西北边还有麻烦未清,这个时候攻打吴国,肯定会吃亏,没有好结果的。 ”

在赞成与反对的天平上,反对派占了上风,杜预和张华处于绝对的少数,形势严峻。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司马炎毅然跳到赞成派的一边,于是反对派只能服从听命了。

殿前会议 图片

多路同时出击,让吴国首尾不能相顾,与《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惊人地相似

用现在的观点来分析,司马炎之所以会全力支持出兵征讨东吴,除了受到父亲司马昭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影响外,还应该与《隆中对》提出的政权法有一定关联。

司马昭可能不知道《隆中对》的具体内容,但是司马炎却极有可能知道的。因为此时蜀汉已经被灭多年,陈寿也随着后主刘禅到了司马炎的麾下,成为一名著作郎,而《三国志》正在编写当中,所以司马炎知道刘备与诸葛亮的对话内容,也是在情理之中。

《隆中对》 提出的终极目标是“汉室可兴”, 是指恢复大汉江山,而司马炎篡夺曹魏政权之后,并未恢复汉室,而是另立了国号“晋”。所以,他一直担心自己的政权没有合法性的依据,天下人心会不服。但是如果他能灭掉吴国,结束国家数十年的分裂,成为统一天下的英雄,那么他的王朝就是一个崭新的王朝,是无可置疑的正统了。

灭吴战役 图片

司马炎灭吴的军事行动,除了方向上有所改变外,其他的也与《隆中对》相似:

六路大军、二十多万的兵力同时出击,主要进攻目标从长江下游到中游依次是:建业、武昌、夏口、江陵(荆州)。其中五路大军从北到南,正面进攻吴国的长江防线;而王濬率领的军队则从西向东,从四川顺流而下,横扫长江。

司马炎的军事策略:多路出击,就是让东吴首尾不能相顾,这与《隆中对》“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战略构想惊人地相似。

当王濬率领大军兵临石头城的时候,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让人把棺材装在车上,自己两手反绑,率领太子孙瑾等21人,步行来到王濬的军营投降,再一次上演了古代亡国之君投降的仪式。

随着东吴的最终灭亡,司马炎完成了中华一统的历史使命。

一文君说:

刘备没有实现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而司马昭父子运用了自己的智慧,制定与《隆中对》不谋而合,甚至高于《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最后统一了国家,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三国尽归司马家。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我们祖先的智慧,透过历史看人生,你的人生你做主”,谢谢关注!

参考资料:

《三国志》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苍海一文”原创所有。(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昭父子妙悟“隆中对”一统中华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刘备伐吴的精彩战略构想,不谋天下者,不足谋一国
三国战略观
占领上庸对蜀汉有何战略意义,为何丢失之后,蜀汉再没去收复它?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当了29年的皇帝,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