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泽东诗词与军事思想

字号:T|T2014-01-22 14:04:34   来源:新华网 作者邱成国  

我要评论(0)   点击:23

在毛泽东一生的革命事业中,最得心应手的是指导战争。从湘赣边秋收起义,带领几百人上井冈山打游击,到指挥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打败美国佬,他不断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并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思想。毛泽东既没有进过高等军事学府,也没有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他的军事思想,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浩翰的历史书籍和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孕育而生,并以丰富成功的军事实践,成为中国军事第一人。

毛泽东有军事家的风采,也有诗人的形象。毛泽东诗词大气、开阔、雄浑、磅礴而又幽默洒脱,展示的是纵横万里、摧山撼岳的境界,发出的是吞吐山河、运筹帷幄的气势,其至高无上的视点和伟大气魄,达到了古人没有达到的高度。毛泽东诗词多数来源于战争实践,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战争场面为题材,以革命家和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再现了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

无论是洞察机理、独树一帜的军事论断,还是激扬文字、脍炙人口的诗词,都源于其伟大的思想。这些思想,像浪花一样,随着中国革命的浪涛而跳跃着,并永远地定格在其不同历史时期所创作的古体诗词中,展现了他的大气魄、大战略、大手笔和大斩获。

对强加在人民头上战争的无畏。

在毛泽东思想深处,有种大无畏精神。他不怕鬼不信邪,始终有一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从来不惧怕任何强大对手的挑战,而是“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冲,到50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入学考试时,他就考试题目——“立志”,挥笔写下“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七古.咏蛙》)七言绝句,表达了其立志救国救民的革命抱负。两年后,毛泽东到长沙继续求学,临行前写了一首诗,夹在他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足见少年毛泽东的远大志向和倔强、无畏的性格。1925年8、9月间,他来到湘江中的橘子洲头,目睹眼前美好风物,回想昔日不凡岁月,不由写下《沁园春.长沙》,其中“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更加表达了其想主宰国家命运、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和英雄情怀。

毛泽东向来主张,作为一支军队,一名战士,要“一不怕死,二不怕苦”。这种大无畏精神,不仅表现在对战争本身的战略藐视上,也表现在对战争中一切困难的藐视。1935年9月18日,红军翻越岷山,这就意味着离长征胜利不远了。在甘南通渭红军副排长以上干部大会上,毛泽东朗诵了他写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赣南、闽西)出发,经过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克服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摆脱了敌人数不清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战略大转移。长征以红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毛泽东却没把长征放在眼里,把跨越万水千山仅当作走泥丸,足见其气吞山河、敢于争取民族解放的宏伟气魄。

对夺取战争胜利的乐观。

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在毛泽东整整55年的党内政治生涯中,相对严重的危机就有10多次。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一右三左”,每次都几乎断送了革命前程,毛泽东可谓一波三折、“两线”作战,既要赢得党内斗争,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还要彻底消灭强于我军十倍百倍、凶残无比的敌人。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坚持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放弃了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运动处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白色恐怖之中。在4月2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拒不讨论毛泽东的正确提案,甚至将毛泽东排斥于大会领导之外,剥夺了他的表决权。毛泽东虽然心情苍凉,在“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白色恐怖中,仍“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1927年春《菩萨蛮.黄鹤楼》),仍然对革命充满信心,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第五次反“围剿”,博古、李德只知道下死命令,以攻对攻、分兵把口,最后不得不仓皇逃跑。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郁闷的情况下,由于毛泽东到南线视察并指导工作,红军连续打了几个胜仗,南线仍是“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1934年夏,《清平乐.会昌》),没有消极悲观、意气衰退。从1931年1月王明、博古先后上台到遵义会议,推行“左”倾路线整整4年,革命的航船一再触礁,几近沉没。既使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依旧满怀信心。特别在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更加坚定了他“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定信念,即使今后的道路依旧“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935年2月,《忆秦娥.娄山关》),夺取胜利依旧艰难。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领红军越过六盘山,冲破蒋介石布设的最后一道封锁线。他站在六盘山的最高峰,心潮澎湃,回顾长征,展望未来,引吭高歌——《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充分表达了他最终要战胜蒋介石这个凶神恶煞(苍龙)的豪迈。

1936年2月,为了以发展求巩固,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同当时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贼蒋介石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数落今古,确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表达了他一定要战胜强敌的坚定信念。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断然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西起江西湖口县,东至江苏江阴县的1000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并于4月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这时,再也不是被围剿时被动寻机歼敌的过去了,毛泽东也由“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1929年10月,《采桑子.重阳》)的无奈,彻底转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4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豪迈。

对打赢正义战争的驾驭。

毛泽东对任何事物向来不盲从、不敷衍了事,而是力求从大本大原上探个究竟。毛泽东军事战略战术,始终贯彻着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并高度概括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四句话,这在他的诗词里有生动的体现。1928年8月,湘、赣两省国民党军乘红四军主力还在赣西南欲归未归之际,分两路向井冈山大举进攻。8月30日,湖南敌军第8军第1师3个团向黄洋界哨口发起猛攻。红军不足1个营,凭借黄洋界天险奋勇抵抗,激战一天,击退敌军。“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形象地再现了打得赢就打的阵地战场面。“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1929年秋,《清平乐.蒋桂战争》)、“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1930年2月,《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等诗句,描写了我军运动战的果敢和神速。“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1929年,《菩萨蛮.大柏地》),把“诱敌深入”刻画的活灵活现。大柏地是江西瑞金城北30公里处的一个小镇。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由井冈山向赣南进军,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将敌人诱到大柏地山区伏击圈,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人鏖战。这场战斗从大年初一下午3时,一直打到大年初二中午,才把被围之敌两个团全部歼灭,俘获敌人团长萧致平、钟桓以下800余人,以独特的方式度过了1929新春佳节。1930年1月,古田会议不久,蒋介石组织江西、福建、广东的反动武装实行“三省会剿”,向闽西革命根据地逐步进逼。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一、三、四纵队先行出发,抵达连城,然后挺进江西,以引诱江西敌军金汉鼎离闽回赣;毛泽东率领第二纵队往小池阻击敌军,以掩护主力转移,返回古田后即向北经连城、永安、清流、归化、宁化等县,西越武夷山,去江西与红四军会合,从而使敌人的“三省会剿”宣告破产。“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0年1月,《如梦令.元旦》),把红军走的迅速、走的隐蔽、走的灵活机动跃然纸上。

毛泽东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把敌人看成纸老虎的同时,在战术上又非常重视敌人,把敌人看成真老虎、铁老虎、吃人的老虎。为此,他在战略上“以一当十”,在战术上“以十当一”,慎重初战,充分准备,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1931年2月,蒋介石纠集20万人,由东、北、西三面进行第二次“围剿”。为确保首战告捷,毛泽东亲自到红三军同黄公略军长一起,找当地群众了解情况,并找到一条极为隐蔽的小路。毛泽东当即决定,红三军不走大路,而改走小路。这一改变,对于歼灭敌人第28师起到了重要作用。5月16日,先对由赣江东岸的富田向东固地区进犯之敌一个师和一个旅突然猛攻,经一昼夜激战,敌军大部被歼灭。然后向东横扫,15天走700里,打5仗,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第二次反“围剿”,是毛泽东土地革命战争中战略指挥的一个得意之作。“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1931年夏,《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气势如虹地将其对战争的驾驭立体地呈现出来。

对战争中人的组织和动员。

要想赢得战争,首先要有自己的队伍。1927年8月7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指出,党中央所犯错误中的一个错误是不认识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1934年11月下旬,由于博古、李德指挥错误,红军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遭受惨重损失,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在极端艰难困苦情况下,12月12日,通道会议接受了毛泽东西进贵州的主张,挥戈西指,打乱了国民党军的原有部署,而且连战连捷,部队面貌又为之一新。毛泽东借山赞扬了红军指战员高大的英雄形象:“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十六字令三首》),对新型人民军队组织严密、意志坚强,打不跨、拖不烂、攻必克的战斗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坚信必定依靠这支军队,挽救国家和民族于危亡。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集中体现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毛泽东说:“兵民是胜利之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1929年秋,爆发了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的战争,军阀混战给红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清平乐.蒋桂战争》),生动再现了毛泽东指导下的“分田分地”土地革命。“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1930年7月,《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抒发了正义之师要将貌似强大的敌人捆绑起来,众多的工农红军像卷席子一样卷起江西之敌径直攻击湖南和湖北之敌的豪迈心情。

反第一次大“围剿”,更是毛泽东动员组织众多工农红军及工农地方武装,同心进行人民战争的一次杰作。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进犯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在12月30日乘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进入龙冈包围圈内的敌军主力张辉瓒第18师发起总攻,激战至晚,把敌军全部歼灭,俘获张辉瓒以下官兵9000余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这首词,再现了当时军民同心进行革命战争的壮观场面。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泽东诗词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实践和历史的升华,其精髓及其精神实质,历经岁月的洗礼,愈发熠熠生辉;其强大的思想力,始终给人以启迪、以鼓舞。其启示我们,面对艰难困苦,要始终有一种压倒一切的气势,有必胜的信心,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其启示我们,任何时候办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不能盲从,而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一切以实事为依据进行客观分析,从中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把方向搞正确;其启示我们,在推动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上,必须敢于创新发展,不能拘泥于前人固有的经验,而是拿来主义,敢为天下先,结合自身实践再升华、再创造,为人所不敢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泽东的战争“游泳术”
47年,毛泽东将被国民党重兵围捕,生死存亡之际写下7字转危为安
深度解析:3万之众抗衡30万大军,取胜的奥妙究竟是什么?
何长工回忆红军改造俘虏
35年长征时,聂荣臻主张进攻打鼓新场,毛泽东连夜提着马灯来阻止
红军师长陈树湘,29岁被俘,毅然把手伸进腹部伤口,扯断肠子自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