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入静的基本思路(一)
userphoto

2023.08.20 内蒙古

关注

在修行方法上,不管是哪家理法,都强调要收心入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根据我们道体造化世界的顺序,即是按照虚生神,神生气,气生形,形生精而衍生的。这其中,神即是源于虚空的,而清静则是其本源状态,所以入静是我们修炼的第一目标。只是根据不同功法的要求,入静的层次不同。

什么是入静的层次呢?举个例子,我们很多人,生活办公劳累时,习惯性的闭上眼睛,放松身体,放空大脑,享受体内放松的舒服效应,一段时间后,睁开眼睛,很快就感觉神清气爽起来。这就在我们生活劳累时的松静效果,虽然程度不深,但依然是入静。再比如,我们打坐时,感觉呼吸若有若无,心中一念不起,也是入静的效应。又比如,我们的外呼吸完全停止,内息阖辟起伏,心中极度清醒而毫无念头,这同样是入静,只是层次上,比前两者要深入。所以,在我们修炼中,入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贯穿始终的要求,只是不同的入静程度,会体现出不同的身心效应,但我们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

而很多人一上来打坐入静,总是胡思乱想,天马行空的杂念出现在脑海里,导致不能很好的静心。这就要考虑到影响我们收心入静的因素,是否适合该类入静方法,以及我们应用该类方法时有没有注意到要领问题,这样经过不同方面的综合考虑,才能找到问题的结症所在,不能看到别人说哪种方法可以“见光”,哪种方法用了没有杂念,就认为自己应该用这类方法,拿去拼命死炼。

那么,影响我们收心入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我们主要从身心角度来讲解,人的生理状态与心理状态是互相影响的,身不安则神不清,心不宁则形不静,就像中医学认为抑郁症大多是肝郁气滞所导致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一样。我们首先要从身心一体的思路入手,才能正确达到入静状态,就像我们的阴阳需要相合才能呈现增长吉祥的趋势一样,道家修炼是强调要匹配阴阳的,身心正是阴阳的一种表现。而身心因素,又可以从不同方面考虑。

首先,要考虑我们形体是否调整到位,比如是否饭后肚子还撑的时候马上就打坐,练功的姿势是否舒服,盘腿时会不会双腿发麻发胀疼痛难忍,练功前是否解除大小便,衣服手表皮带是否勒的过紧,口中是否有异味影响静心,平时睡眠有没有充足,打坐场地的空气是否清新,打坐场地的气场是否祥和,周围有没有噪音,会不会有人打扰到自己练功,白天生活学习有没有过于劳累等等因素。不要小看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它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因素,而往往就是这些因素,影响到了我们静心的效果,

其次,要考虑我们的身体是否有疾病或是隐患,比如身体不好的人,他入静的时候,身体不舒服的病灶就会显现出来,有的人打坐时不时就出现僵硬,发冷,刺痛,麻痒的情况,根本没有舒适的感觉,这样越坐只会越来越烦躁,怎么可能入静呢?而身体好的人,经脉通畅,元气充足,不会有诸多不适感,心神很容易与身体里充盈的元气相依相守,随着不断体会体内温暖舒适的气感效应,很快就会入于静定之中,稳步发展。

而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刺痛麻痒等排病反应呢?这是因为我们体内的自我调整机能,古人讲过心主神明,心神会控制身体的一切活动,我们内在的五脏六腑运转与经络气血运行,外在的视听言动思维意识,都是心神所主导的。所以我们闭目入静时,心神是会主动给我们调理身体的,周身经脉哪里不通畅,五脏六腑哪里比较虚弱,心神都会慢慢给我们调理到健康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入静时会出现一些排病反应的原因。而在心神给我们调理身体的过程中,我们身体内部是处于正邪交攻的状态,所以不可能体现出安稳的入静效应,即使勉强入了静定,也静不深,静不久,会感觉有什么拖着自己一样。相反,如果我们身体处于没有疾病的状态,比如我们通过一些养生健体的方法,提前把体内病灶都消除干净,心神就不会刻意给我们调整身体,身心就能得到元气滋养,五脏功能也会呈现平稳的状态,自然就会出现很好的静心状态。道家祖师经常讲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就是我们上面说的这个道理。形体是神居住的房子,房子脏乱不堪,主人也坐不稳,要么起身收拾屋子,要么出门躲个清静,只有收拾好家里,主人才能坐的稳当,悠闲自在。所以养生除疾,虽然并不是大道修为,但也是最基本的基础要领,不容我们所忽视。

刚才我们讲的是总体的身心影响入静效果,下面大致分述一下我们不同的生理情况在练功入静时,主要体现出来的状态

1脾虚:这种表现,主要是练功时,出现各种各样的杂念杂思,练着练着,意识就跟着杂念走了,不再安稳守形或是调息,脑海里充斥着胡思乱想,等发觉到杂念的时候,已经过去很久了,这个就是我们脾虚在入静时引起的杂思杂念。中医学讲五脏藏五神,其中脾藏意主思虑,我们的思虑是与脾脏相关的。当我们中土的运化水谷水湿机能失调时,我们的思虑也会因此加重,这是脾虚体现出来的练功状态。

2痰湿:这种表现,主要是练功时,出现有犯困,瞌睡,做梦,以及似睡非睡的迷糊态等情况,我们称之为昏沉。究其原因,是因为湿浊困脾,脾升不足,我们的清气就没法上升至头部,头部的神得不到清气的滋养,就会出现头目眩晕,嗜睡犯困,昏聩不清的症状,所以很多痰湿重的人,都有嗜睡多梦的表现,这在我们练功中也是有体现的,湿气重的人练习入静时很容易就进入昏沉不明的状态。

3肝郁:这种表现,主要是练功时,容易反复纠结现实生活的是非得失,或是突然想起来一些比较悲伤感慨的经历,从而陷入郁闷悲哀等情绪,没法深入静定。究其原因,是因为肝脏疏泄功能出现了问题,肝气郁结不畅所致。我们的肝藏主疏泄,肝功能正常,气机调畅,人才能心情舒畅。如果肝失疏泄,对气机不调,就可以引起情志异常变化,在我们练功静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4肾虚:这种表现,主要是练功时,容易出现神守不住形的情况,比如体会身内元气温暖时,总是体会不住,意识四散奔逃,强制自己去守气又守不久。或是意守放松一个位置时,意识不知不觉跑到其他位置,东摸西闯,没有定性,然后纠结自己到底该守哪里。或是调息时,守不住呼吸的状态,守着守着就忘记继续守息等等情况。这都是肾虚,肾气不足所致。中医讲五脏藏五神,其中肾藏志,志主要是指人的志向与凝聚性,这与我们肾精气的强弱有直接关系,同时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虚的人肾精不能上充脑髓,会导致脑力不足,比如迟钝健忘,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表现正如上述所说。这是肾虚体现出来的练功状态。

5燥火: 这种表现,主要是练功时,出现坐不住静不久的情况,练一段时间就起坐收功,或是感觉烦躁难耐,无法深入静定。因为热即是火,产热过多而无法发散或受制,神受到这股燥热所累,也会呈现躁动不安的状态。这种情况常见于五脏阴虚,肝阳亢盛,或是痰湿内热的人身上,我们细致辩证,还可以分出虚火与实火,这里暂不详述。

6肝邪:这种表现,主要是练功时,看到各种各样的幻觉和画面。正常来讲,我们正确入静定所看到的画面,应是天眼所呈现的象。但肝邪所导致的幻觉,则会有一种恍惚态,就是我们入静时感觉六神无主,不知所云,恍恍惚惚,这时候会看到很多画面,我们的思维就跟着这些画面跑,这是肝中有积滞的邪气所致。中医讲我们肝脏藏魂,魂的表现就像是人睡觉时的梦游现象,或是恍惚状态下的种种幻觉等,我们的肝魂靠肝血滋养,肝血充盈则魂安。如果病邪扰肝,魂得不到肝血充分的滋养,则会出现失魂落魄精神恍忽的现象。这是肝邪体现出来的练功情况。

7种种排病反应,如入静后流泪,咳嗽,喷嚏,冷颤,肠胃不适,耳鸣,腰背酸痛等情况,难以尽述,总而言之,这些病理反应都是身体的病浊再往外排,或是身体虚损所体现出来的症状,都要从我们的身体调理环节入手。

上述种种不利入静的现象,大多都是身体原因所致。只是因为我们平时意识注意的是外界,并没有去注意内心处于什么状态,所以不容易感觉到我们这些负面表现。而等我们收心入静,开始注意内心的时候,这时候我们是把心收回来了,所以才容易感觉到这些乱象,只是大多的人在内没有系统的知识梳理与实修经验,对外又没有明师指导其中关键,所以很多对症下药就能轻易解决的问题,往往拖了很久都没能得到解决方法,这也是我们练功需要校正的环节。

同时这些不良的现象,很多人往往具备两三条或者全都具备,这是因为我们五脏是一个大循环系统,动了一个环节,其他的都会出问题,往往症结不在于一处,所以需要慢慢的理清问题所在。而我们平常生活中,这些问题也会通过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脾肾虚弱的喜欢重口味。肾精亏虚的人思想比较猥琐,没有持之以恒的恒心。肾阳虚弱的人对两性关系兴趣很低。以及最经典的肝火旺盛之人容易生气等等。这些性情所致的格局与喜好决定了个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从而也决定了他的人生发展与际遇。随着我们调理身体安稳入静后,在生活中,也会表现出恬淡欣然的心理状态,对我们的人生发展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存思守一以静养气
所谓失眠,五脏不调是主因!医师指点:常吃1红,8小时安睡一整晚
古人认为五脏之中有五个神,它们的模样难以描述
情绪影响五脏 安五脏养五神让你百病不生
排毒最恰当的周期和时间
安五脏 养五神 百病不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