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育儿:《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你还在为孩子不听话烦恼吗┃海棠果
userphoto

2022.09.03 广东

关注

作者┃海棠果   朗读┃木子老师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有这样一本书,它出版30多年来,畅销不衰,是家长们的“育儿宝典”,它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球都有深远的影响。

它就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主要是给父母们提供育儿的事例经验和操作方法。

作者是两位美国的杰出教育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同时两位作者还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她们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种建立在平等互爱、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亲子交流方式和沟通技巧。

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8.8,《波士顿环球报》评价它为,一本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

古希腊德的谟克利特曾说:“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语常常比黄金更有效。”

语言表达是一门艺术,正确的话比黄金更有力量,更能让人听从。

人与人的交流离不开语言,父母教育孩子更离不开语言。

如何让孩子愿意合作呢?让我们一起从这本书中寻找答案吧。


接纳情绪是有效管教的开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感知系统,对同一件事物、同一个环境是会有不同的真实感受,孩子也有。

演员孙俪上个月在微博上分享了儿子等等的烦恼:他觉得有些大人很不公平,他感到做哥哥有压力,想做弟弟或妹妹。

等等告诉孙俪,因为每个人都觉得他比妹妹大,所以让着妹妹是理所应当的,做好事也不会被表扬,而妹妹做了一点点事,大人都会发出无数的赞美。

孙俪这样告诉等等:妈妈非常理解他的感受,他也只是小孩子,要承受这样的压力是不对的,以后有这样的委屈可以告诉妈妈。

另外对于旁人的评价,不用过分在意,因为大人也不一定对。如果觉得不合理,可以有礼貌地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因为小孩子也可以阐述自己的想法。

听完妈妈的话,等等明显心情变好了,孙俪表示:这就是被理解、被认同后的快乐。

心理学家顾修全说:“真正的管理人是去管理人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管理者。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行为之前,更应先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也就是接纳孩子的感受。

书中有一个案例:孩子放学回来,很生气地告诉妈妈,老师说要取消他们的表演,老师真讨厌。

妈妈接纳了孩子的感受:“那你一定很失望,你期待了那么长时间!”

孩子听后就开始述说整个事件的始末,原来是因为有同学捣乱,而且同学们不知道自己演什么。

妈妈只是安静地听,偶尔点头,在孩子讲完后,妈妈说道:“原来是这样啊。”

孩子的心情慢慢平复了,也想到了如何处理这件事并告诉妈妈:“老师还说如果我们好好演,就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最好还是再复习一次我那部分。你今天晚上提醒我,好吗?”

书中提出观点:所有年龄段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

被共情后有好情绪,好情绪则带来积极思考。

当然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并不意味着要接受孩子所有行为,错误的行为是不被许可的。

往往情绪被接纳理解后,孩子更容易遵守规则。


惩罚不是有效管教的好方法

现在的父母提到管教孩子,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惩罚,因为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

书中有一个案例:一位妈妈带孩子去超市,孩子在过道上跑来跑去,妈妈拉住孩子让他别跑,要扶着推车。

孩子的小手一路这个摸一下,那个摸一下。妈妈制止,并喝道:“别摸,我说过要扶着推车。”

到了水果区,孩子拿了香蕉,又按压西红柿,妈妈耐着性子让他别乱动,警告他再动就要惩罚他。

接着妈妈去挑选冰激凌,孩子又开始跑来跑去,妈妈开始吼孩子,并且惩罚他今晚不能吃冰激凌。

书中提出观点:惩罚不会解决问题,反而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思

鲁道夫·德瑞克斯在《孩子:挑战》中写道:“困惑的家长错误地认为惩罚之后会有效果,但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管教方法根本不起作用……惩罚只能让孩子更逆反。”

曾看到过一则新闻:有一对小兄妹,哥哥与妹妹经常会吵架、打架,爸爸妈妈每次都是惩罚哥哥,轻则骂一通,重则一顿毒打。

妹妹嘴巴甜,常常哄得爸妈眉开眼笑,爸妈也认为女儿才是贴心的小棉袄,经常会只带着妹妹出去玩,把哥哥扔在家给外婆带。

有一次,哥哥与妹妹又起了冲突,爸爸也不问清原由,就用枝条把儿子狠狠打了一顿。

从那时起,哥哥再也没叫过爸爸,整个人也变得内向、自闭,天天躺在床上,不愿出门。

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爸妈真诚地向哥哥道了歉,三个人哭得抱成一团。

听了心理医生的解释,爸妈才知道原来儿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爱。

父母以为打骂,能让孩子认错,其实不然。

孩子并不会因为受到惩罚,就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反而是会产生敌意、仇恨、罪恶感等负面情绪。

孩子犯错,父母需要告诉他的,是如何去补救他的过失。

只有这样,在他长大后,遇到事情,他才会去反思,想着弥补过失,而不是否认自己的价值。


解决问题是有效管教的目标

英国诗人托马斯·胡德曾说过:“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

孩子的思考,同样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则视频,小男孩不小心打碎了妈妈最喜欢的碗,而且这只碗是妈妈的祖母留给她的。

孩子的爸爸在看到一地碎片后,没有责骂孩子,只是描述了现状,对碗碎了表示可惜,也能理解孩子不是故意的,并且安抚了孩子的不安。

清扫完碎片后,爸爸问孩子怎么向妈妈解释,孩子思考了一会,高兴地说,可以去给妈妈买一个新碗。

另外爸爸还建议再给妈妈准备一个礼物,视频的最后爸爸和孩子说明,不能欺骗妈妈,要孩子去向妈妈说明发生的一切。

整个视频中没有指责和惩罚,却让孩子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上,最终与爸爸合作,并且解决了问题。

有网友评论:这位爸爸的做法,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处理方式。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提到,孩子们想出来的办法,总是能带给我们惊喜,他们独创的办法,往往比父母想来的更能让他们自己满意。

书中为父母提供了一些技巧,来鼓励孩子与父母合作:

1. 描述所看到的,说出父母的感受。

父母通常在孩子不愿合作时,总是用责备、谩骂、威胁、命令、说教、警告、控诉、比较、讽刺挖苦、预言等语言来吼孩子。

可这些语言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让他们有逆反的心理。

其实父母并不需要直接说孩子做错了,可以用“我看到……”来描述问题,用“我感到……”来说出感受。

孩子在不受到攻击的情况,更容易与真实表达情绪的父母合作。

2. 给孩子提示、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给孩子提示,如: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牛奶不放进冰箱会坏……

诸如此类的提示,会比指责更能让孩子接受,给孩子提示后,他们往往就会知道如何做了。

没人喜欢喋喋不休,孩子也是一样,他们也不喜欢父母长篇大论的教训,往往更能接受简单的词语。

一件事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当父母再次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孩子也能理解是什么意思,并且知道该如何去做。

3. 用文字表达需求。

当父母不想大喊大叫时,也可以把要求写在纸上,贴在门上、电视机上……甚至可以折成纸飞机扔给孩子。

这个时候,往往孩子更愿意配合,因为文字表达比口语表达更有约束力。


科学养育好孩子

詹姆斯多伯森说过:“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父母学习管教方法的最终目标是想养育好孩子,让他们成为有爱心、负责任、能解决问题的人。

现实生活不是情景剧,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遇到的冲突千千万,我们所学到的技巧、方法,往往需要融会贯通,才能解决一个问题。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养育长河里,希望父母们都能摒弃陈旧的育儿理念,学习新观念,鼓励孩子合作,让孩子独立思考,给自己和孩子多一次机会,创造美好未来。

作者:海棠果,一个快乐的码字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煜璇:孩子打人怎么办之情感引导法
道理讲烂了娃也不听?贾静雯用这三步,不伤自尊地批评孩子
只需5招,让孩子与你更亲近!
管教,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爱!
嘴上都说爱孩子,潜意识里全是爱自己
父母越不管,孩子越优秀,看完你就明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