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育儿: 最「伤害」孩子的家庭教育,竟然是……┃梓涵妈
userphoto

2023.03.03 广东

关注

作者┃梓涵妈   朗读┃彩虹鱼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放学接孩子的路上,见到扎心的一幕。

一位妈妈大声训斥女儿:

“为什么这次考试考这么低分!

就是不听我的吧,不好好学习,考得这么差,长大以后当清洁工吧!真没出息!”

众目睽睽之下,路人纷纷侧目。

只见妈妈一脸怒火,边说边用手指戳女孩的头,女孩低着头哭泣着不敢说话。

虽不知这对母女的争吵原因,孩子究竟犯了多大的错,可妈妈毫不留情的打击,让我看到很多亲子间相处的悲哀。

或许父母内心是爱孩子的, 但事实上,这种行为造成的伤害,正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分打击,九分伤害

《少年说》第一期,有一个学生叫袁景颐,她站上天台后,第一句话就是问妈妈:“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我好?”

原来袁景颐的妈妈经常打击她:“你这么差,你的学霸闺蜜怎么会愿意跟你做朋友?”

她问妈妈:“你为什么老打击我,难道你就看不到我的努力吗?”

妈妈说:“你要不打击,可能就有点飘。”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孩子作业没有完成,就说:“你连作业都不完成,以后怎么考大学!”

孩子打翻了牛奶,就说:“你是瞎了的吗?那么大瓶牛奶都看不见!”

孩子考试考不好,就说:“你是猪啊,蠢死了。”

批评声、谩骂声充斥着整个家庭。

父母的做法,表面上看都是为了孩子好,觉得只要用语言打压孩子,就可以让孩子清醒,挺而奋发。

殊不知,父母的语言攻击,只会把孩子推向更深的心理漩涡中,自卑、自责、挫败感油然而生。

孩子最终只能选择性缄默,觉得只要能符合父母的要求,满足父母的欲望,就能得到父母的爱。

电影《大饿》中,阿娟是一个210斤的胖妞,妈妈一直看不惯她肥胖的身体,经常讽刺她:“除非你瘦了,才能把照片印在学校印章上。”

妈妈跟她提的要求都跟瘦身有关,无声的诉说着:你只有瘦下来,才配拥有母爱。

也就是这种有条件的爱,让阿娟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内心非常自卑。

最后,阿娟为了获得更多的爱和关注,尝试了各种激烈的减肥手段,甚至做了缩胃手术,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都说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藏着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一直活在被否定的环境中,孩子只会从一次次的打击中学到:我不配,我不重要,我无能。

孩子长期活在不被认同的环境中,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

失爱的孩子如风中嘌呤,心灵无处安放。

父母经常打压、贬低孩子,容易让孩子最初建立的安全感、信任感,一点点的毁灭,从而变得自卑、害怕、逃离。

最终,孩子迷失了自己,失去规则感和认同感。

孩子越被打击,越缺爱,越叛逆

曾看到一则新闻:

9岁男孩因学习被父母批评,深夜负气离家出走。

当民警询问他时,他蜷缩在路边,崩溃大哭道:“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了!”

原来,男孩当晚因为学习问题被父母批评,男孩伤心地认为爸爸妈妈不喜欢他了,不要他了,就趁父母不注意独自离家出走。

男孩伤心、压抑、内心孤寂。

这种状态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反应更强烈,叛逆更严重。

热播剧《小欢喜》中,英子是一个乖巧善良的女儿,但一直受到妈妈的打击教育。 

在一次学期考试中,英子考了年级第二。

可妈妈却说,考第二,这可有什么好高兴的?

当得知英子逃课去找爸爸的时候,妈妈更是挖苦讽刺:“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有意见你说啊!太让我失望了!”

无论英子学习多努力,多用功,妈妈依然看不到。 

一次次打击,一次次的被否定,导致英子厌学、说谎、逃课、成绩严重下滑,甚至瞒报志愿,最后还患上抑郁症,游走在自杀的边缘。

其实,英子妈妈的做法,表面上看都是为了英子,希望英子能保持高度自律,不落下学习,考到好的大学,将来有出息。

可父母的语言攻击、打压,只会让孩子情绪低落、压抑自己,产生逆反心理。

顶嘴、反抗、叛逆,孩子处处跟父母对着干,原本应该融洽的亲子关系变成了“敌人”关系。

好好说话,永不吝啬表达你的爱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概念,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表示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信任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因此,适当的关注,赞美和认可,往往会激发一个人的行动力。

好好说话,认可孩子,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和幸福。

那么,父母怎么才能做到好好说话?关键在这三点上:

01

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育儿博主“花生共和本花” ,分享了一个儿子被好朋友拒绝的故事。 

那天她接儿子放学,儿子一上车后表现得非常烦躁,看什么都不对,挑剔的言语把气氛推到最压抑处。

花生妈妈没有立刻打击挖苦儿子,而是停下车问:”妈妈发现今天的你跟往常不一样,是不是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感受到妈妈的关切后,儿子的紧绷身体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了,说出了原委。

通过深挖找到孩子焦躁的原因后,花生妈妈顺利的引导孩子,解除了孩子的心结。 

遇到孩子行为问题,父母第一时间应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比如考试考不好,是孩子不够努力还是生病了?是遇到什么困难攻克不了的? 

通过言语询问、眼睛观察,才能更好对症下药。 

02

接纳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里秋对爱的精准定义为:关注、接纳、欣赏、情意、包容。

接纳、包容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基石。

爱迪生从小的时候,就是一个非常有好奇心的人。

小时候,为了研究母鸡怎么孵出小鸡,爱迪生偷偷的躲进邻居家的鸡棚里孵小鸡。

妈妈找了他几个小时,才终于发现他。 

尽管找的时候很着急担心,但妈妈没有责备他,反而跟他解析原理:人的温度是跟母鸡的温度不一样的,人孵不出小鸡。 

正是爱迪生妈妈对他无尽的包容、接纳,才能让爱迪生安心做他自己,最终成为了伟大的发明家。 

父母无限接纳孩子,孩子感到自己是被支持、被接纳的,自然情绪稳定,极小内耗,专注于坚持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潜能。

03

正面鼓励孩子

父母懂得表达爱,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愿意用正面语言肯定孩子的努力,将滋养孩子一生。

世界滑冰冠军谷爱凌,从小就生长在一个正面鼓励的教育环境中。

谷爱凌外婆从小就特别喜欢说:“我们爱凌是最棒的。”

小时候,谷爱凌钢琴才考三级,外婆就称赞她说,弹得比钢琴十级的好;

跑步比赛拿了第二名,外婆就当众大声喊:太厉害了爱凌。

谷爱凌妈妈,更是鼓励教育的奉行者。

小时候,她刚学会滑雪,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去参加奥运会。”

而她妈妈没有讽刺、挖苦、或是不信任,而是微笑着肯定她说:“很好的目标啊,你一定可以的。” 

就是在这种鼓励式家庭教育中,谷爱凌慢慢变得自信、乐观,勇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最终获得奥运金牌。

践行鼓励教育,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表达正面的言语,让孩子心理充满阳光。

孩子须正面管教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曾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正面管教。

只有父母好好爱孩子,对孩子正确的表达爱意,孩子感受到的才是亲子间的温暖和爱意。

在爱里长大的孩子,定能所向披靡,勇敢前行。

作者:梓涵妈,一手执笔,一手带娃,和孩子一同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欢喜》戳穿教育真相:有远见的父母,绝不会对孩子做这件事!
快停止!这种中国式“内疚”教育,会毁了孩子一生
《小欢喜》中英子自杀,让我发现,用自杀威胁父母的还算是好孩子
《妈妈的悔过书》:好的教育,从尊重孩子开始
电视剧《小欢喜》火爆!提醒我们,这5个教育孩子的误区,千万要注意!|教育光影(非常非常好)
NO.3读书会 | 不吼不叫,专家解密正面管教育儿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