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组清末老照片,带你欣赏中国古建筑的美,感受古人的那份匠心

图为1870左右,北京宣武门箭楼西南面,瓮城外护城河畔。宣武门建于明代,初称顺城门,正统四年改称宣武。为内城南门之一。在崇文门与宣武门的命名上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礼制,两门一文一武对应,取“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之意。因为取武为意,城门守军训练用的护卫校场就设在宣武门外。汇处一带。

图为居庸关云台。居庸关云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北的居庸关关城内,是元代大型过街喇嘛塔的基座。居庸关云台始建于元代,云台的雕刻均极为致,是元代石雕艺术中的杰作。

图为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门,可见匾额上题的“中外禔福”四字。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清政府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据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上。

图为上海嘉定孔庙魁星阁。魁星阁原作魁星亭,清道光七年(1827)重修孔庙时,改建魁星亭为魁星阁,为上下两层。作为孔庙的重要建筑之一,数百年来,魁星阁(亭)一直矗立于汇龙潭东南岸。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魁星阁因毁损以至坍塌,七十年代末,因兴建汇龙潭公园,于原址按原样重建。

图为甘肃兰州握桥。握桥又名卧桥,在兰州城西雷坛河上,始建于唐代,相传是仿“河厉”之制而建的。“河厉”是吐谷浑所建造的一种桥型。握桥于明永乐年间重建,清代两次重建,在1952年被拆除,是中国古代伸臂木梁桥的代表作。

图为北京颐和园玉带桥。玉带桥在颐和园昆明湖西堤。是西堤六桥中唯一拱券结构的石桥。清乾隆时(1736-1795)建,光绪时(1875-1908)重修。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

图为承德避暑山庄烟雨楼。烟雨楼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仿浙江嘉兴烟雨楼形制在岛上修建了一组建筑,同名烟雨楼,是山庄内最晚的建筑之一,也是最美的建筑之一。烟雨楼位于青莲岛,此岛位如意洲北,隔湖,曲桥相通。楼后临湖有石栏望柱,这里是清帝与后妃消夏赏景之处。

图为颐和园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米,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十七孔桥是一座联拱石桥。桥面下宽14.6米,桥面上宽6.56米,高7米。整座桥给人以一种雄伟高大之感。这座桥共有17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在这17个桥孔中,第9孔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小下来,对称排列。水面未冻结时,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成纺锤形,十分美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颐和园西堤冬景
春风又绿颐和园 九组图看皇家园林冬春对比
【原创】桃红柳绿映西堤
彩色纪录片《颐和园》1956 摄制
北京颐和园:西堤漫步
北京颐和园之西堤六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