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实用的家庭教育手册(第一期)

目录:

  1. 家庭教育的成功指标

  2. 家庭教育的重点

  3. 父母所面临的现状

  4. 我们的解决方案

  5. 新生代爸妈的纠结

  6. 我们的孩子即将面对的未来世界,会是怎样的?

  7. 未来教育什么样?

  8. 未来学校什么样?

  9. 培养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10.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要关注什么?

  11. 中国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成功指标

达成的主要三个方面:

1.孩子在幼年与书籍为友,与书结伴,从而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

2.合作性。预测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能走多远,能不能成大器,不是看乖不乖、听不听话、学习好不好,而是看他的情商、悟性、综合素质。

3.在高中前后能够形成比较明确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找到和形成“自我”,今后能够去自主地强化和发展。

我们对于儿童的认知,远没有达到对外部世界、物质世界那样的程度。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和永远的老师,有责无旁贷的特殊功能。把孩子的教育全盘托付给学校,是家长的失职和渎职。

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学校所不能代替的。学校面向大多数学生,提供的只是一个公共的、普遍的教育。按照统一进度、统一的课程,很难真正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差异。针对每一个学生个别的关注、指导和教育,必须由家长来完成。这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能划分。因此,在发达国家,学生的在校时间受到严格控制。尤其是小学生,下午一点半要把孩子接回家,因为学校必须为家庭教育让出必要的时间。

家庭教育的重点

家长对于儿童教育的概念:

第一是要宽容、善待。保护他们正常的生活,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种最重要的教育。也就是说,把儿童当作儿童来对待,儿童不是马戏团的小狗,必须学十八般武艺,走钢丝,钻火圈。

第二是等待。韩国有一本书叫《好妈妈慢慢来》。现在家长太着急,容不得孩子自然成长,找各种速成的门道,拼命施化肥,能接什么好果子吗?早期教育不是提前教育,3岁不会的事5岁做得很好,5岁不会背的东西6岁不成问题,三年级不会做的题四年级做起来轻轻松松,着什么急呢?各种速成的东西满足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是家长的虚荣心!

第三是解放。陶行知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耳朵,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不能过多地限制管控,也不宜过早定向。花盆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现在的做法是,层层施压,拔苗助长,大量施“化肥、农药”,把孩子的时间、空间全部占据了,那就把人教傻了,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第四是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孩子发现他的自我,发现他的个性。更为具体的呢,第一,身心健康比上名校更重要。对于孩童来说,身心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健康第一”并不是一句空话,体现在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热爱户外活动。

只要具备条件,应当让小学生学会骑自行车、游泳,两者是孩子能够终生享用的生存技能,意义非同寻常。喜爱户外活动、身体健康的孩子,往往心理也比较健康,这同样意义非凡。我们知道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身体健康,性格开朗,人缘好,活动和动手能力强,“除了学习不好,什么都好”。他们这种开朗、乐观的性格是战胜应试教育挫折、自我疗伤的“秘密武器”,并将带给他们一生的好运,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

第❶重点 人格的培养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商,而不是片面强调智商,使他成为一个大气、包容、有爱心的人。所谓的“3岁看小,7岁看老”,看的并不是会背几首唐诗,而是遵守游戏规则,有感恩之心,乐于助人,有宽容心,为人正直,学会尊重,乐于分享,善以待人,等等。是开朗、大气、亲和力、合作性、讲规矩,这些决定了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决定了他能不能成“大器”。一个小心眼、不合群、病恹恹的孩子,肯定是走不远的。

人格养成还包括生活能力的培养,其价值是培养一个人自强自立的能力,这是中国家庭非常缺乏的。美国孩子很早就开始做家务了:2—3岁,自己扔垃圾,整理玩具;3—4岁,刷牙、浇花,喂宠物;4—5岁,铺床,摆餐具;5—6岁擦桌子,收拾房间;6—7岁洗碗盘,独立打扫房间;7—12岁: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13岁以上:换灯泡,擦玻璃,清理冰箱,做饭,修草地,等等。

有一个日本小学生吃早饭的视频,食品的分配、餐后的餐具收拾、地面清洁都是小学生自己做的。一个中国家长惊呼:不到日本小学吃早饭,不知道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第❷重点 与书为友

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对儿童而言,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个性和兴趣、好奇心、想象力、热爱阅读,等等,是全世界通行的、能使孩子终身受益的早期教育,比那些考试排名、竞赛证书重要得多。过去有一句电子琴的广告语“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阅读同样如此。

我们看到太多被考试压倒的孩子,他们经常抱怨负担太重,没有闲暇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但是如果你真的给他三天时间让他自主安排,就会发现他其实没有自己想看的书、想做的事,不知道做什么,精神上一片空白,如同崔健所唱的“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所谓“阅读奠基人生”,就是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孩子在幼年与书结缘是一件大事。当一个孩子喜欢阅读、与书为友时,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好的儿童读物是孩子的“精神母乳”,会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影响孩子的终生成长。

通过阅读和探究,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特定的趣味和爱好,例如,喜欢科幻、喜欢历史、喜欢张爱玲或龙应台,通过热爱,形成一种生活方式,逐渐具备主动汲取自己所需的精神营养的能力。而且,阅读可以抵御电子游戏、过多看电视等对儿童有害的娱乐。

第❸重点 促进个性的发展

作为家长,你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的重要使命吗?很可惜,现在很多家长只知道分数和名次。其实今后的竞争,将越来越不是“争第一”,而是“找唯一”——找到不同于别人的、真正属于你的独特的优势。因为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没有个性就没有真正的成长。

家长不要光盯着考分,而要观察和发现孩子独特的禀赋、潜质、爱好,点燃儿童内心的火焰,找到儿童成长的方向,这也许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有这么一句话:“让每一个孩子的天赋展现,是家长的终极使命!”

巴菲特说,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找到热情是一个辛苦而又玄妙的过程,需要很大的自由空间,父母如果施加压力,只会适得其反,父母只要告诉孩子做选择时不要考虑地位、回报或收入,要问心中的真诚和共鸣。

旅美学者薛涌的教子经验是这样的。他说,早教有两个基本面向。

一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即培养孩子的信心、对世界的好奇心,刺激他对学习的兴趣,这就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启发式教育。

另一个是“给内心的火焰加柴”。孩子毕竟是孩子,面对困难、挫折时容易灰心,甚至放弃,而人类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以一系列挫折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基本条件的。只有不断地加柴,火焰才能持续地燃烧,一块粗糙的矿石才能百炼成金。

孩子的精神发展、人格成长,包括如何帮助他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令家长苦恼的事。究竟该不该让孩子上特长班学琴、学画、学英语、学奥数?如果不学,是否会“输在起跑线上”?这里并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关键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和条件出发,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而非强加于人。逼一个爱画的孩子去学琴,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但是孩子无常性,爱好会变化,该不该逼孩子坚持下去?这需要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做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下结论。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一个家长能为孩子所做的,是提供尽可能宽松的成长环境,在这一过程中鉴别和认识孩子真正的爱好和习性,加以引导和培养。俞平伯有一个教子理念,叫作大水养鱼,就是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池子越大,水越多,才可能长成大鱼。

另一个问题是,什么是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关于儿童究竟几岁学英语才合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陈琳教授说得好:几岁都可以,关键是要符合儿童的特点,如在游戏中以儿歌、口语为主的学习。儿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和滋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可惜的是,我们很多的早期教育恰恰是急功近利地以培养“小大人”为目标,以磨灭、摧毁孩子的童心和创造力为能事的。

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还有许多途径,在阅读和艺术教育之外,还需要靠与同龄儿童的游戏和交往,靠走进和热爱大自然,等等。


父母所面临的现状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他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在孩子的身上,但孩子并不领情,他们从父母那儿接收到的感觉并不是爱,而是一种约束、限制与伤害……

1、父母完全不了解孩子,怎么办?

2、为什么父母的许多行为恰恰在毁灭孩子?

3、为何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势同水火?

4、父母不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托起孩子的美好未来?

5、怎样让孩子摆脱平庸,走向卓越?

6、关于孩子的潜能开发,父母为何完全不了解?

7、孩子不爱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叛逆,怎么办?

8、父母完全不会引导孩子规划自己的人生,怎么办?

我们的解决方案

1、爱的教育从父母学起;

2、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父母们都需要树立一种“持证上岗”的思想;

3、身教重于言传,以身做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4、不断修行自我,提升自我。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5、成为一个有远见的人。只有父母有远见,孩子才能有目标;

6、系统地学习一套教育思想,用好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大脑。只有父母有思想,孩子才能有梦想!

我觉得未来主人翁有这么几个技能。第一个有感性的思考力,而不仅仅是理性思考力。第二个应该有生涯应变能力和创造力,多于规划能力。第三个应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让自己成功的、不成功的时候都能幸福。我觉得从强到美是未来孩子培养的方向,我们要培养很多美的人

强,“除了学习不好,什么都好”。他们这种开朗、乐观的性格是战胜应试教育挫折、自我疗伤的“秘密武器”,并将带给他们一生的好运,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

新生代爸妈的纠结

论你已是为人父母,还是扮演着准爸妈的角色幸福而忐忑地憧憬着,我想,有一个问题肯定早已在你脑海里已萦绕了N+1遍:和我所受的教育相比,我要怎样给我的孩子一个面向未来的教育?

当今社会人们显然注意到了第一批“独一代”已经开始承担养育儿女的责任,但是面对“独二代”,他们明显准备不足。新生代父母(泛指八零后一代)们正陷入全面恐慌中。一方面,接受了现代教育的他们有着跟父辈不同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与孩子成长的节奏并不完全合拍。一项调查显示,80后父母的显著问题是:没时间,没耐心,缺乏育儿知识。

不知道好的教育什么样,但我知道不好的教育什么样,不好的教育,就是每一步都为下一步打算的教育,幼儿园为了幼升小,小学为了小升初,中学为了高考……

我们的孩子将面对怎样的未来世界?

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正在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该如何立足“变化的”世界,思考“面向未来的”教育?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未来经济社会的创新人才?

当今世界的三大变化:

一是科技的变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区先生不仅带给我们很多新名词,更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多数人选择慵懒,总有人愿意探索。多数人还在迷茫,总有人选择引领。”区先生告诉我们,科技的应用会比我们想的来得快,我们必须思考科技时代的教育;二是时代的变化。70后、80后、90后、00后……各个年代的孩子都有所不同。5年后、10年后的社会是什么样?我们要用新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孩子,用超前的思维设计面向未来的教育;三是中国的变化。中国是一艘大船,终将扬帆出海。中国发展太快,经济快速增长,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我们培养的孩子要有国际视野,要能承担未来中国发展的重任。

首先,它一定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很多依靠经验、不需要太多创造力的工作岗位,比如翻译、保安、交易员、会计等,都有极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其次,创造性思维会体现出更大的价值。因为任何领域的知识都能在互联网上被快速检索、快速学习,掌握某种知识不再独特,唯有独立的思维才有价值。

另外,人们会更关注精神世界的追求。因为效率的提升和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未来的人们用于娱乐的时间会大幅度增加,服务业和娱乐业会蓬勃发展……

未来世界真正的样子,无疑和现在的世界有着翻天覆地的不同。

在这种剧烈变革下,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能更好地适应不久的将来?

是希望他每天奔波在各个辅导班中、兴趣班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吗?

还是希望他把珍贵的童年时光都淹没在题海战术中,在应试考试中一路凯歌,成为独木桥上的决胜者?

又或者是希望他从小成长在贵族教养的氛围中,接受最“国际化”的教育,外语十分流利,精通商务礼仪,却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

也许上面的几个比喻都过于极端,但我们不可否认,这正是不少中国孩子正在接受的教育模式的缩影。我们禁不住反问自己,这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吗?

现在的孩子,十几年后的成年人,

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来面对、保护和创造未来的世界?

未来世界什么样?

· 《华盛顿邮报》援引牛津大学两位学者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认为,未来二十年47%的工作将消失。

· 英国《卫报》认为未来三十年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将失业。

· 《经济内参》预计的失业比率高达75%。

· 《福布斯》杂志认为,到2030年自动驾驶将成为现实,而人工驾驶将被限定在特定的赛道上,成为一种业余爱好。

未来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将超乎想象,而这些变化将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成为现实,人工智能和新科技的发展对于我们最大的挑战将是技术性失业。我们大多数人将会亲历这些变化,而这个超乎想象的世界正是我们的孩子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后需要直面的。

未来世界,将会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创造性思维会体现出更大的价值,同时,人们也会更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你认为你孩子现在所受的教育,能符合未来对人才的需求吗?

未来教育是什么样的?

那么,未来教育什么样?一言蔽之:从知识教育到核心技能教育的转变。

我认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五大核心技能:1、思考力。2、社交技能。3、沟通技能。4、自我管理技能。5、研究技能。

生吞硬记的知识,现在只要用手机就能瞬间找到答案,知识灌输式的教育价值将大大降低。这点我相信家长们都深有体会,如今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和量级已经不能和我们当年同日而语。知识总量指数级增长,新的知识领域还不断被开发出来,这是一个无底洞,学再多知识也无法填补内心的焦虑。必须转变学习模式,从知识教育到核心技能教育,方能解开困局。

“教育最重要的方面不是传授具体的知识,而是学会在需要的时候如何找到知识,吸收知识,对知识加以整合,以及综合新的想法并解决问题。”我认为,家长和学校必须未雨绸缪,以便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未来世界的人才,才能从事目前并不存在的职业。

㈧未来学校是什么样的?

说完未来世界和教育,我再来说说我们的未来学校。在“培养未来人才所需要的5种核心技能”的愿景下,我们正在筹备未来学校。这是一所提供给3-12岁孩子,让他们用英语探究世界的线上学校。涉及语言、数学、社会学、科学、艺术、体育六个领域。

对公立学校的学生而言,未来学校和传统教育互为补充。我们所知传统教育偏重知识学习,而未来学校则侧重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未来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用天生的好奇心去学习,更多靠独立自主的内驱力,有助于学生有更长远的发展。

未来学校强调亲子共学,课前课后,父母将带着孩子共同完成探究性项目,把学习融入到生活中。通过探究式的学习,课堂和家庭的同时发力,让孩子掌握五大核心技能。未来我们会开更多课程,艺术、体育、数学等,但核心都会围绕着“探究能力培养”。

㈨培养什么对孩子重要?

进入21世纪以后,全世界都在关注技术发展大背景中人的观念和精神发展。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总在不断变化,信息化、技术的高度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若掌握和应用技术的人不讲道德,我们的社会会怎么样?再如,技术高度发展会影响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人们所追求的精神,在技术发展的汪洋大海里可能成为一叶扁舟。

因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人文制度的发展,未来5—10年中将有大量的岗位消失,消失以后人们怎么就业?技术的发展使得维持生活的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人们富余的时间增多了,但此时该如何追求精神世界的发展?面向未来,人们之间怎么合作?

这些问题都促使我们关注技术发展背景下人的观念和精神发展,思考面向未来社会的需要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人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即人所需具备的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人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让教育尽可能地促成人的核心素养发展,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同其他国家学生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并不是家长为孩子选择离开中国的教育体制就能够获得核心素养,这不一定,因为即便是在中国的教育体制里面我们也能追求核心素养。

上面的家庭困境,其实是因为家长的教育选择造成的。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国际高中学校的时候,应该考虑清楚,以什么原则进行选择?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学校?我希望在择校的时候,家长能够理性地为孩子选择一所能够让孩子的核心素养更好发展的学校,让孩子成长。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要关注什么?

目前,所有的学科都在探索教学内容。比如语文,为什么学习语文?学习以后培养了学生哪些必备的品格及关键能力?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思考的。当下,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依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以及过度关注固定的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我们要把这种“知识为本的教育”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因为在技术如此快速发展的当今,把学科知识装在孩子脑袋里面,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社会吗?

那么,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要关注什么?

第一,问题化学习。所有的学习都是在问题解决中发生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再次发现问题,如此学习不断发生。这个学习既是个人向外面世界学习,同时也是个人在与外界联系的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过程。

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就是——“问题化学习”。现在上课为什么要给学生灌输概念呢?是因为现实中有一个问题,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概念。“问题化学习”主张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灌输概念。

“问题化学习”的价值在于把真实的问题变成预练,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知识结构,当整个结构形成的时候,孩子的认知建构的方式会进行重组,那么学生会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进行知识与知识的联系。

第二,情景化教学。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中,真实的生活情景在“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我们现在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学过某个知识,却不能用来解决问题,原因就是学校教学缺乏情景化。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唯一途径,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

第三,单元设置。在学校里,一堂课的知识点是不是讲得清楚、是不是落实的?这个通常是落实的,问题在于今天的课与明天、后天的课能不能连接?孩子的生活知识有没有提升?这个往往是没有达到的,所以要进行单元设置。单元设置既要强调学科知识单元,也要强调生活单元,生活单元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学校关注得不够,家庭要做一点帮助,让孩子建立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此外,学科学习过程中要开展大量的学科活动。什么是学科活动呢?比如,政治学科要开展社会调查、问题辩论等活动。最后,落实核心素养,要关注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关注的是探究学习。这些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家长的阻力,他们反映老师不好好上课,组织孩子到外面看昆虫,将来高考并没有用。

如果家长能跳出着眼于当下知识掌握的观念,转向面向未来的素养培养的观念,支持学校开展的各种学科活动和跨学科课程,就能够在学校和家庭层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核心素养培养的环境,致力于共同提升孩子面向未来的能力。

(十一)中国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6大素养18个要点具体的主要内涵和重点到底包括哪些呢?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1、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

1、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

1、社会责任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家认同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

1、劳动意识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改变三种观点,看“核心素养”教育是什么
能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的核心能力
为人父母 必须了解的22张图
人工智能时代,让我重新思考如何规划子女教育
培养核心素养离不开家校共育
这就是名校的秘密?近30位北京名校长的“年度金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