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培养积极的终身阅读者之建设书香校园

近日,认真拜读了郑钢老师的著作《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

——培养积极的终身阅读者》,收获多多,不吐不快。对郑钢老师的真知灼见敬佩之至,在此分享自我所得,希望对从事教育者有所帮助,文中观点多有借鉴,还望郑老师多多包涵。

阅读是让一个人优秀,一个民族优秀的最好的方法。

阅读如同深邃苍穹中永不熄灭、指向人类未来的明灯,使得人类能够自我启蒙,走出蒙昧状态,抵达自由的终点。

一个热爱阅读的人的标志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喜欢阅读,将读书作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通过阅读积极改造自己。

有人说,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激发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他创造的不是被动而是自主学习的人。真正的人类社会应该是学习型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祖父母,父母以及孩子同为学生。

家长经常埋怨说:“小时候,孩子喜欢阅读,一有空就会去看书。但是到了10岁前后就慢慢地转移了兴趣,不再把时间花在阅读上。”的确,10岁前后正是儿童阅读的“关键期”。国际阅读素养项目就是将9~10岁的儿童作为阅读素养的研究对象。他们认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阅读发展的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孩子能学会如何阅读,并懂得为了学习而阅读,那么他们的阅读习惯就会扎根,变成终身的行为;一旦错过这个阶段,就会陷入阅读的“消退期”,以前积累的阅读兴趣也会前功尽弃,自然也就无法成为终身的阅读者和学习者。

人生的黄金阅读时间在童年时期,要让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成人爱上阅读非常困难。抓住了童年阅读这个关键,就解决了一生的阅读难点,进而打开全民阅读的大门。

学校在阅读推广上发力,建设书香校园,组织活动,至关重要,因为一个人要终身阅读,一辈子喜欢阅读,离不开学校教育。今天,我们来谈关于书香校园的建设专题。

一个真正充满书香的学校,是将阅读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将读书活动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如何建设书香校园。

一、有丰富的书可读

调查发现,家中有藏书的孩子,大学毕业的比率比起家中没有藏书的孩子,多了20%。另外,家中藏书量若超过500册以上,孩子受教育的时间也平均多出了3.2年。”调查表明家庭的书籍拥有量与孩子的成就存在一定的关系。学校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书,并开展阅读。

要读好书,是阅读的重要原则之一。每年不少机构和报纸会开展类似“最佳书籍”“最受欢迎”之类的书籍评选活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书。

对学校来说,要遵循学生阅读和认知的规律,各种类别的书都要有,比如绘本、故事书、科普书、诗歌、侦探小说、童话等等。建议孩子阅读三种书籍:传记、历史和小说。传记是“优秀灵魂”的重现,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他所看到的榜样以及榜样里的故事。也许,孩子无意间读到的某个人的某句话,就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伏笔”,成为人生中顿悟的“拐点”,或者激发梦想的“打火器”。历史是“人类经验”的重现,孩子可以从时代兴衰和历史轮回中找到来处,觅到归处。小说是“生活世界”的重现,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个人世界和生活世界互动的结果,生活世界越丰富,那他的个人世界也就越丰富。

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虚构类文本和非虚构类文本应有侧重而且都应兼顾。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和《山东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实施办法》要求,一类标准人均藏书,30册/人(复本不超过5本)。因而,学校要为学生阅读提供有书可读的物质条件。

二、全员参与的阅读行动

每个人都应该为孩子的阅读教育负责,包括研究机构、社区、家庭等等,可以通过开展研究、组织活动来营造氛围,鼓励孩子阅读和学习。从学校来说,参与人员也不是只有学生,而是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校长和家长的一致行动,全体参与。一个学校的校长,是办学思想的领导,是办学行为的领导,在阅读这件事上,更需要校长的亲力亲为和示范引领,这是确保真实地推动学校阅读是办学者的办学路径之一。一个学校领导应该成为一个走到哪儿将书带到哪儿的领导;成为一个在谈论读书时很兴奋的领导;成为一个愿意向学生敞开心扉,交流阅读心得的领导;成为一个不断将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领导。

教师只有以读书人的面目示人,才能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培养“读书人”。如今相当一部分教师缺少阅读习惯,没有将阅读作为安身立命之道,也没有将阅读作为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自然,他们指导学生阅读的能力捉襟见肘,感召学生阅读的影响式微。在家庭里,也是如此,只有家长酷爱阅读,有充足的家庭藏书,才会培养出热爱阅读的孩子。因而,学校应该引领教师、家长成为学生阅读的领航者和榜样。

三、创建浸润的软硬阅读环境

建设书香校园从形式上来说,师生浸润在书香四溢的环境中,自由地徜徉于学校的书海里,全身心地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并愿意主动、积极地展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培育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理解力。

从内容上来说,要遵循学生阅读和认知的规律,各种类别的书都要涉猎,比如绘本、故事书、科普书、诗歌、侦探小说、童话等等。学生只有在接触各种不同的材料和文本中,才能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矩阵,找到专属于自己的“阅读领地”。这还不够,学生还要有机会阅读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名著和经典,只有在人类的“思想和精神密林”探幽寻宝,他们才能不断地真正地实现精神成长。

值得关注的是,校园里的任何一个关于阅读的行为或者措施都不是小事,常常会对学生是否喜欢上阅读产生巨大的影响。校园的阅读文化建设需要考虑人、物和事三个要素。只有当这三者发挥联动共振效应时,阅读才会发生连锁反应,阅读意识慢慢“破门而入”,阅读习惯从此“如影相随”,阅读兴趣“自然而生”。

要让阅读的标识随处可见,无论是教室的公告栏,还是学校走廊,甚至学校不起眼的角度,都可以张贴关于阅读的提示或者名言。有时可以巧妙地设计或者嵌入,如将学校的钟设计成书的模样,将走廊两壁设计成书架等等。如此,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阅读的教育和感召,时间一久,会把阅读当作自然而然的事。

在校园里,学生还应该能处处接触到书籍。他们在校园里能看到书的地方,不是只有图书馆,而是学校的任何地方,如学校大厅一角、实验室、食堂和花园等。书的类型可以与所在地方的功能匹配,如实验室里放些科普小说或者科技杂志,在食堂里布置关于食物的书籍。这样还会让学生深信:这个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但背后却是知识的支持。校长和老师不要担心书籍会遗失或被破坏,有人看书总比这些书被“束之高阁”积灰尘强得多。

如果说图书馆是学校的“精神圣殿”的话,那在每个教室也可以建设一个“精神圣殿”:班级图书角。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设计班级图书角,包括图书角的标识、书籍的摆放等。老师还可以鼓励孩子把家里的书带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每隔一个阶段,可以调整一些书,使大家经常有新的书可以看。

三、有利于学生阅读的图书分类

有利于学生阅读的学生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重视图书分类,但不要局限于一种图书分类。图书分类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学校图书馆通常会按照标准分门别类地将书放在相应的书架上,但也可以尝试个性化的分类办法,如按照年龄、年级,学生可以尽快找到适合他们的书籍;还可以按照作者、主题、年份等将所有的书放在一起,学生在开展主题阅读和研究时能很快找到所需要的书。将新书放在最起眼的地方也是一种方法。每个学生都愿意找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来看。但是人的心理习惯是对新鲜的事物怀有好奇心,所以可以定期替换掉那些破旧的、书角折起的书;经常整理图书馆的书籍,拿走没有人看的书;将最新出版的书陈列出来,或者布置新书介绍橱窗、版面,将市场上最新出版的书介绍给学生。

四、组织阅读交流和分享

阅读需要交流和分享,可以在全校、全年级或者全班组织学生一起阅读。共读一本书会将所有阅读的人联系在一起,建立情感的联结。大家共读一本书,有益于组织阅读交流活动,学生会惊讶地发现对同一个文本,每个人的理解会不一样,这样会有助于学生同理心的培养。大家提出不同的观点,思想交锋,观点碰撞,也会带给学生新的收获。

全校开展主题式阅读也是不错的方法。学校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和爱好及教育需要,设定主题,组织系列阅读,如野生动物类、人文景观类、童年类、植物类等等。主题式阅读针对某一门类引领学生一起深入研究,帮助他们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或者积累某一方面比较丰富的知识,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

举个例子,“哈利·波特”系列一直受到学生的喜爱,由于是丛书,非常适合主题阅读。学校可以围绕哈利·波特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丰富活动,如根据书中词汇设计字谜,设计迷你书,完成人物网络图,进行故事剧本表演;在“哈利·波特日”,学生还可以穿着自己喜欢的人物的服装,拿着道具在校园里游行等。学生为了参加这些活动,事先一定会认真地阅读这些书籍,阅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会大大增强。

学校还可以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如好书交流会、故事分享会等,要求学生谈论自己所阅读的书籍。交流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效能感和成就感,并通过交流和分享促进理解。互相提问和交流,是检验阅读效果最直接的方法。书籍推荐和介绍活动,可以鼓励学生将最新阅读的书籍介绍给他人。简单的方式就是制作一块“分享我所阅读书籍”的公告栏,学生将自己所读书的书名、作者和特点写在上面。

建立网络或现实师生阅读交流空间,可以是自己的阅读分享,也可以是是对其他人的分享评论。教师鼓励学生定期浏览阅读空间或者交流空间,如写一篇书评,分享在网上或展示空间,然后看看其他读者的反应,他们的评论和观点常常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思辨力。

五、持之以恒的阅读小举动

小举动却有大意义。有时小举动会带来大收获。刚开始上课时,教室里总会有点吵闹。老师可以通过谈论阅读或者组织语言活动,让学生安静下来,如分享阅读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说出一件最令人惊讶的事情,讲一个笑话,朗读一首古诗词,分享一个典故等等,尽管这样的阅读行为微小,却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无所不在,收获快乐和收获知识总是那么简单。

朗读是一件美妙的事,是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的好方法。因为朗读时的声音、表情和神态等,使得文本内容更立体、多元和丰富,也会带给听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在每天一大早,晨会、上课一开始等时间,都可以安排朗读,将学生带到阅读的美妙世界。

对于学生的阅读激励,学校和老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在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或者达到一定阅读能力后给予各种形式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奖励的形式有阅读银行积分、各种级别的勋章、阅读“海拔”高度达标、阅读马拉松等等。学生们会不断超越目标,坚持阅读,这样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六、打开学校大门

邀请作家或者图书作者到学校来交流,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是非常令人激动的事。听听一本书写作的故事,了解作家的写作经历和成长故事,这些会带给学生阅读的亲切感,而且有助于他们对书的理解。除了面对面交流,还可以给作者写信,告诉他们阅读过程中的快乐、痛苦及困惑等,从而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建立联系。

邀请社区人士到学校参加交流活动一定会让学生很兴奋。警察可以朗读有关侦探的书籍,运动员可以朗读有关体育的书籍和体育人士的传记,科技人士可以朗读科普文章等等。行业人士朗读或讲述他们的故事,会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印象。而且,行业人士会结合他们的工作谈阅读体会,会将文本内容与真实世界联系得更加密切,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内容。

学校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书,并开展阅读。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在校园里摆书摊,开展书籍交流、流动、交换和展览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如果有书可以展示、交流,会有一种自豪感。交换书籍,会使书流动起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读到更多的书。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要读好书,是阅读的重要原则之一。学校也可以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年度最佳书籍推荐活动,先让大家把自己阅读过的、喜欢的,或者认为最佳的书介绍出来,列出候选清单,并组织大家评选。学校还可以举行年度最佳书籍新闻发布会,让推荐者上台介绍书的内容。次年学校组织师生阅读那些最佳书籍,这样阅读活动质量会更高,更加符合老师和学生的兴趣。

高质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必然会产生形式多样的阅读衍生品,也就是阅读成果。这些阅读成果包括读后感、阅读报告单、阅读推介单、故事人物图像、故事情节时间图、迷你书、读后感、剧本、人物服装制作,等等。学校决不能忽略这些阅读成果的教育价值和作用,应将它们贴在学校和教室的墙上,展示出来。

当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他们的阅读成果时,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会高涨起来。与此同时,阅读他人的阅读成果本身也是阅读的一个方式,是提高阅读效果的有效方式。

八、有效的阅读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老师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专业引领者,学校教育中教师行为至关重要,对培养真正的阅读者学生同样如此。因此,老师必须胸有成竹。正确做法是:

1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老师在孩子阅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应该是:抓住孩子的兴趣点,适当地引导,将孩子的视线引向更广阔的阅读世界。给孩子推荐各式各样的图书,鼓励孩子广泛涉猎,就像一个人吃饭一样,肉、蛋、奶、蔬菜、水果,什么都要吃,营养均衡。

在孩子阅读时,家长和老师需要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兴趣在哪个方面,呵护这种兴趣和爱好,并鼓励他慢慢拓展阅读的范围,在深度和广度上更进一步。家长和老师是孩子阅读兴趣的守护者和摆渡人。

2培养阅读的“效能感”,激发孩子的阅读“心流”。

3重视阅读的输出。

在输出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作用必不可少,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结构、情感等元素,交流为何喜欢这本书,喜欢哪个角色或者哪段描写等,诸如此类的话题。老师也可以尝试着鼓励孩子做些笔记或者摘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的感想或联想,发现书中写得好的地方,都应该鼓励孩子记下来,认真琢磨。记笔记或摘要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选择和分析的过程,最后这些笔记或摘要融会贯通,就会变成阅读者自己的东西。

老师还可以鼓励孩子用多种方式表达对故事或文本的理解。比如设计一些图文并茂、体现文本主要特征的读书报告,让阅读者完成;比如读书交流,组织孩子在阅读后,以报告会、绘本展示、故事概要等方式与别人分享他的理解和收获。角色扮演、课本剧、故事续写、故事改写等都是阅读输出的形式。这样的输出对于阅读兴趣的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阅读量的积累都是十分重要的。

4有效的阅读评价。

真正的阅读评价,不是一张试卷。要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学生在阅读评价中的地位,课堂教学的主体应从教师转为学生,从文本转为学生。阅读评价的出发点是学生,而不是命题者的意图。第二个转变从单一性评价走向多元性评价,不局限于“字词的考核”“根据文本内容填空”“阅读理解题”等文字输出型,还要对学生的阅读思维、习惯和方法,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开展评估。在形式上表现为阅读过程的评价、形式多样的输出活动、读写结合活动等等,体现学生阅读视角下的情意发展、个性发展和习惯培养。第三个转变是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将平时课堂上学生的阅读表现也作为阅读能力评估的重要内容。

阅读评价不仅仅有甄别性和选拔性,还有增值性和发展性。通过评估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现,并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教师提供相应的个别化指导和帮助,使得学生能在阅读现场及时改进。

5灵活丰富的读书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泛读和精读这两个方面必不可少。泛读胜在阅读量上,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阅读能力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精读贵在思维,深耕文本,学会分析、评价、综合和鉴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极为重要。

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洞察力,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人生和社会现象中拨开迷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获取定力和洞见。

开展多样的主题式阅读。如“冬日系”阅读,行走式阅读,连接传统和现代的阅读,分级阅读,和影视结合的跨界阅读,阅读课堂中朗读的“吸睛时刻”,善于用笔的阅读——圈画、批注与写作,创意阅读,快乐阅读分享,跨学科阅读等。

6提高教师阅读指导能力。帮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培养阅读者自我对症下药的能力。

7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思维和阅读策略,聚焦阅读的核心策略。

国外关于阅读策略有以下表述:如要求一年级学生“通过归纳、自检、讨论、推断、预测等阅读策略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力;对二年级学生则增加了自我提问阅读策略,对三、四年级学生要求'区分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联’”,对每个年级的要求逐步增多。具体表现有近20种,如理解主要观点、确定重要细节、组织细节、生成序列、预览、识别主题句、确定写作意图、确定起因与结果等等。不过最主要的是六种阅读精加工策略,分别是联想、可视化(想象)、提问、推理、确定重点、综合,让阅读者通过建立文本和先验知识之间的连接来建构意义。

当然,阅读策略教学,本身也是需要策略的,需要老师有针对性对学生培养。

书香校园建设,是天天,而不是一天。培养真正的阅读者首先是学校的责任。要提升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力量,阅读的核心作用不可忽视。让全民阅读成为可能,要构建重视阅读的共同体,学校和教师责无旁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园读书节参考资料(1)
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四成学生没时间阅读
对创建书香校园的五大追问
书市乐翻天,书香满校园
学习打造书香校园创建活动 心得体会
让阅读气息在生命场流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