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6岁儿童入学准备

"准小学生"学会专心才能适应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过程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简称"幼小衔接",一直是教育界研究探讨的问题。 

    除了老师做出的努力外,家长自身的努力更为重要。因为幼小衔接的重点仍然在孩子生活学习能力、性格培养方面,如果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以科学方式引导,这个过渡将会十分顺利。 

    养成好习惯 熟悉新角色 

    小学一年级新生,常常有不注意听讲、时间观念差、依赖性强等小"毛病"。家长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孩子们提前熟悉新角色,为迎接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首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专心听别人讲话的良好习惯。比如,有意识地让孩子坐下来看看书(宜选择带有拼音、图画的经典名著);或在一小段时间里集中精神做一件事,从5分钟到10分钟,慢慢培养集中精神做事的习惯。 

    其次,培养良好的承受能力也很重要。幼儿园老师多是给予孩子鼓励,但到了小学,难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没有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易产生抗拒心理。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遇到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不管怎么哭闹,久而久之孩子才能适应挫折。 

    培养好心态 适应新环境 

    进入小学后,面对新的同学老师,一些孩子难免会不适应。学习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孩子们总是处在"动"中;而小学则更侧重课堂学习,还得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必须"动中有静"。 

    许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无法改变爱动爱玩的习惯,家长应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使其明白"长大成人"的道理,同时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激励孩子不断向目标努力。 

    调好生物钟 跟上新节奏 

    幼儿园的孩子中午睡午觉,有时还迟到早退。一进小学,学生们最不习惯的就是午睡时间少了。 

    在上小学前,家长要帮子女提前调整好生物钟,每天早上6∶30起床,午休控制在半小时左右,晚上20∶30就该睡觉,保证每天有10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提前将生物钟调好,这将让一年级新生轻松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节奏。 

    做好自己事 认同新起点 

    小学一年级新生还会遇到与同学相处的问题。 

    幼儿园里,大家都是玩伴,团团围坐在一起;小学里则是同学,和同桌共享一张课桌,角色并不一样。暑假里,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子女与同龄伙伴一起活动,找同学感觉。比如带着他们去社区会所,和小区里的同龄伙伴多接触、多玩;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子女与亲戚朋友家的同龄孩子多亲近。 

    放手去锻炼 自己做事情 

    孩子入学后,许多事情要自己做,如:系鞋带、下雨打伞、削铅笔、背书包、按课程表准备书包、根据冷热添减衣服……在日常生活中,要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让孩子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等。 

    在学前缺乏锻炼,孩子在开学后就有可能手忙脚乱。老师是不会因为一两个孩子没有做好准备,而推迟正常的教学进程的。 

    平时多劳动 主动担任务 

    入学后,孩子们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外,还要分担班级、学校里的一些劳动任务。 

    平时,家长应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如: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能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等。还要学会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 

    生活中学习 读书练能力 

    语文学习方面,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很重要。家长要教孩子多讲故事、背诵古诗、唱儿歌;带孩子外出时,要引导观察树木、房屋、动物等,回家后问他能否说说去过哪儿,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给自己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平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认认标牌上的字、食品包装袋上的字等,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量。 

    培养孩子爱看书的习惯也很重要。入学前家里有一定数量图书的孩子,入学后读写算的能力高于家里没有书的孩子。有些孩子在入学前没有接触过书,上学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很难适应"读书"生活。  

    数学学习准备的关键,不在于会做多少题目,而在于掌握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数量关系。也就是要懂得数字所代表的数目的实际意义,单纯背诵口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有心的父母,可以在饮食起居过程中带领孩子处处学数学。 
 
怎样给孩子准备好小书包
   小书包是一种象征。当家长给孩子准备孩子上学最主要的用品--书包时,就象征着孩子的成长。
  小书包是礼物。当孩子收到家长给他买的小书包时,喜悦之情肯定溢于言表。孩子在得到这个礼物时,肯定会增强其对要上小学的向往与渴望。
  小书包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道具。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入学准备能力中讲到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任务意识。这个小书包就可以起到这样的教育作用。小书包里会装上文具盒、尺子、铅笔、橡皮、剪刀,还有书、本、水壶等等。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应培养孩子自己来整理小书包,把各种用品按一定的顺序和位置有条不紊摆放,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按照课表来决定自己小书包里应该放什么东西,家长可以先让孩子自己来准备,然后由家长来检查,及时给与肯定和指导。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就应该过渡到由孩子自己放,自己检查,完全脱离对家长的依赖,让孩子自己做小书包的主人。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家长替孩子背书包。孩子其实都是会珍惜自己的物品的,也愿意自己来保管自己的物品,但是家长以怕孩子累为由,替孩子背书包,拎书包,这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清闲这一时往往培养出的是一个懒惰和不负责任的人。
  另外,家长在为孩子选购小书包以及书包里的用具时还要注意:
  1、购买的学习用具不要太高档,要以实用简单为主,不要追求太新奇、复杂和不好操作。高档的教具可能会误导孩子盲目攀比,而如果教学用品太花哨,比如橡皮太香、尺子和铅笔盒图案复杂,这些会分散孩子上课的注意力,而复杂的操作会耽误孩子的有效学习时间。
  2、在选购书包时,要考虑重量、大小、便捷、安全几个要素。最好为孩子准备双肩背式书包,这样可以使孩子的两肩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形体问题。书包的宽度最好和孩子肩宽差不多;书包上的口袋和网眼不要太多,否则容易被尖锐物钩住,造成危险;书包最好是拉链式,翻盖式的书包不适合低年纪孩子使用。
  3、铅笔最好准备HB的,六角型的最好,因为六个棱面可让孩子更容易地找到握笔的感觉,也不易滚到地面上摔断笔芯。 
 
怎样给孩子准备好小书包
   小书包是一种象征。当家长给孩子准备孩子上学最主要的用品--书包时,就象征着孩子的成长。
  小书包是礼物。当孩子收到家长给他买的小书包时,喜悦之情肯定溢于言表。孩子在得到这个礼物时,肯定会增强其对要上小学的向往与渴望。
  小书包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道具。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入学准备能力中讲到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任务意识。这个小书包就可以起到这样的教育作用。小书包里会装上文具盒、尺子、铅笔、橡皮、剪刀,还有书、本、水壶等等。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应培养孩子自己来整理小书包,把各种用品按一定的顺序和位置有条不紊摆放,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按照课表来决定自己小书包里应该放什么东西,家长可以先让孩子自己来准备,然后由家长来检查,及时给与肯定和指导。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就应该过渡到由孩子自己放,自己检查,完全脱离对家长的依赖,让孩子自己做小书包的主人。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家长替孩子背书包。孩子其实都是会珍惜自己的物品的,也愿意自己来保管自己的物品,但是家长以怕孩子累为由,替孩子背书包,拎书包,这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清闲这一时往往培养出的是一个懒惰和不负责任的人。
  另外,家长在为孩子选购小书包以及书包里的用具时还要注意:
  1、购买的学习用具不要太高档,要以实用简单为主,不要追求太新奇、复杂和不好操作。高档的教具可能会误导孩子盲目攀比,而如果教学用品太花哨,比如橡皮太香、尺子和铅笔盒图案复杂,这些会分散孩子上课的注意力,而复杂的操作会耽误孩子的有效学习时间。
  2、在选购书包时,要考虑重量、大小、便捷、安全几个要素。最好为孩子准备双肩背式书包,这样可以使孩子的两肩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形体问题。书包的宽度最好和孩子肩宽差不多;书包上的口袋和网眼不要太多,否则容易被尖锐物钩住,造成危险;书包最好是拉链式,翻盖式的书包不适合低年纪孩子使用。
  3、铅笔最好准备HB的,六角型的最好,因为六个棱面可让孩子更容易地找到握笔的感觉,也不易滚到地面上摔断笔芯。 
 
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
入园

1.按要求准时入园,不迟到,知道有事有病时要请假。

2.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主动与人打招呼。

3.能够将自带的衣物整齐地收放在固定的地方,药品交给教师。

4.主动地参加擦桌椅等简单的劳动。

5.会选择玩具,和同伴友好地游戏。

6.学会与同伴合作,认真完成值日生工作。

做操

1.能够整理好自己的衣服,系好鞋带。

2.听到指令能够较快地排队并且精神饱满地走步、跑步,队列整齐。

3.做操时动作认真,姿式正确。

4.不怕冷(热),能坚持锻炼身体。

入厕

1.会自理大小便,懂得将大小便解在池内,大便纸扔在纸篓内,保持地面整洁。

2.便后会整理好衣裤,将手洗干净。

3.便后马上离开,不在厕所打闹或聊天。

盥洗

1.会按次序盥洗,人多时能够排队等待,不推不挤。

2.会将手上的水甩在池内,保持衣服、地面的整洁。

3.能够将手洗净擦干。

4.懂得洗手后关紧水龙头,不浪费水。

5.盥洗后主动离开,不在室内打闹或影响别人。

进餐

1.会正确地使用和收放碗筷等餐具。

2.能安静进餐,吃饭时不咂嘴、不说笑,最后一口食物咽下后再离开座位。

3.学会干、稀、饭菜搭配着吃。

4.不撒饭菜,保持衣服、桌面、地面整洁。

5.不挑食、不剩饭菜,懂得爱惜粮食。

6.餐后会正确漱口、擦嘴。

教学活动

1.学会准备上课需要的学具和物品。

2.听到指令能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准备上课。

3.上课时坐、立姿式正确,不乱动,不找人说话。

4.上课回答问题或发言讲话时先举手,不请就不说。

5.清楚地记住并完成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不懂的会问。

6.在教师要求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完,做到不拖拉,不边做边玩。

7.学会认真独立地做事,懂得追求良好的结果。

8.学习时爱动脑筋,独立思考,并愿意寻求问题的答案。

9.喜欢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时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10.学会正确使用学具和物品,用过后能收拾整理好,不乱扔。

11.学会正确的握笔与书写姿势。

12.懂得爱惜自己的东西,不弄坏、不弄丢。

13.学会计划和控制自己的活动和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场合入厕)。

饮水

1.会按顺序取放水杯,人多时能排队等待。

2.能够按要求喝够足量的水,知道随渴随喝。

3.不洒水、不玩水,保持桌面、地面整洁。

游戏区活动

1.遵守游戏规则,学会自己按规则进行相应的活动。

2.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不同场合规则的习惯。

3.学会商量活动规则,并按规则活动。

4.游戏中学会与别人协商、合作,共同完成大家的事情,共同分享成果。

5.学习计划或安排做事的程序,努力把事情做好。

6.做事有信心,学会克服困难,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完,不半途而废。

7.学习主动与人谈话与交往,对别人的主动交往要做出积极的反应。

8.学会主动邀请别人一起游戏,会请求参加别人的游戏。

9.不乱拿同伴的东西,得到同意后可以借用并在用后归还。

10.遇到困难或身体不适时敢向别人说,请求帮助。

11.同情关心伙伴,在别人需要时,乐意给予帮助。

12.学习用协商、讲理的方式解决同伴间的纠纷,不使用武力。

13.影响或伤害了别人会主动道歉,学习原谅别人的无意过失。

14.做错了事能接受批评,并愿意改正。

15.正确使用玩具物品,并知道爱护,不小心弄坏的东西要告诉成人及时修补好。

16.在室内游戏时不大声喊叫或追跑,不影响别人。

17.离开活动室时,会将桌椅摆放整齐。

户外活动

l.学会根据天气的变化和自己的需要增减衣服,衣服脱下后会折叠放好。

2.学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结伴游戏,懂得谦让并遵守游戏规则。

3.玩具器械用过后放在指定的地方。

4.不远离教师和小朋友,游戏时不做危险(不安全)的事情。

睡眠

1.学会独立穿脱衣服,会折叠并按顺序放好。

2.进入睡眠室会轻声走路,上下床不影响别人。

3.睡觉时不玩东西、不蒙头、不找人说笑。

4.起床后迅速穿衣,整理床铺,离开睡眠室。

5.在别人需要时,会主动给予帮助。

午点

1.会按顺序拿放午点,不挑拣。

2.安静进食、饮水,不说笑。

3.会将吃剩的果皮、果核等放在指定的地点,保持室内的清洁。

下午游戏及晚餐同前

离园

1.自己将玩具物品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2.带好自己的衣服,主动向教师、同伴告别。

3.清楚地记住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并能向家长重述。

4.不跟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走。
 
幼儿入学准备的核心是什么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但是,哪些准备是最重要的呢?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有些人认为:所谓准备应是物质方面的准备,如准备好书包、文具等。相当一部分教师及家长认为:幼儿入学准备应是提前让幼儿学习一部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如认拼音、做数学题等,以为这样可减少幼儿入学后的学习难度和学习量,约儿能较快地适应小学学习。但是"幼小衔接"(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低,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表现为学生对小学的学习内容──符号学习(文字,拼音、数字均为符号)感到听不懂、不理解、没掌握。第二,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得差,即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水平低,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幼儿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如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等。

研究还表明:这两种准备之间有极高的正相关关系,即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水平低的幼儿入学后学业成绩差的较多。

以上研究结果给我们的两点关键性启示是:①我们不能就知识准备论知识准备,而要看到学习困难背后的能力原因;②幼儿入学准备是全面的准备,不仅要在学习能力方面做好准备,而且要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因为它内在影响着幼儿的行为。

根据以上思路,幼儿入学准备的核心应该是:①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象、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②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

 
学龄前的教育准备
  宝宝长大了,在幼儿园小社会里生活,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宝宝在这个阶段已经可以面对面与我们进行交流,许多父母在为宝宝感到骄傲的同时,似乎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寄希望于幼儿园、学前班,认为在那里,宝宝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

我们常常重视的是:
- 为孩子选择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
- 幼儿园老师、学前班老师对孩子的评价;
- 孩子的身体健康;表扬孩子、赞美孩子;
- 幼儿园的其他教育,如弹琴、绘画课多不多;
- 幼儿园的饮食是否富有营养;幼儿园将来升入什么小学。

我们常常忽略的是:
- 对孩子的心理培养与性格培养;
- 对孩子的劳动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 对孩子社会交往与社会意识的培养;
- 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他人;
- 培养孩子尊重与关心长辈、朋友。

我们需要做到和懂得的是:
- 帮助孩子建立对学习的兴趣与自信;
- 培养与规范孩子的学习行为;
- 帮助孩子做好学前准备;
- 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 帮助孩子规范生活与作息时间;
- 帮助孩子培养与同学、老师沟通的能力;
-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尽管孩子在幼儿园经过正规的教育,在即将进入小学前,父母一定还要为孩子进行系统而具体的学前准备:
- 选择与确定即将进入的学校;
- 了解学校的情况并与负责教师见面;
- 做好孩子入学前心理与精神准备;
- 做好孩子入学前相关知识准备;
- 做好孩子入学前生活习惯与行为准备;
- 入学的物质准备(书包、笔、纸等)。

孩子入学准备
  过了暑假我们大班的孩子便要上小学了 , 怎样使他们顺利 适应小学生活并成为一名较优秀的学生 , 这是每位大班幼儿家长所关心的事。对此 , 我想从孩子入学前后两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孩子入学前的准备
    有的家长对孩子入学准备存在 认识上的误区。由于小学一年级主 要学习语文、数学两门课 , 于是家长很容易将识字、做算术作为入学准 备的内容。其实 , 入学准备主要不是 教孩子学知识 , 而是有比学知识更重要的内容需要在孩子入学前做好准备。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盼望上小学的愿望。有经验的低年级教师说 : 最难教的学生不是那些学前期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 , 而是没有学习兴趣和愿望的孩子。我确信 这一说法。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 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 是要调动孩子内在积极性的 , 只有使孩子向往上小学并且产生"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时 , 孩子才能主动地 学习 , 才能学得好。因此我们应让孩子了解小学,从了解小学到喜爱小学,我们可以带孩子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了解小学学习活动,比较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了解小学上课、作业、考试等情况,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进而产生上小学的愿望。
    其次,要培养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各种能力。入学之前教师与家长要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有意注意、记忆及观察能力的培养。成人可以给孩子提一些观察、记忆的要求。比如 , 请孩子把今天下了一半的棋在明天再摆 出来 ; 让孩子观察房间里物品的摆放 , 并用语言加以表述等等。还可以与孩子做一些训练性的游戏 , 如让幼儿闭目听自然界的声音或成人有意发出的声音 ; 听成人指令做事 , 成入提示孩子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 幼儿一次听完记住再按顺序逐步完成。
    还要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孩子上了小学,学习就成为他必须完成的任务。目前我们幼儿园很重视对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 比如,进入大班我们常常布置一些口头作业,家长注意配合教育就行了。孩子上了小学还必须能自己管理自己 , 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 整理书包 , 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 ( 喝水、入厕、游戏等 ), 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家长应加强培养。如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方供他自己管理的学习与生活的小天地 , 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 , 凡孩子应该自己去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 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另外,可让孩子听一些拼音录音带,进行10以内加减的口算心算,让其觉得有趣就行。
    再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上学前就要开始准备的。有许多学习 习惯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实质上是相通的 , 因此 , 您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生活 , 早睡早起 , 遵守作息常规 保证充足睡眠,遵守幼儿园常规 ,物品放置顺序化、 固定化 , 用完即收回原处。
    学习习惯:要求专心与认真 , 注意倾听老师和同伴发言,爱护书籍与文具 , 正确的阅读与书写习惯。阅读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孩子入学后发生适应性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阅读跟不上,所以入学前让孩子作好阅读准备也是相当重要的。这里所说的阅读准备不是教孩子识字,主要是指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首先应该感受书面符号,对符号感兴趣,从观察具体实物到观察书上的图形,再从看图形到看图文夹杂的内容。训练时成人应从孩子喜欢看书开始,然后会一页一页、一个内容一个内容地看书。还可以让幼儿续编故事,仿照讲述,看图讲述等。
    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写字姿势 , 不形成要"橡皮依赖症"。如:身子坐正,两臂平放,课本平放前方,胸离桌子一拳等,具体的入学后小学老师会作严格的训练。
孩子入学后家长应注意什么
    孩子入学后家长应怎样做 , 到时小学老师会给我们家长具体的指导 , 但有两点 , 我想特别提醒家长注意。
    首先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上学后 ,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 , 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是一项重要内容。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小空间 , 可以是房间的 一个角落或单独一个房间 , 有一张小书桌 , 一个小书柜即可 , 重在安静、整洁。
    为孩子选择好台灯:一般用光线柔和的白炽灯;15~25瓦 , 左侧取光 , 灯臂可调整 , 灯罩将灯泡全部遮 蔽以免眩目 , 开关安全、方便。
    学具的准备:书包、文具盒 、直 尺、三角尺、削好的 hb 铅笔几支、圆头小剪刀一把、橡皮数块(没有图案的)。所有的文具只要实用就行,切忌玩具化、高档化。当然,以上几点只是物质上的准备,仅有这些还不够。孩子作业时家长忌在家中看电视、打麻将或频繁地问这问那,而应该让孩子独立地完成作业。家长也应有意在一旁看书、看报,给孩子以潜移默化地影响。
    其次,孩子上学后家长千万不要"陪读"。 孩子初上学在家做功课时 , 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有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 时总是陪在旁边 , 一切准备工作由家长给做 , 有了困难家长马上予以解决 , 做作业时家长盯着 , 做完作业由家长检查、改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久而久之 , 孩子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 , 不陪就不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如有一位公共汽车售票员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 , 她的女儿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 品学兼优。我问她是如何培养的 , 她的回答非常简单 , 我和她父亲 都在公交行业工作 , 整天在外边跑 车 , 孩子进小学前我就对她说:" 你 爸和你妈工作太忙 , 文化水平也不高 , 上学以后学习就全靠你自己了。" 孩子上学后 , 自己做作业 , 中午回家自己热饭吃 , 不仅学习优秀也养成了自己管理自己的好习惯。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 从小培养孩子的 独立性很重要。
    不要 "陪读"并不是说不要去关 心、帮助孩子 , 家长的帮应首先体现在帮助孩子学会学习。例如 , 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粗心 , 往往不会检查作业。为了培养孩子学会检查 , 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学习内容出些题目自己做 , 让孩子当老师来改爸爸妈妈的 错 , 而家长可以故意做错几道题 , 让孩子仔细检查,认真批改。这种做法不仅会引起孩子的兴趣 , 而且在批改 卷子的过程中就自然培养起仔细检 查作业的能力。
    另外 , 据有经验的教师说 ,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在小学低年级。所以 , 孩子入学后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 , 按时完成作业 , 不拖拉 ; 专心做作业 , 不磨蹭 ; 作业本保持整洁 , 不乱涂、乱撕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将对孩 子今后的学习大有益处。孩子入学后,作为家长还应多与老师联系,及时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给予有效帮助。
    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又一新的起点,对成人和孩子都不是一件小事,我们应认真对待,但也不要操之过急,要采用科学稳妥的方法,视具体情况和孩子的个性,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培养,坚信有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您的孩子一定会坚实地迈好这一步。
 
把握幼小衔接时的教育良机
   当孩子6岁时他将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小学,这是他们的一个全新的人生起点。
  新学期开始或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的时候,孩子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感、新的动力。专家表示:这个时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如果父母能把握好教育的时机,注意因势利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需把握十个育儿良机:
  ·当孩子感受委屈时
  此时,父母应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同情的态度宽慰孩子,帮助孩子把自己的不满宣泄出来,这样的态度会使孩子对父母心存感激之情,并更容易接受父母对他的建议。
  ·当孩子享受成功喜悦时
  如果此时父母能在对孩子表示祝贺和鼓励的基础上,再对孩子提出非常明确具体的进一步要求,将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当老师来家访时
  大多孩子最怕老师上门,因为,他的在校表现就会暴露出来,同时,孩子更怕父母将他在家的所作所为告知老师。因此,父母应懂得孩子的心理,在老师家访时,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提出希望的口气间接的说出孩子的缺点以让老师了解。
  ·孩子遇到困难时
  这时,父母应做的不是训斥,而是肯定成绩。对孩子的不足之处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孩子重新建立信心,尽快走出困境。
  ·孩子犯错时
  孩子犯错后,他最怕的是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这不仅不能使孩子明白他的错误,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而导致对抗心理。此时,父母能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同情和体谅,会更有助于孩子纠正自己的错误。
  ·当孩子产生兴趣时
  这时,父母应积极支持、鼓励孩子去研究和探索,千万不要打击他。要知道兴趣比说教更能给予孩子去寻求知识的动力。
  ·当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前
  这是培养孩子集体观念的好时机。父母应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
  ·正确面对他人取得的成绩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千万不要将别人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不可比的比较,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性格成长。这时,父母首先要懂得孩子的心理,要知道孩子看着别人取得成绩后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他也会自己暗暗较劲。因此,抓住这时机,对孩子孩子说"你也行",并对他提出适当目标要求,使他将一时热情付之行动。
  ·作客或待客
  每当这种场合,父母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孩子一般都不愿在别人面前出丑。父母可在客人面前多说说自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千万不要忘记对孩子提出自己的希望哦。
 
测验孩子上学的水准达到了吗?
 人的年龄有三种:自然年龄。也就是户口本年龄,生理年龄=身体发育水平,心理年龄=社会成熟程度,对于孩子,心理年龄主要是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能力、语述能力及思维推理能力。 

   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应做好学习能力的评估。发现孩子在哪方面能力发展不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等能力发展充分,再送到学校读书。在发达国家,在孩子4岁时即评估一遍,发现不足,给家长提出警告,要求到专门机构进行强化训练。5岁再测查一次,还不够,还要训练。6岁时正式做入学前的测查,达到标准,可以入学,达不到标准,就再等一年,7岁再入学。

   目前的在校生,有很多在学习能力上未达到标准即按户口本年龄随班入学。具有普遍意义的是注意力能力的欠缺,在入学前及1-2年级时没能适时给以强化训练。孩子带着注意力能力的缺陷读书,结果常常是:每堂课40分钟只有10分钟左右能专心听课,其余30分钟在走思,搞小动作,交头接耳……。这样每堂课有30分钟是浪费的,一天7-8节课,就有3-4小时是陪着别的同学读书。课堂上没听懂,家庭作业写的自然慢,家长就要给补课,结果是家长交学费,孩子牺牲自己玩耍的时间,却给别的同学做伴读生。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作业写得快,自然有玩的时间,考试成绩好,就能得到激励,对学习会越来越感兴趣。孩子得不到玩的机会,成绩总不如入意,又要不断补课,自然觉得学习是苦差事,由若学必定会产生厌学,由厌学到逃学,由逃学到辍学,就这是差生的心理发展轨迹。学习效果有一种木桶效应。把智商比成一个水桶,智商高即是桶大,自然装水多些。但装水多少不光是由木桶大小决定,决定因素是木桶的最短的一块木版的长度。家长应在孩子上学之前即注意发现孩子学习能力的不足,也就是说要检查水桶是否有某一条木版短些。及时对孩子进行强化训练,将短板补齐,才能发挥孩子的学习潜能,以较少的投入得到更好的成绩。 

初入学儿童的不适应
 现象一:找不着教室:幼儿园是送到教室门口,小学不让进大门,所以孩子不适应  
现象二:不会系鞋带:还有的学生不会系扣子,不会拉拉锁,甚至不会自己穿衣服  
现象三:做事磨蹭:仔细观察,这些学生做事慢,说话慢,甚至接受能力慢,没有时间观念  
现象四:比较娇气  
现象五:不会听讲:最主要的表现是眼睛不看前方也不看老师,始终处于游离状态,自己玩。是由于幼儿园不用听讲不适应所致  
现象六:不会和同学交流  
现象七:不会和老师相处。从幼儿园的妈妈式的阿姨到小学里教知识的老师,感到很茫然,不会与之相处。

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长孩子别紧张
   孩子要开学了,兴奋的时候也难免紧张。
    今天,大部分的中小学都要开学了,对那些要升入新年级的孩子来说,结束了漫长的暑假,开始新学期的生活,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但是,对于即将走进校门的小学新生来说,这种兴奋里面却搀杂了更多的紧张和焦虑。
    跟孩子相比,家长的担心更胜一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家长这几天都开始跟孩子唠叨起上学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有的家长更是担心得过了头,把小学一年级的课本直接摆到了孩子面前,从放暑假的第一天起,就私自给孩子补起了课,生怕自己的孩子开学后不适应、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其实,家长的这些做法大可不必,本来轻松的暑假如果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度过,让本来对上学就有些"恐惧心理"的孩子更是会产生厌学心理。一些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认为,小学新生入学后的确会有一段适应时期,但只要家长和学校双方工作得当,孩子就应该能够顺利渡过这段特殊时期。教育专家也同时指出,对于孩子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家长还是应该事先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在其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不要临时抱佛脚,也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
    ■迷你调查
    记者在朝阳区松榆里社区对即将入学的20个孩子进行了一个小型的随机调查,他们的情况对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动机
    了解小学新生入校前暑假的主要活动以及心理状态。
    调查人数:20
    调查问题
    1、暑假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以玩为主10人50%
    上兴趣班6人30%
    学习小学课程4人20%
    2、马上要开学了,有什么感觉?
    高兴7人35%
    紧张8人40%
    不知道,没感觉5人25%
    3、自己是否想上学?
    特别想9人45%
    想,但是有点害怕7人35%
    一点都不想4人20%
    调查结果:
    从这个小范围的调查来看,即将入学的孩子的确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和焦虑等情况,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也了解的不多,与大部分孩子的兴奋相反,还有一部分孩子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有厌烦或者抵触心理。
    ■专家提醒
    新生入学三项标准
    ●闵乐夫北京教科院怀德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现在很多小学在招生前都会有一个入学面试,有的还会附加测试,很多家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都希望幼儿园能针对大班孩子进行小学知识的讲解,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在幼儿园就开始向幼儿灌输小学的知识。许多家长看到孩子认识了许多汉字,能计算好大的数,便认为孩子上小学没有问题,其实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判断孩子是否达到了入学标准应从三方面来考虑:智力条件、心理条件、生活自理能力。
    1智力条件
    智力条件并不是指认多少个汉字,算多少道题,而应该从孩子的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像力来衡量。
    第一,观察力决定孩子正确的认知。父母可以给孩子看有错误或缺损的画,让孩子通过观察指出错误或缺损所在。
    第二,记忆力决定孩子将吸收的知识保存下来转为已有的能力。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看孩子能否较完整地复述这个小故事。
    第三,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表现为孩子是否喜欢动脑思考。可以让孩子进行图片归类,如将画有各种动物、水果、蔬菜等图片混在一起,让孩子按类别逐一区分开来。
    第四,想像力是创新的基础,父母可以给孩子出一个题目,让孩子自己讲故事,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一幅图画。
    第五,注意力对准备入学的孩子来讲是最为重要的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段话,看孩子能否安静地坐稳一段时间,以此来衡量孩子注意力集中情况以及接收语言信息能力的强弱。
    2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主要是看孩子有没有求知的欲望,是否热切希望进入小学学习;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否强,另外家长还要考察孩子表达语言的能力及同小朋友交流的能力,对陌生的环境是否畏惧,同陌生人说话是否胆怯等等。
    3生活自理能力
    能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是否知道,像过马路、系鞋带、整理书包、上厕所等小事能否处理得好,能不能记住父母姓名、工作单位和家庭电话等,遇到紧急情况应该拨打的电话号码等。
    ■对策建议
入学路上四只"拦路小虎"
    ●支招教师:刘艳芳草地小学教师
    1生物钟紊乱
    "生物钟"失调是假期后所有孩子最为集中的表现之一。放假时间长,孩子一般都会晚睡晚起,饮食规律也不大正常,常常早饭不吃,早午并作一顿饭。晚上和大人一起玩到很晚,早上自然起不来。对于年纪小的小学新生来说,刚刚进入这样一个新的环境,精神如果再跟不上,就会减慢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老师建议:
    从幼儿园到小学,头等重要的大事就是要调整好孩子的"生物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孩子在幼儿园每天都睡午觉,可上了小学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所以,家长应开始试着在家里调整好孩子的作息时间,慢慢减少直至取消午睡,以改变午睡习惯,让孩子适应早睡早起的生活,养成按时起床、用餐、学习、游戏、就寝的习惯。逐步形成守时观念,及早适应正规的学校生活。
    另外,家长还应该初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能自己梳洗穿戴、吃饭;学会使用铅笔和削笔刀、学会整理书本、铅笔盒、书包等;学会扫地、抹桌椅、清洗抹布等小家务,给孩子安排一个学习的小天地,学会怎样放置和整理学习用品和书籍。尽快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摆脱对家长的依赖性。
    2坐不住
    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和学校截然不同,每个班的孩子人数不多,而且教学的方式灵活多样,经常会带着孩子一起做游戏,整个环境是很轻松的,但是小学毕竟已经是学校的管理模式,首先班里的孩子人数增多,每节课时间增长,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要解决上厕所、喝水等一系列问题,对在幼儿园"自由"惯了的孩子来说,一下子适应这一点可是有点难。
    老师建议
    孩子坐不住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上课的内容孩子已听过或懂了;生理上有问题,如多动症等等。一般而言,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大多数小学新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前20分钟,所以一般有经验的老师会在前20分钟把新的知识讲完,后20分钟主要是运用游戏、活动等各种形式进行知识的巩固。有些学校在一年级的课程安排里还特别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置了20分钟的小课。
    家长也可以在假期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安静地坐一段时间,这个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比如阅读、画画等使他能集中注意力。
    3孤独感
    对刚刚进入学校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孤独"感。
    以前熟悉的园所环境和现在面对的教室相比,差别还是比较大。在新班级,新同学彼此不认识,以前相处三年的好朋友、好伙伴也不见了踪影,自己喜欢的老师也换成了陌生的面孔,很多孩子在这样一个新环境都会觉得特别孤独,如果孩子本身的性格又比较内向,就会表现出不合群的现象,一些情况严重的孩子甚至会在课间跑出去给家长打电话,哭诉自己的"不幸",希望家长把自己接回家去。
    老师建议:
    一般来说,对于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学校会尽量配合孩子长期在幼儿园生活而形成的习惯。例如允许幼儿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适当调节课堂节奏,课间上厕所的时间较自由,同时配合多种的课间、课外活动,教师也会刻意安排一些自我介绍、课堂讨论的环节,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互相熟悉和了解。
    另外,建议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组织大班小朋友参观小学,让孩子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初步的感知,让孩子了解到学校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认识新朋友,使其产生自豪感,渴望成为小学生。
    4畏难情绪
    虽说有的幼儿园为了应付小学招生时的面试,会在幼儿园期间适当给孩子教些一年级的知识,但与小学正规系统的教学理论还是有很大不同。孩子进入小学后,需要听懂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课下还要完成布置的作业和练习,这与之前的幼儿园凭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完全不同。有的孩子因为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差,就会觉得课程困难,无法接受,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老师建议:
    学校在对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安排上会暂时降低难度,以减少新生的压力,缩短幼儿到新学校时产生焦虑、紧张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注意讲课使用的语言生动化、表情丰富化,尽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
    此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养成完成功课的习惯。家长要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区域,注意观察他做功课的习惯,看看有什么问题,并及时作一些调整,找到能让孩子更安心做作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这样为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遇到孩子情绪低落时,要及时了解情况,并且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同时多用正面鼓励的话语引导,增强孩子的自信。
 
儿童营养存在九大误区
  误区之一:牛奶+鸡蛋的早餐方式。
    实际上如果早餐没有谷类食品,如馒头、面条、稀饭等,就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另外,牛奶对幼儿来说可以当水喝,家长可以在孩子喝完牛奶后,给孩子喝少量水清洁口腔。
 
  误区之二:多给孩子吃钙片补钙。
    婴幼儿体内并不缺钙,而是缺乏促使钙被人体吸收的维生素D。与其花高价买钙片,倒不如进行食补,或是买少量鱼肝油滴剂直接滴入孩子口中。
 
  误区之三:豆制品是蔬菜。
    实际上,豆制品可看作荤菜,如果孩子光吃肉末豆腐,就会缺乏蔬菜。而西红柿炒鸡蛋则荤蔬搭配适当。
 
  误区之四:孩子大便干燥需吃香蕉、麻油等。
    吃这些并不管用,最重要的是养成孩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间要固定。
 
  误区之五:孩子不能晒太阳。
    有些家长在孩子晒太阳时,给孩子蒙上纱巾、戴上帽子,还隔着玻璃晒,这样晒太阳并无效果。正确的方法是给孩子晒头后部、手腕、脚腕、屁股,防止生病。
 
  误区之六:内脏等于肝脏。
    内脏对孩子的发育大有裨益,很多家长拼命给孩子吃肝脏,以为这样就行了。实际上,内脏还包括心、肺、腰,而肝脏内经常存有有害成分,不宜多吃。因此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吃些其它内脏。
 
  误区之七:吃零食有害健康。
    应适量给孩子吃些零食,补充体内营养成分。
  误区之八:蔬菜削皮吃有营养。
    其实蔬菜连皮煮汤很有营养,如带皮煮的萝卜汤、丝瓜汤。菜叶比菜梗有营养,比如煮青菜汤就很有营养。
 
  误区之九:幼儿不喜欢吃肉。
    其实孩子不喜欢吃那种难以咀嚼的肉类,如鸡肉、牛肉、羊肉;孩子是喜欢吃那种易咀嚼的肉类,如牛蛙、虾仁、黄蟮。

儿童有哪些饮食误区
 误区1:豆制品等于蔬菜  一些家长见孩子不愿意吃青菜,认为豆制品营养价值高,就给孩子吃豆腐、豆浆等豆制品,这样孩子就不用吃青菜了。事实上,豆制品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植物性蛋白质,可看作荤菜,但如果孩子光吃豆腐,把豆腐当作青菜,就会缺乏维生素和纤维素。许多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是因为一些长条的蔬菜难吞咽又容易塞在牙缝中,感觉不舒服,所以就干脆不吃青菜。家长可以把青菜弄碎,或者做成蔬菜馅的饺子,孩子还是愿意接受的。 
 
  误区2:每天早餐牛奶+鸡蛋  很多家长认为牛奶、鸡蛋营养价值高,于是每天给孩子的早餐就是牛奶+鸡蛋,但就不见孩子长得结实。早餐是儿童摄入所需能量和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日三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营养质量好的早餐,应该包括谷物、动物性食品、奶类及蔬菜水果四大部分。如果早餐没有像馒头、面条、稀饭、面包等谷类食物,就缺少热量的供应,光是鸡蛋和牛奶高蛋白的物质,孩子不仅吸收不好,而且优质蛋白质用于供应热量,就"大材小用"了。孩子热量不够,长远来说,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 
 
  误区3:零食喧宾夺主  贪吃零食是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突出表现,绝大部分孩子都有这个天性。水果、饼干、糖果、点心、膨化类食品都是他们常吃的零食,但如果抱着零食不放,就会影响正餐的食欲,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家长不能对孩子偏爱零食的行为,采取迁就、放任的态度,导致孩子用餐无规律,贪零食、厌正食,出现零食喧宾夺主的现象。  当然,零食也不是完全不能吃,对于生长迟缓的孩子,在两餐之间吃点零食,补充体内营养成分,尤其是上学的孩子在两餐之间可以吃一些零食,但数量不宜过量,要选择高营养、糖分合适的食品为宜。
  
  误区4:饮料尽量满足孩子  碳酸饮料、果汁、果冻等现已成为城市儿童消费的主流,有的儿童一天不喝饮料就不行,一方面是喜欢那种甜甜酸酸的口味,另一方面一些广告宣传促销,附送超人小卡片、玩具等可相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加上很多家长错误的认识,不少儿童从一两岁开始就养成偏爱饮料的习惯。饭前喝过多的饮料,根本不会好好吃正餐,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近年来,我国肥胖儿童检出率急剧上升,年增长率男童为10%,女童为8.7%,研究证实,这些儿童肥胖与无节制地饮用饮料有关。  

  误区5:幼儿不喜欢吃肉  不少家长在喂养孩子时,都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孩子不爱吃肉,喂到嘴里就往外吐。其实,许多家长并没有留意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吃肉。对幼儿来说,鸡肉、牛肉、猪肉不但难以嚼烂,还会塞牙齿,孩子当然不爱吃。如果家长注意选用鲜嫩的肉,如鱼肉、虾仁、黄鳝等,孩子还是乐意接受的。孩子不吃肉,不少家长就煲汤给孩子喝,以为汤里加了鸡,加了药材如淮山、桂圆、芡实等,还煲了2-3个小时,汤就很有营养了。其实,90%的营养还在肉渣里。要孩子获得营养,还得把肉吃了。

  误区6:把洋快餐作奖励  经常吃洋快餐不利于孩子身体发育成长,但每到一处店面,总是大人小孩座无虚席,异常热闹。很多家长总认为洋快餐是营养好的食品,并且作为孩子表现好的奖励。这种奖励,使孩子的胃口越调越高,嘴巴也越吃越刁。快餐属于高能量、高脂肪的食品,常吃易引起孩子肥胖,肠胃功能不好或者体态肥胖的儿童,更不宜吃洋快餐。  
 
从习惯入手
 家长和教师怎样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适应小学起始年级的学习生活,我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习惯。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以自己为中心。家长和教师应注意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品质,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流(或与同伴分享喜悦,或倾吐自己的烦恼),并通过与同伴、师长沟通解决惑。同时,家长和教师不应给孩子太重的负担,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帮助孩子体验学习的愉快,使之爱学、会学,从而形成健康心理。 

  家长和教师应在注意培养孩子听、说、写、算等各种能力的过程,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并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孩子和我的困惑
  整整一个暑假我在犯愁,儿子开学后去那里念书呢?是继续在农村还是去城里条件好的幼儿园全托?
   我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孩子在我教村子的小学上幼儿中班,这里受经济,教师的影响,教学很不全面,不象城里音乐、美术、舞蹈开设的全面。注重文化知识教育。我担心孩子不会全面发展,可能会输在起跑线上,决定开学送他去县城一所教学很不错很规范的幼儿园读大班,报名了,送孩子去教室上课,孩子哭的厉害,紧紧攥着我的手,眼睛泪泠泠的看着我,说他要回原来的学校上。无论怎么说 怎么哄,孩子都很坚决地要走,不带他走,他就哭,哭的脸都青了,也是可怜,才五周岁,让他全托,是很困难。可我在家对他的辅导很有限,工作忙起来哪顾得上他,到是我也有意识的在开发他的智力,可是不象学校教育那样全面正规啊,虽然孩子已会好多东西,比如会一到二十的加减法,会开、关电脑,会熟练的操作儿童游戏,会很多英语单词,写会好多字等等。
   孩子是农村孩子,他爱小动物,爱他的小伙伴,爱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的跑。这么强求他会不会使他造成一种心理障碍呢?孩子去了他不喜欢的环境,是不利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的。看着孩子一个人躺在床上,眼睛里是一种成人才有的迷茫与无奈,我也犯嘀咕了,这样的决定对吗?而且孩子还和他爸爸商量,怎么才能不让我送他去城里。小家伙挺聪明呢!
   晚上,无论我怎么说城里的幼儿园好,他眼睛里都显示的是不耐烦。我更开始怀疑,这样做,会不会适得其反呢?
   教育是要因人而异,还是一定要选择环境?
   因人而异吧,成长不能牺牲孩子的天性,他是大自然里长大的孩子,乍生生把他关笼子里,谁知道会给他幼小的心里造成什么样的负担呢?
   教育毕竟是学校和教庭配合才能有效的啊,什么学校也不可能尽如人意。看来,除了学校,我也得制定一份详细的家庭教育计划,把学校的欠缺补上。
   最关键是让孩子快乐成长,我的选择对吗?
oldyou:让孩子快乐,让孩子和他的妈妈在一起,你的选择没错!当然需要你抽出更多的时间了!
 
幼儿入学准备
   幼儿入学准备(preparation for elementary education)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对于幼儿园来说,就是幼儿园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的工作。狭义的入学准备是指对大班幼儿进行适应小学一年级学习和生活的工作。广义的入学准备是指幼儿园几年的全部教育过程都有为入小学做准备的意义和作用。
    入学准备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长期准备与大班准备相结合。幼儿能否在入小学时较为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不仅仅与大班下学期所进行的一些针对性的活动和教育有关,更与3年幼儿园教育甚至与入学前全部教育有关,认真做好整个幼儿园的全部教育工作,对于幼儿在入小学后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入学准备将长期的幼儿园教育与大班下学期工作结合起来,不只是为幼儿人小学做准备,更为其适应未来发展做准备。
②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全面性是指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应当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大量事实证明,越是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幼儿,越能较快地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因此,要避免那种只重智育、忽视和轻视体育、德育、美育的倾向;更要避免把入学准备等同于教幼儿认字、学拼音、教计算等做法。但也要注意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工作。
③避免以上课代替游戏。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是幼儿适宜的学习方式。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应简单搬用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大量事实证明,用上课取代游戏,一方面会给幼儿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会违背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充分发展。因此,入学准备应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避免小学化的倾向与做法。

    入学准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如何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也就是教师平时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如何做好工作;
二是对大班幼儿如何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

    通常说的入学准备指狭义的入学准备,即幼儿入学以前,除了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准备以外,到了大班,更集中、更直接地对其进行专门的入学准备,主要包括:
①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差是幼儿入小学不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首先,要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如安排各种教育活动和情境,逐渐使幼儿认识到交给自己的任务必须按时完成,对于任务应该克服困难努力完成等等。
    其次,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如教育幼儿懂得必要的规则是维持正常的活动秩序的手段,安排各种活动和情境让幼儿体验遵守规则的意义,增强规则意识,培养遵守规则的自觉性等等。
    再次,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如安排各种活动和情境,让幼儿学会尽量自己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自己想办法克服遇到的困难,在家里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赖家长,并尽量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此外,还要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安排各种活动和情境,帮助幼儿学会如何与陌生人进行交往,如何主动与他人交往,掌握交往的技能,包括如何耐心倾听对方的说话,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避免与伙伴发生冲突,如何解决与伙伴的矛盾和冲突,如何主动与老师接触和交流,培养幼儿待人热情、有同情心、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
②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有: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等;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遵守作息时间等;上进心的培养,如努力要求进步;意志力的培养,如不怕困难,努力克服困难;前书写能力的培养,如学习握笔写字的正确姿势;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学习阅读的正确方法,学习阅读的正确姿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学习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
③入学意识的教育。主要有:向幼儿讲述有关小学和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帮助幼儿明白小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较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是要付出努力的,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使之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与小学生一起参加一些活动,使他们认识并逐步熟悉小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一些基本活动,激发幼儿做一名优秀小学生的强烈愿望;进行毕业离园教育,如由幼儿自己组织毕业告别会等,让幼儿逐步树立学好本领,长大做个有用的人,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幼儿离园前,还应召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幼儿的表现,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入学的准备工作。

早入学会不会影响脑发育
  有的家长想让孩子早点入学接受系统教育,但又怕用坏了孩子的脑子。经过科学分析说明,早期入学,并不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从脑子的发育来看,新生儿脑的重量约为成人的25%,出生后1年,脑子的重量达成人的50%,两岁占70%,6岁时达成成人的90%,可见在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十分迅速。
  再从智力来看,研究表明 4岁以内是人智力发展的决定性时期,智力获50%,4-8岁又达80%,8-17岁达100%。所以5-6岁的儿童早期入学,进行系统知识训练,可以促进孩子智力更健康地发展,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心理学家研究证明,6岁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错过这一时机,智力发展将难以弥补。
  由此可见,孩子 5-6岁入学,不但不会影响大脑的发育,相反在适当的年龄范围内,早入学对孩子智力的开发是十分有利的。

穿鞋比赛
  说明:
    此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能力,练习跳跃等动作。 
活动建议:
    画好起点线和终点线,出发前先脱掉一只鞋子,把鞋子放在终点线后,家长和孩子的鞋子混在一起。
  开始!单脚跳,尽量快点,跳到终点,找到自己的鞋子,穿上鞋子,系好鞋带,然后双脚跑回起点。谁最先跑到起点谁赢。

注意孩子的书包卫生 
  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个人卫生,却往往忽略了书包的卫生。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看见许多衣着干干净净的孩子,却背着一个很脏的书包。书包里乱七八糟,什么都有,没有笔帽的彩色笔、书、石头、蛋糕、钱、游戏币等等。有的家长常把一些点心、放在孩子书包里,让孩子自己拿来吃,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些进嘴的食品与钱等放在一起,是很不卫生的。
如何帮助孩子保持一个整洁的书包呢?
    一、 家长与老师在思想上重视书包卫生。
    教育孩子书包里除了放书、本、笔外,其它东西最好不放入,特别是食物、玩具、钱等东西,并经常予以检查。
    二、 家长要做榜样。让孩子看到自己父母的公文包是干净、整洁的。
    三、 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有意给孩子讲一些卫生小故事,对孩子每次自觉讲究卫生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 定期给书包做清洁工作。书包用了一段时间后,可以由家长清洗书包,也可让孩子与家长一起清洗书包。
 
从小园生变成小学生
  编前言:
  新小学生们已进入开学后的第2个月了,论坛中,小学生妈妈的讨论也更为激烈了,从小园生变生小学生,远非只是身份上的改变,各种调整和适应正在进行中。我们选择以下的文章给小学生妈妈,希望有所帮助。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是一种转型。
  由于这种转型,孩子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则是孩子与社会渐行渐近--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转型将成为其真正走向社会的重要起点。
  小学一年级与幼儿园不同
  相对于幼儿园而言,小学一年级最集中的特征是它与社会的逐渐对接,尽管学校仍然是学校,和社会相差甚远,但是从小学一年级的生活、作息时间范式来看,已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学习成为孩子生活的主题。这是与幼儿教育最大的不同。如果说幼儿园教育以"抚育"为主,兼顾学习,那么,小学一年级教育则完全转向了学习;如果说幼儿园更多的强调"呵护"与"照顾",那么,小学一年级则更注重"自理"和"自立";如果说幼儿园的孩子更多的是"朦胧",那么,小学一年级则是由"朦胧"逐渐走向"清醒"。贯彻其中的自然是"学习"的深化与完善。这既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行为特征,也是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自然形成的教育转变,是其自身的规律使然。
  行为的规范性。幼儿园同样有着明晰而规范的生活、行为准则。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规范往往成为一纸空文而束之高阁。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生活尚且不能自理,更不能妄言其他。而这个时候的老师,也更多的承担了"保姆"和"保育员"的角色。小学一年级的不同则在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初步具备,所欠缺的只是"点拨"和"自律"。在这个时候,强调生活的规范性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但具备现实的生理基础,而且对其今后的成长都将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纪律约束的"刚性"。幼儿园有纪律,但是这种纪律的约束力普遍带有"弱化"的倾向,属于纪律的"软约束"。小学一年级则由纪律约束"软化"向纪律约束"硬化"转变。诚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有着诸多不适应,但是考虑到未来社会的角色要求、竞争的压力和生存的严酷性,这种转变又不可避免。
  上述的不同恰恰反映出小学一年级由生理"断奶"到"自立"的艰难历程。
  教育的着力点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于一年级孩子,父母从现在开始为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的学习方式,塑造其优秀的思想品质,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对其终身都是有益的。
  思想品质教育不能忽视。这是老生常谈,但在这里却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年级孩子的心灵恰似白纸,没有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可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此时,植入一首"我爱北京天安门",讲述一篇"雷锋的故事",看一部优秀的卡通片都将对其幼小的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这样说,一旦某一首歌、某一个故事或者某一部电影与其灵魂产生共鸣,将对他的终身成长产生推动作用。相反,此时如果用消极的文化影响他、侵蚀他、腐化他,那么也许他的一生就会因为这极偶然的文化输入而被葬送。当然,一年级的孩子理解力比较差、思维系统黑洞较多、科学推理十分困难。这些特点决定了父母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不可能要求太高。因此,思想品质教育的立足点应该放在特有的角色意识上来。比如,可以从如何做一个好孩子入手,最终升华出如何做人这篇大文章来。同时,考虑到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转轨之中,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华民族必然伴随着工业文明和信息革命的双重引擎而实现振兴。此时,给孩子们培养一点工业文明和信息时代意识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竞争观念、个人价值、执行力、领导力、电子商务、信息社会等诸多理念。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现代社会强烈的时代气息,培养他们与未来社会紧密相连的逻辑依存性。
  立足"心智"。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规范的养成。应 该看到,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和思想准则不管好坏,都有其历史的继承性。而这些,归根到底来自于儿童或者少年时代的习惯与养成。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儿童时期的印记总或多或少的带入成年。而在成年之后,好习惯要继续张扬十分困难,坏习惯要马上克服,亦绝非易事。现代社会对人的学习力的要求,对思维方式现代化的要求,对人的社会适应力和忍耐力的要求都超过了以往。养成孩子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平常心"恰恰是当代国民教育的软肋。因此,规范性也好,养成性也罢,这些教育必须建立在对"心"的培养上。没有"心智"的教育,一切习惯和养成都将成为无灵魂的材料堆积。所以,在一般习惯和养成性教育的基础上,注入"心"的培养。将"心"的灵魂和"习惯"、"养成"范式结合起来,才能牵引孩子们快乐健康的长大。
  全方位的知识积淀与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个词已经成为现代人耳熟能详的话语。其实,不仅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而且作为每一个个体的人也要求如此。现代社会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不断创新,持续创新,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规律使然。无法回避。事实上,作为一年级孩子,每一门学科设计都有它的针对性和存在理由。比如,语文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更是培养思维方式和素养的良师益友。数学则不必说,它基本成为所有学科的根基。"数据化"和"信息化"的高楼大厦均是建立在"1+1=2" 这些砖瓦之上的。没有"1+1=2"的基本判断,就没有"数据化"和"信息化"的巍峨与壮观。至于美术和音乐等课程更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技能素养。在这种情况下,你能说哪些课程重要,哪些课程不重要吗?
  当然,仅仅给孩子灌输这些知识是不够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让孩子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素质与素养。这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所在。无论是艰苦的学习,还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丰富而广阔的课堂。父母应让孩子独立去面对、去分析、去判断,让他们自主的去感悟、去思索、去处理,无论结局如何,对他们都是很好的锻炼。实践出真知,唯有这种面向社会、面向孩子的开放式教学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教育方式选择
  正激励与负激励。孩子的"童真"源于成长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对他们进行 "对"与"错"、"是"与"非"这些简单的价值判断的输入阶段。最初的输入可能是零散的、不均匀和非对称性的,而后则可能是系统、全面和理性的。随着价值观的输入,继而是知识的进入,大规模的信息量对孩子的理解力和接受力是一个严峻考验。此时,在孩子的思维中往往会产生"信息紊乱"、"知识庞大"这样的厌烦情绪,这也是孩子最容易出错和茫然的时候。而在这个时侯,抓住孩子们为数不多的"对"信息进行正激励,至少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甚至会出现由点及面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正是这种正激励的多重使用,才能诱导出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一般来说,对一年级孩子宜多采取正激励,较少使用负激励。因为前者能够恢复孩子的自信心,调动起"研究"和"学习"的欲望,并培养出孩子自身的兴趣。这对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历程是十分重要的。而后者虽然也可以用,但必须谨慎从事。如果说"正激励"是"激发",那么"负激励"则是"杜绝"。从这个角度看,对一个6、7岁的孩子而言,"激发"比"杜绝"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形象思维与抽象推理。一年级孩子基本没有抽象思维能力,更不会进行推理,他们有的只是概念的堆积。即便如此,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也往往存在不正确、不全面、不清晰的地方。这种状况决定了对他进行逻辑推演是困难的。因此,父母在实施教育时,更多的要使用形象思维方法。先有实物,后有概念,先有概念的点,再有概念的面。而有了概念这条线,才能说明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这种概念关系又不能太笼统、太抽象,必须从线性思维方式出发来看待和分析问题,以引导孩子进入思维领域。
  这里的关键点是把握思维的"度"。必须从感性认识的浅表层次开始,又必须深入到感性认识的内心深处。同时,又要为孩子们将来进行理性思维创造条件。
  形象思维的至理名言是"典型示范"、"率先垂范"以及"要想知道犁子的滋味,必须先尝一尝"。鼓励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确立形象思维范式似乎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纪律约束与自由发展。一年级孩子缺乏自制力,强调纪律约束是必要的。但要明确的是:纪律约束是一种"硬约束",而非"软约束"。要培养孩子们的自律意识就必须从铁的纪律抓起。同时,也要明确,既然是纪律就要严格遵循,不应该也没有理由去违反和破坏它。在纪律面前一视同仁,应该成为孩子的准绳。
  在这里,还应强调指出的是,纪律和孩子的健康自由发展是辨证统一的。所谓纪律应该也只能是规范孩子们的最低行为准则,它是孩子们作为社会人、学校人、家庭人三个角色应该遵守的起码的道德要求。作为纪律,条文宜少不宜多。如果多了,反而降低了其严肃性和约束力,纪律也就不成其为纪律了。何况,把所有的规矩都上升为纪律,不但遏制了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而且只能培养鲋疃?ldquo;温、良、恭、俭、让"式的"绵羊人才"。
  一年级孩子等于真正站到了社会的入口,其基础和支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关注一年级的孩子,让他正确地走向人生。
 
大珠小珠落纸篓
准备:
    塑料纸篓2只,乒乓球10只,乒乓球板2块,小皮球10只,相距2米划两条白线。
玩法:
    孩子手拿纸篓与父母面对面站在两条线外。母亲将5只皮球分别抛入篓中,父亲将5只乒乓球分别打入篓中。进球多的一队为胜。
规则:
    孩子可以前后左右转动身体接球,但不可过线。

和宝宝一起做游戏
 ──环境游戏(4~6岁)
 
一、名称:树和叶找对子
目的:通过本游戏,认知各种树和各种树叶的区别。
做法:
1.带宝宝去附近公园,逐渐认知一些树(如树的外形特征和叶形),有意识地收集每种树的叶片,制作成标本,以待做游戏时使用。
2.让宝宝说明"哪种树叶是在哪种树上。"

也可以由家长说出树名,由宝宝找出相应的树叶标本。
3.秋天带宝宝去观赏哪些树变化了,让孩子手提小包或小篮子,边观赏边检落叶,帮公园清洁工公益劳动。如能博得清洁工的赞扬"谢谢你,好孩子!"宝宝会更有兴致。
4.利用落叶自制叶贴画,如图:

益处:从认知树木逐渐能主动观赏区别树木,产生感情而爱护树木,同时获得各种知识能区别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树与人们的关系(空气新鲜,可作为木材等)。
注意:不能让孩子一下子认很多种树,还应反复地教孩子辨认。
二、名称:昆虫
目的:认知昆虫的特征都有三对足,发展幼儿观察力,并略能区别益虫与害虫。
做法:
1.指认以下昆虫,问宝宝"你认识吗?它叫什么?""名字?"(如图示)

①知了②蜻蜒③天牛④萤火虫⑤蚱蜢⑥苍蝇⑦蚊子⑧瓢虫
告诉宝宝这些昆虫的名称,进一步引导宝宝观察这些昆虫,指出:虽然它们外形各异,但都有三对足(请讲解:相对应的两只脚就是一对足)。
2.然后问宝宝:"除了这些虫,你还知道什么虫?"
3.通过以下图示,指出哪个是害虫?哪个是益虫?使宝宝获得有关知识。

害虫给打个"×",益虫给画个五角星。
益处:夏、秋季节是昆虫最活跃的时候,在此阶段,可教宝宝认知观察一些昆虫,以吸引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
注意:
要让孩子记住昆虫规范的名称,不要用双叠语"虫虫"等说法。更不要用虫来吓唬孩子。
三、名称:岛和湖
目的:通过游戏让宝宝理解岛和湖的区别。
做法:
1.寻找一块石块,搁置于盘中央,如图:让宝宝用器皿盛水,慢慢地把水灌入盘内。石块上可用小玩具或橡皮泥布置小屋,崎岖弯道等情景。水上漂浮着船只,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领悟:四面被水围着的陆地叫岛。
让宝宝玩石子、沙,堆堆、灌灌,观察如图那样凹凸的"陆地"当水灌得较多,就会发现,原本是相连的"陆地",部分被"海水"湮没而分隔成岛。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台湾岛、海南岛本来是和大陆连成一片的。
2.在另一盘内,铺一层沙,中间挖一个坑(如图),让宝宝用器皿盛水,慢慢地往盘内灌水,宝宝将发现凹处会积满水,从而领悟:陆地上大面积聚积的水就叫湖。可以问问宝宝还知道哪些湖?
益处:引导宝宝注意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帮助他们逐步认识自然界,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注意:别把孩子老关在家里灌输知识,若有机会应多带宝宝出外旅游,引导宝宝去观察大自然,开扩眼界。
四、名称:画地图
目的:让宝宝初步知道什么是"地图",并通过画地图游戏初步建立前、后、左、右等空间概念。
做法:
1.带宝宝去动物园,买一张导游图,找个地方坐下,看着图:让宝宝说出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动物?正确说出各动物的名称,诱发宝宝按图寻找动物。
向宝宝启发提问:怎么才能不重复、又不遗漏地看到每个动物呢?并说明"导游图",就是一种"地图"。
带宝宝去每一个游览区时,都不妨购置一张游览图,以加深孩子对地图的认识。
继而让宝宝接触所在地的"市区地图",向宝宝指出那些熟悉的地方的位置。
2.玩"游戏棋"(如图)(从1~15站到幼儿园)

3.让宝宝画"地图"
从自己的家到幼儿园将经过什么地方?路旁有哪些建筑物和哪些商店?前面是什么?左边、右边是什么?让宝宝试着画一画简易地图。
益处:
通过本游戏,有助于宝宝及早懂得道路的方向,左右拐弯等方位、空间概念,继而对交通规则、人行横道线、人行道等加深认识。
注意:
方位认知教育可让宝宝从自身的前后、左右的方位开始。
如图:


面前有什么?身后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左边有什么?
 
 游戏:高效小蜈蚣时间表
   适合年龄: 3岁以上 
  准备道具: 图画纸、画笔、各色贴士条
  游戏方法:
  1. 这是一个引导孩子试着考虑做事先后顺序的游戏,可在时间比较充裕的周末或假期进行。
  2.协助孩子在纸上画出一条时间纵轴,每2个小时为一段。 
    为了增加孩子的兴趣,可以将时间纵轴设计成一只蜈蚣的卡通形象,画出蜈蚣的头、身体和尾巴。在蜈蚣的脑袋后面标出起始时刻8:00,尾部标出结束时刻20:00(或21:00)。
  3.和孩子一起列出一天中他想做的事情。让孩子看一看其中哪些事情是他认为比较重要的,引导他先考虑安排时间去做他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让孩子随意选取各种颜色的贴士条,在每一张贴士上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一件事情。例如吃饭可以画一把小勺,午睡画一个枕头,画画用一根铅笔表示等。对于其中一些特殊安排,如果孩子没有考虑到,比如去看望姥姥、学琴等,妈妈也要提醒孩子在贴士条上画出来。
  4.如果在一天的安排里,孩子没有顾及到吃饭和午睡的时间,父母可以提醒孩子:保证按时吃饭和午睡能让他长高个儿,有一个棒棒的身体。
  5.除了一日三餐、午睡和一些固定要做的事情外,其他日程的顺序,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自己安排,尊重他心目中对事情重要性的排列顺序。然后按照孩子排好的顺序将代表这些活动的贴士条贴到时间轴上,这样活动顺序就排好了。
  6. 当一天的日程全部贴好后,"小蜈蚣时间表"也就长出了很多条腿,可以开始高效地活动了。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尽量按照他自己设定的日程来进行一天的活动。
  7. 一天的活动结束后,问一问孩子对于自己这一天的安排有什么感受,哪些安排明天他还要坚持?哪些需要进行调整?想坚持或调整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游戏关键词:
  重要的事情先做是一种应该着重培养的好习惯。有了这个好习惯,孩子长大成人后,面对忙碌的生活,就能够很从容并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心目中的"重要"可是和大人考虑的不一样。比如大人认为应该吃了饭再玩,吃饭更重要,玩是次要的;孩子则会认为玩才是重要的,所以往往会匆忙地吃了饭,赶快去玩。相对于大人眼里的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只能分成喜欢做的和不喜欢做的;或者是服从大人的意志,分成非做不可的和可以不做的。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孩子能"自学成材"的真谛,也是孩子特有的发展天赋。如果孩子天赋的发展动力总是受到大人的阻碍,孩子将会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
选自:《最适合孩子的60个经典游戏》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适当地考虑做事的轻重缓急,尝试让孩子自己安排一天的日程。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利于孩子在未来养成重要的事情先做的好习惯。虽然开始孩子的想法会和大人有所不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于重要的事情的认识会逐步发生变化,时间概念会日益清晰,安排、管理自己时间的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赶小猪"
   家长和孩子一起用皮球做1只小猪。在纸上画1只小猪的脸,剪下后贴在球上。准备小羽毛拍1副(或短木棍),场地上划个圆圈放皮球,小椅子放在场地前方。游戏开始,爸爸或妈妈说:"把小猪赶回家吧!"发令后,孩子即用球拍迅速向前推球,绕过小椅子,最后将球推回圆圈内,并把球拍交给其他人,同样的方法进行,直到最后一个人把"猪"赶回"猪圈"内(把球推至小椅子下)。

  注意只能用球拍推赶球滚动前进,不能击球。要将球推进圆圈然后交接球拍。球的大小和滚动距离,可按孩子的实际能力而定。

宝宝学前如何顺利过渡 
  6岁的乐乐今年要上小学了,为了让他尽快实现"角色转换",父母给他布置了一些"任务",要多认新字、多背单词等。他的父母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并且能够在起步阶段比别的孩子有些优势。

  也有一些家长担忧,现在就给孩子"加压",害怕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但如果什么也不管,又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小学的生活。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些在早教方面颇有经验的老师。他们说,有些事例证明,如果在入学前让孩子过多地接触小学的文化知识,孩子在小学阶段反而不能像家长想像的那样,比其他的孩子优秀,有的孩子还很有可能会自恃什么都会了,反而不认真对待学习,或者因为有的知识接触过了,会感觉到课程枯燥无味。所以如果在上学前片面"突击"文化知识,对孩子并没有好处,而是应该着重从心理方面和学习习惯还有交际能力方面进行指导。

  支招一:培养孩子独立的习惯

  许多家长都习惯了把孩子的什么事情都包揽下来,认为这是对孩子的关心,殊不知这样会让孩子缺乏独立性,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上学前的准备,让孩子从心理上感觉到自己马上就要转变角色了。这样做,孩子还会感到家长对他的尊重,树立自己的责任感。

  此外,家长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完成自己事情的习惯,比如玩的玩具要自己收拾,这样在小学阶段就可以尽量避免出现丢三落四的事情了。

  支招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乐乐的妈妈提到,乐乐每次写幼儿园布置的作业时,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家长很担心他上小学之后该怎么样应付更多的功课。因此,专家说,家长可以尝试着让孩子静下心来。比如用一些孩子喜欢和乐于接受的小游戏或看图画书,先吸引他能坐下来,开始时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不可操之过急,做这些事目的是培养其一心一意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认真做事的习惯。

  支招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一位母亲和记者说起了她的担忧,她说,孩子太内向了,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什么想法和要求都不敢和老师说,她真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学校的生活。专家指出,交际在现代社会当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要积极培养孩子善于交际的能力,抽出时间陪孩子参加适宜的社交,锻炼孩子主动和别的小朋友交朋友的习惯,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合适的要求的时候,家长要多鼓励和支持孩子,让他们树立起自信,这样,有良好的心态了,孩子在交往当中心态也才是健康的。
 
儿童提前入学弊多利少 
   眼下,又到了适龄儿童入学时期。一批批低龄儿童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书包。

  提前送子女入学,父母们可谓动机复杂、心态各异。原因不乏有三种:

  1、父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早日成才;

  2、"笨鸟先飞"的心理在作祟,孩子虽小,但早读一二年,打打基础,实在不行,留级重读;

  3、有些父母则随波逐流,认为别人家的孩子能早上学,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

  现有教育信息表明,目前国外儿童的入学年龄一般都定为7周岁,也有6岁前入学的,但最初的半年以玩为主,仍带有学前教育的成分。据对低龄入学小学生的调查,对上课、做作业感兴趣的小学生仅占18%,在班上成绩好的不足20%,不理想的却占一半以上。有关专家指出,不满学龄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不如学龄儿童成熟,他们的大脑重量未达到1200克,而大脑额页在进入学龄期后才显著增大,它的增大对儿童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与有意识活动有着密切关系;从脑机能看,学龄前儿童的大脑兴奋和抑制机能还不够强,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律己困难,很难坚持坐住45分钟的一节课,并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

  由此可见不足学龄的儿童入学弊多利少,主要表现为:

  1、由于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过早上学的孩子不能很快进入学生角色,难免常常遭到批评,以致损害了他们的自信心,而儿童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过程中,最令人担心的就是自信心树立不起来,由此形成的胆怯、自卑、厌学,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低龄儿童入学不但自己吃力,而且也给父母、教师增加了教育难度。

  因此,希望父母不要违背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重复拔苗助长的错误。
 
捕小鸟
 发展能力 

  促进大运动技能的发展 

  锻炼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 

  增进亲子感情 

  游戏方法 

  在公园中树木成林的地方,让我们停下来和宝宝做个游戏吧: 

  妈妈和宝宝扮演小鸟,模仿小鸟在空中飞行,边飞行边说儿歌: 

  小鸟小鸟天上飞,高高兴兴飞呀飞, 

  飞到东来飞到西,快快乐乐飞呀飞。 

  突然来了一张网,小鸟小鸟快快藏。 

  说儿歌的时候,妈妈和宝宝模仿小鸟在林中飞行,爸爸扮作的捕网悄悄地躲在一旁,当儿歌说完最后一个字时,爸爸马上从一旁扑出来,张开双臂扮作捕网去抓小鸟,小鸟只要马上抱住身边地任意一棵树即可安全。 

  反复游戏,中间可以交换角色。 

  注意事项 

  宝宝扮作捕网时,爸爸妈妈可以适时地被宝宝抓住,调动宝宝的游戏兴趣,让宝宝体验成功。
 
让家长为2007年小学入学做好准备
   2007年1月6日上午9点,松江区绿洲艺术幼儿园召开了大班幼儿入小学情况统计家长会。首先,幼儿园向到会家长发放了入小学情况统计表,然后又由徐园长向在座的家长介绍了2007年小学招生政策,使家长明确了自己孩子所在的学区以及在孩子入小学前自己应该做哪些工作。会后,个别家长又针对自己的疑问做了咨询,在场的园长和老师热情做答,家长们表示非常满意。

    这次家长会使大班家长明确了教育局的招生精神,为2007年小学入学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上学前要教给孩子一些规矩
   小宝在北京一所很有名气的小学读书。他的父母从外地来北京经商,家里还有一个4岁的妹妹。家里经济状况很好,有奔驰车,有别墅,一天三顿饭都在大饭店吃。每年的假期全家都要到世界各地去旅游。
  家长认为孩子主要有三个问题:

  1. 好动 
  写作业的时候经常摸摸这,摸摸那,一边玩一边写。但是他在看电视、画画的时候不动。 

  2. 对于兴趣爱好总是不能坚持下去 

  爸爸给他报了书法、绘画、游泳、钢琴等兴趣班。刚开始学得还挺高兴,但是一旦到了学习专业技巧的时候就不想学了。爸爸认为孩子学特长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应该善于变通,也就按照孩子的意愿放弃了。

  3. 不爱收拾自己的东西

  如果是爸爸要求他收拾自己的东西,他基本能收拾起来,但是如果妈妈要求他收拾,他就不收拾了。

  最让小宝的班主任头疼的是小宝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纪律。他一年级上课经常在教室里乱跑,有时还趁老师不注意到教室外面去玩一圈,老师不得不一边拉着小宝一边给学生们上课。后来老师了解到小宝曾在北京一所有名的幼儿园学习,班里男孩居多,幼儿园倡导的又是美式教育,老师上英语课坐在讲台上,孩子们跑来跑去老师也不怎么管,所以小宝从小就不知道什么是纪律。

  小宝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尤其不喜欢学语文和数学。他曾经问过老师:"为什么要学语文、数学呢?"但是老师仍然很喜欢小宝,因为他很懂事,看到老师累了,会主动给老师捶背,看到老师背着书包,会主动给老师拎包,在班里他的人缘也很好,很多孩子都喜欢和他玩。

  小宝爸爸是个成功的商人,他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学会花钱,所以孩子伸手要钱他从不吝惜。小宝想和同学一起去打游戏机了,他就会给孩子100元钱,让他们玩个够。

  爸爸很疼爱小宝,经常给他买礼物。孩子似乎也学会了这种表达方式,家长过生日,他也会跟家长要钱,买个生日蛋糕祝贺家长,家长为此大为欣慰。

  爸爸对小宝的要求比较低,认为只要是个好孩子就可以了,对他的态度也很温和,所以他很喜欢和爸爸在一起,也很崇拜爸爸。

  小宝妈妈对他要求比较高,比较严,很注重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她认为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次,她让小宝自己搬着电脑,从爸爸的公司徒步走回家,妈妈则领着4岁的妹妹走。天气很闷热,孩子一路叫苦不迭,非要打车不可。妈妈说:"我没带钱,咱们只能走着回家。"最后小宝还是自己把电脑搬回了家。妈妈知道小宝回家后会大发脾气,就提前告诉家里人等小宝回来后谁也不要理睬他。当孩子满脸汗水的回到家后,发现家里人谁也不理他,就对电脑发起了脾气,把鼠标插孔给插坏了。

  小宝爸爸觉得夫妻俩都忙事业,对孩子的照顾就会减少,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经常当着老师的面向小宝妈妈提出让她做全职妈妈,但是小宝妈妈似乎不太愿意这样做。

  王晓春点评: 

  就目前情况看,我认为小宝问题不大,尚属正常,只要家长不犯大的错误,在教师帮助下,或许会逐渐克服。

  孩子父亲对孩子期望值不高,这避免了孩子受压抑。但是让孩子大把花钱却十分不妥。如果父亲对孩子要求过宽,母亲就会显得严厉 ,二人缺乏"战略协同",是很难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夫妻认真研究一下协作问题,要大体一致。小宝妈妈看来很有性格,善于采取具体措施锻炼孩子意志,一点也不心软。

  要解决小宝的纪律问题,一是家里要立点规矩(开始宜少)要求他遵守,以建立他的规则意识,二是要靠学校老师逐渐引他入正轨。我感觉这个问题不是很难解决,因为小宝的不守纪律不是恶性的。至于兴趣爱好不能坚持,自己的东西不爱收拾,这是很多孩子都有的毛病。
 
胆怯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幼儿 护理 育儿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学龄期儿童的大事。虽然孩子已过了三年的集体生活,但有部分幼儿由于适应性差,在面临着一个新环境新集体时,还会产生孤独恐惧的心理,内心焦虑不安。 

  要使这部分孩子适应新的集体环境,需要有一段心理缓和的过程。 

  一、做好孩子的心理准备,感觉自己长大了。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应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读书了。家长可带孩子参观新的学校,看看学校的场地和活动室,告诉孩子马上要进入这个学校了;可以把邻里和亲友家的小哥哥、姐姐上小学的情形说给孩子听;可以与孩子一起去买书包、文具;还可以有意识地将家中环境(如写字台、台灯)稍作整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个大孩子了。

  二、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进入新环境后,孩子又要重新认识新的伙伴。为了孩子能早日消除孤单的心理,家长可打听一下新班里有无熟悉的小朋友,并有意识地多和这些小朋友联系,到小同学家去玩耍。同时家长也可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

  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进入小学后教师不像幼儿园那样时时在孩子面前,帮助孩子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和同伴之间的纠纷。尤其是下课时,容易出现一些突发事情。因此,在入小学前,家长要让孩子做一些独立完成的事情,如自己整理学习用品和床禄等,遇到困难能用语言向大人请求帮助。可以让孩子回家后主动讲一些学校的事情,了解孩子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加以指导。

  四、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孩子进入小学学习的开始阶段,家长应有意识激发他对小学生的兴趣。放学后,家长对孩子一天小学生活一定要表示十分关注,孩子会很有兴趣地告诉爸爸、妈妈,做父母要认真地听,不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对孩子经受的各种困难,要多加抚慰和帮助,切不可训斥和嘲笑。相信在家长的耐心帮助下,这些胆怯的孩子一定会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喜欢新的集体。
 
孩子的书包选"宽带"
   书包有时会成为一种伤害,尤其当压迫孩子的背部时,家长常会担心沉重的书包影响到孩子脊柱的发育,却从未想过它可能会造成另一种伤害--被塞得鼓鼓的书包会影响血液的流动,拉伤肩部肌肉。
 
  美国最近一期出版的《儿童及青少年医学》杂志报道了一个最新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让10个小学生分别负重27磅,或者负重相当于自身体重20%的重量时,肩膀所受的压力就会超过血管所能承受的压力,造成血液流动受阻。这将会带来大麻烦,因为绝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都是足够重的:有报告指出,通常书包的重量是孩子体重的22%。血液流动受阻会导致肌肉受伤,尤其是肩部。孩子背书包的方式加速了这种不良后果的产生,孩子背书包的位置总是很低,这样书包带与肩膀接触到的只是狭小的区域。因此,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建议,最好收紧书包带,把书包背得高一些,并尽量选用宽书包带,增加书包与肩膀的接触面积。
 
  研究表明,相对于背部,书包更有可能造成对肩部的伤害。在易受伤部位的排序中,肩部位于第四,背部位于第六。
 
孩子入学前应具备哪些能力 
  孩子到了四、五岁以后,无论从事复杂活动的能力,还是知识的积累程度以及语言的发展水平,都已具备了接受学校的教育条件。但是,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仍然是幼儿向独立生活过度迈出的第一步,还需要做许多的准备工作,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1、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学龄前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几乎他们的全部生活都需要有成年人的护理。小学生的生活就和学龄前幼儿大不一样了,首先,小学的生活内容和幼儿园不同,小学生大部分在校的时间是从事课堂学习,课间时间很短,并由儿童自己支配。其次,在小学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与幼儿园里阿姨和孩子的关系不同,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不是生活方面的照顾。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所以家长必须在孩子的学龄前阶段,预先做好准备,才能使孩子适应学校的生活环境。要注意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帮助父母择菜、摆餐桌、端饭、扫地、擦桌子、整理小人书等以逐步提高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否则,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旦改变生活条件,孩子就会不能尽快的适应。还要培养幼儿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让孩子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也就是生活要有规律性,紧迫感。

    2、提高幼儿自己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
    学龄前幼儿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小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和游戏不同,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带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活动,学习是学生的学校里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努力系统学习知识和技能。儿童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且有时要学习自己虽然不感兴趣但也必须学习的内容。这就是说,学习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的。
    孩子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有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学龄前幼儿是缺乏的。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带有很大的不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事物的干扰与支配,它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能进行系统地思维,也不会控制自己的行动。父母的任务就是促使幼儿在上学之前具备初步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动的能力,这样孩子上学后,在课堂上才能精力集中,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家长和父母在家庭生活中,通过做游戏活动和其他方面要处处注意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使孩子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自觉性,就是能够清楚地看到行动的目的,并且积极地做出努力,以达到这个目的。幼儿的活动,通常是即兴式的,没有确定的目的,因此,也很难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贯彻始终。为了提高孩子的自觉性,父母在孩子从事各种活动时,要启发诱导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帮助他们自觉加以实现,如要求自己画一样东西,做一样事情,或者在游戏中扮演个角色,这时家长要支持、指导,鼓励孩子去完成自己的计划。
    坚持性是顽强地贯彻到底,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幼儿的这种能力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因此,要让孩子明白,不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经过努力,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遇到困难,应该好好地思考,想出有效的办法,完成预定的计划,不可半途而废,为了使幼儿这会克服困难,就要要求他们完成不太容易的任务,因为太容易的事情,会使他们感到做成一件事,并不需要认真地思考和艰苦的努力。但也不要给幼儿太难做的任务,太难做的事会使幼儿失去信心。总之,在幼儿确实遇到困难时,成年人应当给他以指导,帮助他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要尽量帮助孩子,避免造成有始无终的失败结局。因为胜利的喜悦,最能鼓励孩子提高坚持性。
    自制力是幼儿排除外来干扰,是掌握自己的愿望、情感,从而控制自己行动的能力;是幼儿为实现一定目标而支持努力的心理过程。从另一角度看,也就是排除干扰,掌握自己愿望和感情的过程。有的父母不懂得培养这些心理素质对幼儿将来进行学习和劳动的重大意义,常常在孩子画画时递给孩子一块糖,或者在看小人书时向他们问寒问暖,这样做,无意中对幼儿起到分散学习注意力的作用,对于提高幼儿的自制力十分有害。我们应当在培养幼儿坚持性的同时,随时注意帮助幼儿增强自制力。

    3、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心情
    幼儿看到比他们大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这在幼儿的心目就产生了一种值得向往,值得羡慕的形象,孩子们也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背着书包上学怎样引导孩子使他们自己愿意快快长大,这就要坟家长向孩子讲述学校与幼儿园的不同,学校是进行教育的场所,在那里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能使孩子掌握某些在幼儿园不可能学习到的技能和技巧,因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的向往,这种向往是建立在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的基础上的,所以是有益的。
    家长还要向孩子介绍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带领孩子参观小学校,让他们亲身体会一下小学校里宽大的校舍,学生上课时良好的课堂秩序,小学生大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学生能写会算的技能,就会对小学生产生敬仰羡慕的心情,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
 
亲子游戏:沙画 
 活动名称:沙画

  适应年龄段:4-6岁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制作方法:幼儿可以参照图片,把不同颜色的沙子沾在图片上不同的部位。

  对家长的建议:

  1、协助幼儿一起做画,但要鼓励幼儿自己搭配颜色。

  2、帮助幼儿把沙子抹平。
 
爸爸妈妈要做啥开学准备上
  心理上的准备

  1、家长抽出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让孩子熟悉一下学校的校园环境。帮助孩子记住途中一些比较明显的标志,再告诉孩子一些交通规则,切忌在路上边走边玩,如玩球、追逐等等,还可以让孩子单独走几次,暗地里进行观察,看看孩子是否真的知道了。

  2、尝试着让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分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如让他看看图画书、画些画等等,做这些事时不讲话,培养其不时常站起来走动、认真做事的习惯。

  3、开学前几天,父母可与孩子坐下来开个"家庭座谈会",认真地与孩子做一次交谈。告诉孩子从上学起,就要努力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告诉孩子养成以下的学习习惯: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再玩;按时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学会预习明天将要教的内容;做作业前先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一遍;作业做错后及时订正等。

  生活上的准备

  1、固定孩子摆放物品的位置。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柜子,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能分类摆放,家长可以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示,营造出一个儿童小世界的氛围,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

  2、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开始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

  3、教会孩子吃饭时的好习惯。如不磨蹭时间、不撒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志亮:自理能力大点兵,缺一都会伤脑筋
大班幼小衔接指导家长会讲话稿
幼升小最全入学指南丨如何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
浅谈如何指导家长做好幼小衔接 家长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转载)
如何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焦虑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