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天,我背书了

今天,我背书了

步入新雪

今天早自修,我在我们班二十八位“考官”的监督下,一字不差地背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2课《桂林山水》。背完后,考官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而我自己,也像一个小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似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这是太过鸡毛蒜皮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了,也值得这样大肆宣扬?听到这件事的人也许没有一个不暗暗地在心底里笑话我吧!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通过这件小事,我开始改变我自己了。

从学生时代起我就不喜欢背书。尽管从小学到初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但那都不是背书背出来的。有例为证:中考时理科成绩在总成绩中占绝对优势,数理化三门320分总共才失了6分,而文科光政治一门就失了20多分。初中英语老师要求我们背课文,尽管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在班里稳居中上水平,但每次傍晚放学后留下来背书的除了班里几位后进的同学外,一定也有我这一份子。不喜欢背书,甚至讨厌背书,是因为我觉得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而要靠理解来掌握和巩固。死记硬背太浪费时间,也把书给读死了。

因此,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教英语,我也从不要求学生背书,而是在课堂上抽出时间让他们把课文读正确、读熟。尽管对学生要求不高,他们却挺争气,每次考试成绩都稳居县前茅。

也有熟悉我的朋友们会说,你不背书,那林黛玉的《葬花吟》、席慕容的《祈祷词》、李白的《行路难》和《将进酒》、岳飞的《满江红》和《小重山》、苏轼的《定风波》、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你怎么都记得那么牢?那是因为,我喜欢这些诗文,所以年少时一有闲暇就读,读得多了,就慢慢地记在脑子里、印在心上了。

我一向不喜欢让学生背书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学生还要好一点,基础差的学生读都不太会读,就要练习背诵了,这就好比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路还不会走呢,就被逼着学跑步,跑得有多艰难,步子有多难看,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觉得,不管是读英语还是读语文,读正确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然后才是读流利,最后是熟读成诵。但是,让班里的优等生做到这三点并不难,难的是要让班上后30%的学生也能按部就班地做到,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特别是英语,当学生的语音语调还不标准甚至连单词句子都不太会读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回家去背,那是很危险的。当他们把错误的语音语调和因漏词或加词而生造出来的满布语法错误的语句在脑子里牢牢记住以后,将来要纠正可就是难上加难啦。

因此,上学期重返语文教坛,我把自己对背书的这一偏见带进了语文课堂。我知道学语言需要积累,我也花时间想办法去做了。跟教英语一样,精讲精练,让学生远离题海——除了学校要求必做的《语文作业本》外,诸如《每课一练》之类的习题集或试题集一律束之高阁,把别的老师用来让学生做习题和给学生讲评作业的时间节省下来,让学生博览群书,而背诵却被我忽略了。结果事与愿违,学生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痛定思痛,我自知与语文疏离这么多年,要想教好语文,绝非易事,因此就沉下心来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也通过读书接触了一些语文教育大家。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贾志敏老师,据说,他能随口一字不差地背诵好多篇幅极长的课文。他的语感特别好,往往能从我们普通老师看来似乎根本没有问题的语句中找出语病,并能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人心悦诚服。写出来的文章也是那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而这几点都是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所汗颜的。背书不用说,除了极少数一部分心仪的诗词美文外,我从没尝试过去背诵什么名家名篇或国学经典之类的文章;而在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我感觉有问题,可想改却总觉得无从下手的语句;特别是写文章,自教书起我根本没写过几篇像样的文章,一直懒于动笔,或者是心里有想法,下笔却乏言。归根结底,是腹内空空,积累太少了。

回想自己当初对“背课文”的偏见,针对政治历史等学科而言,也不无道理。但是语文学习的对象是语言,要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不可能做到的。而熟读并背诵一些经典的课文、段落或优秀诗文就是最行之有效并能立竿见影的语言积累。我自己已经在吃这种亏了,难道还要让我的学生们重蹈覆辙?

然而,我意外又欣喜地发现,《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提到背诵时,前面一般都有熟读二字,也就是说,不是孤立地练习背诵,而是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然流畅地背下来。这又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从来都不喜欢为背诵而背诵,所有在心里留下深深印记的诗文,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地随性朗读后自然而然地印在心上的。每一次的倾心朗读,都让我从心灵深处流溢出一种与作者相知相惜的欣悦之情。真是“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啊,一切尽在不言中。

说到《桂林山水》,我也不是刻意为背而背的,在教这篇课文之前,为了做到于永正老师所提倡的“隐性备课”,我在家里跟录音读了两遍,脱离录音又读了六遍。在教学这一课时,每次提出让学生朗读的要求后,我都随学生一起读,两堂课下来又读了五六遍。今天早自修,我对同学们说:“给大家20分钟时间,我们来比赛背《桂林山水》,看谁先背下来。”这二十分钟是有意识地去背的,但由于有之前的十多次朗读作为铺垫,这四五遍下来,会背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并不是我这个已近不惑之年的老教师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当然,背完后,我就把以上的统计数据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孩子们,并毫不保留地向他们透露了自己在背书中感悟到的点滴心得,以便让他们知道,背书不能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更不能急于求成,要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熟读课文,课文读熟了,背诵自然就水到渠成。

2011.3月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孙菊斋老师背书
疑问|问温儒敏主编:小学124首古诗文真的可以这样教?
“读书百遍”与“诗无达诂”
为什么很多人说学语文难?只因没掌握规律
特级教师:练好“死记硬背”童子功是学好语文最简单的方法!
耕耘一季,喜悦满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