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仄格式是什么意思?

答案
在诗词写作方面,这几天看到太多人非议格律,似乎合格律便是食古不化,非高呼打倒格律不足以彰示进步与时髦。但是,旧体诗本来就是一种带着脚镣跳舞的艺术,如果一定要改变它的艺术形态,去格律化,那么,就如下象棋以反对约束为名使车、马、炮任意走,相过河而将军出田字格,此时的象棋还可以名之为象棋吗?
旧体诗是众多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局限处,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你不能因为觉得鹤足过长而去折断它,也不能因为人的身高过于矮了就想强行拉长他。旧诗写作也正是如此。先守其规矩以入其室,而后才可以言及其他。
至于音韵方面,向来便有新旧韵的争论,这个根据各人喜好和习惯。我个人习惯上用旧韵,当然有人愿意用新韵也很正常。可是就算用新韵,也不能乱压一气,最好同时应注明用新韵。
新韵书一般指的是《中华新韵》(十四韵),但即便是编写此韵书的中华诗词学会,也指出新韵与旧韵书的关系是“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并特别说明:“诗韵改革不是要取消《平水韵》。学会方针中“知古” 的“古”字就是指的《平水韵》。“双轨”中的一轨,就是指的《平水韵》。诗韵改革是要“允用新韵”,提倡新韵,由“单轨”变为“双轨”。千万不要一谈诗韵改革,便以要取消《平水韵》。”
同时,又指出:“诗韵改革不是要“改掉”《平水韵》,更不是要让大家用今韵去读古诗,而是要建立以普通话为基准的新声韵系统。“知古”就是要 学习《平水韵》,懂得入声字。不但如此,为继承古典诗词的传统,还要精研《平水韵》,精通入声字。所谓“倡古知今,双轨并行”,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使用新韵并不代表无视旧诗的基本格律,这是两码事。格律是旧诗的立身之本,连这个都要取消,那就真是真正的革命了——彻底要了旧体诗的命。
各位不愿遵守格律的朋友,大多说格律太难学。其实,这个并不难,它不过是从四个基本句式中变化而来,说句不好听的,大家少听一首歌,少回一个贴子,就完全可以将这四个句式背下来。


一、四个基本句式:

现在所说的旧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并不一样。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但是不论是哪一种体例,其根基,都是从绝句中来的。
绝句有四个句型:
A 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平
C 平平平仄仄
D 仄仄仄平平。

这四种句型中,平平仄仄平这一个句型最要注意。因为近体诗中一向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但是,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中(它的七言句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一三五不论的话,也就是说,句式变成了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诗中术语为:“犯孤平”,是作律诗的大忌。
二是:“仄仄仄平平”这一句,第三个字也应当论。如果不论,最后三个字都变成了平声,这一句就成了“仄仄平平平”,这叫“三平调”。“三平调”是古风的特色,对律诗来说,被认为是比较大的毛病,应当避免。


二、五绝和五律

四个句型组合起来就是五绝。它可以有四种不同的组合,这样就构成了五绝的四种平仄格式。但是不论哪一种格式,第一联末句第二个字的平仄,一定要和第二联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否则就叫做失黏,是做律诗的大忌。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至于五律,它比五绝正好多了一半的句子。但是只要掌握了五绝的格式,五律的格式就不用去硬记了,它不过是按组成五绝的那种方法,再在下面接上另一首五绝而已。
如:一首五律的前两联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按照不可失黏的原则,末句“平平仄仄平”应接的是“平平平仄仄”,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地知道,这首五律的后两联句式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七绝与七律

七绝也分为四种格式,都是从绝句格式中衍生出来的。
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一格式,在每句前面加上两个与原句前两字平仄相反的字,就构成了七绝:“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格式由来,与五律相同,只要不失粘即可。
以喵喵2001的一首七律为例:
春暮 笔有倦意
窗外灯华入眼茫,炊烟犹是旧时香;
低眉不寤诗心老,敛手难堪冷雨长。
叹笔端无新意兴,怅生涯有旧行囊;
文章好向深山弃,免辱人间作稗糠。
其平仄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除去每句首两字,余下的,还是绝句的那四第种平仄格式。

这里再这里补充说明一些律诗的基本知识。律诗分为八句,分为四联。第一联叫首联,二联为颔联,三联为颈联,四联为尾联。而每联上句为出句,下句叫对句。上句与下句的平仄关系,叫做“对”,前联和后联的平仄关系,叫做“黏”。
律诗的平仄是由第一句决定的。即便是排律,长达数百联,它每一联的平仄,也都可以根据第一联推断出来。而失对失黏的情况,在律诗中是被视为诗病的。古人诗中有一些,但非常少见,也常为论者所诟病。


四、拗救

常见的几种形式如下:

A、本句自救:
先说孤平拗救。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也可以变为仄平平仄平。用第三字的平,救第一字的拗。形之于七言句式,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可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再说“三四字互救”。 “平平平仄仄”这一句,也是有变格的。这个变格就是把第三字和第四字的平仄位置互换, 达到互救的效果。
这样,这个句式就变成了“平平仄平仄”。如为七言,就由“仄仄平平平仄仄”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如:“愁来理弦管,皆是断肠声”,“ 朱实出传九华殿,繁花旧杂万年枝”。
这两种拗救法用得很普遍,它是合于律的。前者唐人常为之,后者宋人尾联首句惯用。

B、对句相救:
仄仄平平仄的句式,如果误用为仄仄平仄仄,(七言为平平仄仄平仄仄),那么就要在对句中救了,体例如下:
1、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C、大拗孤平救:
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向人无再青(仄平平仄平),孤平救。同时又救了上句“报国有万死”的大拗。
又如:渐与骨肉远,转与僮仆亲。
渐与骨肉远,以“骨”字之仄救下句“僮”字之平,对句救。转与僮仆亲,仄平平仄平,又以“僮”字之平救了“转”字之仄,孤平救。


五、用韵
律诗绝句用韵,均依之于平水韵,而且限用平声韵。用韵要参见韵书,非以汉语拼音的韵母为依据也。如东冬,韵母均为ONG,但却分属两个韵部。所以,拿不准的字还是老老实实翻韵书的好。


六、四声

现代汉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古汉语,也即我们写旧诗时所谓四声是不一样的。旧诗中所谓四声,一般分为:平、上、去、入。
其中平,即现代之阴平、阳平。上、去,和现代法语亦相去不远。唯有入声,今已散入阴平、阳平上去之中了。但学习旧诗写作,却又非弄清楚不可,盖旧四声中,入声为仄声,而依之今四声,则平仄未定也。
如额,国二字,古为入声,为仄,今却为阳平。这个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一个是记下一些常用的入声字,一是以地方语的土语读一下。一般土语中是仄声的而普通语里为平声的字,大多是入声。


七、对仗

一般颔、颈两联(即律诗的第二、三联)都用对仗,这是常见的格式。也有连用三联、连用四联的。也有只用一联,即颈联,这一联是非对不可的。
对仗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如:言如悖出青天滓,行不中修白璧疵。
此外对仗还有个大忌,就是合掌。举例说明如下:
“时闻好友传书到,每报亲朋送信来”,象这样的联子,平仄和字词的对应并没有毛病,但是两句说的完全是一回事儿,这就叫合掌。诗中出现合掌的对仗是非常难看的,也是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
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其他的规则,而不可象口号标语一样随便。这个规则是:
⑴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⑵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总的来说,学习旧诗写作,只要弄清以下四点:
1、平仄与四声
2、各绝句和律体的基本格式。
3、拗与救
4、对仗
那么,格律上就不会有什么错误了。此后才能谈得上意境与文法,因为,如果不识简谱,是不可能谱得出乐曲来的。不了解和掌握格律,空谈旧体诗写作,也是一件很不负责的事。
如果认为旧诗的形式一定要有所改变,那么,在提出改变的方法之前,请先证明已经确实掌握了你所要改改革去的那些所谓的“不合时宜”的格律知识。改革存在多年的文学载体是属于很严格的学术范畴的事,连自己要改的东西都没有掌握,就未必有些儿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偶遇的江城子讲义
初学写格律诗的三大烦恼问题 教你一招熟记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门缝里探个头
诗词知识大全
诗词曲赋联简易教程——入门篇(第一次修订,拟國學堂内部参考)
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