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临证指要(8)
 
2.阳明里热证:阳明病的里热证,有在上,在中,在下的不同。热在上,郁于膈脘,则心中懊憹,舌上生苔;热在中则渴欲饮水,口干而燥;热在下,则脉浮发热,渴欲饮水,而小便不利。
 
(三)少阳病的寒热证
 
1.少阳病寒证:胸胁满闷,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腹中胀,大便溏,脉弦迟。
 
2.少阳病热证:口苦,咽干,心烦,目眩,脉弦数。
 
(四)太阴病的寒热证
 
1.太阴病寒证:《伤寒论》第277条说:“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
 
2.太阴病热证:《伤寒论》第278条说:“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
 
(五)少阴病的寒热证
 
1.少阴病寒证,包括甚广,《伤寒论》第282条说“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之语,道破了少阴病的寒证。
 
2.少阴病热证:《伤寒论》第303条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说明了少阴病热证烦躁的情况。
 
(六)厥阴病的寒热证
 
1.厥阴病寒证:《伤寒论》第352条说:“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说明了肝有久寒者,表现为下焦积冷,少腹冷痛,或上逆作呕。
 
2.厥阴病热证:乃是感受热邪为病;或阳气被郁,久而化热,或厥阴阳复太过,热气有余。《伤寒论》第335条说:“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说明了厥阴内热情况。
 
四、虚实
 
虚实两纲,常以反映六经为病、正邪斗争的虚实特点。大概而论,凡三阳经病,多以实证为主,三阴病中多以虚证为主。
 
(一)太阳病的虚实
 
l.太阳病表虚证:太阳病为表证,若表证汗出的,则叫表虚证。如《伤寒论》第12条的“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呜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是说太阳病表邪的虚证。
 
2.太阳病表实证;太阳病表证,若无汗而喘的,则叫表实证。如《伤寒论》第35条的“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是说的太阳表邪的实证。
 
(二)阳明病的虚实
 
l.阳明病里虚证:阳明病的里证,而有虚实之分。阳明病的里虚证,如《伤寒论》第196条说:“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成无已注:“胃为津液之府,气虚津少,病则反无汗。胃候身之肌肉,其身如虫行皮中者,知胃气久虚故也。”
 
太阳病以有汗为虚,无汗为实。阳明病则以有汗为实,无汗为虚。
 
2.阳明病里实证:阳明病的里实证。以“不更衣”、“大便难”为主要临床表现。《伤寒论》180条的“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就是论述阳明为病的特点。里实的具体证候有不大便,腹满疼痛,或绕脐疼痛;或腹满不减,反不能食,脉沉紧,或沉迟有力,舌苔黄燥等证。
 
(三)少阳病的虚实
 
l.少阳病虚证:少阳病的虚证,如《伤寒论》第100条的“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阳病,脉本弦,今浮取而涩,沉取而弦,与太阳病的“尺脉迟”意义相同。反映了少阳病挟虚而气血不足。先与小建中汤以扶正气之虚,后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汤之邪。
 
今之肝炎患者,每见胁痛服药而不效,脉弦迟涩的,余每用小建中汤取效,此乃“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病用糖治疗,盖古已有之,非始自于今。
 
2.少阳病实证:是指少阳病胸胁苦满,心下急,郁郁微烦,呕不止,大便秘结,口苦心烦,脉弦滑有力。
 
(四)太阴病的虚实
 
1.太阴病虚证:虚与寒连,如《伤寒论》第273条的“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充分反映了脾气虚寒的吐利之证。据临床所见,太阴以下利为主,而厥阴则以呕吐为主,两证虽皆有吐利,然各有所专,不可不知也。
 
2.太阴病实证:《伤寒论》第279条说:“本太阴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就说明了脾实可下之证,然其脉必沉中有力。
 
(五)少阴病的虚实
 
1.少阴病虚证:首先应分清阴虚和阳虚。如《伤寒论》第286条说“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而第285条说“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上条是阳虚,下条是阴虚而统属少阴病的虚证。
 
2.少阴病实证:俗云:肾无实证,肝无虚证,此说固不足法。然少阴病的实证,多以“中脏溜腑“而形成。如《伤寒论》第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此条为燥热内实,迫阴下夺,穷必及肾,成为少阴可下之证。
 
(六)厥阴病的虚实
 
1.厥阴病虚证:厥阴病的虚证,有阳虚和血虚之分。阳虚的如《伤寒论》353条说“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如果是血虚的,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2.厥阴病实证:计有痰壅、水停、热结而使肝的疏泄不利,气机不畅,而发生气郁的厥逆之病。《伤寒论》第355条:“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不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此条论述了痰邪凝结胸中、厥阴气机不利的手足厥冷之证。第356条说:“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于胃,必作利也。”此条是论水停于胃,肝不疏泄,气机不达,手足厥冷之证,因水为邪,亦称实证。
 
通过以上六经辨证内寓八纲分证之法,于每一经中,皆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的变化,六八四十八个证候,乃是六经辨证的核心,因为阴阳相对而生,其表里、寒热、虚实自可对比互证,从而提高了辨证的思路,这对指导临床,发扬仲景心法而有事半功倍之美。
 
同时,中医的辨证学说,是体现于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运动,所以唯有用八纲辨证方法才能统摄经、腑表里的病位;阴阳脏腑的病性;以及阴阳寒热,正邪虚实,无不包容在内,这样就能做到有纲有目,了如指掌。
 
第二章水证论
 
“水证”,指的是因于水邪伤人所致的各种病证。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佛经》言人禀四大而成形(即地、水、火、风),《内经》言人禀五行而生(即水、火、木、土)。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二重性,有其用,亦有其害。今爰引《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的有关水证之文,并参以已意,试论如下。
 
第一节水证的形成
 
水为有形之邪,其性寒冽,最伤阳气。水在人体的新陈代谢,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考本文之义,是指脏腑气化对水液的代谢而言。水先入于胃,藉胃气的腐熟之功,使水液游行于下,并摄取水之精气而上运于脾。夫脾与胃相表里,而又能为胃行其津液,故脾又将水精而上归于肺。归肺之水精,处于上升的阶段,故称“地气上为云”。水至高源,又藉肺气的呼吸与“通调”,才能或散或降,而润泽周身。所谓“通调”指肺有通达、调节三焦水道的功能。使水津或向外宣发叫“浮”,或向内下降叫“沉”。若与上述的“地气上为云”对照,这个阶段则叫“天气下为雨”。凡下行之水,最后必归于肾,藉肾的气化功能,又使水之清者,上升于肺;水之浊者,则下输膀胱,或蓄或泻,以为生理之常。这就不难看出,水的代谢,是由胃、脾、肺、肾、三焦五经之气;经过升、降、浮、沉的生理运动,方成其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新陈代谢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八纲辩证与六经辩证的关系 刘渡舟
虚实辨证
治疗盗汗、自汗的神效外用验方
试论《伤寒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二纲六变学说与《伤寒论》六经辨证
太阳病表里寒热虚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