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圣心源:如何正确理解“内外感伤,总此六气”?
《四圣心源》六气解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
《四圣心源》六气解中还有一句话,就是“内外感伤,总此六气”。
简单来说,这两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就是只要你读懂了六气,你就能辩证论治百病。
然而,为什么黄元御这么说,大多数中医爱好者无法理解。
为什么说“内外感伤,总此六气”的哪?“内外感伤”,说的明白点,就是内伤病和外感病,“总此六气”,内伤病和外感病如何用六气理论解释的哪?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没有解释这个问题,以致于很多中医初学者看到这两句话以后,非常不理解。
实际上,只要你知道了一个知识点,你就不会再对这句话感到困惑了。我也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下才发现这个知识点的。
这个知识点,《四圣心源》里面没讲,但是它非常重要,当你知道、理解了这个知识点,你才能更好地理解《四圣心源》的理论。
那么,这个知识点是什么哪?我现在分享给你。
人体之病,大体可分为内伤病和外感病,病有内伤、外感之分,六气,风、火、暑、湿、燥、寒,自然也有内、外之分。比如:
1、风,就可分为外风和内风。
外感病中的外感风邪之中风,就称之为外风,外风为六淫之首,四季皆能伤人,若正虚邪盛则内传脏腑。《伤寒论》中的“太阳中风”,指的就是外风。
内伤病中的脏腑所生之风,就称之为内风,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尤其是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虚则内风易动,临床表现以肢麻、震颤、抽搐等为主要特征。
唐宋以前,风之外受内生,统称“中风”。近代根据风之成因,将风病分为外风和内风。
外风和内风在治疗原则上有本质的不同,外风宜散,内风宜熄。
你在阅读中医典籍的时候,若是见到“风病”,首先应该搞明白的就是内“风病”是外风还是内风,还是外风、内风同时兼有。
2、寒,也可分为外寒和内寒。
外感病中的外感寒邪所生之病,称之为外寒,内伤病中的脏腑所生之寒,就称之为内寒。
XX网上有文:外寒指寒邪外袭,为六淫中之寒邪,其病又有伤寒、中寒之别,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则为中寒。寒邪侵犯人体的部位,虽有表里内外、经络脏腑之异,但其临床表现均有明显寒象。
内寒是机体阳气不足,寒从中生,主要是指心、脾、肾的阳气衰微,其临床表现以面色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等为特征。因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故内寒与肾之关系尤为密切。内寒必见虚象,而且虚象比寒象更为显著。
外寒与内寒虽有区别,但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阳虚内寒之休,容易感受外寒;而外来寒邪侵入人体,积久不散,又能损伤人体阳气,导致内寒。
3、湿,也可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感病中的外感湿邪所生之病,称之为外湿,内伤病中的脏腑所生之湿,就称之为内湿。
XX网上有文: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冒雨,居住潮湿等外界湿邪所致。内湿则是湿从中生,多由脾失健运,不能运化精微,以致水湿停聚所致,即所谓脾虚生湿,但外湿和内湿又相互影响,外湿发病,必伤及脾,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而内湿由于脾虚,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又易于感受外湿。
4、燥,也可分为外燥和内燥。
外感病中的外感燥邪所生之病,称之为外燥,内伤病中的脏腑所生之燥,就称之为内燥。
XX网上有文:外燥是感受外界燥邪所致,可发生于秋季的外感疾病,故称秋燥。外燥有温燥和凉燥之分。燥而偏寒者为凉燥,燥而偏热者为温燥。外燥偏重于犯肺,内燥多由高热、大汗、剧烈吐泻,或失血过多,或年高体弱,阴血亏损所致,临床上表现出一派津伤阴亏之候,如皮肤干糙、口干咽燥、毛发不荣、肌肉瘦削、尿少、便干等。内燥遍及全身,以肺、胃、大肠多见,伤及血脉,则与肝肾有关。
5、火,也可分为外火和内火。
外感病中的外感火邪所生之病,称之为外火,内伤病中的脏腑所生之火,就称之为内火。
百度文库有文:外火多由感受温热之邪或风寒暑湿燥五气化火所致,临床上有比较明显的外感病演变过程。内火则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或五志化火而致,其病变通过各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出来,无明显外感病史。但外火和内火又相互影响,内生之火可招致外火。如平素阴虚火旺或阳热亢盛者,感受六淫之后,内外交迫,常致五气从火而化。而外火亦可引动内火,如外火灼伤津血、引动下阳、化火生风等。
6、暑,无外暑、内暑之分,中医典籍中有“暑属外邪,并无内暑”之说。
严格来说,暑为火热之邪,外感病中有外感暑邪所生之病,独见于夏季,内伤病中无“内暑”之说。
总的来说,六气之中,除了“暑”以外,其余五气皆有内、外之分,分别对应于内伤病、外感病。当你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我相信你更能理解“内外感伤,总此六气”这句话的意思了。
如果你还想更多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你也可以自行在百度上搜索一下,互联网上有很多详细的讲解,供你参考。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淫、疠气
什么是六淫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是什么
六淫与内生五邪之辨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十二)
中医病因学: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作用
六邪之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