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泰昌通宝铸造述略和版别概论(二)泰昌通宝鼓铸前后,晚明钱法与钱式差异化产生的关系

      我们在上文谈到,明代晚期,特别是万历四十六年之后,国家财政支出巨大,其中最大份额是军饷。朝廷筹措的办法就是加收赋税。而泰昌元年停止矿税后,铸钱取息日益成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晚明基础市场通货不足,制钱被私钱驱逐也是一种重要原因,所以广开铸局、大量铸钱其实是从嘉靖、万历朝开始的,由来已久。且逐渐地发展到铸钱机构不再是工部独控操柄了。也就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从天启初成立户部宝泉局开始的。那么到底从何时开始,朝廷铸钱开始变得“操柄不一”了呢。这个可以追溯到万历二十七年户部请求参与铸钱事宜得到批准,以及万历二十九年始,南都铸钱体系的改变。“甲子,户部言工部铸钱久不解送。殊非协恭阜财之义。乞敕令悉心共酌。局阔则增炉。局隘则拓地。该部留钱六分。解送本部四分。无分彼此。期济急需。上命工部行之。【1】万历皇帝批准了户部请示,让工部与户部“悉心共酌”“协恭阜财”,增炉拓地以提高铸钱量,且铸钱后六四分账,打破了工部铸钱、户部呈送太仓库、内库的旧例。但无从得知这一年南京户部有没有得到独立的铸钱权限。香港学者张瑞威于《在国家与市场之间的清初江宁钱局》一文中提到的“铸钱一直是由工部所垄断的,当时北京和南京的铸钱局,分别由两京的工部经营。考户部得以插手铸钱。是迟至万历年间的事情。万历27年(1599),南京户部得到万历皇帝的准许。在南京筹建隶属自己部门的钱局,户部从此与工部在铜钱的铸造上分庭抗礼。”【2】。但这篇文章里面,张瑞威并没有给出确切的所考史料依据。笔者认为“万历二十七年”或为“万历二十九年”之误,所以万历二十七年南京户部获批铸钱权之说暂且搁置不议。

      史料可考据的明代南都铸钱体系改变是从万历二十九年南京户部管辖的府库仓得到皇帝批准,改为铸钱局开始的。“为留都私铸公行, 钱法敝坏, 恳乞圣明严加申饬以裨国计, 以收主权事。…迨我皇上二十九年增设府库钱厂, 三十年又增设织染所钱厂, 以佐国家之急, 至三十九年私铸盛行, 官钱几废, 稍稍以三尺绳之, 而担夫牧竖怨之如雠, 控马拥舆, 嗔目语难。当时廷臣之所奏、部臣之所覆俱在也。……【3】。这里可以明确看到万历二十九年,南京户部直接管理的府库(府军仓等)成为钱厂,万历三十年又增设工部的“织染所钱厂”(按:申时行等《大明会典》·卷208·南京工部条记载“凡每年包裹御览等历销金包袱合用柘黄线罗,行南京织染所织造送用。张廷玉·《明史》·卷75《职官志四》列有南京工部织染所官员.由此可知南京内织染局外,存在工部织染所。)。自此打破了南京工部宝源局独自操控的铸钱权限。这样就形成了南京工部宝源局、应天府钱局、南京户部府库钱厂、南京工部织染所钱厂,四局并开增炉广铸的事实。我们从不少当时的奏疏、书信来往、笔记中均可得到证实。如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十二日,晚明重臣杨嗣昌在《处置南京铸钱稿》里面明确提及“查得陪京重地。鼓铸多门……查得南京见开四局,并行不悖,相沿有年……。又查南京工部宝源局见开一百二十五炉,户部府军仓见开二百五十炉……。【4】。万历三十九年“南都钱乱”前后,南京兵部和操江都察院也参与筹措铸本,与工户二部并铸制钱。“钱法已奉旨严禁私铸, 第民间急望官镪有如饥渴。九卿科道以明旨内有着各该衙门设法疏通, 不得壅滞。又明旨内有“计议广铸, 以济急用”等语, 为此遵奉会议该工兵户三部各出银三万, 操院出银一万, 将此十万银两买铜募工, 一时齐铸。适刘斗翁署应天府篆, 见得本府旧例开有铸局, 更欲照例举行, 凡此皆所谓设法疏通, 揆诸时势, 万不可已者。斗翁自有公移到台, 仰望俯俞并为急催速铸, 至于敝衙门军饷银两贮在应天府库中者, 斗翁欲不肖支出搭铸, 以便他日给散兵役人等, 于事体尤便, 再三熟议停妥, 专此奉闻。”时任操院右佥都御史的丁宾,希望在南京为官多年,万历三十二年担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巡抚应天等府地方事的周孔教在北京就南都铸钱事宜给与斡旋,期望筹措的10万钱本尽快用以铸钱。【5】从这里可以看到应天府旧例即设有钱局,且万历三十九年“南都钱乱”之前担任应天府府尹,后升任南京通政使陆长庚照会操江右佥都御史丁宾,应天府沿旧例铸钱,以增加官铸,减少私铸。

     “钱法系祖宗旧制, 六、七年来南工部因新旧事例为碍, 官钱铸少, 以致民间兑换不敷, 而私铸遂兴, 相沿至今, 蠹坏已极。京兆陆公循旧例铸官钱, 兼默寓渐销私钱之意……【6】。这在丁宾与阁臣叶向高的书函中可以得知,应天府已沿旧例开局铸钱。另外丁宾提及的兵部与操院参与铸钱是否成为了事实呢,我们继续考据可知“至今上十年前。始用“万历通宝”钱。而与嘉靖、隆庆制钱相兼行使。自后工部遂就局铸造矣。庚子。辛丑间。又别造大厂。与宝源局并行鼓铸。增多至百二十余炉。于是户部与操院亦议并铸。久之京府亦别起炉鞴铸钱于常平仓矣。【7】。据成书于万历四十五年的《客座赘语》记载,万历庚子、辛丑间,即万历二十八年到二十九年,已别造大厂与宝源局并铸。之后户部与操院并铸成为事实,且应天府(京府)在常平仓钱厂也开始了铸钱。这就对应了万历四十七年,杨嗣昌提及的“见开四局”:工部宝源局、应天府钱局、户部府库仓钱局、工部织染所钱局。其中操院和户部并铸。兵部与何机构并铸不得而知。所有这些证据都是证实了南京钱局不只是南京工部宝源局一家,已经是多机构自主或“并铸”参与鼓铸了。另外我们从《明神宗实录中》也可以查得广开钱局的旨意,来佐证杨嗣昌奏疏提及的“查得陪京重地。鼓铸多门。”之实。“户部议。欲广设钱局通行钱法。奉旨。着南北宝源局加工添炉。渐次增鏄。仍申明法例。一应税赎及官俸。军粮。商价等项。俱银钱均搭收放。其有盗铸及奸徒阻挠。着两京五城厂卫。访拏重治。【8】。四局下辖数百钱炉,除南京工部宝源局依然会继续万历四年直省一体开铸的旧例,参考工部宝源局钱式铸钱外,其余各钱局自主鼓铸,必然自主制作钱式、钱模分发各炉座,大量铸造万历通宝。再加上万历通宝北钱重南钱轻的既成事实,势必导致南都钱式的明显差异化。从而产生万历通宝实物繁杂的版别,且界定钱局颇为困难。这当然也证实了南都铸钱不会是南京工部宝源局一家铸钱。明代制钱版别差异化源于钱式在时间沿革和地域分布两方面的改变。那么何为“钱式”,笔者将在此拙作《泰昌通宝铸造述略和版别概论》的第三部分详加阐述。以利于读者更容易地掌握泰昌通宝版别。在此暂时不作赘述。       

     在上文我们深入考据了万历钱版别差异化的钱法背景后,笔者继续往天启朝考据晚明钱法,这对于理解泰昌通宝版别,乃至天启通宝版别,都至关重要。

     “壬寅。户部尚书李汝华奉旨会议。言众议盈廷多有可采。臣衷以入告。……经理之事二。一专官督理屯粮应照会典差御史。清查开垦能抵各镇年例方为完局。定以三年考成准作三差。一专官鼓铸制钱。应差户部司属。于四川泸州买铜铸造。惟南京仍旧。其他内陆责成两司。边方责成府佐。俱各久任……还著该部院确议具奏。【9】户部尚书李汝华在奉旨会议相关部门官员后,继续强调“鼓铸”是为良法,并建议设专人专职管理,继续广泛铸钱,直省相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或准备进行。随着辽东战事的深入,军饷支出继续扩大,天启朝廷财政入不敷出。户部给发饷银不足,相关朝臣开始奏议动支帑银发饷。“兵部题。蒙发帑银一百万两。随分发户工二部各二十万。臣部留用六十万。此内即补还借解过太仆寺银十万。辽镇招兵银十万。宣大二镇调兵银共十万。山西调兵银二万。延绥调兵银五万。山陕河南等处科道招兵银共四万。张懋忠通津等处招兵银四万。万邦孚宣大等处招兵银二万。傅宗龙招兵银五千。三大营科道练兵银今议一万二千。蓟镇调兵银五万。真保调兵银三万。张应吾带解银五千。以上共用过五十七万二千两。仅存寄寺银二万八千两。【10】。调发帑银充饷,天启皇帝意见:“甲午。九卿科道等官以兵饷急需无从措办。合词请帑。阁臣亦以为言。得旨。军国大计自有职掌。帑金前发百万毫无济用。又来奏讨。该部平日干理何事。祖宗朝有此事否。但以边警告急。朕念切封疆不忍坐视。姑准借帑银一百万两给付该部。以佐急需。应用各款酌量缓急多少陆续支给。其用过银两开报奏缴不得冒破分毫。仍督催外解接济。如误军兴。必罪不宥【11】。天启朝廷到处缺钱,到处用钱,100万两内帑杯水车薪。这时还调整了户部主官的人事安排,“改南京户部尚书汪应蛟为户部尚书”。【12】,意图通过能臣工作,些许改变国家财用匮乏的状况。但军饷日益告匮,皇帝的内帑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时候鼓铸取息,仍为当务之急。于是“户科给事中赵时用条铸钱之法。言前议置官泸州聚铜。若铸则以荆州为便。此两处皆当置一官专董其事。泸之收铜则用滇蜀黔额。解钱粮不足以湖广益之。荆州工费则用本省。派额不足以江西益之。铸就以其半运京师。而留都一半或解京半留自铸。官民俱利断当亟行。而臣尤欲广之也。盖收铜于其出处则收得数倍利。铸钱于其聚处则铸又数倍利。凡利不欲争。惟此无争之利多多益善。但行须遍天下。每省派额若干分发郡邑。无论宫掖赏赐百官廪禄郡邑徵收给散皆银六钱四。若防盗铸惟有严法。至于钱之铢两不宜太轻。又勿搀以抵铅。此在监铸之人从中精查。而主爵执以殿最可也。礼科给事中李精白亦言。铸钱为无穷之利。乞广买多铸。亦可以裕国纾民。上命所司酌议速行。【13】既然大家都看到“铸钱为无穷之利”,所以“上命所司酌议速行”,朝臣条议和皇帝旨意都可以看出来铸钱取息的紧迫性。甚至开铸大钱,“戊戌。总督蓟辽尚书王象乾题。军需浩大。征派不可屡加。内币不能尝继。今日急图。一铸山。请两京十三省设局鼓铸。择铜而定其衡。择工而精其式。尽封天下铜穴而厉其禁。直省各冶所铸钱定以六百为一两。兼铸当十当百当千三等大钱……朝廷赉予内外文武俸薪。郡邑徵收赋税课锾。务令银钱兼半。处处流通自洪武至万历泰昌通宝精好合式者一体行使。……章下所司。【14】

      自此费少利多的天启大钱铸造也开始提上日程。天启朝廷饮鸩止渴、取利于铸钱的经济策略在全国各地逐步落实、扩大。“丁酉。工部制完泰昌通宝钱二百万文。命内府司钥库收贮。另将五十万发山陵。给赏工匠员役。【15】泰昌钱在北京工部宝源局的完成了200万文,除了贮库外,分出50万文赏赐在泰昌帝陵工作的人员。同时大量铸造天启钱的各种人事和程序安排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造协佐钱法关防给主事汤道衡。【16】留应天。常州。宁波。派剩米草折银。及折黄蜡盐钞富户等。八万六千八百四十两。南京应解北部铜料工食二万二千四百一两。俱付南京铸钱。留州所属加派银九万三千三百一十二两。付荆州铸钱。从钱法侍郎王德完之议也。【17】命铸南京户部督理钱法关防。”【18】按照钱法侍郎的条议,南京户部获得督理钱法关防,准备广开炉座、广铸天启钱。“辛丑。工部进铸成天启制钱一百万文。【19】到这里,我们看到工部宝源局进呈铸成的天启制钱。也就是在此之前泰昌钱应该铸造完毕了。接下来天启钱铸造日益增加,无论大钱小钱。“户部新铸大钱。恭进御览。令缉事衙门。访有乱铸阻挠者重治。【20】户部题。通行制宝并各省直鼓铸事宜。上命各巡抚一体遵行京局所铸大小制钱。著每季凑进五百万以供颁赏等用。【21】这里可以看到明确的天启大小制钱同铸。从此天启大钱出现在制钱体系中,在明末独树一帜。综合以上天启元年到二年各种铸钱条议和措施,考虑最晚在天启二年三月工部进呈天启钱之前,泰昌钱已停铸。天启朝钱法继续万历朝中后期的即成事例,且呈扩大化趋势。据以上史料,我们得知泰昌通宝铸钱大致是天启元年这一年的时间,产生多种版别的原因是多钱局参与铸钱的结果。那么作为钱币学研究,我们仍需要把实物和史料结合,并依据晚明钱法背景,然后推测和界定一下泰昌钱铸造地域,进而系统化进行泰昌通宝版别命名。前文我们已经提及“钱式”,特别是版别与钱式的关系。接下来,笔者会通过详细阐述“钱式”,和大家一起探讨泰昌通宝系统化的版别命名,真正理解制钱版别。

参考文献:

【1】《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九·万历二十七年九月甲子条。

【2】张瑞威:《在国家与市场之间的清初江宁钱局》,2005年1月12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3】《续修四库全书》480册,董其昌:《神庙留中奏疏汇要》·户部卷五·《万历四十二年四月南京工科给事中喻致知为留都私钱公行奏疏》。

【4】《杨嗣昌文集》卷一·《处置南京铸钱稿》。

【5】丁宾:《丁清惠公遗集》·卷八·《与周怀鲁应抚》。

【6】丁宾:《丁清惠公遗集》·卷八·《于叶台山阁下》。

【7】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铸钱。

【8】《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十六·万历二十八年三月丙子条。

【9】《明熹宗实录》卷七·天启元年闰二月壬寅条。

【10】《明熹宗实录》卷九·天启元年四月癸巳条。

【11】《明熹宗实录》卷九·天启元年四月甲午条。

【12】《明熹宗实录》卷十一·天启元年六月丙戌条。

【13】《明熹宗实录》卷七·天启元年七月丁卯条。

【14】《明熹宗实录》卷十三·天启元年八月戊戌条。

【15】《明熹宗实录》卷十三·天启元年八月丁酉条。

【16】《明熹宗实录》卷十四·天启元年九月癸丑条。

【17】《明熹宗实录》卷十四·天启元年十月辛巳条。

【18】《明熹宗实录》卷十九·天启二年二月丙子条。

【19】《明熹宗实录》卷二十·天启二年三月辛丑条。

【20】《明熹宗实录》卷二十四·天启二年七月甲寅条。

【21】《明熹宗实录》卷二十五·天启二年八月丁卯条。

作者:郭祥占

总编辑:李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话明熹宗天启铸币——朱由校:“做木匠你不行,铸钱我不行”
天眷堂馆藏古钱币图录--明第二卷【万历 泰昌 天启】
中国古代钱币等级(珍稀程度)一览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钱钞部・第三百五十一卷
江山风雨情,明泉家国梦
传世明钱为何少之三(明朝历代铸币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