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月均存款1339元,年轻人如何实现真正的高配?

    不久前,央行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增长近两成;今年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797.43亿元,是9年前的近10倍。

    有人认为,延迟消费偏好下降,信用卡未偿信贷猛增,意味着中国人不爱存钱、爱花钱了。

    当代年轻人的经济状态

    90后正成为消费主力军,《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18-34岁的年轻人月平均储蓄1339元。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不是不爱存钱,是没钱可存,每月花呗、信用卡还欠着呢”。

    2018年,21.89%的受访白领处于负债状态,存款余额为“1万-3万”的白领占20.15%,存款“5万以上”的白领为17.67%。月光、穷忙、无存款,是当代年轻人的经济状态。

    那么,年轻人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

    除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年轻人还有许多需要氪金的地方,他们用钞票为自己的精致生活投票。

    比如说网红店打卡、各种美妆美食种草、奢侈品、氪金玩游戏、养宠物、知识付费、周末组局聚会娱乐、二次元手办、追星等等,长此以往,变身负翁。

    高配,正在毁掉年轻人?

    想要毁掉一个年轻人真是太容易了,只要给他抖音、花呗、信用卡、种草博主、外卖、拼多多、朋友圈……看了《圆桌派》后,还要新增“高配”一词。

    在第四季《圆桌派》【高配:隐形贫困人口】这一期中,窦文涛、梁文道、武志红、蒋方舟就年轻人普遍存在的高消费、透支消费、追求所谓生活仪式感,展开了讨论。

    年轻人错把高配当标配,为了过上“高配”的生活,透支未来:为了买苹果手机,卖肾;女大学生为了买一套两三千的贵妇级化妆品,借了小贷,利滚利欠了4、5万;小伙子在大城市欠债20万,后回乡靠3000元工资还债,30岁之前没有自己的人生。

    年轻人为什么会被“高配”绑架?

    1.互联网带来便利,也放大了诱惑

    网络让我们和高级生活的距离感消失了,看视频实时弹出明星同款的链接、见缝插针的网贷广告,种草博主表情夸张地喊着“OMG!买它买它买它!”

    想要某样奢侈品,买不起?信用卡、花呗、各种各样的贷款平台……手指轻点、把脸一刷,就能轻松换来触手可及的“高配”人生。

    商家把消费路径设计得越来越短,想要什么都能即时满足。于是,你以为获得了消费自由,实际上落入了现代科技的消费陷阱。

    2.低自我评价的人,更容易高消费

    有一个实验,教授先给一部分学生低评价,告诉他们“测试成绩非常差”,然后带他们看摄影师拍的照片,问他们想不想购买。结果显示,获得低评价的人想买这张照片的欲望,远远高于那些被告知“测试成绩考得不错”的人。

    人在受到挫折的时候,反而容易买东西填补自己挫败。

    武志红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年轻人的高消费,他说,“当一个人的内在黯淡无光,他就需要一些特别光彩的东西来笼罩住真实的自己”,他们将自己的存在价值,寄托在高配的物质上。

    当一个人内心强大,就不会看重物质条件或别人的评价,最好的高配是爱,如果别人给不了你,那就自己给自己吧。

    3.一旦得到,就开始不满足

    法国哲学家德尼·狄德罗从朋友那得到了一件新的睡袍。睡袍质地精良、做工考究,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中走来走去,总感觉自己的家具陈设与睡袍不搭,顿时觉得自己的物品破旧不堪,为了和睡袍配套,他又去买了新家具。

    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狄德罗效应”,说的是人们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就会开始不满足。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被“睡袍”绑架:买了一件衣服,开始觉得鞋子不搭,买了鞋子,又觉得少了一些首饰……总觉得自己少了什么。

    就像朱载堉《十不足》里写的那样:“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激一激就更多了。

    如何不被“高配“绑架?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东西,盲目追求高配,就意味着与高风险同行。当下快乐了,以后就要难过了。

    1.以需求为出发点

    不论赚钱多少,都要有理财的观念和习惯,合理安排各种消费支出。以需求为出发点,区分必要、需要和想要,比如说吃饭,米饭面食是必要;家常菜是需要;但是你偶尔想吃豪华大餐,这就是想要。

    养成存钱的习惯,最好能每月按一定比例存下工资。等慢慢存到了钱,可以用存款来买理财,买基金,会获得一部分的收益。

    2.仪式感不一定要高配

    人类喜欢仪式感,仪式感意味着烧钱,但生活中的仪式感并不一定要高配。

    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生活,条件艰苦,物质极度匮乏。但他们并不沮丧,她和荷西动手设计房子,到垃圾场捡汽车外胎自做“鸟巢”式坐垫,用铁皮和玻璃自制风灯,用沙漠麻布缝制彩色条纹窗帘……他们创造了自己简单快乐的生活。

    三毛说,长久的沙漠生活,只让他们注重自己的胃胜于自己的脑筋。而如今的我们,并不需担心温饱,而是有了更高的追求,有些仪式感,也能自己动手创造。

    3.拒绝被消费主义牵着走

    你靠什么定义自己?现代人以占有多少物品、什么牌子的物品,来定义自己自己,我买故我在。

    无所不在的广告充满诱惑和欺骗,仿佛你一拥有那些产品,就会即刻拥有身份、品位、智商、爱情、亲情……

    如果你不形成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就会被轻易种草,别人说什么好就买什么,那你的钱当然保不住了。

    4. 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当一个人获得了好的评价,在人与人交往的关系中被认可,确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时候,他就会降低消费的欲望。

    如何获得认同呢(不是任何事都希望认同的那种)?——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无论外表、内在,还是工作能力。

    提升眼界、拓宽知识面、改变思维方式等都是可以通过学习与练习达到的。活在当下,做好自己能干好的事,重复做到最好,你就是专业的。当能力提升了,工资收入也就提升了。

    5.为自己定下“大志”

    如果把“欲望”暂时冷却,坚持靠自己的行动追求“高配”,会怎么样呢?我想到了日本最省女孩咲。

    咲从18岁就立下大志,要在34岁前买下3栋楼然后退休。咲每月工资约人民币1.6万,这个水平在日本并不是很高。她坚持记账十几年,从不买衣服,全穿别人不要的,家具全靠捡,每天伙食费控制在153日元(约10元)以内,晚餐常年吃2元的乌冬面,不买碗直接拿锅吃。

    如今,33岁的她,存了15年的钱,已拥有3栋千万豪宅(RMB364.6万),辞职当上了”包租婆“月收入约2万,还开了自己的猫咪咖啡厅,实现了救助流浪猫的梦想。

    她说“把金钱和精力攒起来,用在自己爱的事物上,我觉得这才是对自己负责”。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思考哪些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才能做自己人生的导演。愿我们都能看清“高配”的陷阱,真正拥有高配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十一过去了,你的钱包还好么?
年轻人存钱观:没有存款就没有自由,这太不自由了
活该你一直穷!因为你不知道这3个金钱的真相
怎样看待现在90后年轻人负债多、信用卡多而存款较少的现象?
年轻人一定要存钱,存下来的钱,才是你的钱
我为什么建议你要尽早存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