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圣遗风在此翁 | 林散之:在平淡天真中领悟艺术的真谛

19845,日本书法家青山杉雨率领日本书法代表团交流访问南京,当下榻南京金陵饭店后,团长青山杉雨指名提出希望拜见中国的林散之。

青山杉雨是当时日本书法界的领军人物,曾获得象征日本最高荣誉的文化勋章,并担任全日本书道连盟特别顾问,创设了日本最大的书法团体读卖书法会并任总务。

针对日本代表提出的请求,中方有关领导最后决定安排在南京莫愁湖的郁金堂进行会面。

当天下午,青山杉雨一行如约而至。

初见林散之,青山杉雨行九十度鞠躬大礼,甚至几欲行跪拜之礼。

会谈结束后临行时,青山杉雨书写“草圣遗法在此翁”一行字赠予林散之。

在他看来,千年前唐朝“草圣”张旭的笔法,如今只有林散之继承了下来。

林散之像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安徽和县。近现代著名诗人、书画家。

         

林散之《山水书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受到文革的影响,文化行业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书法家被到不公正的对待,要么被关进了牛棚,要么被下放至乡村劳动。大街小巷之间,只能看见一张张包括政治标语的大字报,中国的书法事业不仅停滞不前,甚至还有倒退的危险。

而反观大海的另一边,战后一直将书法视为全民艺术的日本,当时却流传着这样一种言论。

中国已经没有书法,书法的传统已经由中国移到了日本。

1973年1月,为庆祝中日恢复邦交,《人民中国》杂志的日文版专门刊出一期“中国现代书法特辑”,专门向日本介绍当时中国书法大家的作品。

当时本次期刊的首页整版,就是刊登林散之的草书毛主席《清平乐·会昌》

自此,林散之的名字像惊雷般响遍中华,震动日本,随后又传到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并被誉为当代“草圣”。

林散之《草书毛泽东清平乐词》

身残心不残

林散之有个乳名叫“小五子”,因在家中兄弟间排行老五,故有此名。

但在众位兄弟中,“小五子”却是最有艺术天赋的。

据说他三岁就喜欢信笔涂鸦,五岁就独自拿着纸笔对物写生,还会捏各种形态可掬的泥人。
 

林散之《长沙自古风流地》

 
自从入读私塾后,林散之在十三岁之前,花了七年的时间读完了诸如《百家姓》、《千字文》、《左传》、《古文观止》、《诗经》、《唐诗》等经典名著。

课余不仅为邻居书写春联,还能钩摹《绣像三国演义》、《绣像水浒传》中的各种人物。

而有如此作为的林散之,却自幼患有中耳炎,后来导致左耳微聋,遗疾终身。
 

林散之《行草自作荆溪二首诗轴》

 
父亲去世后,林散之寄居在外婆家中,后来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名为“三痴生”的外号,意思是一生疼爱诗、书、画。

姐丈家需要一名家教,不过十七八岁的林散之欣然前往应聘。

姐丈为他支付了八十银圆的家教费,但林散之却眼馋书店的书画资料,竟然悉数将这些银圆汇往书店。

原来他购买的全部都是《宋元宝绘》和元四家、明四家、四王、四僧等画册,以及《龙门二十品》、《淳化阁》、《拟山园》、《三希堂》等名碑法帖这些书画学习资料。

八十银圆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以支撑林散之数年的生活费用。

姐丈不由得为此大发雷霆,甚至痛斥他是“败家子”。
 

林散之《山水》

 
可自号“三痴生”的林散之,对艺术的痴迷又怎会因人的斥责就放弃呢。

在文革开始之前,林散之以作画为主,尤其精于山水,早年拜师黄宾虹后,更是亲得黄宾虹的真传。

而文革之后,文艺行业受到严重的打击,国画也被批判为“黑山黑水”,而且还被要求国画内容必须要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相结合。
 

林散之《太湖纪游》

 
1966年,文革到来,一边夫人盛得粹罹患胃癌去世,另一边苦心经营收藏多年的大量图书、字画被红卫兵查抄焚毁殆尽。

夫人盛得粹与林散之自1919年结婚至今将近五十年,一直贤淑达理,专心辅助丈夫林散之作书作画。

而家藏珍品更被林散之视为第二生命。

悲痛万分的林散之,双耳彻底失聪。
 

林散之《草书毛主席卜算子咏梅词》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艺术家要懂得如何转变思路,才能在夹缝中生存下去。

深感作画难以适应政治斗争需要的林散之,决定改以书法为主。

深感草书易写而难工,能集各种书法之长,具有最大的艺术性,林散之在文革之后于书法中的草书最为用功,也最见功力。
 

林散之《草书杜牧江南春诗》

 
然而纷乱复杂的国内形势,让林散之不得不搬去儿女家中轮流居住以避乱。

1970年春节前夕,林散之去浴室洗浴,因浴室年久失修,不幸跌入滚烫的开水汤锅之中,全身上下严重烫伤,几乎丧命。

历经四个月的救治,林散之的右手五指粘连在一起,最后抢救回了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还算尚可执笔。

劫后余生的林散之又给自己起了一个“半残老人”的外号。
 

林散之《读书》

 
晚年之后,林散之更加多病,在弥留之际,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颇深,竟亲书“生天成佛”四字。

林散之《生天成佛》

平淡天真的书法

自笑平生鬼画符,画神画鬼骗凡夫。如今苦被虚名累,始悟张颠误了余。
——林散之
晚年的林散之曾经在总结书法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趣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少年爱工丽婉转的字,青年爱剑拔弩张的字,中年爱富于内涵的字,老年爱平淡天真的字。
 

林散之《自作诗附寄杨啸翁二律并书

 
少年情怀总是诗,年少的青春岁月,总是有着浪漫而又瑰丽的想像。

青年的年轻气盛,犹如刻在骨子里的张扬,总是血气方刚。

中年之后,火气渐渐消退,人的思想总是向着心灵的内涵而抒发,绵厚内藏、不激不励。

及至晚年,回归到平淡天真的旨趣中,在萧散简远中,感悟生命的朴素无华和艺术天然本真的真谛。
 

林散之《行草太湖纪游

 
六十岁前,我游骋于法度之中。六十岁后稍稍有数,就不拘于法。

诚如林散之所言,在他早期的作品,仍能感受到他在理性的把握中运笔作书,有意于格调意韵之中。

如果说此前还刻意于法度的话,那他六十岁之后已然跳出法度之外,在轻松自适的笔触中流露散淡的天趣 。
 

林散之《阿弥陀佛》

 
六十岁之后尚且“稍稍有数”,那七八十岁后就又是另一番气象。

在晚年的笔下,书法已经进入一种自由的境界,所谓法度都是枷锁,笔锋起落之间全以随意随兴的意趣运行,虚灵超脱的笔墨变化有着无尽的内蕴,一切都是那么地妙不可言。
 

林散之《风华正茂》

 
用金石的气力和篆隶的笔性与草书结合,林散之的书法线条往往给人以瘦劲飘逸的印象。

瘦劲源于线条,而飘逸不仅源于结体,还源于林散之与众不同的用墨技巧。
 

林散之《草书李白歌行》(局部)

 
在一方小小的砚台之中,水与墨的结合,衍生出一幅幅墨色淋漓的精彩画卷。

林散之从王铎书法中悟得涨墨之妙,又从黄宾虹画法中承取焦墨、渴墨与宿墨法,随兴而至的笔触时而变枯、变淡,笔意一翻转,又变润、变浓。
 

林散之《小雨长江七言联》

 
长锋纯羊毫的毛笔,锋颖较长且弹性极软,没有强大的控笔能力绝无胜任的可能。

但晚年书艺愈发成熟的林散之就极为擅长用长锋纯羊毫作书。

他化解了不利的一面,突出发挥了长锋纯羊毫蓄墨足、下注慢的特点,在笔锋翻转、运笔速度快慢的变化中,连续书写、一气呵成,在天真平淡的书性中又注入了浓淡干湿的无穷变化。
 

林散之《江山如画》


 

笔苍墨润的山水


 
世人大都只为林散之精湛的草书所倾倒,殊不知伴随他时间最长最早的其实是他的山水画。

自幼就对绘画有着深厚兴趣的林散之,在早年是靠自学来学画的。

直至有一天,经人推荐林散之前往上海,专程拜会黄宾虹。
 

林散之《蜀江纪游》

 
有着过人的天赋,还有多年的自学经验,林散之在来之前还专门精挑了十几幅山水、人物画。

其中一件可是林散之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才临摹出的清初画家王翚的山水画。

颇自得意的林散之表面波澜不惊地静待黄宾虹的夸奖。

都知道黄宾虹以山水画名世,林散之初次见面就打算来个开门红。
 

林散之《江上行吟图》 

 
谁知黄宾虹在看完画和题跋后,却是这么对林散之说的。

你的画有一定的功力和才气。但是,路子不对,全是临摹珂罗版印刷品,不知道用笔用墨。中国画讲究的是笔墨,不能一味地描。

接着黄宾虹又解释道,“珂罗版印刷品,看起来凄迷模糊,昧于用笔用墨之法。中国画最要紧的是笔墨,非笔无以运墨,非墨无以见笔,笔是筋骨,墨是血肉。
 

林散之《天都云外》

 
听了黄宾虹的话,林散之这才恍然大悟,始知艺道之广大。

下定决心的林散之正式拜入黄宾虹的门下,开始了苦攻3年的书画生涯。
 

林散之《玄武湖景》

 
林散之自学山水画之时,习惯于先画树,再画小石,积小石而成山,山石树木全靠杂乱堆砌而成,没有章法可言。

黄宾虹由简至繁,口传手授,先一气将树木、屋宇、山势轮廓勾好,然后点缀小景,皴擦点染。
 

林散之《黄山风景》

 
黄宾虹首先教林散之如何看画,一幅画是从哪里起笔的,又是到哪里收笔的。

再教作山水时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怎样构思,做到意在笔先。

最后又教如何知白守黑,黑处沉着,白处空灵。

言教身教之余,黄宾虹还出示收藏多年且一般不予他人观看的历代名家字画。

在上海跟随黄宾虹学画的三年,是林散之绘画步入正轨的三年,更是画艺脱胎换骨的三年。
 

林散之《山水》

 
黄宾虹“师古人,更要师造化”的教导,林散之一直牢记于心,后来历时八个月,过苏、皖、鲁等九省,游嵩山、华山、峨嵋山等名山大川,行程一万六千余里,历尽艰难险阻,得画稿八百余幅,诗近二百首,并观摩沿途历代刻石书法,胸襟与眼界大开。
 

林散之《黄山风雨》

 
林散之作画与作书的笔法一致,曲中求直,方圆相兼。

品赏林散之的画,要在干湿浓淡的水墨变化中,感受烟云气象的丰富意趣。

在恩师黄宾虹山水画的苍浑之气外,林散之更是发展出自家山水的灵润之意。
 

林散之《山水草书》

 
伏案惊心六十秋,未能名世竟残休。情犹不死手中笔,三指悬钩尚苦求。”在林散之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背后,更可见他平淡天真、浑然超脱的可爱品质。





探墨艺术平台媒体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遒健豪放、空灵飘逸“草圣”林散之书法赏析
挥洒成积习 草圣亦有疵
“草圣”林散之草书欣赏——:瘦劲飘逸,网友:学不来!
林散之被称为当代草圣,他的书法经历了四次转变,才有草圣美誉!
一代书法大师、当代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字好在哪?先看看他是怎么学书法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