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战老兵:戴安澜其实可以不死,背他回来的人,不敢去见他的妻子

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东瓜即同古城),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端公即为戴安澜叔祖父戴端甫,知名爱国人士。戴安澜人生道路引路人。2月28日,端公于广西全州病逝,戴安澜因奉命远征,未能亲临送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

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生活费用,可与志川、子模、尔奎三人洽取,因为他们经手,我亦不知,想他们必能本诸良心,以不负我也。

安澜手启三、二十二

这是戴安澜当年写给妻子王荷馨的最后的家书。大意是:为国而死,是我的光荣,你们不要悲伤,也不要过多思念我,没能照顾好你们,是我的错,咱们的儿子聪明能干,以后一定能有大成就,就交给你了。一个军人在这里有着太多的对家人的亏欠,但终是家国为念,纸短情长。

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市洪巷镇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介石'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2年初,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要求,中国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当年2月,参加东瓜保卫战。蒋介石单独召见了戴安澜,询问第200师能否在东瓜坚守一两周,打个胜仗?戴安澜甘立军令:

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东瓜。

戴安澜在战前宣布:

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第200师同4倍于己、配备有步兵特种兵和空军的日军苦战12天,完全是以步兵对抗日军的立体进攻,掩护了英军的安全撤退,并歼敌5000余人。

2月19日拂晓,当最后一批英缅败兵涌过东瓜附近的皮尤河大桥,第200师先遣营刚好赶到大桥北岸,与日军前锋部队相遇,军配属给200师的骑兵团装甲车也向日军发起冲击。3小时之后,先遣营向师长戴安澜发来首战告捷的捷报:

击退日军一个大队,歼灭一小队。

3月19日,同古保卫战开始。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

这时便有了文章开头戴安澜写给夫人王荷馨的那封信,之后,对家人未来不放心的他又向亲朋挚友写了一封托孤信:

余如战死之后,妻子精神生活已极痛苦,物质生活,更断来源。望兄等为我善筹善后,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想诸兄必不负我也。

同时,戴安澜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

敌人的猛烈进攻,造成伤亡猛增,掩体被毁。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

3月29日,戴安澜率200师趁势突围,战到次日凌晨,中国守军大部分渡过锡塘河,跳出日军包围圈 。至此,东瓜保卫战终于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宣告结束。此役戴安澜率200师孤军奋战,毙伤日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

东瓜保卫战,日军只获得一座空城。撤退前,戴安澜命令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对日军实施佯攻,撤退后仍留少数部队牵制日军。最后牵制日军的小部队也安全渡河,全师而归。东瓜保卫战为戴安澜在盟军中赢得声誉。

美国军方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英国的《泰晤士报》称之:“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国内的舆论也对戴安澜赞誉有加。蒋介石把此次战役称做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重庆的报纸称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

4月,缅甸战场的局势瞬息万变。由于英缅军连连丢城失地,中国远征军与英缅军间结成的中英盟军,正一步步走向失败。

5日上午,缅甸眉苗。时任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的蒋介石,乘飞机抵达设在这里的远征军前线指挥部,部署作战。蒋与含戴安澜在内的远征军第五军、第六军重要将领商定作战方案外,“特意召见戴安澜,一同进餐,留宿行辕,勉慰有加,甚为倚重”。

24日拂晓,棠吉之战爆发。负责收复棠吉的第200师将士率先向日军发起进攻。鉴于敌守军强大,戴安澜便命部队先行强攻棠吉西侧的敌警戒阵地,并一举夺下。然而,此时局部战斗的胜利,已无法遏止整个缅甸战场上中英盟军疾速溃败的车轮。日军第56军团除策应正面之敌外,继续秘密穿越缅泰边境1500公里的原始大森林,并出现在后方腊戍等城的中国守军面前。戴安澜在收复棠吉的战斗中亲临前线指挥,攻克棠吉,不仅使中国远征军以极大的鼓舞,而且也使东线战局的转危为安有了希望。戴安澜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中国、美国和英国的各家报纸上。毛泽东在挽戴安澜的诗中,也盛赞了这一战斗:“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毛泽东和蒋介石公认的民族将军戴安澜》中国网,2008-12-03)

5月初,中英盟军全面溃败。

10日,远征军大部队退至胡康河谷,受到日军第56师团阻击。在进行地面攻击的同时,大批日机还屡屡向路面俯冲而来,对着人群密集扫射。于是,大军不战自乱,争相逃入山林。负责在温佐一带掩护撤退的戴安澜第200师,一时与军部失去了联系。

在后有追兵、前路不通的情形下,戴安澜决定带部队进入缅甸中北部山区打游击,并寻隙退回国内。18日,第200师兵分两路,横穿细抹公路。前卫部队突然遭到大股日军伏击,意欲逃跑的缅甸向导被士兵抓了回来。向导坚决拒绝为中国军队带路,戴安澜气极,不停用马鞭猛击自己的马靴,随后命令部队立即分散突围。副师长郑庭笈劝阻:“白天突围目标太大,是否改到晚上?”戴悲怆不已,“关公走麦城,也不过如此。缅甸非久留之地,今天只能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迎着日军用机关枪、步枪和炮火交叉组织的密集火网,数千名中国士兵端着刺刀冲了上去。敌人以逸待劳,据险伏击,200师伤亡惨重。激战中,一梭机枪子弹射中了戴安澜胸腹部,身后将士赶紧将其救起。师长受重伤,剩余官兵便轮流用担架抬着他,一边与日军周旋,一边艰难奔波在缅北的高山峡谷和原始密林之中。

26日,第200师残部行至缅甸北部的茅邦的克钦山寨。此地离国境不过三四十里地,可戴安澜已经心力交瘁,几次昏厥。他已经感到生时有限,于是吩咐卫士整理衣冠。看着卫士哭泣不止,他强忍着疼痛说:

军人死在战场上是死得其所,哭什么?我带领大家远征缅甸,既然不能成功,也理当成仁。

听了戴安澜的话,大家哭得更凶了。张家福,中国远征军200师抗日老兵。1904年春节出生于四川省云阳县龙重乡的凉水井村。是中国远征军200师抗日老兵。1937年7月在四川重庆的军官总队任少尉文书。1940年,任(在重庆陕西街有个军官训练队)军政部当中尉军官。1942年,远征军二百师参谋处上尉书记员。

张家福在后来的回忆中说,戴安澜的枪伤并不是特别的致命,虽然身中几枪,但都不是在要害位置,如果当时能够有药品及时救治,并得到很好的护理,戴安澜将军是可以活下来的。只是在战争年代,条件十分艰苦,再加上国民党的供给不足,物资短缺,这一切都是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应该是当时大家流泪更凶的原因之一吧。张家福说,就这样“我和兄弟们轮流抬着负伤的师长翻越野人山向着祖国的方向前行,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沉重,因为缺少食物和药品,戴安澜师长的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要糟糕,很难再坚持下去。”

26日当天,戴安澜已经虚弱到连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了。他叫来了郑庭笈。郑庭笈,1905生,字竹斋,号重生。海南省文昌市文教镇美竹村人。1925年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过忻口会战、昆仑关战役。1942年3月任第5军200师少将步兵指挥官兼598团团长,参加远征军赴印缅抗战。后曾任第5军200师副师长、军政部装甲兵总团总团长等职务。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1959年底获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1996年病逝。

当年,奉命撤退回国,在途中遭日军伏击、损失惨重,师长戴安澜重伤,两位团长阵亡的情况下,200师是郑庭笈的指挥下安抵云南的。

戴安澜说:“庭笈……”

郑庭笈抓住戴安澜的手:“师长,我在。”

“只要你还不死就你就是200师代理师长……告诉校长,海鸥……飞不动了,飞不到他身边了……将弟兄们都平安的带回祖国,那样我即使是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也请你们在我死后,多多照顾我的子女……”戴安澜艰难地对郑庭笈说。

郑庭笈非常悲伤,他知道,这是戴安澜最后的遗言了——1942年5月26日下午5时,戴安澜伤重去世,享年38岁 。张家福说,戴安澜殉国后,大家擦干眼泪,“砍下胳臂粗细的树枝做成担架,十几人轮流抬着戴师长继续往祖国的方向走,他(戴安澜)著名的战绩和战至一弹一卒的精神举世闻名;他身先士卒、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牺牲在前,他是我们的军魂,他是我们的英雄,我们一定要和他一起回到祖国去”。又说——

戴安澜将军的遗体已经开始腐烂了,一路上,他们都把军装脱下来裹在将军的身上。那些军装什么军衔都有,有士兵的,有尉官的,也有校官的。

随后,随军医生告诉大家,需要及时将戴安澜的遗体火化。

欧阳全,1920年生,男,出生于湖南耒阳,抗战老兵,曾任抗日名将戴安澜的贴身卫士。1949年之后,欧阳全参加了公安系统的工作,并在人民公安的岗位上退休。2019年1月1日,欧阳全与世长辞,享年99岁。

欧阳全回忆说,当时大家就将戴安澜师长的遗体火化了,然后特意找了军队里最干净的一块防雨布,把骨灰包起来,然后找了一个印着红十字的医药箱,将骨灰存放在里面,再用电话线给捆起来。

踏上国土200百师的官兵放声大哭,势与侵略者血战到底!此时,云南省腾冲县,由县长张问德领全县父老乡亲沿街而跪,迎接着他们。

师长没了,怎么办呢?面对戴安澜骨灰,200百师的官兵在战场上流血流泪的官兵们不敢面对戴安澜的家人,尤其是那些冲过日军的枪林弹雨将骨灰背回了国的人。和欧阳全一样,大家对戴安澜的死始终难以释怀,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军人,都有一种忠诚的性子在身体里,师长的死和他们保护不周应有关系。

此时,戴安澜殉国的消息迅速传开,登上了各大报馆的头版新闻。腾冲县的父老乡亲们自发地出门迎接戴安澜将军的骨灰经过,都佩戴着黑纱,摆放着香烛,跪在地上想要送戴将军最后一程。但王荷馨却还不知道戴安澜牺牲的消息,她仍在家里忙着照顾年事已高的婆婆和几个年幼的孩子。她每天都很忙,忙得不可开交,为了能全力支持丈夫在前线打仗,她要打点好家里的一切事务,绝对不能让丈夫操一点心。

之后,一张报纸被送了过来,上面醒目地写着:“戴将军的骨灰于7月31日由200师的战士护送到广西全州湘山寺内安放”。王荷馨感到眼前一黑,昏死了过去,苏醒后,她又强忍悲痛,装得像个没事儿人一样料理家务,原因是,她怕婆婆接受不了这一现实。

几天后,在外读书的大儿子戴复东回到家里,他已经知道父亲殉国的消息,之所以回家,是怕母亲受不了,想来看看母亲,见母亲仿佛没事儿,他便决定先隐瞒着母亲王荷馨。但到了晚间,母亲王荷馨却把他叫了过去,两人没有说话说抱在一起大哭了起来。哭过,王荷馨告诉戴复东:“一定,一定不要告诉你奶奶……”

接着,王荷馨收到王荷馨收到了戴安澜的遗物,是一个包袱,找开后,她看到看到了戴安澜牺牲前穿过的件白衬衫,衬衫已经被鲜血染红了,胸口和腹部的位置还有几个弹孔。她把衬衫紧紧地抱在怀里。之后,她看到包袱里还有一张全家福,一直都在戴安澜的军装的上衣口袋中放着,那是戴安澜出征前,他们全家一起去拍的唯一一张全家福——竟也是最后一张全家福。她对送来遗物的人说:“你们回来了,师长却没回来……”

送来遗物的人都不面对王荷馨,面对她忧伤的眼神和表情。她的话也让他们觉得愧疚无比,尤其是欧阳全一直到去世也没有再见过她,怕见她。随着遗物一起送来的还有国民政府颁发的20万法币的抚恤金,以及戴安澜写给她的那一封家书,她颤抖着打开家书,在丈夫熟悉的字里泪如雨下。随后,她找到了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撕心裂肺地大哭了一场。

哭过,王荷馨捐出了所有的抚恤金,在广西建立了一所私立的学校。学校成立后,她看着校门口“安澜”那两个醒目的大字时,内心忽然很欣慰的,甚至感到丈夫就在身边,和自己一样也是欣慰的。正是在这种欣慰里,她把戴安澜的四个子女一个个都拉扯成人了——

长子戴复东,1928年4月25日出生于广州市,1948年,戴复东考入中央大学建筑系,1952年7月在南京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分配到了同济大学任教。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次子戴靖东,于1938年出生,南京理工学院教授。

女儿戴藩篱,上海的政协委员,在此之前曾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担任解放军文书。1995年退休后又成为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团员和上海市黄埔同学会亲属联谊会干事。

幼子戴澄东出生于1940年,1964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是我国水利高级工程师。

戴复东、戴靖东、戴藩篱、戴澄东最终都如戴安澜所说,成了“有大成”之人,成了对国家有用之人,而王荷馨也终于挺过了戴安澜旬国后的艰难日子,解放后,她还被评为三八红旗手。据说,王荷馨这个名字是戴安澜给她取的——1927年,她戴安澜结为伉俪,两人是由双方父母定下来的,此时的戴安澜名校毕业,前途大好,而她家庭贫穷,字都不认识,大名都没有。但戴安澜却并未嫌弃她,为她取名荷馨,因为戴安澜知道作为军人的妻子,两人一定是聚少离多,生活虽说像莲花的莲心一样很苦,但只要坚忍就一定会像莲花一样圣洁、美丽、温馨。

戴藩篱说,在失去父亲的那些日子里,母亲王荷馨偶然会对她说:“你父亲走了那么久,怎么连个梦也不托给我呢……”戴藩篱说,那是母亲太累,连做梦梦到父亲的时间也没有。

1949年,有人要王荷馨带着孩子们跟着撤离,但王荷馨说:“我的丈夫葬在哪里,我一辈子就带着孩子在哪里,决不离开他。”1971年3月11日,王荷馨病逝。1974年4月,戴藩篱兄弟姐妹四人带着王荷馨的骨灰来到芜湖市小赭山戴安澜墓地,这对生死相隔32年的恩爱夫妻,才又永远地躺在了一起。

这时候,距戴安澜的部下背抬戴安澜回国,并不敢去见王荷馨的时候已经很远了,但戴安澜将军的报国之情却永照后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戴安澜殉国,20万百姓跪迎英灵,其妻将抚恤金全部捐出
烽火八载,铁骨柔情,抗日英雄的与妻书
中国远征军之英魂——戴安澜将军
国军王牌唯一机械化师200师师长牺牲,三个团长最后结局怎样?
他是抗日名将,曾击毙日军少将,牺牲后两党领袖撰写挽词追悼!
带9000将士血战40000日军!牺牲异国的名将,领袖亲自为他题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