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
[ 2009-6-11 12:19:00 | By: 初五 ] |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认识时间(一)。(教材第81页内容,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 2、通过生活中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明白时间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时。请学生拨出2:00、3:00、6:00、12:00。 2、半时。在钟面上拨出3:30、5:30、6:30、10:30。 二、新课。 1、情景引入。 课件显示学生们正准备上课的情景。墙面上的钟显示时间是8时15分。 ⑴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你知道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学生能不能准确地说出是几时几分,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几时半”的认识,根据时针的位置在8和9之间粗略地说出是8时多。) ⑵问: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下要用到时间? 师:时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时间。 2、认识钟面刻度。 课件出示一个钟面。 ⑴观察钟面上的刻度。 说出一共有多少各大格,每一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每个大格的刻度所对应的数表示什么。 ⑵师:时针转过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过1小格是1分钟。 ⑶观察并交流:分针从刻度12转到刻度1,一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刻度1可以表示几分。再用同样的方法数下去,刻度2、刻度3······分别表示多少分。 ⑷学生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⑸再观察:分针转一周,共转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钟。 ⑹小组讨论:钟面上每个大格的刻度作为时针的单位时是几时,作为分针的单位时又是多少分。 全班交流。 3、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时间。 出示教材第81页中间的两个钟面。 ⑴问:如何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⑵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要读出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可以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哪儿,根据每一大格的刻度对应多少分来确定是几时几分。 ⑶读出两个钟面上是几时几分。 ⑷认识9:05、6:25的电子表的表示法。向学生说明:如果分针数不到10,在分针数的前面要加0。 4、时与分的关系。 课件动态显示三副图,第一幅图是起始状态,时针与分针显示的时间是12时,第二幅图表示当分针转过30分时,时针转过了一大格的一半,第三幅图表示当分针转了一周以后,时针从刻度12转到刻度1,即时针转过了1大格是1小时,而分针转过了一周,即60个小格,是60分钟。 ⑴观察第一幅图是几时整。 ⑵观察第二幅图,读出是几时几分?它和12时半是一回事吗? ⑶第三幅图,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1时=60分 三、巩固 练习十五第1、2题。 1、第1题。用4幅图直观的展示了一个小学生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钟表上的分针指向某一大格的刻度,要求学生用“几时几分”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记录钟表上显示的时间。 ⑴说一说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别对应多少分,每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 ⑵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再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时间。 ⑶同组相互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做这件事情大概是几时几分。 2、第2题。连线题。 ⑴不看下面的时间,直接读出钟表上的时间。 ⑵连线,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一) 1时=60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认识时间。(教材第82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2、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钟面上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别对应多少分。 2、在钟面上拨一拨下面的时刻。 11时25分 9时5分 7时40分 5时20分 3、认一认。(3个钟面) 二、新课 1、课件显示在复习3第三幅图后显示。 2、让学生试着读出时间,并说说是怎样认的。 3、全班讨论交流。学生可能先是读出4时15分,再接着数4时16分,4时17分,4时18分,4时19分。也可能先读出4时20分,再往回数1分即4时19分。 4、小结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三、巩固 教材第82页做一做。 这两道题目是让学生巩固时间的读取方法,并写出时间,学生可以采用“几时几分”的计时方法,也可以用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来写。 1、第1题。学生独立认读,集体订正。 2、第2题。同桌相互说说怎样数能很快读出时间。 四、作业 练习十五第3、4题。 1、第3题。教师先拨出一个时间让学生读出来,然后同桌之间一人拨时间,一人读时间。 2、第4题。记录钟表上的时间,学生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练习十五第5-8题) 教学目标: 1、巩固时间的读取方法,并写出时间。 2、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一听、拨一拨 老师报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 2、连线。(练习十五第6题) ⑴看下面的时间,直接读出钟表上的时间,再连线。 ⑵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 3、练习十五第7题。 让学生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再过几分是几时几分。 二、讲故事——快乐的星期天 练习十五第8题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题材,描绘了一个小朋友快乐的星期天的情景。 1、课件显示4幅图。按图中的四个事件顺序讲一下这个故事。 2、看下面的四个时间哪个最早,对应的是哪个事件。 3、四个时间与四个事件一一对应以后,让学生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再讲一遍这个小故事。 4、在小组内讲自己的星期天是怎样安排的。 三、生活中的数学 1、课件出示: ⑴天安门广场升国旗。 ⑵火车票上的时间。 ⑶生活中的其它的一些实例。 2、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时间的实际应用方面的例子。同桌互相说一说。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小小商店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通过买卖物品的活动,进一步复习巩固“元、角、分”的知识。 2、提高学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认一认人民币的面值。 出示伍元、拾元、贰角、壹圆人民币等,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面值是多少? 2、从信封中拿出人民币学具,数一数各种人民币的张数。之后,老师导入活动情景: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到商店去购物。并出示“小小商店” 放大图。 二、活动体验 1、自由观察,寻找问题。 ⑴你到“小小商店”都看到了些什么? ⑵请举例说说商店里面有哪些商品?根据这些商品,商店里把它们分成几个橱窗?(学习用品、玩具、生活用品3个橱窗) ⑶除了3个橱窗外,商店还开展了些什么活动? ⑷他们都购买了一些什么物品?遇到了什么问题? 2、有序观察,解决问题。 ⑴讨论:这么多的问题怎样解决方法好?现在我们从左往右的顺序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⑵观察回收站部分。 问:回收一个易拉罐多少钱?回收一个塑料饮料瓶多少钱?这位女同学收了3个易拉罐、2个矿泉水瓶,一共是几角钱? 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同学们平时喝完饮料的罐呀、瓶呀不要到处乱丢,要爱护环境卫生。你们可以把它们收集,送到回收站,换来的钱也可以把它积攒起来。 ⑶观察学习用品橱窗。 师:一个卷笔刀多少钱?这位女同学拿一元钱给售货员,要找回多少钱?售货员找她两角,找对了吗? ⑷观察玩具橱窗。 师:①有几个人到玩具橱窗购物? ②左边的女同学买了1个皮球,还剩多少钱?你帮她参谋,看还能买什么?有剩下的钱吗?剩多少钱? ③右边的男同学想买什么?你能帮她算算一共用多少钱? ⑸观察生活用品橱窗。 师:①请认真观察商品价钱,你有什么发现? ②这位男同学发现了买2瓶汽水和买1瓶可乐花钱一样多。如果用同样的钱买两件东西给两个人吃,你认为买可乐好,还是买汽水好? ③还可以怎样买,花的钱也一样? ⑹解决课本第86-87中间的一个问题。 师:老师这里也有3个问题,边说边出示这3道题目。 ① 指名回答第1道问题:“小林原来有多少钱?” ② 指名回答第2道问题:“1把刀多少钱?” ③ 讨论第3道问题:“可以怎样付钱?” 交流答案:方法一:5张1角。 方法二:1张1角和2张2角。 方法三:3张1角和1张2角。 ⑺看图提问题,发散思维。 师:看图上同学们购物的过程,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实践操作 刚才我们通过大家齐心协力帮助在小小商店里的售货员或顾客解决了许多问题。现在你们想不想也亲自进去当回售货员或顾客呢? 1、介绍预先安排好的一长排标有标签的物品的价钱。 2、把全班同学按每组人数相应一样分成8个小组。 3、操作规则。 ①一组当售货员,一组当顾客,一个售货员对一个顾客。 ②售货员要记住卖出的物品价钱,顾客要记住付给售货员的价钱。 ③售货员要根据顾客付给的钱判断回答:“够还是不够。”如果不够要说出还差多少?如果付的正好,要顾客说说是怎样付钱的。如果多了,两人合作算一算要找回多少钱? ④够玩物后,两组排成一队,售货员和对应顾客站在一起,售货员手术拿着顾客付的钱数。 ⑤把物品还回原处。 4、老师更换或增加一些物品。换了两个小组,继续活动。 四、活动总结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小小商店购物,大家有什么收获?大家在小小商店里,除了购物外,还进行了废品回收。平时,大家可以收集一些废品,拿到回收站里去卖,把换来的钱积攒起来,用来买我们需要的东西或为希望工程捐款。 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 方法一:5张1角。 方法二:1张1角和2张2角。 方法三:3张1角和1张2角。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