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吴国的前世今生

匈奴人的姓氏可分为两个时期:

(一)司马迁时代的匈奴姓氏

秦、西汉时期,尤其是《史记》所载的秦及汉初时期,匈奴除少数贵族外,大多数根本无姓氏。

1.《史记》中的匈奴姓氏

《史记》卷十九《惠景间侯者年表》及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记载了三十余位匈奴将领降汉后被封侯的情况。这些人都是有一定身份的匈奴相国、王、都尉等。除个别有姓氏外,其余为“有名不讳,而无姓字”之属。个别有姓氏的匈奴降汉首领中,如韩颓当、韩婴乃韩王信之子、孙,故保留了韩姓;赵信曾为匈奴降汉将领,其姓氏很可能是赐姓或改姓而来。除上述两表外,散见于《史记》各传中还有五十余位匈奴各级王、相、当户、都尉等人的名字,亦属“有名不讳,而无姓字”之类。

在匈奴降汉首领中,浑邪王是官职较高的将领。降汉前他被誉为匈奴西域王,统辖有数万匈奴部众;降汉后他封户最多,为万户。浑邪王降汉是在元狩二年至三年之间,汉武帝“封浑邪王为漯阴侯,封其裨王呼毒尼为下麾侯,鹰庇为辉渠侯,禽棃为河綦侯,大当户铜离为长乐侯”。但司马迁未云浑邪王有姓氏。

2.来自休屠王子的证明

休屠王子金日磾受封为侯在始元二年(前85年),然而《史记》之于休屠及休屠王子金日磾的记载并不多,对于休屠王子被赐姓金之事只字未提,因此,休屠王子金日磾被赐姓金一事很可能是在《史记》成书之后发生的。《史记》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中提到的金日磾乃班固赞语,而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以及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中提到的金日磾、金安上、金弘则是褚少孙所补。汉代史籍之于金日磾记载最详者当属《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从记载来看,休屠部降汉之初并无姓氏,仅以部落名为号,被赐姓金后,休屠王族才开始有姓氏可传。

一九七二年出土于甘肃张家川的《王真保墓志》显示,王真保先祖姓王,当与王真保家族世代为休屠部的左右贤王有关。其先祖随同休屠部降汉后曾长期居住在陇西属国。然休屠王子被赐姓金,王真保先祖却姓王,可见休屠部在取汉姓前并没有自己的姓氏。

3.来自卢水胡的证明

卢水胡的族属,有人认为是小月氏的一支,有人认为是匈奴的一支。《晋书》卷一百二十九《沮渠蒙逊载记》载:

沮渠蒙逊,临松卢水胡人也。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为氏焉。

《宋书》卷九十八《氐胡传》亦载:

大且渠蒙逊,张掖临松卢水胡人。匈奴有左且渠、右且渠之官,蒙逊之祖先曾任此职。羌之酋豪曰“大”,故且渠以官位为姓氏,而以“大”字冠之,世居卢水为酋豪。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云:

异姓大臣左右骨都侯,次左右尸逐骨都侯,其余日逐、且渠、当户诸官号,各以权力优劣、部众多少为高下次第焉。

蒙逊先祖以“沮渠”作为姓氏反映出两个事实:一是蒙逊先祖在以“沮渠”为姓氏前尚无姓氏;二是蒙逊先祖在担任“沮渠”一职时,由于某种变故不得不远离匈奴主流社会,流落到卢水一带,遂称为“卢水胡”。由于卢水胡此前尚无姓氏,故将变故前的官号“沮渠”作为姓氏。

西汉时期的匈奴缘何大多没有姓氏,这应当与匈奴社会的“世官世姓”有直接关系。世姓的前提为世官,而世官的结果大多转化为世姓。在《史记》《汉书》中,匈奴但凡世代为官的贵族均以部落号为世姓。如《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载:

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

而普通匈奴部落的姓氏或依勇健者为之,或推能理决斗讼者为之,因其无世业相袭,故“氏姓无常”。这在与匈奴社会发展阶段大体相同的其他民族中也能得到印证。《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载:

其族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号…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若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

王沈《魏书》载乌桓云:

常推募勇健,能理决斗讼、相侵犯者,为大人;邑落各有小帅,不世继也。

鲜卑大人的推选类乌桓,檀石槐也是由公选成为大人的。王沈《魏书》载:

檀石槐年十四五,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羊,檀石槐策骑追击,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由是部落畏服,施法禁曲直,莫敢犯者,遂推以为大人。

不过,在与匈奴同俗的乌孙中,虽有世官,却在相当长时期内并没出现世姓,甚至连不固定的姓氏也未见记载,这是少有的例外。

(二)司马迁之后的匈奴姓氏

司马迁之后,尤其是东汉以来匈奴在大部分时期里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由于受中央王朝的统辖,接触和接受中原文化的机会较多,因而不仅在姓氏上,甚至在名字上都有十分明显的变化。《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记载的20余位单于中,至少有12位单于取汉字为名。一些匈奴大臣也有取汉字为名的,如左贤王莫、信,右大且渠刘利等。南匈奴的姓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1.匈奴异姓贵族的姓氏增多

《史记》之《匈奴列传》、《汉书》之《匈奴传》中匈奴异姓贵族只有呼衍氏、兰氏和须卜氏三大姓氏,但到了东汉异姓贵族的姓氏增加到四个。《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载:

单于姓虚连题,异姓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姓,为国中名族,民单于婚姻。呼衍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

丘林氏虽然成为“匈奴四姓”,但范晔在排列尊贵等级顺序时没有列出丘林氏的位置,可见,丘林氏很可能是东汉以来的后起贵族,在“匈奴四姓”中地位尚不十分明确。《晋书》卷九十七《匈奴传》也记载了“匈奴四姓”,但为“呼延氏、卜氏、兰氏、乔氏”,不见丘林氏。卜氏即须卜氏,魏晋以来为鲜卑内入诸姓之一。丘林氏后改为林氏,与须卜氏一样亦为魏晋以来鲜卑内入诸姓之一,但《史记》之《匈奴列传》、《汉书》之《匈奴传》不载,《晋书》代之以乔氏,可知丘林氏、乔氏均非匈奴传统意义上的强族。《汉书》卷九十四《匈奴传》记载了王昭君的两个女儿,嫁到须卜部落的为须卜居次,嫁到当于部落的为当于居次。文颖注曰:“当于亦匈奴大族也”。文颖为东汉时人,汉末曾为荆州从事,魏建安中为甘陵府臣,其所云当相当可信。《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载:

南单于既居西河,亦列置诸部王,助为扞戍。使韩氏骨都侯屯北地,右贤王屯朔方,当于骨都侯与五原,呼衍骨都侯屯云中,郎氏骨都侯屯定襄,左南将军屯雁门,栗籍骨都侯屯代郡,皆领部众为郡县侦罗耳止。

司马迁在《匈奴列传》所列的匈奴职官中只有左右骨都侯,而《南匈奴列传》却有韩氏、当于氏、呼衍氏、郎氏、栗籍氏以及须卜氏等众多骨都侯,这表明司马迁之后,尤其是东汉以来的匈奴政权中异姓贵族大量增多,并开始以部落号为姓氏。

进入魏晋后,匈奴有姓氏的部落有了进一步扩大,除原有的姓氏外,见于《晋书》卷九十七《匈奴传》的有“勇健而好反叛”的綦毋氏、勒氏以及赫连氏、万俟氏、独孤氏、宇文氏、贺赖氏等;见于《通志》卷二十一《氏族略》“代北复姓”的还有呼毒氏、尸逐氏、何柰氏、先贤氏、唯徐氏、渠复氏等,但其中呼毒氏、唯徐氏、先贤氏、渠复氏并没有后人民此为姓的实例,则是否为匈奴姓氏还有待斟酌。

2.匈奴汉姓的大量出现

匈奴中的汉姓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赐姓;二是地方统治者为之改姓,如刘元海称汉王后,石勒与魏郡汲桑率数百骑赴之,“始命勒以石为姓,勒为名焉”。又如石勒曾以(勾去厶加背)督为兄,“赐姓石氏,名之曰会”;三是入塞匈奴自取汉字为姓。《后汉书》卷十二《卢芳列传》云:

初,安定属国胡与芳为寇,及芳败,胡人还乡里,积苦县官徭役。其中有驳马少伯者,素刚壮;二十一年,遂率种人反叛,与匈奴联和,屯聚青山。耐遣将兵长史陈欣,率三千骑击之,少伯乃降。徙于冀县。

安定属国胡少伯从名字看乃汉名,故其很可能也已有汉姓。据不完全统计,东汉以来匈奴汉姓大体有:

刘、金、王、陈、高、石、乔、梁、郝、独、张、曹、李、毕、郭、赵、夔、冯、刁、成、路、黄、隗、董、卫等二十余姓。

这些汉姓匈奴中除少数人,如匈奴左贤王卫辰、右贤王曹毂等在以汉字为姓前是否有过匈奴姓氏尚待考证外,其余绝大多数在从“氏姓无常”到有姓氏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取匈奴姓氏为之,而是以汉字为姓,如屠各部刘元海在冒姓刘氏前并无姓氏可考;《晋书》卷一百四《石勒载记》云石勒的父亲姓周,名曷朱,为部落小帅,但其祖名为耶奕于,可见石勒家族有姓氏只是从父辈开始。

进入中原的匈奴后裔汉化后,改为汉姓,下列为一些常见姓氏:

义渠、公孙、乌氏、挛鞮(虚连鞮)、呼延(呼衍、胡掖、呼)须卜(卜)、兰(乌洛兰)、丘林(乔)、隆、唯徐、仆、

范、赵、乘、王、郝、高、滹毒、昆(浑)、乌、稠、复、伊、次、渠(沮渠,且渠、大且渠)、董、驹、成、先、韩、当于、

郎、栗藉、奥鞬、尸逐、贺赖(贺兰、贺)、宇文、张、郭、陈、綦母、靳、都、马、李、冯、麻、曹、

赫连(铁弗、铁伐、弗、杜)、费连(费)、破六韩(破落汗、破六汗、潘六奚、步六汗、韩)、

万俟、金、梁(拔列兰)、刘、独孤(刘)、路、毕、姚、郁、黄、隗、贺遂(贺悦、忤城、贺术)伏、治、封、兰、彭、盖(盖楼)、盂。

其后裔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和福建等地。

如位于江苏苏州的金氏,位于福建福安市典岐镇宅里村的金氏,

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的赫连氏,位于安徽省皖南东至县南溪古寨金氏,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金崖镇金氏,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后路金村金氏,

山东省文登市丛氏-传说皆为匈奴金日磾的后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姓起源
之前有个俗语叫“汉后无二刘”,已经被基因测试证伪
中华姓名知识
中国姓氏杂谈
满族姓氏的改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