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思好文)16岁男孩儿杀死“偏爱”他的老师,“凶手”或许另有其人!




爱自己,从心开始





1

1




这几天的朋友圈,充满了悲伤。三条新闻让大家触目惊心。


一条是25岁的日本留学生江歌被同为25岁的日本留学生陈世峰残忍地刺杀10刀死去;


一条是16岁的高中尖子生罗某杰疯狂地刺杀偏爱他的老师鲍方26刀,残忍地夺去了老师的生命;


一条是11岁女孩儿因成绩不好被老师拒考而录下“告别”视频,随后喝农药自杀。



看到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孩子们到底怎么啦?他们为什么会用这样极端的方式去伤害他人和他们自己?他们的心中到底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仇恨和绝望?到底是什么让他们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来结束他人和自己的生命?



2

2



要探讨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生命之于他们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十一岁女孩子录下的视频中她这样说到:爸爸妈妈,我走了。我要向你们说对不起了。我要上天堂了。我要去一个新的地方,我也很高兴在这里向你们大家说再见了。我很爱很爱很爱你们,可是这件事我必须要去,如果不做就对我的自信不好了。。。你们是打我骂我,但是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的。。。


你们记住我的样子了吗?我的样子很漂亮。我长得虽然有点胖,但我对我的样子还是很自信的。。。爸爸妈妈,你们要记得每年在我生日的时侯买个蛋糕放在我的坟头,我会很开心的。。。我走了之后,你们不要吵架,不然我走的不安心。。。我最喜欢看到爸爸喜欢我的样子。。。妈妈打我,但也会给我买最好的漂亮衣服。。。再见了。。。


小女孩儿在视频里,说了好多次再见,可是说了过后并没结束录制,而是又接着说新的话题和新的牵挂。看到这里,我泣不成声,这个小生命对这个世界仍然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可是她却不得不离开这个她深爱的世界。


她多次向爸爸妈妈说对不起。遗言里面充满了对父母无比的歉疚,说她这些年没有珍惜。老师因为她的成绩不好,不让她参加考试。她最喜欢的是他爸爸“喜欢她”的样子,可是爸爸的喜欢显然无法敌过妈妈的打骂,片刻的欢娱抵不过无时不刻的羞辱:被孤立、被抛弃、被惩罚、被嫌弃和遗忘。


据记者调查,老师经常在家长的微信群里发学生在学校“表现”不好的“铁证”照片,课文背不好的,作业没完成的学生家长会被叫到学校陪着完成。有的家长已经被请去了七八十次。


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方式会给学生多大的压力!被叫到学校的家长,会把多么大的羞辱和愤怒发泄到孩子身上!打骂孩子便成了家常便饭!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排挤责骂,孩子在家里又被家长惩罚打骂。


试问,在这学校和家庭的双重“欺压”和“蹂躏”下,弱小的孩子还有谁可以求助?还有谁可以庇护?还有哪里可去?!也许她真正能去的,唯有幻想当中没有痛苦和侮辱的天堂了!



3

3




16岁的尖子生罗某杰在杀害老师前是个性格内向,温和有礼的学生。无论是邻居还是同学,都不会认为他会杀人。


邻居对他的评价是很乖,学习好,孝顺,有礼貌。同学对他的评价是性格较温和,内向,与跟他熟悉的同学在一起也爱玩爱笑,爱玩游戏但也知道节制,爱与成绩和他差不多的同学或者比他稍低的同学去比较成绩。有同学向老师反映他看不起女同学,老师就此提醒过他注意。

 

罗某杰所在的学校是全封闭式管理,每周只放三小时的假。每月有两天的休假。罗某杰是尖子班的尖子生,他刚开始成绩并不是太好,后来通过努力,成绩保持在班上1-2名,年级前十名。杀人前成绩有所下滑。他对考清华北大并不感兴趣,他只想考一个本市“一般”的二本学校。


从这些情况看,罗某杰其实是个一直很努力的学生,可是再努力,也会有松懈的时侯,就象绷紧的弦,撑太久,不是松就是断。罗某杰明显感觉压力很大,与成绩一般的同学比较,只想考一个“二本”大学,不过是他对“成绩下滑”引起的巨大恐惧和焦虑的防御。罗某杰已经是特别努力小心地维护着自己的脆弱和“自尊”了,已经是特别努力小心地维持着这根弦不要断了,但鲍老师对他的管教让他彻底失了控。

 


一个十六岁的男孩儿,正是青春年少、热血喷张、自我意识初步成形的时侯。可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他每天只能象个犯人一样地被“封闭”在学校里。除了吃饭睡觉(根据经验这些时间加在一起不会超过7小时),就是无休止的学习、考试,无休止的被“提醒”、被“励志”,无休止地被管教(老师和家长)、被恐吓(如不写就转班、不努力就考不上大学等),被“超越”(同学间竞争)。


就连每周只有短短的三个小时“外出放风”时间,还要被占用,表示不服就被威胁转班,再不服就打电话告知家长,让家长来施压。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最后,惨案终于发生。罗某杰杀了老师,并想跳楼自杀!


我并非说罗某杰杀人有理,我只说罗某杰在拿刀杀人的那一时刻到底有多少的愤怒、憋屈如山洪一般地爆发!这种种的情绪不是在那一时刻形成的,这种种的情绪也许从小学,从初中,从高中的三年,一直积压过来!这一路忍受了多少老师的“管制”,忍受了多少家长的打骂,忍受了多少同学的白眼,忍受了多少来自未来的恐惧,牺牲了多少自由,忍受了多少自身的自卑、指责和羞愧!


罗某杰事件过后,看到新闻报道说学校对老师和同学进行了安抚,目前学校次序井然,一切如旧。不知为什么,当我看到这个新闻,我的眼前出现的是一群犯人被压服后,灰溜溜地回归牢狱的情景。



4

4



 

   在我日常的咨询工作中,常常接收到来自初中生、高中生的求助。记忆中有这样一位小来访者,她是主动要求见心理医生的。

 

 

   她是一位初二的学生,在某市重点中学初中尖子班上学。学校也是封闭式管理。她成绩优异,却中度抑郁。我建议她多一些运动,她说没有时间。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学习,六点钟吃饭,吃了饭马上去学习。课间的时侯如果多休息了几分钟或者上厕所多呆了一会儿,老师马上点名批评,因此有时根本不敢去上厕所,只能少喝水。

 

每周有半天放假,但一般都不回家去,因为时间根本不够回家,可能刚到家又要折返回来了。每个月会放一天假,但只是周五晚上回去,周六早上又要来学校了,不是不想呆在家里,而是有一大堆的卷子、作业要完成,如果不是加班加点,根本完成不了。就是在家多睡一会儿,父母马上就会催促她抓紧时间看会儿书,连刷牙的动作慢了都要被父母责备她拖拉。

 

她说其实她已经参加过中考,而且考得不错,但那不算数,因为她还没到毕业的时侯,即使考上了重点高中也不能算。其实初二上学期的时侯,她的学校已经把初三的课程全部都上完了,之后的一年半,全部都是无休止重复地复习和考试。每天的卷子,作业,做也做不完。


她感觉自己越来越不在状态了,成绩越滑越厉害。成绩下滑,老师无数次地找她面谈,提醒她不要偷懒,要学习在她前面的同学,要把成绩搞上来,家长也不断加压,时时警告。但是,她却感觉自已大脑越来越迟钝,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了,死亡的念头在不断地召唤她。当我试图引导她去看到是老师和家长的管教太严苛的时侯,她却非常内疚,觉得不是家长老师不好,是自己太懒了,没有学习的毅力。。。




5

5



 

16岁的罗某杰的生活学习环境,估计与我的这位来访者非常相似。成绩越好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注越多,而这种偏爱往往让他们承受不起,对他越好给他的压力越大,他内心承受的内疚越多。因为对你“好”,一有风吹草动,老师不但会马上察觉,而且觉得更有权对他施压,还会动用家长来加强管制。所以罗某杰说,他并没有觉得鲍老师对他特别好。因为他感受到的,不是好。他想防御的,恰恰是这种“好”。

 

我们能感受到的好,恰恰是对方能接纳我们的“不好”,而不是仅仅要求我们必须好。

 

学生在这样的学校管制下,基本失去了做为一个人的自由和尊严。老师的批评、同辈的竞争、家长的指责,没有尊严,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和自由的权力。。。所有的这一切都指向学习,没有一个人会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绪压力。

 

学校、老师、家长和教育制度,合谋起来,用一个“光鲜亮丽”的前途来隔离我们和这些学生的情感接触。这种隔离,不是一天,一年,三年,而是十二年!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

 

自打孩子上学,似乎孩子就从一个血肉之躯一下子变成了刀枪不入的钢铁巨人,我们把以前对孩子的所有柔情一下子都收了回来,而把我们所有“翻身”的期望却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我们把所有对“前途和未来”的恐惧都转嫁到孩子身上,他们不再可爱,我们不再心疼他们,爱他们,我们漠视他们在学习困难面前的脆弱无助痛苦,我们无视他们作为一个人的情感情绪需求,我们强有力地镇压他们偶尔的反抗。

 

我们只把他们当作一个工具,一个学习的工具,一个实现“期望”的工具,一个只能听话的工具。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他们是人。

 


6

6



最最可怕的是,所有的这一切对学生孩子的“施虐”,都打着爱的名义,一句“都是为你好”,让这些孩子无法申辩,也无处申辩,一忍就是十几二十年!!

 

我接触到的学生家长非常多,他们往往在我面前数落孩子的种种不是,叙述孩子让他们承受的种种折磨,感觉在他们嘴里,在他们眼里,孩子不是人,而是一个怪物。

 

我常常反问他们这样一句话:除开孩子的学习,除开孩子的不听话,你有多久没有把孩子仅当作你的孩子去看待了?你有多久没有去看到过你孩子除学习以外的那个人的形象了?你有多久没有去付出过你对他的无条件的爱了?每每这个问题一出来,家长们就会陷入沉思,然后泪流满面。

 

因为他们太久太久没有真正看到过自己的孩子了!

 

事实上,孩子自打上了小学,孩子就从父母的眼里消失了。父母眼里看到的没有孩子,只有学习。学习成了这些家长的“心头肉”,孩子消失了,或者成了实现“学习目标”的工具。

 


一个“消失”的孩子,他还会感觉到“生”的乐趣和“希望”吗?一个被无趣和绝望充斥的生命,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多么的虚弱和空乏。因此,大批的孩子抑郁,大批的孩子“反抗”老师,大批的孩子“难管教”。

 

我们的爱去了哪里?

 

一个没有感受到爱与包容的孩子,我们能期待他们用爱与包容来回馈我们吗?我们给他们的是暴力,是指责,是打骂,是侮辱和无视,能期待他们回馈给我们善意吗?一个十几年长期“缺爱”的孩子,我们能期待他的心里充满柔情和爱吗?

 

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杀死自己,就灭了别人。近些年,我们看到师生之间暴力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也不断看到或听到有学生自杀自残或伤害老师的消息,还有大批的学生默默地抑郁绝望。但这些血的教训并没有丝毫动摇我们的教育制度, 并没有丝毫动摇我们的价值取向。我们仍然想办法把孩子送进“名校”,送进“尖子班”,我们依然在鼓吹清华北大,我们依然在鼓吹“学神学霸”。

 


7

7




被杀害的鲍老师的女儿说:她不恨罗某杰,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恨不起来。也许在她的潜意识里,罗某杰的行为的确是可以理解的,她作为一个学生,也许同样也体验到了罗的痛苦的绝望。或许潜意识里,她甚至是有几分同情这位同班同学!

 

罗杀害了鲍老师,但罗更想杀的,其实是天天都在教育他的那个“教育”!

封建科举制度把范进逼疯,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把老师逼死,把学生逼成杀人犯!

 

而我们的家长,包括老师自己,都是合谋者!都脱不了干系!我们合谋“戕害”学生的“尊严”、“自由”、“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和权力”。物极必反,到头来是我们自己受害:我们失去老师,我们失去孩子,我们失去生命的希望和自由。

 

我看到罗某杰的校长说,他们学校会定期进行“守法教育”,教学生们“遵纪守法”,教学生们“文明礼貌”。可我们有教过孩子要爱自己,要尊重自己吗?我们有教过孩子怎么去感受爱,去给予爱吗?我们有给过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吗?我们有给过他们灵魂上的抚慰吗?我们有在他们失败和恐惧的时侯告诉他们“别怕有我吗?”

 

没有


十几年的教育,我们只会教孩子“听话”“好好学习”“找好工作”。我们的孩子不知道怎么爱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爱别人,他们知道的是“学习”和“厌恶学习”,他们体会到的是十几年的“竞争”和“恐惧”,十几年的折磨和痛苦。



8

8




一个长期得不到“爱”支持的灵魂,他到底能走多远呢?

 

25岁的陈世峰杀害了江歌。据悉,陈世峰之前就打过他的前女友。在他与刘鑫恋爱期间,他表现得内向,偏执和脆弱。

 

我们往往以为拼了命把孩子送上大学就完事了,但江歌的死和陈世峰的犯罪也许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陈世峰不知道怎么去爱,怎么去留住爱,他用毁灭别人的生命来表达了他的“爱无能”。

 

而我们今天的教育,正在制造大批的“爱无能”者。他们顽强地支撑着疲劳的身体,熬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直到进入工作。但在某个时期,他们就暴发了或者倒下了。他们无法面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他们更无法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他们无法爱学习、爱工作、爱别人、爱自己。

 

   这一切,细思极恐!

   

   看到那么好的老师失去生命,看到那么年轻的学生成为凶手,心,真的痛。


我们给孩子的教育,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应该给孩子的教育,到底应该是些什么呢?

 

值得深思!值得深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高三尖子生刺死班主任,令人心寒,你怎么看?
家长群聊天记录曝光:这样处理老师批评,孩子会受益一生
对16岁学生罗某杰刺死老师事件的思考
鲍老师的命能值多少钱?
孙金龙:16岁孩子被判无期徒刑的教训是什么
26刀刺死班主任,我们都是他的帮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