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部编版高中必修上《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原创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2022 RECRUIT /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语言,了解郭沫若诗歌风格及新诗特点;
2.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联想,领略诗中所展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3.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意象特征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文化传承与理解:知人论世,体会诗人摧毁旧事物、创造新世界的热情与决心,感受“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02

二、重难点

2022 RECRUIT /

重点:把握诗歌意象的内涵和意境之美,体会抒情主人公的“巨人”形象,理解“力”的内涵。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主旨。

03

教学过程

2022 RECRUIT /

环节一:朗读导入,知识铺垫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首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诗歌。
1.这是一首五四时期的新诗,请同学们从这首诗中找出你觉得可以体现出“新”的地方。
预设回答:“新诗”“新”在何处?
·句式长短不一;
·不讲究韵律;
·白话入诗;
·语气词的使用;
·感叹号的使用;
·感情直白强烈;
·选取的意象非传统意象;
……
2. 明确“新诗”与“自由诗体”的概念。
【新诗】:新诗也叫现代诗歌、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的。一般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张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对新诗的艺术手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自由诗】是新诗的一种,指在诗歌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的、较为自由的诗体。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一项成果,与当时诗歌内容革命性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这类诗运用现代白话写作,打破僵硬的格律要求,诗行长短不定。
环节二:分析诗题,整体感知 
1. 提问:诗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能否换成“站在地球边上放号”?(联系“独立寒秋”)
    明确:不能。“立”比“站”更具有一种审美意蕴,能够让人联想到巍峨的山、肃立的士兵等,更能展现一种高俊挺拔、庄重威严的姿态,让人回味。
2. 提问:“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明确:抒情主人公“我”。“我”立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向整个世界呼喊,“我”应当是一种巨人的形象。 
过渡:跟着这个巨人的目光,我们看到了地球上哪些景象呢?默读课文,圈点勾画。
环节三:深入文本,品味意象
1.抒情主人公在“地球边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圈画出诗中的意象,并思考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明确:写景集中在前四行。
(1)白云:怒涌的白云。
明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白云给人的感觉总是高洁、飘忽、轻盈的,往往表达了一种思乡离别之情或是归隐心志。但在郭沫若笔下,无数的白云攒聚、堆叠在一起,使其具有了厚重感和动态感;用“怒涌”来修饰白云,使原本轻盈的白云也沾染上狂飙激荡的情绪,暗含着令人心惊动魄的力量,开启了一幅壮阔的景象。
(2)北冰洋
(3)洪涛
(4)太平洋
明确:三者都是与海洋有关的意象。
在我们的古典诗歌中也有“海”的意象,例如“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这些诗句都没有对“海”本身进行具体直接的描写,海似乎是渺远的、神秘的、静穆的。古典诗中有的更多的是江河的意象,如“湘江北去”,或者是“滚滚长江东逝水”。那老师想问这里的意象换成大江大河可以吗?不也有滚滚洪涛吗?虽然它们的气势也是雄壮宏伟的,但还是不同于真正的海洋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江河总是有方向的,而大海是没有方向的,因为大海太过宽广,就像诗人所说是“无限的”,诗人正是利用海洋这一特点来抒发对无限自由的追求。“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力量是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而来,洪涛就是这种力量的具象化。
2.结合创作背景,分析“洪涛”的象征意义。
    明确: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不久,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迅速席卷全国,就像洪涛在太平洋上滚滚而来,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也带来了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环节四:深入情境,体会情感
过渡:
诗人所选取的景物都是蕴含着无穷的力量的。所以当抒情主人公看到这样壮阔的景象时,不禁对这样的力量开始感叹。后三行都是抒情,抒发对“力”的赞美。
1.“毁坏”什么?“创造”什么?为什么“努力”?
    明确:“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荡涤黑暗与污浊;“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创造新时代的文明。毁坏与创造需要以人的热情和伟力而完成,“不断的努力”是实现毁灭与创造的希望所在。
2.如何理解最后一句“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明确:“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力的形态,照应之前怒涌的白云、滚滚的洪涛等;“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力的声响,仿佛让人听到滚滚洪涛拍岸的声音,“力的律吕”则是力的韵律,是内在所蕴含的一种积极进取、奋发昂扬的精神,以及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
3.总结归纳“力的内涵”。
    明确:“力”是全诗的诗眼所在。“力”既是自然、宇宙之力,是自然界运转的动力;也是毁坏、创造之力,是人类社会革新之力。

总结:这首诗的描写的巨人形象,不仅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也是当时无数致力于除旧布新、改变中国现状的青年志士们的化身。通过对于这种革新之力的歌颂,表达了五四青年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04

作业(二选一)

2022 RECRUIT /

  1. 试分析归纳本诗的艺术特色(不少于三点)。

  2. 阅读郭沫若同时期作品《炉中煤》,从形式、内容和艺术手法上说说这首诗的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丨抓住抒情主体,带学生读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王大奎《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课堂实录
《红烛》学案
第1494期【教研名家·何郁专辑4】既是诗的哲学,也是哲学的诗 ——解读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第0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备课堂).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