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真相
据移民后的后裔讲,他们有两个特征:“走起路来背抄手,小拇趾甲是两个。”背抄手走路,那是因为两手被成年累月反绑,遂成习惯。
民间还流传着若干关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故事。
明朝大移民
通过这种方式,明初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达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
民朝大槐树移民路径
元末战乱之后,朱元璋统一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
朱元璋
历史背景
1. 黄河泛滥
“石头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朝时的黄河,曾有20多年不打口子,任其泛滥自流,致使中下游大片土地沦为沼泽。
据《元史·王行志》载:元末至正元年到26年,几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滥成灾。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在曹州、汴梁等地三处决口,人民游移45.8万户。同年五月,济宁、兖州、汴梁、鄢陵、通许、陈百、临颖等县大水害稼、人相食。至正八年正月,河决济宁路。23年七月,河决东市、寿张、没城墙、漂屋庐、溺众生。26年2月黄河北徙,上至东明、曹州、濮阳,下及济宁皆受其害。
由于当时黄河、淮河多次决口,淹没州城村寨甚多,漂没民居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人们被大水撵得东奔西逃,无处安生,不少地方人烟绝迹,村舍变为废墟,良田淤成沙滩,所剩无己的居民,往往又在瘟疫中命丧黄泉。
古大槐树处旧貌
2. 战乱不断
靖难之役后,永乐帝迁都北京。由于河北一带连年战争,百姓死的死,在河北这块大平原上,赤地千里,没有人烟。永乐帝随即下令,派十万人马督押,把山西的众多百姓移到河北及其它人少的地区来。
3. 山西情况
山西晋南一带四周都是群山峻岭,易守难攻。在元末的战乱中保持了相对的和平。另一方面,正好那些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中原一带的老百姓也纷纷往那里逃。
大槐树移民告示
移民方法
"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
凡移民者,都必须到洪洞县的广济寺办理迁移手续,领取“凭照川资,”然后从这里出发,按官方指派的方向,在官兵的监护下,分别迁往中原各地。
结果,当成千上万的民众齐聚在大槐树下的时候,官府出其不意,调集大批官兵,一举将大槐树下团团包围,所到之人不论男奴老幼,一个不留全部迁移。
凡不从者,便绳捆索绑,一串一串连接起来,在官兵的喝遣下不得不依从。那些留在家里的老弱病残,闻讯后赶来。自然是“爷娘妻子奔走相送、牵衣顿足、拦路哭喊"的情景了。
古大槐树移民剧照
当时,洪洞县是平阳人口最多的县,而且洪洞县地处交通要道,北通幽燕、东接齐鲁、南达秦蜀、西临河陇,洪洞县北关的广济寺,又是唐宋以来的驿站,明朝政府在这里设局派员,集中移民队伍,发放川资凭照。
这都决定了洪洞县广济寺的命运。
移民过程
朱元璋也为移民设立了有效政策,凡移民垦田,都有朝廷拨发路费,耕牛和籽种,免税三年。
移民分布
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及笔记史料的记载,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在30个省市,2217个县市。
其中河南123个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42个县市,山东109个县市,山西104个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316个县市,陕西、甘肃、宁夏182个县市,黑龙江、吉林、辽宁171个县市,浙江、福建、江西227个县市,广东、广西、贵州248个县市,四川、内蒙古、青海274个县市,云南、西藏、新疆210个县市,海南、台湾111个县市。
地名和村名
山西移民来到中原地区,看到那么多肥沃的土地无人耕种,一时间慌了手脚,有的跑马占地,以马蹄印为界,谁圈起来就是谁的;有的以犁占地,围着大地犁上一圈,这地就归我所有了。
有了地,就张罗着盖房造屋,建立村落,有的依据地形建造,叫某坡、某坑、某河口、某湾;有的依据自己的姓氏,叫某村、某庄;也有的依据不同的行业,会种菜的叫某菜园;会打油的叫某油坊;会造纸的叫某纸坊。还有的依据盖的房子取庄名,盖瓦房多的就叫某瓦房;盖平房多的就叫某平坊;盖楼多的就叫某楼等。还有不少地方以“屯”、“营”取名的村庄很多。如:丁官屯、马坊屯、欧山屯以及张营、李营、孟营等。
这些屯和营的来历,大都是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实行军屯田、民屯田、商屯田所致。
据部分调查资料显示,中原特别是河南、山东一带,半数以上的村庄都是明代建立的。
一代大槐树(仿)
历史典故
1. 歌谣
在黄淮地区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民间传说,移民们动身一般是在秋收后,为的是多积攒点安家落户的费用。飒飒秋风之中,树叶凋落,一个个老鹳窝更加醒目。移民拖儿带女上路了,故土难舍,忍不住频频回首,再看一眼故乡。
古大槐树处遗址(根雕大门)
大多数方志、家谱、墓碑以及口头传承只是笼统地说来自洪洞县,也有一些具体到某个村落,如核桃园村、打水巷子、卧疃村、老吴村、双龙街、东门里、双狮子胡同等等。
2. 诗词
清末,有个叫景大启的人在曹州当官(今山东菏泽),当地百姓听说他是洪洞人,像见了娘家人一般格外亲热,有些人还翻出族谱给他看,说祖上本也是洪洞人。景大启很受感动,就和另一个在山东做官的洪洞人刘子林相商,募资修复古大槐树遗址。此议得到了若干洪洞人的支持。
景大启等人还编辑了一本《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志》。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海内外“寻根热”的出现,洪洞移民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关于洪洞移民的研究论著,数量也颇为可观。
3. 解手
传说,当时移民中的一些不愿意移民的男女老幼被反绑着双手,在官兵的押解下上路了。需要大小便的时候,就冲着押解的兵卒喊一嗓子:“解开手,我要方便。”
时间一长,懒得多费口舌,只喊一声:“解手。”从此,大小便又多了一个代名词—解手。
4. 身体特征
小拇趾甲是两个,说的是脚的小拇趾甲盖儿上有一道竖纹,乍一看像是两个指甲。“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惟洪洞移民有此特征。
一个更为盛行的传说是,说官兵怕移民路上逃跑,就让他们脱掉鞋子,在每人的小拇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槐树移民的分布(图文)
大槐树的传说
明朝大移民是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的迁移活动
山西洪洞老槐树移民潮长达50年,有多少姓氏?祭祖堂上数量惊人
涉县人的小脚趾甲分两瓣,WHY?
有多少姓氏是从山西大槐树迁移出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