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高祖刘邦:天生的帝王之才,却算不上乱世英雄

灭秦三年、楚汉争霸四年,在这七年里,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而项羽在巨鹿之战摧毁了秦军主力,楚汉争霸时数次打的刘邦丢盔弃甲。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路人甲”,竟然在乱世中逐鹿天下,在垓下逼得“战无不胜”的项羽乌江自刎,最终君临天下。

出生低微的刘邦竟然战胜了楚国名将后人项羽,直到今天都是世人喜欢讨论的历史话题。

刘邦——文不能书,武不能战,智不比张良,勇不如韩信,才不敌萧何,凭什么打败项羽,开创两汉四百年之基?

显然出身、才能都不是刘邦称帝的资本,从入主关中到楚汉争霸,从马上得天下到马下治天下,刘邦究竟靠什么,一跃成为一代帝王?

为何“秉笔直书”著称的司马迁却“不以成败论英雄”,毫不留情地否定了他?

今天我们就就聊一聊汉高祖刘邦的崛起以及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笼络人心,知人善用

古人云:为将者,冲锋陷阵善用兵;为帅者,深谋远虑善用将;为王者,知人善用尽其才。

我们看看“楚汉之争”中三个关键人物就很典型:

项羽,勇猛无敌,大部分战役都是亲自冲锋陷阵,平生大小70余战,除了楚汉之争,未有败绩,这是猛将作为;

韩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仅背水一战后人都不敢轻易模仿,十足的帅才;

而刘邦,没学过帝王之术,却尽显帝王风范,是天生的帝王之才。

睿智的帝王在用人方面,往往能笼络人心,知人善任,用其所长。

据史料记载,围绕在刘邦身边的这些“开国功臣”最初看起来也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萧何原本是沛县县吏,后来成了相国;曹参原本是沛县的监狱小吏,后来屡建战功,成了第二任相国;樊哙:樊哙原本是一名屠夫,名声同刘邦一样不怎么好;夏侯婴原是车夫,作战勇猛,最终封侯;灌婴是贩卖丝织品的,得以封侯;只有张良地位比较高,原在韩国连任过三朝宰相;韩信是无业游民,每天佩戴着剑,蹭吃蹭喝,口碑极差;陈平,穷困潦倒,后来拜相封侯;郦食其,人称“狂生”,刘邦说客,出使诸侯国;周勃,原为人送葬的吹鼓手,后来成了赫赫有名的大将。

这些人可谓“三教九流”之众,若不是刘邦知人善用,可能他们一生都不会有机会留名青史。

那么,这些人有的地位比刘邦高、名声比刘邦好,比如萧何、张良,那又为什么要听从一介布衣刘邦的号令呢?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二世元年,陈胜和吴广揭竿起义,各地英雄豪杰群起响应,当时刘邦流亡在外,已拥数百之众。

在这之前,因刘邦放走了骊山徒役,沛县县令捉拿了吕雉,是萧何和曹参极力担保才放了吕雉,尽管萧何和曹参比刘邦级别高、口碑好,但是却跟刘邦交情很好,否则也不会这般出力,这说明什么?刘邦早年就已经懂得拉拢人心了。

原本沛县县令也想响应起义,结果出尔反尔后悔了,于是下令把城门关了,并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二人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听闻,于是将一封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百姓杀掉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 百姓对平时就对县令很不满,果然杀了县令,并开城门迎进刘邦。

萧何和曹参都有,担心起义失败累及家人,就竭力推举刘邦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 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子,很快义军扩充到三千人。

虽然刘邦身上有典型的地痞流氓习气,但是很是懂得笼络人心,一个精明的政治领袖,在他的背后隐藏的却是睿智高深的处世哲学。

用刘邦自己话来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一段话,道尽了帝王驭人的真谛。

虚心纳谏,克制自己

俗话说的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刘邦不仅知人善用,同时也肯虚心纳谏、克制自己。

虚心纳谏 克制自己

秦二世三年十月,刘邦破成阳,驻军霸上。当刘邦的军队来到的时候,秦王子婴穿着白色孝服,脖子上挂了一块丝巾,跪在路旁向刘邦投降。

等刘邦到了秦国皇宫,当下决定今晚就住这了。

不难理解,刘邦本来就好酒色,这秦国皇宫里可是他喜欢的是应有尽有,换了是谁都会决定住下来。

但是,这时樊哙跑过来劝他:咱回去住军营吧,这地方咱住不得。

刘邦不听,非要住皇宫。

这时张良来劝了:沛公,您不要住在这里,过去这是谁住的地方?这是暴秦的君主住的地方,难道您想成为第二个暴秦吗?

这一次张良的劝说刘邦听了。

不仅听了,还仿佛开窍了般下了三道命令:

一是,不杀秦王子婴;

二是,约法三章,哪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的不管;

三是,不受百姓犒赏劳军。

这个举动看着不起眼,但却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就这个举动,范增就认定刘邦将来会是项羽最大的敌人,也就有了后来鸿门宴下范增召来项公舞剑伺机杀刘邦的举动。

范增对项羽说,据说刘邦这个人很喜欢酒色的,现在秦皇宫里有这么多他喜欢的东西,他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能够把这些东西都不放在眼里了,这个人志向一定很大,是绝不可以小看的。可惜,项羽却没有听进去。

项羽进城后做了什么?杀掉仇人子婴、焚烧秦国皇宫,最不可思议的是:城无遗类,也就是屠城,以至于没有活人了。屠城不说,还“坑降卒”,人家投降了,项羽觉得不放心,挖一大坑,几十万人就活埋了,是连夜活埋。然后,拉着金银财宝和美女,浩浩荡荡地开回了彭城。

古代皇帝用膳时,虽然一餐吃几十个菜,却“菜不过三口”,一旦吃够三口,这菜就会被太监端下去,这里面没有皇帝爱吃的菜吗?一定有,但是再爱吃也不能吃,得克制,多吃一口都可能暴露自己的喜好。

所以,手握生杀大权的帝王要比常人要懂得克制,项羽做不到,而刘邦却做到了。

历朝历代都设有谏官或者言官,干什么的?专门数落皇帝不是的,职责就是直言以谏。

所谓"天子之耳不能自聪,天子之目不能自明"、"木从绳则正,君主从谏则圣"。

皇帝的权力是无上的,没有人可以约束他,项羽做不到听取建议,而刘邦却做到了。

忍小博大,权衡得失

忍小博大

除了这些,刘邦还特别能忍。

刘邦正被项羽围困荥阳生死存亡之际,韩信不去解围,却给刘邦写了一封信。

写的什么呢?韩信请示刘邦,能不能封自己做个假齐王。

刘邦看到信后大怒,跳脚骂道:“我被困在这里,日盼夜盼你来帮我解围,你小子却要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暗中踩住刘邦的脚,附耳窃语道:“我们现今形势不利,管不了韩信自立为王,不如答应他,立他为王,让他守好齐国。不然,会发生变故。”

刘邦一听,瞬间反应特别快,紧接着改口,对着送信的人骂道:“大丈夫为诸侯,当就当真王,做什么假王!”

随即,刘邦派张良带着印绶到齐国,立韩信为齐王。并征调齐兵击楚。

能如此忍气吞声,瞬间将暴怒化为无形,这种忍耐和收敛自如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权衡得失

在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了楚同境内,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其他那些人在观望,韩信按兵不动,彭越按兵不动,英布也按兵不动。

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看来这个天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

张良说,“一个彭越,一个英布,一个韩信。彭越和英布本来是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本来是你手下的,现在他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合围项羽的。

刘邦说,“好,那就跟他们约定,胜利以后哪些地方给谁,给了,都给他们,不在乎。“

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这是刘邦具备上位者的大局观,果断权衡出了得失。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刘邦能够一步一步走向胜利,最终君临天下的原因,但是为何“秉笔直书”著称的司马迁却“不以成败论英雄”,毫不留情地否定了他?

刘邦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心狠手辣。

楚汉之争时,刘邦趁虚而入打进了项羽的老巢彭城,还大吃大喝日夜摆宴。这项羽直接暴走了,带着一班人马杀回了彭城,就这么一班人马也把刘邦打的极其凄惨,直接损失了近10万人马,尸体堵了一条河,差点全军覆没。

刘邦借着天气的优势,勉强逃出重围,往哪跑呢?一路往老家沛县跑,惦记把家里人带上。

结果到了沛县没找到吕雉和刘太公,只找到俩孩子,一个是后来的汉惠帝,一个是后来的鲁元公主。

刘邦就把两个孩子装到车上,由他的车夫夏侯婴赶着马车逃命。

半路上,刘邦觉得车跑得太慢了,情急之下他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推下车去了,夏侯婴立即勒住马跳下车,把两个孩子抱上车。

跑了一段,刘邦又觉得还是太慢了,又把两个孩子推下去了,夏侯婴又跳下去把这两个孩子抱上来。

一共三次,最后夏侯婴说了,大王怎么能这样?事情再紧急,我们不能把车赶快一点吗?

刘邦这才不再把孩子推下车去,可见当时刘邦的情况狼狈到了什么程度,也可见刘邦这个人心狠到什么程度。

至于他的父亲刘太公和他的老婆吕雉,当然做了项羽的俘虏。

项羽要挟刘邦,说要是他不听话就把他爹煮了,刘邦居然说“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而吕雉,在楚军中备受折磨,也被项羽当人质来威胁刘邦,却没想到刘邦同样无所谓。

同样刘邦称帝后,先后废杀了臧荼、张敖、、彭越、韩信、英布等人都是曾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们,特别是那些异姓王。

不仅如此,他还对萧何起了疑心。逼得他设法自污声名以绎帝之疑,最后也差点不得善终。临死前还打算杀了忠直的樊哙,因他是吕后的妹夫,担心他助吕后作乱,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交给陈平,“平至军中,立斩哙头”,后因陈平的保护及刘邦驾崩才躲过一劫。

所以说,刘邦有帝王之才,也有帝王雄心,但是他只知道追逐权利,为人薄情,算不得英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初三杰”的历史功绩和命运归宿,为何各不相同?
汉高祖刘邦:当真是时无英雄才使竖子成名的吗?
刘邦分封功臣时,韩信21名,张良62名,为何排名如此靠后呢?
刘邦为什么要杀功臣? 刘邦杀的功臣都有谁?
萧何、张良、韩信结局为何如此不同?
西汉高祖刘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