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与人际谋略【五】孙权:实用主义者的胜利


三国期间有三场最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魏、蜀、吴三方各参与两场。魏、蜀均为一胜一负,只有孙权领导的东吴政权两战两胜。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感慨成为千百年来对孙权的最高评价。曹操与孙权的父亲孙坚同岁,他有25个儿子,若论诗词歌赋皆在孙权之上,但论乱世中忍辱负重、纵横捭阖却都难比孙权。

“私营企业”

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孙策受重伤去世。死前把家族基业传给了二弟孙权,并说下了那段著名的遗训:“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此时,只有19岁的孙权成了江东之主,开始了他长达52年的政治生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寒门军阀趁乱崛起,并且与传统儒学氏族展开了激烈的冲突。而孙氏家族就是这股崛起势力的最典型代表。

孙权的父亲孙坚是浙江富春人,出身低微,孙权的爷爷就是以种瓜为生。孙坚从小就勇猛好斗,靠镇压农民起义起步,步入仕途,最初当了3个小县官,后来官至长沙太守,拉起了自己的武装队伍。

32岁的时候,孙坚已被朝廷封为乌程侯。曹操与孙坚同岁,虽然出身比孙坚强得多,镇压农民起义的“军功”也更高,但此时还只是个殿军校尉。比他们小6岁的刘备,则是一个小县的尉官,而且没多久就被“汰裁”出局了。在曹、刘还在苦苦钻营为一个地盘而苦恼的时候,孙坚有自己的武装和将领,成为一方诸侯。几年后,袁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从长沙起兵,一路扩张势力,最后率先攻入洛阳。

孙氏家族的快速起步与孙坚、孙策父子有很大关系,他们都是能力很强的人,打打杀杀起步,争勇斗狠,打仗身先士卒。由于没读过什么书,出身卑贱,所以也没有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孙坚攻入洛阳得到传国玉玺的时候,则毫无心理负担地据为己有,扬长而去。

由于打仗过于勇猛,孙坚37岁就死了,孙策则只活到26岁。孙坚有5个儿子,孙权排行老二。老大孙策,一直带在身边打仗。孙权小时颠沛流离,随母亲寄住在舅舅家和孙策的铁哥们儿周瑜家。

孙家兄弟五人,孙权的相貌最好,“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孙权又有两点异相:一是紫髯,二是长上短下。站起来矮,坐下去高,属于被别人伺候的“贵相”。

孙权一向最受孙策喜欢,有时打仗带在身边。孙策打下了江东各郡不久,就任命孙权当(江苏宜兴)阳羡县的县长。那时候,孙权只有15岁。孙权毫无资历时,孙策就已经示意了自己人吴郡太守朱治,举孙权为孝廉,又叫自己人扬州刺史严象,举孙权为茂才。

有时候,孙策带兵出门就将这位小弟带在身边,让他“参同计谋”。更有意思的是,每逢酒宴,群僚毕集时,孙策还会私下里对孙权说:“兄弟,你得打点精神,在座诸君,日后他们都是你的手下。”

与勇猛的孙坚、孙策不同,孙权“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孙策有时候和孙权讨论谋略,孙权的看法颇为中肯,常令孙策自叹不如。而另一方面,孙权具有与生俱来的凝聚力和人格魅力,“好侠养士”,礼贤下士,对朋友很讲义气,手下人愿意为他拼命。孙权身上有一股浓厚的江湖气,喜欢与群臣喝酒,不醉不休。在后来的江东群臣中,孙权尤其与尚豪侠的鲁肃、吕蒙等习气相投;但与有着深厚儒学修养和忠节观念的张昭,反倒格格不入。

孙策早就看出了乃弟这一特点,所以才在临死之时说:“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所以当孙策去世的时候,毫不犹豫将孙权立为第一继承人。就这样,孙氏集团的权力转移到了第三代领导人——孙权的手中。

孙家出身草莽,没有豪门势力可以依靠,虽然官职是皇帝封的,但是地盘是自己打出来的。一方面他们没有复兴汉室或“奉辞伐罪”的大旗,但也少了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

如果说以皇族后裔自居的刘备集团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集团属于冠冕堂皇的“国有企业”,那么孙氏集团则属于家族式的“私营企业”。他没有崇高的家国复兴的理念,也没有具有鼓动性的政治旗帜,只有生存下去的强烈欲望,他的“企业文化”就是赤裸裸的“实用主义”。一切顺势而为,以利益为先,没有道德制高点,也没有底线。

这种家族气质从孙坚、孙策一直传到了孙权。在此后50多年间,孙权周旋于魏蜀两大集团中,结盟、背盟,游刃有余,一切策略都从利益得失出发。

权力斗争

孙权上位的第一天日子就不好过。

他从孙策手中继承了江东六郡,但形势并不稳定。西面是杀父仇人刘表虎视眈眈,南面交州还没有纳入制下,辖区内山越叛乱此起彼伏。更重要的是,孙权只有19岁,资历几乎为零。此前只打过一次仗,大败而归,要不是周泰搭救,孙权都可能无法出任孙氏集团的当家人。

有意思的是,江东集团内部人员又最是复杂。从人员结构看,前两代领导核心各有一套班子,黄盖、程普是随孙坚打天下的老同志,周瑜、张昭是孙策的干将;从地域看,既有周瑜、鲁肃等淮泗地区的外来移民,也有顾雍、虞翻、陆逊等本地大族;自己家族内还有舅舅吴景、孙策的堂兄弟孙贲、孙辅在一旁觊觎。与刘备和曹操不同,刘、曹属于创业者,自己带队伍打江山,威信高;而孙权属于“富二代”,无威信、无资历,甚至没有自己的人,靠的就是孙策的遗嘱。

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成为孙权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这时候,孙策安排的两个顾命大臣——周瑜和张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一个帮助孙权通过巡军的方式,安抚并接管了孙策的嫡系部队;另一个则打着奔丧的名义领军进驻吴郡,使孙权的军事实力在江东占据了优势,从而压制住了其他有所想法的人的夺权欲望,使江东政权实现了和平过渡。而周瑜和张昭也借此占据了政权内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庐江太守李术公然造反,孙权带兵平叛,屠其城枭其首。舅舅吴景和堂兄孙贲从此离开政权核心而默默无闻,堂兄孙辅企图勾结曹操为外援政变夺权,失败后被幽禁起来。孙权既严酷而又顾及情面地处理了孙辅案。由于宗族关系,孙权只是软禁了孙辅,但是其近亲幕僚不管是否参与则全部被杀光,孙辅的部队重新整编,化整为零,归属其他将领。孙辅死后,他的儿子并没有受到牵连,都被安排了官职。

孙权给追随父亲的老同志们重新分配了工作: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去做县长,管理地方事务,平定山越,充分发挥他们的经验。程普是原东吴资格最老的将领,他与周瑜分列左右都督,以二元制的方式制约了周瑜的军权。这未必是对周瑜的不信任,但却是一种最为实用的权力制衡方式。

第一次权力斗争宣告结束,孙权顺利成为新领袖,张昭、周瑜则成为政权内权势最大的人。

孙权在张昭、周瑜的支持下接过了江东政权,但他并不想和他们分享权力,更不想沦为二人的傀儡,于是孙权开始着手培育自己的亲信。鲁肃、诸葛瑾这样的缺乏政治背景的少壮派开始进入权力中枢,他们既没有江东士大夫阶级的后台,也没有和江东旧官僚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就只能紧紧依靠提拔他们的孙权。

在军队系统中除了制约周瑜外,孙权大胆启用新人,在军中培育自己的势力。吕蒙、甘宁等低级军官逐渐上位。一大群“东吴名将”崭露头角,并迅速成为军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由于周瑜、张昭二人并没有在争夺权力的斗争中站到一条战线上,孙权可以从容应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数次对外的战争,东吴政权内部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了孙权手中,张昭、周瑜的权势逐渐减弱。到了赤壁之战时,孙权利用张周二人的意见分歧,把与周瑜意见一致的鲁肃直接推向前台,从而彻底把张昭赶到了冷板凳上。而周瑜在军事上的胜利更是让不主张抵抗的张昭声誉大跌,丧失了东山再起的可能。孙权通过战后的封赏,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嫡系在军中的地位,降低周瑜在军中的影响力。

随着周瑜短命地死去,孙权彻底扫清了自己掌握最高权力的所有障碍,独自站在权力的巅峰,没有势力再能威胁到他对政权的掌控。

张昭虽然活得长,但孙权称帝后,就让他回家搞学术研究,写《春秋左氏传解》了。

孙权在用人上有自己独到处。他相信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如同没有一块狐皮是纯白的,但是可以做出纯白的狐皮围巾,他所做的就是把所有人的长处都集中起来。孙权对周瑜、鲁肃均敬如兄长。虽然没有刘备那种动辄与爱将“寝则同席”的爱好,但把他们请到家中,一边喝酒,一边秘密商议。为了加强对部下的笼络,商议前他常常还会把自己年高德劭的老母请出来,让母亲代自己说两句得体的话。他让甘宁去搭救凌统,以此化解两个人的仇恨。

为了维持核心团队的稳定,孙氏家族与部下将领都维持了亲密的关系。江南四杰之间最为明显。周瑜是孙策的好朋友,鲁肃和周瑜是好朋友,吕蒙是孙策好友邓当的小舅子,陆逊是孙策的女婿。

这四员大将在建功立业的时候,年纪都不大。周瑜做建威中郎将,不过24岁;鲁肃参加孙权的幕僚工作,也只有30岁上下;吕蒙在赤壁之战时,是31岁;陆逊初在孙权幕下任职,年纪更小,不过21岁。所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荆州进退

孙权当家两三年后,在周瑜的引荐下,他第一次见到鲁肃。鲁肃对孙权讲了一段话,成为指导江东集团几十年的发展策略。鲁肃的意思是:汉朝已经不行了,曹操又不可能马上除掉,你只有占据江东,与曹操成构成鼎足之势。观察天下变化。趁着现在曹操忙着北方战乱,还顾不过来,应该剿灭黄祖,进攻刘表,占据长江全线,然后可以称帝图谋天下。

鲁肃劝孙权尽快占据荆州,所谓“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

孙权年纪轻轻,但城府很深,他没有过于暴露自己的企图,也没有深入表态,只是说现在尽自己的力气,辅助汉朝天子。接下来,他则按照鲁肃的建议,执行荆州战略,内部剿灭山越,外部进攻刘表,向长江上游发展。孙权的荆州战略对东吴的生成发展有极大关系。荆州是他得以保守江东、发展势力的重要门户,是与北方曹魏长期抗衡的一道屏障。唯有占领荆州,全据长江,才有东吴在三国争雄中的历史地位。

荆州就是孙权的命根子。在争夺荆州的反复较量中,他甚至为取得荆州而背弃吴蜀联盟,结好曹魏,向曹魏俯首称臣,不惜采用一切手段。因为有了荆州才有他的东吴,才能抗御强大的曹魏。

趁着曹操在北方大战袁绍的时机,东吴势力不断向西扩展。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击败了自己的仇人——据守在江夏的黄祖,势力扩张到了长江中游,眼看就可以击败刘表。此时,曹操刚刚击败了乌桓,统一了北方。看到孙权已经做大,荆州就要被拿下,曹操也坐不住了,没有来得及休整,就率大军南下进攻襄阳。刘表继承人刘琮不战而降,荆州被曹操占领。接着,曹操从江陵顺江东下,图谋一举消灭孙权。出发前,他写信恫吓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历史上决定三国分立的赤壁大战就爆发了。

曹操的敌人不是仓皇南下准备投靠“苍梧太守吴巨”的刘备,而是“紫髯碧眼”的孙权。孙权采纳鲁肃、周瑜的意见,听从诸葛亮的劝告,做出了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的果断决定。这既是为东吴的前程着想,也是从荆州得失利弊对东吴的影响考虑。

赤壁一战,孙刘联盟获得了胜利,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荆州怎么办?这件最重要的战利品如何分割?

赤壁之战的主力部队是东吴,刘备军只起到了陆上追击的作用。战争结束后,周瑜将刘备部队安排到了南郡长江以南的油口地区,刘备将其改名为公安。汉末南郡辖地十七城,大部分在江北,江南只有现在的宜都、公安、秭归的狭长区域。而宜都以西,刘备军还没有到达。刘表的部属大多投靠了刘备,人多了要吃粮,干部多了要岗位。建安十五年,也就是曹孟德写《述本志令》的时候,刘备亲自去京口(现在镇江)找孙权要地盘。

当时荆州地区一共设七个郡,曹操控制着南阳,孙权占据着南郡和江夏的部分地区。剩下的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四郡都在刘表余部手中。东吴的军队还在北方淮泗之间与曹操进行拉锯战,无暇顾及南方。而刘备希望能够向南发展,拿下这南面的四郡,作为自己的发展空间。

在刘备方看来,是去和孙权交涉,争取默许自己攻占四郡,请求东吴方面不要干涉。而在东吴方看来,荆州之主本来应该是孙权,而刘备不过是来借荆州的。

东吴的吕范当时就建议孙权扣押刘备,周瑜也写信提出他的最佳解决方案,要求趁机把刘备留在东吴当人质,送给美女和玩物,把关羽和张飞分开为己所用。只有鲁肃提出适当扶植刘备,既保全了孙刘联盟,也建立起一片战略缓冲区。孙权接纳了鲁肃的建议,还把20岁的妹妹嫁给了49岁的刘备。

此时,曹操当时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主力退回北方,但其实力仍然最为强大,仍旧是孙氏集团的主要敌人。孙权尽管不情愿,但为了巩固孙刘联盟的大局,还是采用了“借”地、嫁妹的方式维持关系。刘备取了荆州四郡后,在荆州的实力远远超过了孙权,成为荆州之主。他自领了荆州牧,又上表推荐孙权为徐州牧,力图从官方立场明确荆州的归属。

赤壁之战的主力是东吴军队,但战利品却被刘备拿走了。战役统帅周瑜自然有扣押刘备的想法,而孙权却展示了极高的战略眼光和忍耐力。在东吴的荆州战略中,全据长江是最关键的一步,但不得不与刘备集团共同分享这一地理要地。为了对抗主要敌人曹操,孙权愿意先忍下这口气,把荆州“借给”刘备。

曹操听说了这件事时,正在吃饭,不由得把筷子都扔到了地上。

在孙刘联盟的制约下,曹操不再大举南下,而东吴则在此时向外扩展势力,将前线向北推到了淮河流域,在合肥附近展开了一系列战争,同时向南拓展到交州。

由于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而荆州对东吴来说又至关重要,吴、蜀之间矛盾上升,联盟内部围绕荆州归属存在着尖锐的斗争。这方面的矛盾与斗争,从孙权借出荆州后不久就开始了。先是孙权约刘备共取西蜀,以图收回荆州。刘备心想自取西蜀,婉言拒绝。吴军准备单独出发,刘备坚决不让过境。之后刘备入川,孙权派船至公安将孙夫人接回东吴,表明他的强烈不满。

刘备取得益州后仍然不肯归还荆州,孙权于215年派出江南三郡(长沙、零陵、桂阳)的地方长官想强行接管,结果都被关羽赶走。接着,孙权派吕蒙引兵前来夺取,吴、蜀之间展开江南三郡的武力相争。由于曹操在此时进兵汉中,刘备生怕汉中失守,危及益州,才与孙权妥协,双方以湘水为界划分了三郡的势力范围。吴、蜀荆州之争表面上平息了下去,但矛盾已经尖锐化。

此时孙刘联盟已经脆弱如纸。荆州是要拿的,孙权考虑的是如何夺回最划算。

永恒的利益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出兵攻打孙权,两军在濡须口对峙。第二年,孙权突然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定,派出都尉徐详找曹操“请降”。曹操当即“报使修好,誓重结婚”。一个以孙权“请降”为前提的各自为用的临时同盟,戏剧性地结成了。敌人与盟友之间完成了一次对换。

19世纪英国外相巴麦尊曾经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近2000年前,孙权已经这么做了。

刘备入川后,地跨荆州、益州,实力大增,诸葛亮的“隆中战略”已经初步形成。刘备集团在西北地区取得了连续胜利,占据汉中,迫使曹操后撤长安。随后又接连占领了房陵和上庸,营造东进之势,与在荆州的关羽遥相呼应,给曹操在南方的重要据点襄阳以重大威胁。这时不仅曹操已经感到了刘备的压迫感,孙权感到刘备、关羽的威胁已经超过了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进攻樊城的曹仁,并且留下兵防备东吴的吕蒙。不知地利的于禁和庞德被突如其来的山洪围困,让关羽大获全胜。关羽和孙权关系不好,扬言说,攻下樊城后接下来就要收拾孙权。如关羽获胜,蜀对吴造成的压力当更大。起初孙权想乘机攻取曹魏的徐州,但遭到吕蒙的反对,他劝孙权说不如趁机干掉关羽,削弱已经日渐做大的刘备势力。

吕蒙的主张显然更符合东吴的利益。孙权改变主意,采取与曹魏联合,达成夹击关羽的密谋。关羽在吕蒙的偷袭下,一败涂地,荆州全部丢失。

从本质上说,曹、刘、孙三大集团是零和关系的博弈。即一方所得,既是另一方所失,不存在多方共赢的局面。所以各自的出发点,均在于权衡三方关系,进而考虑自己的利益所在。在这样一个三角结构中,对任何一方来说,其他两方都是自己的敌人或潜在的敌人,所谓朋友只是一时的。联合一方对抗另一方,都于己是有利的。

三国之中本不存在永恒的朋友或者敌人。孙权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曹、刘皆可为敌或为友,只是不同情况下的选择。

但由于曹刘双方都有鲜明而敌对的政治立场,一方自称皇族后裔,一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所谓“汉贼不两立”,这就导致曹、刘双方只能在这个三角游戏中选择互为敌人的固定角色。反倒是没有任何政治旗号、没有立场的孙权,获得了较大的空间。他可以在魏蜀两大集团中游刃有余,充分利用两者的矛盾,削弱对方保存自己。

关羽丢了荆州,也丢了脑袋。孙权还耍了个小聪明,把关羽头颅献给曹操,以期望制造假象,把刘备复仇的矛头引向曹操。这自然被老谋深算的曹操识破。

斩杀关羽后,孙权虽然遣使到刘备处求和,但他已深知,东吴与刘备之间必有一战,而且是大战。此时他必须与曹操走得更近一些。第二年,他给曹操写了一封充满阿谀之辞的信,“上书称臣,称说天命”,让曹操顺应天意当皇帝,自己愿意向曹氏称臣。

十余年前,孙权斩断桌子决心与曹操一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而现在为了夺回荆州,他不惜放下身段,不仅向曹操称臣,还建议曹操称帝。我们面前仿佛是两个孙权,但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孙权的一生志向就是纵横天下,保持自身独立,不然的话,20岁时曹操要他送儿子做人质,他早就送了。此时他不仅希望和曹操集团的外交关系能够巩固和升级,在与刘备战争时不至于腹背受敌。而更深的想法是,让曹操成为众矢之的。曹操称帝自然触及了刘备的政治底线,复仇矛头就可能从东吴转向曹魏。

曹操虽然被孙权说中了心事,但还是很冷静。他把信拿出来给群臣看,并说,这孩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

一年后,曹操死了。曹丕继位为魏王,并取代汉朝称帝,封孙权为吴王。孙权的群臣们认为,不应该接受魏国的封号,而应当称上将军九州伯。孙权说,自古以来从来没听说过九州伯,从先汉高祖也被项羽封为汉王,这不过是形势所迫,那又有什么损失呢?

实际上,孙权一向对这些面子上的事看得很淡。在攻击关羽前,为了试探军情,他还打算自降级别,与关羽联姻结为亲家。

后来为了巩固和曹丕的关系,孙权多次向其进贡。有些东西还是曹丕点名要的“珍玩之物”,如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斗鸭等等。大臣们面子上过不去,孙权还出来做工作。但是对于魏国几次要求他送儿子为人质的要求,他都找各种理由拒绝了。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孙权说,“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将其比作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勾践。

曹丕果然被孙权所麻痹。作为建安七子之一,曹丕自负颇有文采,认为孙权不过是一介武夫。曹丕曾不屑地问孙权的使者赵咨:你们吴王有什么学问么?赵咨巧妙地回击说,吴王国务繁忙,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胸怀大志,有点时间就看一些历史经典,不像有些书生就喜欢寻章摘句罢了。

与孙权相比,曹丕对于三国鼎立的形势一直缺乏清醒的认识,在处理吴、蜀关系上都多次出现错误,要么错失战机,要么构恶关系。孙权则利用了曹丕自大、虚荣的弱点,外卑而内亢,一切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有用时为友,无用时为敌。

在后来孙刘之间的夷陵之战中,曹丕没有听从大臣的建议趁机进攻东吴,丧失了绝佳的战机。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挥师南下,兵临濡须,遥望东吴战船,“各分队伍,依次摆列,旗分五色,军器鲜明”,他不禁对年轻英俊、治军有方的孙权发出了赞叹。曹操和孙坚同岁,是孙权的父辈。他也有25个儿子,若论诗词歌赋,都比孙权强,但是论忍辱负重、纵横捭阖,却都难比孙权。

孙权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后,又重新与蜀国结为联盟,共同对抗曹魏,双方还协议划分了魏国的领土。直到魏、蜀称帝后8年,孙权才建号称帝,至252年去世。在他登上政治舞台的50多年间,对手已经换了好几茬,从刘备到刘禅,从曹操到曹丕、曹叡、司马氏家族。江东这面大旗没有在他手里倒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最杰出的外交家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
三国孙权送上美女妹妹为何没套住刘备?
诸葛亮欺他、刘备骗他、孙权责他、周瑜骂他、关羽瞧不起他,却不知道他才是三国最有本事的人
三国十大绝色美女排行究竟谁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