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我实现的预言

人们更多地去证实规则,而不是证伪规则,这种倾向被称作“证实偏好”。它还经常用来表示决策者偏好与假设一致的信息,而不是那些不一致的信息。

证实偏好是“正性实验策略”的结果,这是一种有用的直觉,但并不是最优的,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导致非常严重的困难。

自身永存的社会信念

人们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这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假设会变成自我验证性的假设,并且信念会变成自身永存的信念……从这个观点出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如此多关于他人的普遍信念(特别突出的是,明显错误的社会及文化刻板印象)会非常难以改变。

即使一个人将要对这些信念产生足够的怀疑并主动地对它们进行验证,他仍然可能会“找到”那些他需要用来证实及坚持这些信念所需要的全部证据。这样,最终这个人将会持有一种安全的(但是毫无根据的)感觉,即这些信念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它们通过了十分恰当和精确的评估过程。

皮格马利翁效应

按照人们应该成为的样子去对待他们,并且你要帮助他们变成他们能够成为的样子。——歌德

起初,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指对情况的错误定义引发了一种新行为,这种新行为使得最初的错误概念变为了真实的。自我实现预言的外在效果是使得错误的盛行得以延续。因为预言者会引用真实的事件进程来证明他从一开始就是正确的……这就是社会逻辑的反常之处。

自我实现的预言是错误的概念,但它们是那种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错误概念。

在一个研究中,小学教师得到了关于自己学生的一些诊断性信息,这些信息暗示占总数 20% 的学生将会在未来的学业中获得巨大发展。在 8 个月后的 IQ 测试中,这些学生的成绩确实比其他学生长进得快。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高成就者是随机选出的。显然,教师给予了这些“巨大发展者”更多的赞扬和关注,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学生确实比其他人发展的更好。这种现象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来自萧伯纳的戏剧《皮格马利翁》,剧中希金斯教授通过教给一个卖花姑娘如何着装和说话,使她真正变成了一位“淑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自己的期望——既对于他们自己的表现也对于他们老师的表现的期望——能够影响师生关系和学生的表现,且影响程度不亚于教师的期望。

自我实现的刻板印象

人们往往会通过非语言线索表现出他们对于别人的态度。比如说,当人们对某人持有正性态度的时候,他们就会让自己和那个人靠得相当近,表现出高度的目光接触、更为直接的肩部相向,以及更多的身体前倾。

另一方面,人们往往避开那些名誉不佳的人。比如,他们会很快中止与这种人的会面,并且与他们保持更远的距离。

结论

人们寻求证实性证据的倾向——不管是逻辑问题解决的任务、职业面试、在班级背景下,还是其他方面——是广泛存在且业已确定证实的。

证实偏好可能难以消除。

但有一种策略可能是关注动机因素。当决策者关注到事物可能朝不同的方向发展或者要进行评估的人可能会持有不同的倾向的时候,他们会大致等同地采用证实性和证伪性证据进行衡量。

另外一个有价值的策略可能是采用鼓励证伪性回答的方式来组织问题。这样的方法也会减少自我实现的预言和自我实现的刻板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员工管理的罗森塔尔效应
一流领导者如何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带出一流团队?(管理必读)
'期待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X 皮格马利翁效应 | 岩读
别傻了,牺牲自己的人生,只为一场取悦
为什么你相信什么可能就会是什么?(上)
皮格马利翁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