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定惠地学辑要1

自古不足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本辑以《中国地质》为主料,辅之于各类地质期刊资料、成果报告及网络信息;用较为严谨的编排顺序作为归类依据,撰编出时新的地质资讯;以适于社会上广大地学研究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备用。

一、常备知点

1、地质学研究是由已知的知识去探讨未知的问题。但已知的少,未知的多;如太古宙的大陆地壳乃至岩石圈是如何形成的?

2、第二找矿空间:500—2000M;第三找矿空间:2000—4500M。

3、一个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取决于最后一次的最强烈的岩浆—构造事件。

4、成矿作用和矿床是壳—幔物质分异作用的表现和产物。矿床是聚集一定数量有用组分在现今技术下有经济价值的深部岩石圈壳—幔物质。

5、地槽— 地台→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大陆动力学(89年美发布)。

6、黑色金属:Fe(铁)、Mn(锰)、Cr(鉻)、Ti(钛)、V(钒);

  有色金属1:Cu(铜)、Pb(铅)、Zn(锌)、Ni(镍)、Co(鈷)、Al(铝);

  有色金属2:W(钨)、Sn(锡)、Mo(钼)、Sb(锑)、Hg(汞)、Bi(铋);

  稀有金属:Pb(铅)、Be(铍)、Nb(铌)、Ta(钽);

重金属:比重大于5.0g/cm3 的金属元素。

7、Pb(铅)、Zn(锌)的成矿温度150-300℃;

W(钨)、Sn(锡) 的成矿温度280-500℃

8、柯石英的成矿温度700℃,压力大于2.8Gpa.成分SiO2石英的高压变体,是典型的撞击变质矿物。密度为2.92,大于石英的2.65.但温压降低后,易转化为石英;镜下有放射状膨胀裂纹。

9、干裂自角砾岩:陨坑构造最可靠的标志。

10、发现物探异常是第一步,地质解释好才能出效果:

(1)导数方法处理异常场,使异常更加复杂化,增加解释的复杂性。

(2)分解异常:用延拓,子波分析法可将不同深度的异常分开。但如何将水平分列的几个异常分开,或从总异常中划分出单个矿体的异常;尤其是异常叠加:即多部位多矿层,或多种矿体形成的组合异常分开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11、中国版图相对来说具备“最大紧实度的几何形式”,几千年来,受外部干扰较少,成为其统一帝国长期稳定的重要原因。

12、地质找矿工作的一般流程:物理掌握(岩性、矿物、元素及组合)==理论指导(要求)==仪器研制==系统采集==数据整理==反演解释。

13、地震P(纵)波:传播最快,发生上下震动,使物体松垮;

S(横)波:使物体前后左右摇动。

14、印度板块N2-Q期间以“猎豹”的速度向亚欧大陆嵌入。将中国东西部原属东西向展布的泛盆地转为“之”字形。

15、截止2012年,中国33个超大型内生金属矿中;有17个分布在东部,形成于燕山期。

16、印支运动奠定现今中国大陆的主体构造格局,被誉为“定格运动”;是中国大陆由海相转陆相的历史性转化。是中国“陆相生油”的基础。

17、中国东部太古宙至中生代沉积物不含砂金;只有新生代(至早为晚白垩世)沉积物中含有砂金矿床。

18、江西省面积约170438Km2 ,沉积岩面积约134000Km2,占总面积78.8%;火成岩约36000Km2,占总面积21.1%。变质岩几乎遍布各个地质构造单元。

19、岩石物性数据记录的信息主要包括:空间地理属性(经度、纬度、深度);岩石属性(名称、岩石亚类、岩石类、岩石大类);地层属性(段、组、群、地层小区、分区、区、大区、所属时代)[岩石属性、地层属性又均为地质属性];物理属性(物性参数、测试仪器);文档属性等。

20、物性数据清理时,常用统一计量单位是:坐标:Km,深度:m,密度:103Kg/m3,磁化率:10-5SI剩磁强度10-3A/m电阻率:Ω·m,极化率:%。

21、江西岩石磁化率的均值为127.6:依沉积岩(39.8)、火成岩(167.1)、变质岩(826.1)的成因不同而增高。剩磁强度具有类似情况,故根据磁化率异常可宏观反映不同成因类型的岩石。

22、江西各大类岩石中的密度相差不大。但大类下各岩石类的密度,相差悬殊:沉积岩中的非蒸发岩类(2.70);可燃有机岩1.48;陆源碎屑岩0.05;火成岩中辉绿岩(2.80)比其它岩类(2.60)要高;变质岩大类中区域变质或混合岩化变质岩类比动力变质、接触变质、气-液变质岩类相差在0.05~0.30。均可用重力法加以区分。

23、华夏古陆是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首先提出;李四光首先支持。现演绎为华夏地块、华夏古陆块。

24、地台、古陆、克拉通等概念来源于普遍观察到的一个基本事实,即“强烈变质变形的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未变质变形(或轻微变质变形)的晚前寒武纪及显生宙盖层”(如果取消时代约束,那几乎所有年轻造山带均可因其发育第四系盖层而被论证为古陆。)。

25:世界著名的地台、古陆包括:属于劳亚古大陆体系的俄罗斯地台(含波罗的地盾)、西伯利亚地台;北美加拿大地台;属于冈瓦纳古大陆体系的印度地台;巴西地台、澳洲中西部地台、南非、华北等。

26、造山带是由初生地壳、来自古陆的沉积物以及一些小规模的古陆碎块(地体)组成。所以,显生宙造山带的物质常常会给出早期寒武纪甚至太古宙的同位素年龄记录。

27:世界著名的造山带包括:阿尔卑斯造山带(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康瓦尔的古生代造山带;贝加尔造山带(中生代);中南半岛显生宙造山带(含缅甸、马来、泰国);澳洲东南部显生宙造山带;北美地台西部的科迪勒拉造山带;巴西地台西部的安第斯造山带等。

28、一般将元素分为亲氧、亲硫和亲铁元素。钨是亲氧元素。

29、软硬酸碱(即SHAB)理论认为:在元素或离子中,F-是最硬的碱。它可以打断Si-O-Si间的桥键;电价高,半径小的离子,如W6+、U6+、Mo6+、Ta5+(钽)、Nb5+(钕)、Sn5+、REE3+()、Be2+(铍)等,[富含此类组分的矿床经常发育含氟矿物,如萤石、氟磷酸铁锰矿、黄玉等。]极易与F-络合而形成各种络阴离子,因此,它们在地球化学上被称为亲氟元素;这些络阴离子在富K+溶液中稳定,易于形成成矿溶液而迁移、富集、成矿。

30、既使没有外来流体加入,构造动力作用(如强烈挤压或剪切)所导致的流体包裹体所释出的流体,就足以使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转移和再活化;然后在脆性变形造成的张性空间中沉淀。如:无论降压爆裂还是剪切破坏,从榴辉岩造岩矿物流体包裹体中所释出的流体均有可能使钛从榴辉岩中发生活化迁移,形成局域分布的金红石-石英脉。

31、区域变质作用都发生在造山带内: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含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发生在增生型造山带的俯冲洋壳一侧;低压高温变质(区域热流变质)作用发生在岩浆弧背景;中压中温变质(区域动热变质)作用发生于大陆碰撞造山带地区。

32、造山型矿床划分的三阶段(可包括若干亚阶段或世代):早期为遭受韧/脆性剪切而变形、破碎的石英脉或次生交代石英岩,指示形成于挤压或压扭构造背景(之前)下,属挤压造山环境;中期为细粒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网脉充填于早期石英脉裂隙或角砾之间,一般见不到构造变形现象,指示没有强烈的挤压造山作用;晚期发育梳状/晶簇构造(无变形)的石英-碳酸盐细脉,属典型的张性裂隙充填产物,指示网脉形成于伸展或张裂条件。也被解释为由挤压隆升造山转变为伸展垮塌过程(即造山晚期)的标志。

33熔融机理:挤压→褶皱收缩→地壳增厚(>45Km)单位截面积垂向柱体内的放射性生热增高→断片叠置→断裂运动→产生剪切热

→两者共同使地壳增温→地壳下部结晶片岩、片麻岩(脱水熔融)。

34、岩浆侵入造成大陆地壳加厚(>50Km)和减薄(<50Km),为对流地幔提供条件。

35、1927年,翁文灏先生提出“燕山运动”一词;概括燕辽地区侏罗—白垩时期的造山运动。

36、W.Smith于1815年制作出第一份地质图。

37、地表往下,依次出现的是:上地壳→中地壳→低速层→下地壳→莫霍面→上地幔→软流层。

38、1995年,将Cd、Hg、Pb、As、Cu、Zn、Cr、Ni等8个重金属元素列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9、根据污染浓度变化,可进行分子地层学划分。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OCPs:有机氯杀虫剂类;PCBs:多氯联苯(电力容器);均具生物富集性,有可能重新释放。1952年批量生产HCHs和DDTs有机氯农药;82年达最高峰,83年停止生产、使用;其使用总量比同期国际多3倍多;要消失其中的95%,需要10-30年。

40、河姆渡(宁波-绍兴余姚江,S:4万M2)新石器遗址。中断于最繁荣的第一期文化发展中(6500-6200年);为古地磁极性倒转(漂移)所致:其文化层中发现的微体古生物被认为是异地埋葬产物,且有的是湖泊、河口三角州淡水沉积物;应为地震引发的海啸或暴潮所致。具区域对比意义。

41、钨、锡元素富集于地壳;铜元素富集于岩石圈地幔。

42、现代冰川为2.90×1019Kg,仅占海水总质量2.1%;地质历史中海水体积变化是可以忽略的。

43、克拉通:多指规模大、时间老、长期稳定的大陆块体。中国有华北、扬子、塔里木三个克拉通。

44、地球早期演化中的重大事件包括:

(1)全球陆核生长(发生在2.4-2.7Ga的构造—岩浆事件);

(2)哥伦比亚超大陆(1.8-2.0Ga以强烈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变质、造山活动为标志的聚合;1.5-1.6Ga为裂解的时间);

(3)罗迪尼亚超大陆(1000--900Ma为聚合;840-720Ma为裂解的时间);

(4)冈瓦纳超大陆(727Ma为聚合;602Ma为裂解的时间。范围包括:非洲-阿拉伯半岛、印-巴次大陆、澳州、南美、南极)等多期超大陆聚合—离散等事件。

45、地球科学新的生长点:

(1)深部地质和星际地质;

(2)地磁场的成因;

(3)地幔对流的能源;

(4)类地天体的微生物取样。

46、我国地学研究对解决全球问题具有典型意义的新课题:

(1)古特提斯洋在古亚洲特别是在中国境内退却的路径;

(2)青藏高原的形成及高原隆升、全球变冷和季风演变三者因果关系。

(3)大别造山带山根出露的机制;

(4)下地壳组分及其物理性状;

(5)新能源如高原和深海干冰;来自地幔气体的无机成因油气;页岩气;沉积铀矿的开发等。

47、我国四大成矿域:

(1)古亚洲(古生代;北方):

(2)特提斯—喜马拉雅(古生代;南方):

皆发育有洋壳的弧、沟、盆、缝合带、弧后及陆缘沉积和构造岩浆带及造山同时的陆内盆地沉积等成矿环境;主岩为海相火山岩和蛇绿岩;除金属组合外,还产W、Pb、Zn、Ag等矿床模型。

(3)西太平洋(中、新生代;东部):叠置古亚洲、前寒武地块并在三江地区(金、澜、怒)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拼接;有明显继承和改造的岩浆-构造环境;以重熔—同熔的中、浅成花岗岩或相应的火山-侵入岩为岩石组合特征;以铌、钽、钨、锡、钼、铅、锌、汞、铜、金为成矿特色。

(4)前寒武地块构造成矿域(最古老;有克拉通、断隆、裂谷、陷槽古陆缘坳陷等四类成矿环境;以花岗岩-绿岩和火山-沉积建造为主岩的岩石组合;以Fe、Au、Cu、Pb、Zn、稀土、硼镁铁矿、菱镁矿为特色的矿床模型。)

48、我国地质区域组成:中朝、扬子、西域(达里木-柴达-阿拉善)、华夏及准葛尔—吐哈、佳木斯-松嫩等陆块及喜山、印度、西伯利亚和古太平洋的边缘地质体组成。

49、地震沉积学是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地质资料,确定地层岩石宏观特征、砂体成因、沉积体系发育演化、储层质量及油气分布的地质学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网
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
董树文
石英矿或可预测地质灾害 有助为核电站选址
地学发展史
[分享]矿山地质基础 - 放逐De太阳 - 畅享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