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需了解三大原则

可怜天下父母心,将孩子从一个不会说话只会哭的婴儿,一直养育成人,需要经历各种磨难。而其中困扰他们最大的难题,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

我们都知道,能在学习上名列前茅的,一个班级中只有几个人。很多时候,就算父母拥有万丈豪情,到最后也不得不接受孩子是普通人的事实。

但孩子们最终的学习成绩,差距不在于智商,而在于习惯。更何况,家长们每天坐在孩子身边辅导监督他学习,起到的效果也是比较渺小的,最佳的办法永远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一劳永逸。

但是,这件事岂有那么容易?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运用科学合理的策略。

01、为什么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也好老师也罢,在孩子身边监督,也许的确能起到一部分作用。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因此他们的大脑没有积极为学习腾出空间。

并且,由于长时间与家长或老师的监督绑定在一起,一旦失去照管,就可能出现巨大反弹,敷衍了事或直接不学习。

美国著名学者爱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的概念,主动学习是孩子被动接受的进阶版。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接受到的知识能在脑海中保存得更久。孩子对他人的依赖性太强,自然也就不愿意自己花费精力了,只有培养他的主动性和习惯,才能真正投入进去。

脑科学研究也是如此,一旦某种行为成为习惯,孩子在做这件事时就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使学习的层次获得提高。

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曾说,人类的动作90%都是习惯,多半是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欺负,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因而,很多家长明明忙于工作,晚上放学回家还监督孩子学习,可孩子的成绩却不如那些不用父母操心的孩子。

02、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时的误区

很多家长意识到了给孩子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也真正付诸于行动去做了,但总感觉收效甚微,这是因为方式出了问题。

1)过分唠叨反招致超限效应

大部分情况下,陪伴孩子学习的都是妈妈。相比较下,受感性思维驱使的妈妈通常更容易在教育中采用唠叨的手段。

但是,说得多了,语言的分量在孩子心目中就没有那么重了,转而陷入到超限反应中。

父母反反复复在孩子耳边唠叨的那些话,会逐渐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免疫力,习惯性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招致叛逆,做出与之相反的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越催孩子学习,孩子越磨蹭的缘故。

2)惩罚打骂抹杀自信心

很多父母认为想要孩子真正听话,打一顿就好了,这样的童年才完整。

不过心理学上,这是违背孩子意愿的做法,如果想让孩子养成习惯,就不能让他先对学习产生负面印象。

惩罚打骂的方式很可能当时就见效了,但终归是以强迫方式进行的,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懦弱。

即使真的听父母的话去学习了,又能学进去多少?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都在这样的暴力中被父母一点点抹杀掉了。

3)过度的物质奖励违背初衷

奖励是父母在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但近年来关于奖励的学问也是不断被各类专家提起。

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孩子写作业,家长每次都给奖励,这两件事就会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

某次突然没了奖励,孩子还愿意学习吗?这就像给老板工作,但对方不发薪水是一样的。

习惯是一个需要持续性进行的行为,而奖励明显不具备这种效用。

关于奖励,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

研究者让两组被试者玩一个全新的积木游戏,第一组只要通过一关就会获得一美元的奖励,第2组则没有任何奖励。一段时间后,研究者宣布实验结束,他们可以自由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直用通关来换取奖励的那一组,马上就放下了手中的积木,而没有得到奖励的第二组,都觉得游戏挺好玩的,继续摆弄着手里的积木。

家长要让孩子打心底里觉得学习是自己应该做的,而不是一种与金钱交换的条件。就算要用奖励,也应当适当使用。

03、心理学:培养学习习惯,父母需了解三大原则

想要将一个行为变成习惯,就需要经历被动——主动——自动化的过程,建立在重复、强化、惩罚的心理基础上。

1)登门槛效应——拆解目标

登门槛效应指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瑟的一项研究。

他们随机采访一组家庭,提出要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所有家庭都愉快答应。而后,他们又再次提出想挂一个不美观但很大的招牌,超过50%的家庭仍然同意了。

但是在采访另一组家庭的时候,他们直接提出要在窗户上挂一个不美观的大招牌,却遭遇了80%的拒绝。

也就是说,想让孩子接纳学习这种行为应该从低要求开始,不要一上来就把所有的学习任务压在孩子头上,要考虑孩子当下对学习的接受能力。

比如孩子厌学情绪比较重,家长可以先要求他保持完成50%的作业,而后到全部完成,再到写作业后预习明天的内容。

等到孩子慢慢习惯并能自我控制之后,再一点点加大难度,既能让孩子适应得更好,也能逐渐培养起习惯。

2)普雷马克原理——钻孩子的喜好空子

普雷马克原理来自于一个实验,让孩子们挑选完弹珠游戏机或吃糖。

而后,告诉那些喜欢吃糖的孩子,如果玩弹珠游戏机就可以多吃糖,告诉那些喜欢玩弹珠游戏机的孩子,多吃糖就可以玩弹珠游戏机。结果孩子们都能对自己不太喜欢的那样东西产生更大的兴趣。

这种方法老年人经常使用,其实就是跟孩子讲条件。

比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家长就告诉他先写完数学作业,就能看一集动画片。

当然,一开始孩子可能会不太配合,草草完成就要求看动画片。家长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时机,告诉孩子敷衍不合格,必须认真完成、字迹工整,才能看动画片,否则当天就禁止看动画片。

几天后,孩子逐渐了解父母是认真的提出这个要求,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也会接受不喜欢的学习。

3)化数为量

很多家长喜欢跟孩子这么说,再写40分钟作业就休息。结果是,孩子写到20分钟左右就明显怠慢了下来,心思已经不知道飞到哪去了,最后20分钟只马马虎虎解了一道题。

因此,父母可以试着把要求改成“再写三道应用题就休息”。

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也不会发生这种磨洋工的情况。

培养一个习惯,必须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合理的技巧,才能让孩子更快接受。

那些容易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厌烦情绪的唠叨、惩罚和物质奖励,一定要慎用。不要辛辛苦苦付出了许多,到头来反而白费功夫。

想要达成任何目的,都必须先找准方向,才能有所进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也是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如何恰当地奖励孩子 - 爸妈课堂 - K12教育空间 - Powered by X-S...
怎样奖励孩子最有效?掌握3个原则,你也能立竿见影地奖励孩子
矫正“作业拖拉”的两点体会(话外篇之04)
育儿
别怪孩子爱讲条件,是你的方法出了错
没有规矩的孩子,社会总有一天会教育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