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玉案词牌格律及名篇集锦

青玉案词牌格律及名篇集锦

一、青玉案词牌简介

青玉案,词牌名,又名“横塘路”“一年春”“西湖路”“青莲池上客”等。“横塘路”,来源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首句“凌波不过横塘路”。“一年春”源自欧阳修的《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首句“一年春事都来几”。“西湖路”源于宋韩漉《青玉案·苏公堤上西湖路》首句“苏公堤上西湖路”。“青莲池上客”,出现于《全金元词》,共三首,来源于金丘处机《青莲池上客·入关》、《青莲池上客·幽栖》和元王丹桂《青莲池上客·赠乌林答德润》。

青玉案调名取自东汉末年张衡的《四愁诗》中“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一句。张衡的《四愁诗》以诗的形式,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调名取自《四愁诗》的青玉案词也继承了其内涵,大多用来表达绵长悠远、温婉、悲凉的情思,也多包含有政治不得意、满腹愁苦无奈的声情内涵。

青玉案篇幅精悍短小,通过格律声韵的组合变化,使情感的传达更加迂回曲折。既可表达缠绵悱侧的感情,亦可以表达仕途沉浮,寄托政治抱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符合士大夫的审美诉求,为历代词人所喜爱。

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构思巧妙、情怀深婉,在词坛上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却也是一首抒发怀才不遇、仕宦不达的愁苦之词。正如其结句所言“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苏轼词《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表达送别友人思乡怀归之情:“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李清照的词《青玉案·征鞍不见邯郸路》诉送别亲人之绵绵悲痛:“相逢各自伤迟暮,犹把新词诵奇句。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吴文英词《青玉案·新腔一唱双金斗》抒写女子闺中情思:“吴天雁晓云飞后。百感情怀顿疏酒。彩扇何时翻翠袖。歌边拌取,醉魂和梦,化作梅边瘦。”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我最喜欢的诗词之一,其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全词为:“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青玉案词牌格律说明

青玉案作为宋代著名词调之一,广受人们所喜爱,名家作者众多,格式变化也多。《钦定词谱》(卷十五)载青玉案十三体,以贺铸词、苏轼词及毛滂词、史达祖词为正体,苏轼词仅前后段第五句不押韵与贺铸词不同;毛滂词前后段第五句不用韵、且后段第二句作六字折腰句法与贺铸词不同异;史达祖词仅后段第二句作六字折腰句法与贺铸词不同。以张炎词之叠韵,李弥逊、吴潜、胡铨词之添字,李清照词句法小异,曹组词句法小异、又添字,毛滂词用摊破句法,赵长卿词减字、句读参差等为变体。

(一)正体格律及例词

正体为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前段六句句式为“七六七四四五”,后段六句句式为“七七七四四五”,前段第二句为折腰六字句,前后段第四第五两个四字句可用对仗。以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为代表,格律与例词对照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凌 波 不 过横塘 路,

仄(仄)仄、平平[仄]

但 目 送、 芳尘去。

(仄)仄(平)平平仄[仄]

锦 瑟 年 华谁与 度?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月 楼 花 院, 绮 窗 朱 户,   

(平)仄平平[仄]

惟 有春知处。

(仄)平(仄)仄平平[仄]

碧  云 冉 冉蘅皋 暮,

(仄)仄平平仄平[仄]

 彩 笔空题断肠 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试 问 闲 愁知几许?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 川 烟 草, 满 城  风  絮,

(平)仄平平[仄]

梅 子黄时雨。

《钦定词谱》:此调以贺铸词、苏轼词及毛滂词、史达祖词为正体。若张炎词之叠韵,李弥逊、吴潜、胡铨词之添字,李清照词之句法小异,曹组词之句法小异又添字,毛词别首之摊破句法,赵长卿词之减字,赵词别首之句读参差,皆变体也。但诸词中,有前段第二句六字折腰,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六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七字,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六字不折腰,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亦有前段第二句五字者。又有前后段第五句或押韵,或不押韵者。各以类列,庶不混淆。此调后段第二句例作拗句,如欧阳修词“争似家山见桃李”,程垓词“别后谁吟倚楼句”,高观国词“入画遥山翠分黛”,吴文英词“不忍轻飞送残照”,南北宋人皆然。又此调后段起句,宋词俱“仄平仄仄平平仄”,惟黄庭坚“烟中一线”词“别恨朝朝连暮暮”,“恨”字、上“暮”字俱仄声,“朝朝”二字俱平声。第二句,宋词俱“仄仄平平仄平仄”,惟曹冠“烟村茂樾”词“枝上莺歌如解劝”,“如”字平声,“解”字仄声。前后段第三句,宋词俱“仄仄平平平仄仄”,惟石孝友词“剪剪霜风落平野”、“别后知他为何也”,“落”字、“为”字俱仄声,“平”字、“何”字俱平声。此等句法,宋人间一为之,非定格也,若汇参入图,恐失此调本体,故但详注以备考证。谱内可平可仄悉校所采诸词。

(二)变体一格律及例词

变体一为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此体与贺铸词句读等都相同,仅前后段第五句都不押韵与贺词不同,宋元词如此填者甚多,故也被视为正体。以苏轼《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为代表,格律与例词对照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三年枕上吴中路。

仄平仄、平平[仄]

谴黄耳、随君去。

仄仄平平平仄[仄]

若到松江呼小渡。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仄平平仄平平[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平仄平平仄平[仄]

常记高人右丞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作个归期天已许。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三)变体二格律及例词

变体二,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此体与苏轼词体基本相同,惟后段第二句为八字与苏轼词不同。以李弥逊《青玉案·杨花尽教难拘管》为代表,格律与例词对照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杨花尽教难拘管。

仄仄仄、平平[仄]

也解趁、飞红伴。

平仄平平平仄[仄]

骢马无情人渐远。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沙平浅渡,雨湿孤村,何处长亭晚。

仄平平仄平平[仄]

欲凭桃叶传春怨。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莫不似、斜风倩双燕。

仄仄平平平仄[仄]

纵得书来春又换。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只将心事,分付眉尖,寂寞梨花院。

《松隐集》曹勋词二首正与此同,但曹词前后段第三句“趁得梅花先春到”、“正怕和风都开了”俱作拗句。按此词前后段第五句第四字俱用平声,又与诸家异。

(四)变体三格律及例词

变体三为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此体前后段第五句都不押韵,与苏轼词同,仅后段第二句作六字折腰句法与苏词不同。以毛滂《青玉案·新凉》为代表,格律与例词对照如下:

平平平仄平平[仄]

芙蕖花上濛濛雨。

仄仄仄、平平[仄]

又冷落、池塘暮。

平仄平平平仄[仄]

何处风来摇碧户。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卷帘凝望,淡烟疏柳,翡翠穿花去。

仄平平仄平平[仄]

玉京人去无由驻。

仄仄仄、平平[仄]

忍独在、凭阑处。

仄仄仄平平仄[仄]

试问绿窗秋到否。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可人今夜,新凉一枕,无计相分付。

(五)变体四格律及例词

变体四,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此体前后段第五句用韵,与贺铸词同,仅后段第二句作六字折腰句法与贺词不同。以史达祖《青玉案·蕙花老尽离骚句》为代表,格律与例词对照如下:

仄平仄仄平平[仄]

蕙花老尽离骚句。

仄仄仄、平平[仄]

绿染遍、江头树。

仄仄仄平平仄[仄]

日午酒消听骤雨。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青榆钱小,碧苔钱古,

平仄平平[仄]

难买东君住。

平平仄仄平平[仄]

官河不碍遗鞭路。

仄平仄、平平[仄]

被芳草、将愁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多定红楼帘影暮。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兰灯初上,夜香初炷,

平仄仄平[仄]

犹自听鹦鹉。

(六)变体五格律及例词

变体五,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一叠韵。此体与史达祖词基本相同,仅前后段第四句多押一韵,第五句用叠韵与史词不同。以张炎《青玉案·万红梅里幽深处》为代表,格律与例词对照如下:

仄平平仄平平[仄]

万红梅里幽深处。

仄仄仄、平平[仄]

甚杖屦、来何暮。

仄仄平平平仄[仄]

草带湘香穿水树。

平平仄[仄]

尘留不住,

平平仄[仄]

云留却住,

平仄平平[仄]

壶内藏今古。

仄平仄仄平平[仄]

独清懒入终南去。

仄平仄、平平[仄]

有忙事、修花谱。

仄仄仄平平仄[仄]

骑省不须重作赋。

平平平[仄]

园中成趣,

平平仄[仄](叠韵)

琴中得趣,

仄仄平平[仄]

酒醒听风雨。

(七)变体六格律及例词

变体六,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此即苏轼词体,仅前段第二句也作七字句不同。以吴潜《青玉案·人生南北如歧路》为代表,格律与例词对照如下:

平平平仄平平[仄]

人生南北如歧路。

平仄平平仄平[仄]

惆怅方回断肠句。

仄仄仄平平仄[仄]

四野碧云秋日暮。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苇汀芦岸,落霞残照,时有鸥来去。

仄平仄仄平平[仄]

一杯渺渺怀今古。

仄仄平平仄平[仄]

万事悠悠付寒暑。

平仄仄平平仄[仄]

青箬绿蓑便野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有山堪采,有溪堪钓,归计聊如许。

 按张矩词前段第二句“秋在黄花羞涩处”正与此同,但“羞”字平声,“涩”字仄声。

(八)变体七格律及例词

变体七,双调六十九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此亦苏轼词体,仅前段第二句七字,后段第二句八字与苏轼词不同。以胡铨《青玉案·宜霜开尽秋光老》为代表,格律与例词对照如下:

平平平仄平平[仄]

宜霜开尽秋光老。

仄仄仄仄平平[仄]

感动节物愁多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尘世难逢开口笑。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满林风雨,一江烟水,飒爽惊吹帽。

仄平平仄平平[仄]

玉堂金马何须到。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且斗取、尊前玉山倒。

仄仄平平平仄[仄]

燕寝香清官事了。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紫萸黄菊,皂罗红袂,花与人俱好。

(九)变体八格律及例词

变体八,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此体即苏轼词体,惟前段第二句六字不折腰与苏轼词不同。以李清照《青玉案·征鞍不见邯郸路》为代表,格律与例词对照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征鞍不见邯郸路。

仄仄平平平[仄]

莫便匆匆归去,

平平平平平仄[仄]

秋风萧条何以度。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流连处。

平平仄仄平平[仄]

相蓬各自伤迟暮。

平仄平平仄平[仄]

犹把新诗诵奇句。

平仄平平平仄[仄]

盐絮家风人所许。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如今憔悴,但馀双泪,一似黄梅雨。

(十)变体九格律及例词

变体九,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以曹组《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为代表,格律与例词对照如下:

仄平仄仄平平[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仄仄仄平平[仄]

路转陡疑无地。

仄仄平平平仄[仄]

忽有人家临曲水。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渔樵市。

平平仄仄平平[仄]

凄凉只恐乡心起。

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凤楼远、回头漫凝睇。

平仄平平平仄[仄]

何处今宵孤馆里。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此与李清照词同,惟后段第二句八字异。按曹词别首前段第二句“在家纵贫亦好”,后段第二句“正思乡、惊时梦初觉”,正与此同。

(十一)变体十格律及例词

变体十,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以毛滂《青玉案·今宵月好来同看》为代表,格律与例词对照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今宵月好来同看。

仄仄仄、平平[仄]

月未落、人还散。

仄仄平平平平[仄]

把手留连帘儿畔。

平平平仄仄平[仄]

含羞和恨转娇盼。

仄平仄,平平[仄]

任花映,春风面。

平平仄仄平平[仄]

相思不用宽金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也不用、多情似玉燕。

仄仄平平仄平[仄]

问取婵娟学长远。

仄仄平平仄仄[仄]

不必清光夜夜见。

仄仄仄,平平[仄]

但莫负,团圆愿。

此词前段第二句六字,后段第二句八字,与李弥逊词同,惟前后段第四、五句减一字作七字一句,两结添一字俱作六字句异。

(十二)变体十一格律及例词

变体十一,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以赵长卿《青玉案·恍如辽鹤归华表》为代表,格律与例词对照如下:

仄平平仄平平[仄]

恍如辽鹤归华表。

仄仄平平[仄]

阅尽人间巧。

平仄仄平平仄[仄]

天乞一堂山对绕。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微波不动,岸巾时照,

仄仄平平[仄]

照见星星好。

仄平平仄平平[仄]

舞风荷盖从敧倒。

仄仄平平仄平[仄]

碧树生凉自天杪。

平仄平平平仄[仄]

谁识元龙胸次浩。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骑鲸欲去,引杯独啸,

仄仄平平[仄]

醉眼青天小。

此即贺铸词体,惟前段第二句五字异。按赵词别首前段第一、二句“结堂雄占云烟表。万象争呈巧”,正与此同。

(十三)变体十二格律及例词

变体十二,双调六十八字,前段五句四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以赵长卿《青玉案·梅黄又见纤纤雨》为代表,格律与例词对照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梅黄又见纤纤雨。

仄仄平平仄平[仄]

客里情怀两眉聚。

平仄平平平仄[仄]

何处烟村啼杜宇。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

仄平平仄平平[仄]

利名萦绊何时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恼乱愁肠成万缕。

仄仄平平平仄[仄]

满眼兴亡知几许。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

此词前后段第一、二、三句与吴潜词同,前结两句与毛滂“今宵月好”词同,但少押一韵。后结三句仍照苏词体填,句读参差,亦变调也。按后段第二句不作拗体,亦与诸家异。

三、青玉案名篇集锦

1.《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宋] 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2.《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宋] 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3.《青玉案·烟中一线来时路》[宋] 黄庭坚

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时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4.《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宋]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所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5.《青玉案·良夜灯光簇如豆》[宋] 周邦彦

良夜灯光簇如豆。占好事、今宵有。酒罢歌阑人散后。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玉体偎人情何厚。轻惜轻怜转唧口留。雨散云收眉儿皱。只愁彰露,那人知后。把我来僝僽。

6.《青玉案·今宵月好来同看》[宋] 毛滂

今宵月好来同看。月未落、人还散。把手留连帘儿畔。含羞和恨转娇盼。恁花映春风面。

相思不用宽金钏。也不用、多情似玉燕。问取婵娟学长远。不必清光夜夜见。但莫负、团圆愿。

7.《青玉案·玉人为我殷勤醉》[宋] 毛滂

玉人为我殷勤醉。向醉里、添姿媚。偏著冠儿钗欲坠。桃花气暖,露浓烟重,不自禁春意。

绿榆阴下东行水。渐渐近、凄凉地。明月侵床愁不睡。眉儿吃皱,为谁无语,阁住阳关泪。

8.《青玉案·芙蕖花上濛濛雨》[宋] 毛滂

芙蕖花上濛濛雨。又冷落、池塘暮。何处风来摇碧户。卷帘凝望,淡烟疏柳,翡翠穿花去。

玉京人去无由驻。恁独坐、凭阑处。试问绿窗秋到否。可人今夜,新凉一枕,无计相分付。

9.《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宋]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10.《青玉案·田园有计归须早》[宋] 曹组

田园有计归须早。在家纵贫亦好。南来北去何日了。光阴送尽,可怜青鬓,暗逐流年老。

寂寥孤馆残灯照。乡思惊时梦初觉。落月苍苍关河晓。一声鸡唱,马嘶人起,又上长安道。

11.《青玉案东风冉冉迟芳昼》[宋]曹勋

东风冉冉迟芳昼。渐黄缀、疏疏柳。为惜春来通安否。可能相就,径须图醉,莫问伤春瘦。

陶然共酌新醅酒。咏好句、须还凤楼手。唱了新词归来後。琐窗香暗,语声和笑,喜入灯花秀。

12.《青玉案尘埃踏遍长安道》[宋]曹勋

尘埃踏遍长安道。念云水、归来好。趁得梅花先春到。冷云疏雨,暗香寒艳,万玉明清晓。

青革奚黄帽从渠笑。粲十里、冰姿步时绕。正怕和风都过了。已输高士,锦囊翻句,醉后先倾倒。

13.《青玉案·征鞍不见邯郸路》[宋]李清照 

征鞍不见邯郸路,莫便匆匆归去。秋风萧条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留连处。

相逢各自伤迟暮,犹把新词诵奇句。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 

14.《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5.《青玉案·恍如辽鹤归华表》[宋] 赵长卿

恍如辽鹤归华表。阅尽人间巧。天乞一堂山对绕。微波不动,岸巾时照。照见星星好。

舞风荷盖从敧倒。碧树生凉自天杪。谁识元龙胸次浩。骑鲸欲去,引杯独啸。醉眼青天小。

16.《青玉案·结堂雄占云烟表》[宋] 赵长卿

结堂雄占云烟表。万象争呈巧。老木参天溪四绕。乱山横秀,一湖澄照。天付阴晴好。

夜空唤客清樽倒。明月飞来上林杪。凉满九霄风露浩。酒慵起舞,一声清啸。平压波声小。

17.《青玉案(残春)》[宋] 赵长卿 

梅黄又见纤纤雨。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

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

18.《青玉案·东门杨柳空盈路》[宋] 赵长卿

东门杨柳空盈路。系得征鞍能驻不。暗绿枝头新过雨。柔丝千尺,乳莺百啭,似怨行人去。

行人去後如何处。去向天边簉鵷鹭。瑶管琼台多雅趣。花砖稳上,玉阶阔步,肯念人尘土。

19.《青玉案·天涯目断江南路》[宋] 赵长卿

天涯目断江南路。见芳草,迷风絮。绿暗花梢春几许。小桃寂寞,海棠零乱,飞尽胭脂雨。

子规声里山城暮。月挂西南梦回处。满抱离愁推不去。双眉百皱,寸肠千缕,若事凭鳞羽。

20.《青玉案杨花尽做难拘管》[宋] 李弥逊 

杨花尽做难拘管。也解趁、飞红伴。骢马无情人渐远。沙平浅渡,雨湿孤村,何处长亭晚。

欲凭桃叶传春怨。算不似、斜风倩双燕。纵得书来春又换。只将心事,分付眉尖,寂寞梨花院。

21.《青玉案·乙酉重九葛守坐上作》[宋]胡铨

宜霜开尽秋光老。感节物、愁多少。尘世难逢开口笑。满林风雨,一江烟水,飒爽惊吹帽。

玉堂金马何须道。且斗取、尊前玉山倒。燕寝香清官事了。紫萸黄菊,早罗红袂,花与人俱好。

22.《青玉案·己未三月六日四明窗会客》[宋] 吴潜

流芳只怕春无几。拚夜饮、更才二。不用追他欢乐事。绮窗朱户,燕惧莺馆,多少人憔悴。

踏歌梦想江南市。管春尽、扁舟放行李。寒食休倾游子泪。归去来兮,不如归去,铁定知今是。

23.《青玉案·黄昏先自无情绪》[宋] 吴潜

黄昏先自无情绪。更几阵、风和雨。闲把楼头更点数。挑残灯烬,装成香缕。此际凭谁诉。

新词旧曲歌还住。欲说相思渺无处。围定寒炉人不语。暗蛩啾唧,征鸿嘹唳,憔悴都如许。

24.《青玉案·十年三过苏台路》[宋] 吴潜

十年三过苏台路。还又是、匆匆去。迅景流光容易度。鹭洲鸥渚,苇汀芦岸,总是消魂处。

苍烟欲合斜阳暮。付与愁人砌愁句。为问新愁愁底许。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

25.《青玉案·人生南北如歧路》[宋] 吴潜

人生南北如歧路。惆怅方回断肠句。四野碧云秋日暮。苇汀芦岸,落霞残照,时有鸥来去。

一杯渺渺怀今古。万事悠悠付寒暑。青箬绿蓑便野处。有山堪采,有溪堪钓,归计聊如许。

26.《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宋]张矩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27.《青玉案龙香熏被罗屏绕》[宋]张矩 

龙香熏被罗屏绕。任窗外、风儿峭。鸳枕梦回鸡唱晓。丫鬟惊笑,琼枝低亚,错认梅花老。

红炉兽炭装还倒。强梳洗、忙将黛眉扫。贪趁清欢争怕早。弓靴微湿,玉纤频袖,塑出狮儿好。

28.《青玉案(闲居)》[宋]张炎

万红梅里幽深处。甚杖屦、来何暮。草带湘香穿水树。尘留不住。云留却住。壶内藏今古。

独清懒入终南去。有忙事、修花谱。骑省不须重作赋。园中成趣。琴中得趣。酒醒听风雨。

29.《青玉案_蕙花老尽离骚句》[宋]史达祖

蕙花老尽离骚句。绿染遍、江头树。日午酒消听骤雨。青榆钱小,碧苔钱古。难买东君住。

官河不碍遗鞭路。被芳草、将愁去。多定红楼帘影暮。兰灯初上,夜香初炷。犹自听鹦鹉。

30.《青玉案·宝林岩畔凌云路》[宋]程垓

宝林岩畔凌云路。记藉草、寻梅去。咏绿书红知几度。行云归后,碧云遮断,寂寞人何处。

一声长笛江天暮。别后谁吟倚楼句。匀面照溪心已许。欲凭锦字,写人愁去,生怕梨花雨。

31.《青玉案·平生似欠西湖债》[宋] 高观国

平生似欠西湖债。每拼了、金貂解。妩媚烟云多变态。雕鞍来处,画船归去,花柳春风隘。

玉京相接蓬壶界。入画遥山翠分黛。苏小不来时节改。一堤风月,六桥烟水,鹭约鸥盟在。

32.《青玉案·重游葵园》[宋] 吴文英

东风客雁溪边道。带春去、随春到。认得踏青香径小。伤高怀远,乱云深处,目断湖山杳。

梅花似惜行人老。不忍轻飞送残照。一曲秦娥春态少。幽香谁采,旧寒犹在,归梦啼莺晓。

33.《青玉案·新腔一唱双金斗》[宋]吴文英 

新腔一唱双金斗,正霜落、分柑手。已是红窗人倦绣,春词裁烛,夜香温被,怕减银壶漏。

吴天雁晓云飞后,百感情怀顿疏酒。彩扇何时翻翠袖,歌边拌取,醉魂和梦,化作梅花瘦。

34.《青玉案· 短亭芳草長亭柳》[宋]吴文英
  短亭芳草长亭柳。记桃叶、烟江口。今日江村重载酒。残杯不到,乱红青冢,满地闲春绣。

翠阴曾摘梅枝嗅。还忆秋千玉葱手。红索倦将春去後。蔷薇花落,故园胡蝶,粉薄残香瘦。

35.《青玉案·烟村茂樾湾溪畔》[宋] 曹冠

烟村茂樾湾溪畔。似远景、摹轻练。细草平沙骑款段。渔翁欸乃,却惊鸥鹭,飞起澄波面。

班荆对饮重杨岸。枝上莺歌如解劝。山映斜阳霞绮散。醉吟乘兴,锦囊诗满,爱月归来晚。

36.《青玉案·征鸿过尽秋容谢》[宋] 石孝友

征鸿过尽秋容谢。卷离恨、还东下。剪剪霜风落平野。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

芙蓉城里人如画。春伴春游夜转夜。别后知他如何也。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

37.《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宋]无名氏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38.《青玉案·人生南北如歧路》[宋] 无名氏

人生南北如歧路。世事悠悠等风絮。造化小儿无定据。翻来覆去,倒横直竖,眼见都如许。

伊周功业何须慕。不学渊明便归去。坎止流行随所寓。玉堂金马,竹篱茅舍,总是无心处。

主要参考资料:

  1. 《钦定词谱》,【清】王奕清等编纂,孙通海  王景铜 校点,学苑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 《汉语诗律学》,王力,中华书局。

  3. 《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8月版。

  4. 百度百科、古诗词网等网络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20520 清娟盲派命理 第五章 十神之间作用 第二节 承载
史上最孤独的一首宋词,意境高远,影响世人1000年!
古代纵横家王诩之谋略专集【72-9】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二(十六策-11)-【喜怒】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8-【兵法】
欣赏-唐-李翰---【蒙求--61】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