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张载《正蒙》天道篇第三

 【原文】:

天道四时行,百物生,无非至教;圣人之动,无非至德,夫何言哉!
【译文】:
天道的运行在一日中的朝昼夕夜没有停止的时候,所以万物都会有规律的生长,这是极其高明的道理和见解;圣人有所作为是因为他们德行深厚,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所言语(天地运行不止,万物才会生长,圣人的德行深厚,所以能感召人们向他们学习,其实圣人也是没有言语说教的,他们只是体察到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顺应规律生存而已)。
 
【原文】:
天体物不遗,犹仁体事无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而非仁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无一物之不体也。
【译文】:
天能生成万物而不舍弃,就好像仁人体察事物的规律而无处不明白一样。圣人能做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没有一种事物不是施予仁爱(这里讲圣人与天的威德不相上下,所以天地人三才之道相互感通)。所以说苍天被称为明亮,从此诞生了明君,苍天被称为日出的时候,可以使万物得以滋生蔓延。天道之中没有一种物象不被圣人体察(作为天之道,它的光明永存,所以圣人、明君也会继往开来,它象征日出的时候,可以让万物得以生长,所以德行深厚的圣人,生存其间便能体察到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
 
【原文】:
上天之载,有感必通;圣人之为,得为而为之也。
【译文】:
上天所承载的万物,只有至心诚恳的人才能有感应,并能通达万物运行的规律(天地之间生长的万物,每一种物象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圣人要用一颗至善诚恳的心,行为处事,才能与天道的运行规律相互感应,并能了知万物运行的规律);圣人的作为也是得到天的感应才会顺应天道规律去作为(圣人的一切行为处事,因为已经与天地感通,所以他们会至善至真,处处遵循天地运行的规律)。
 


【原文】:
天不言而四时行,圣人神道设教而天下服。诚于此,动于彼,神之道与!
【译文】:
天不说话但是四时依旧运行,圣人用神明之道实施教化,让天下人都会信服(这里讲了天道与圣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处处遵循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从来不会违背)。圣人真诚的在此进行仁德教化,而在其他地方就有仁人开始实行这种仁德教化,这就是神明之道的感召力(圣人在一个地方实行教化民众的行动后,就会有其它地方的贤达之人群起响应,一起来做教化民众至德至善的事,这种实施教化的感召力是遵循天道运行规律的结果)。
 
【原文】:
天不言而信,神不怒而威;诚故信,无私故威。
【译文】:
天不说话却能使人信服,神明不发怒却能使人感觉到他的威力(天道我们已能理解,但是神明之道我们不明白,它是一种无形无象的纯阳之体,因为思想契合天道运行规律,所以它们在天地之中明察秋毫,对人道的一切万物赏罚分明,让人能感觉到它们的一种威严);天道是因为太真诚了所以能让人产生信任,神明是因为太正直无私了所以能产生一种威力(天道从不掩饰自己,它至真至诚,所以能让人产生信任,神明之道太至纯至静了,它能无私的遍及一切万物的思想和行为,并能清楚的了知,所以让人产生敬畏)。
 
【原文】:
天之不测谓神,神而有常谓天。
【译文】:
天有难以预测的物象变化所以才称为神奇,而这种神奇的变化能遵循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所以才称之为天(这里讲天道运行即使神奇,也不会离开自然运行规律,天道的运行是难以预测的,但是万物的变化都会遵循天道的运行规律)。
 
【原文】:
运于无形之谓道,形而下者不足以言之。
【译文】:
运行在无形当中的被称作道,有形体的物象,运行规律就不用多说了(运行在无形之中,并且有一定的规律,就被称作道,比如人的思想。有形体的物象,它们的运行是有客观规律的,所以就不用再说了)。
 
【原文】: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天道也。圣不可知也,无心之妙非有心所及也。
【译文】:
鼓动万物的运行规律,但是不能与圣人同忧,这就是天道(天道的运行原本就是无心的,它遵循阴阳之气运行变化的规律,循规蹈矩,承载万物的生长衰微变化,但是它没有圣人那颗仁爱的心怀,圣人能看到天道运行的规律,并且能教化民众遵循,对于有违背天道运行规律的民众,圣人就替他们感到忧愁了,但是天道不会忧愁,因为它永久运行但是却没有心)。圣人的思想境界是不能完全了知的,因为他们懂得无心的妙用,并不是有心的行为处事能赶得上的(圣人的思想境界微妙难测,他们的行为处事是一种无心的妙用,因为他们的无心作为,所以能与天地之道发生相互感应,他们的心没有分别的作用力,所以与有心作为相比,他们是更容易契合天地运行之道)。
 


【原文】:
“不见而章”,已诚而明也;“不动而变”,神而化也;“无为而成”,为物不二也。
【译文】:
没有显现出来但是却已经很明显,是因为真诚而明白通达的缘故(没有表现自己,但是才能已经彰显出来,是因为真诚的通达天地之道的原因);没有作为但是能使物象发生改变,是因为神明之道变化的缘故(没有任何举动,但是却能发生改变,说明真诚的心能与神明感应,能引起物体发生改变);没有作为而能成就,是因为明白万物合二为一的道理(没有用心的去做任何一件事,但是却能得到成就,是因为通达了万物是一体的道理,并且明白了天地的运行规律)。
 
【原文】:
已诚而明,故能“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译文】:
已经真诚地通达并且明白道理,所以才能做到没有表现但是却能彰显,没有举动但是却能发生改变,没有用心去作为但是却能够成就(因为他已经做到了用真诚的心去明白通达天地之间的道理,并且自己也能遵循并践行这样的天地之间运行的规律)。
 
【原文】:
“富有”,广大不御之盛与!“日新”,悠久无疆之道与!
【译文】:
充分地具有的原因,是因为心的广大,承载的品德非常美好,日日更新的原因,是因为道的浩远没有边际,而使人们能普遍地接受并践行(富有是因为德行深厚,仁爱之心遍及一切,能使所有人都拥护,日新是因为悠久而深远的天地之道得到普及以及被遵循的原因)。
 
【原文】:
天之知物不以耳目心思,然知之之理过于耳目心思。天视听以民,明威以民,故《诗》、《书》所谓帝天之命,主于民心而已焉。
【译文】:
天道体察万物不用耳目心思,但是它明白其中的道理却胜过了耳目心思所明白的道理(天道运行的规律,没有耳目心思,但是它能明白万物生长的规律,因为天道永远主宰着万物的运行规律)。天道依靠百姓来得以视听,也依靠百姓来整肃威仪,所以《诗》、《书》也被称为是在宣说天的使命,主要为了主宰民心顺应天道的发展规律而已(天道无心,它以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百姓真诚的所求它便会得到感应,它也依靠百姓来显示自己的威仪,教导百姓遵从天的运行轨则而不逾矩,《诗经》和《尚书》宣扬的遵从天道运行轨则的文章也正是说明了百姓的心,从古至今都没有离开过遵循天地之道运行的规律)。
 
【原文】:
“化而裁之存乎变”,存四时之变,则周岁之化可裁;存昼夜之变,则百刻之化可裁。“推而行之存乎通”,推四时而行,则能存周岁之通;推昼夜而行,则能存百刻之通。
【译文】:
变化而取缔是因为它还在不停的变化,因为有四季的变化,可以不考虑一年的变化特征(因为万物的变化规律是以阴阳两种气体聚合的物象的变化规律为准的,所以一年当中有四个季节物象的不同变化规律,便以四季的变化为准);因为有昼夜的变化,可以不考虑百刻时间的变化规律(因为昼夜的变化规律也是阴阳之气变化的特点显示,所以不用考虑一百刻钟时间的变化,只要掌握了昼夜的运行规律就可以了)。如此推行则会更通达天象,推行四季的变化就能明白一年的变化;推行昼夜的变化就能明白百刻时间的变化(这样根据四季和昼夜去了解每年每天的变化规律,就更容易掌握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
 
【原文】: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知“上天之载”,当存文王。“默而成之”,“存乎德行”,学者常存德性,则自然默成而信矣。
【译文】:
真诚的通达并且明白,这样的人是有的,不知道天的承载当学习文王,默默无闻的奉献,是因为有深厚的德行,学习的人如果德性深厚,自然就会有所成就而让人信服(做人只有真诚正直,才能与天的神明感应,文王德行深厚,能盛载万民的性命,我们只有培养深厚的德土,才能利益一切的人并且让人信服)。
 
【原文】:
存文王,则知天载之神,存众人,则知物性之神。
【译文】:
我们心存文王的德行,就会明白上天承载的是有至静无感的神,我们心存众人的心,就会明白物象的本性都有它固有的神(文王的德行已经达到与天感应道交的境界,所以他的心神也是至静无感的与天相应的神,众人的德行还没有达到与天相应的境界,所以众人的心神都是处在不断的运作之中,这是它们的本性)。
 
【原文】:
谷之神也有限,故不能通天下之声;圣人之神惟天,故能周万物而知。
【译文】:
大地的承载因为有限度,所以不能通达天下万物的声音;圣人的德行能够与天感应,所以能跟天一样,知道万物存在的变化规律(这里讲天地人三才之道,地道有谷之神,为物象提供粮食,可是它的了知范围很小,仅包括地道范围,可是地面上生存的圣人,它们真诚明理,遵循天道运行规律,所以他们能够感应到天地之间万物的运行规律)。
 


【原文】:
圣人有感无隐,正犹天道之神。
【译文】:
圣人能够感应到天道运行的规律,所以才会有所施为并且没有隐藏,就好像天道至静无感的神明一样,从来不隐藏自己的施为运作(圣人能感应到天地运行的规律,并且能遵循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而从不掩藏自己的心,所以说圣人有大心直心。而天道也有能清楚明白显示天体物象变化规律的神明,它们气清而静,能清楚显示物象的规律却从不掩藏有形体的物象)。
 
【原文】:
形而上者,得意斯得名,得名斯得象;不得名,非得象者也。故语道至于不能象,则名言亡矣。
【译文】:
在形体之上的无形体上探索奥秘,是因为明白了它的运行规律才能说出其中的道理,明白了道理才会赋予这个物象一种名称;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是不能通达这个物象的。所以论道的人如果不能通达这个无形物象的运行规律,就会使所说的话没有说服力(站在形而上学的角度,看无形无象的物体,我们能赋予它一种名称,比如神,是因为我们知道它是由纯阳之气组成的,并且在天道中运行清通无阻,能够显现一切的天道物象的变化,所以我们才会赋予它一种名称,如果不了解无形的物象,却要与人交谈,就会使语言表达失去意义)。
 
【原文】:
世人知道之自然,未始识自然之为体尔。
【译文】:
世人都知道有自然的存在,但是却不能认识自然只是作为气体运行的一种载体(世人都能看到眼前的这个世界被称作自然,但是都不能明白,作为自然,也只是阴阳两种气体相互作用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万物,被总称为自然)。
 
【原文】:
有天德,然后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
【译文】:
存有天的德行的人,对于天地之道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存有天的德行深厚的人,他能清楚明白天道运行的规律,所以他只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天地之间运行的道理)。
 
【原文】:
贞明不为日月所眩,贞观不为天地所迁。
【译文】:
明白通达天地之道后就不会因为日月的光照而被万物的存在所迷惑,用心的体察就不会被天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规律而让心有所变化(这里主要讲了悟道以后就会明白一切物象的来源,天地日月的运行规律,明白阴阳两种气体运行不止,产生万物的性质,就不会再受到光照下的物象迷惑,不会再为万物的盛衰而让心动,通达了天地之道,遵从它们的运行规律,就会让清气阳气上升与天道神气合一)。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原文与注解【简译】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道德经》第73章原文和译文。
《道德经》全文(翻译 ) --3
姜太公简本《阴符经》-才府
《庄子》天道
道德经(四、五、六、七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