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典:故土、亲情与父母心

每年的春节,我都要跟随父母回到老家农村,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至少要呆上五六天,今年也不例外,腊月二十七我就和父亲先回到老家。母亲单位放假迟,她两天之后才和我们在村里团聚了。

父亲属狗,我属鸡,他比我大二十三岁。一进村里,就听到有犬吠声。父亲就得意地对我说:瞧瞧我们狗年,城乡处处旺旺旺,可谓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全国人民的生活,想不旺都不行啊。

父亲很擅长小题大做,生活中的任何一小朵浪花,到他那里都能顷刻间成为汪洋大海,常常无限地上纲上线,把很多人很容易忽略的小事都能归结到家国沧桑或人类命运。

去年国庆长假,我回到老家。当时一起回到老家的父亲,和他的弟弟——也就是我的亲叔刘兴亮,各写了一篇故乡情怀的散文。我说,我也写一篇吧,凑成个刘三篇(三篇具体见文章末尾链接)

于是我饱含激情写了篇《故乡寻根》,讲述爷爷奶奶对我的影响。在我的个人微信公号里发表后,反响很好,并有幸被中央政策研究室主办的杂志《学习与研究》全文发表了。我的母亲对之评价很高,把这篇文章反复诵读,脸上律动着幸福而欣慰的光芒。从小到大,母亲对我一向要求很严,能让她说好,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故乡柳林县三交镇

当时父亲问我明白什么是好文章吗?我回答了几个答案,他都说no。最后他一脸严肃地对我说:能让你妈认可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所以这次回乡,我想以故乡为主题再写一文,讲述我父母对于我潜移默化的塑造与影响。

父亲讨好母亲很有一套,这方面的技巧说炉火纯青不算夸张。一次,我与母亲因为个琐事争执起来,双方都要求父亲表态支持自己。结果父亲盯着我的眼睛说,儿子,服从你妈吧。你千万别和你妈斗,纯属浪费时间。

我以为父亲支持我了,谁知父亲接着又说:不是爸爸不帮你,因为咱父子俩合在一起,也斗不过她呀。

我和母亲都忍不住笑了,所谓的争执也就烟消云散了。

我父亲作为一个农村土生土长的孩子,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离家乡很远的一所省重点中学读高中,与我母亲同班。据母亲告诉我,父亲由于家在偏僻农村,兄弟姊妹又多,所以上高中时很穷,穷到病了不敢买药,去饭店连三毛钱一碗的白皮面也吃不起。善良的她看不下去,出手帮助了在贫困泥潭中无法自拔的父亲,一来二去两人就好上了。

在母亲的描述中,她的婚姻起于善念,和现在定点扶贫攻坚差不多。母亲的这些对父亲当时状态的描述,父亲全部承认属实。

令我迷惑的是,母亲作为一个从小养尊处优、形象气质学习成绩均佳的都市女孩,怎么高二时就和父亲好上且一直幸福地走到了今天。当时的父亲,无疑是土得掉渣,穷的要死。当然,父亲是学霸,也是不争的事实。

记得我上大一时,曾问过父亲这个问题,说一定是他成绩特别好才吸引母亲的。父亲假装思考了半天,然后认真地告诉我说:主要是你爸太帅了。

我惊愕得差点掉了下巴,没想到他这么好意思自夸。我告诉父亲,男人最重要的是真才实学,外表不重要。父亲说,真理都有相对性,最早说出你这样的观点的人,一定是男人,而且一定其貌不扬。货卖一张皮,才是接地气的真理,古人总结出来的东西,相对靠谱。

我当时坚决反对父亲的如是说。现在,我不反对了。因为父亲的好多话,我听着离谱,最后实践生活逐步告诉我,父亲说的都是对的,无一次说错。父亲当然明白真才实学很重要,但他强调的是外在的表现与内涵同样重要,不能厚此薄彼,这才是真正的辩证法。

父亲说的帅,也不是仅仅指与生俱来的长相,更是一种气质与精神,即坚毅、果敢、敞亮等,但是在我看来,远不止这些。

我曾经问我的母亲,当初为何会选择父亲,我母亲告诉我,说你爸这个人一身臭毛病,但是有一点是谁都比不上的,那就是有恒心、有韧劲,和他在一起,你永远不需要担心他会满足于安逸,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他斗志昂扬的一面,结婚二十多年,这一点从未改变。在那一刻,我能感觉到,母亲在回顾二十多年的婚姻时,眼神里是有光的。

父亲热爱读书,经常看到令他兴奋之处就叫我一起讨论和交流,父子俩开始在沙发上坐而论道。父亲不仅用自身的行为告诉我如何获取读书的乐趣,同时也告诫我不能成为一个“死读书”的书呆子。

高中时与父亲在家“坐而论道”

回到老家,他经常带着我去与乡里乡亲聊天,让我在一段段具体的经历与往事中体悟复杂的人情与道理。指着故乡的黄河,父亲教育我说,知识的获取不仅仅在于书本,在这片广阔的黄土地上,一代代人繁衍生息,他们的传承与悲喜同样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你需要用心去感受,这也是获取新知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也是让你所学的知识能够下沉到老百姓的生活层面,从而学会如何真正地“经世致用”。

父亲在教育我的时候,我能够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超越柴米油盐的关切与超越个人利益的情怀。当年他走出这个小小的山村时踌躇满志,多年后归来为故乡的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身体力行了当年所抒发出“黄河赋我磐石志 我还黄河五十年”的壮志豪情,在我心目中,这是一个大知识分子本应该有的样子。

我们家是典型的严母慈父型的,从小到大,我一直怕我母亲,从来不怕父亲。

母亲是知识分子家庭熏陶出来的,从小接受着十分主流的严肃家庭教育。所以母亲对我的教育也沿袭了外公对她的教育,时时处处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在我的成长经历中,从为人处事到言行举止,母亲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我很感谢母亲对我长期以来的栽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以及好的习惯之形成,主要应归功于我的母亲。

小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是母亲“暴政”下的受害者。别人家的孩子,给了零花钱就是给了,很少有见到像我母亲这样花出去几毛钱也要汇报清楚花在哪了,然后申请经批准后才能拿到这笔钱,没有一点个人支配和选择的空间。零花钱花起来没有一点获得感,感觉和财务报账一样。

在我的学业上,母亲的“控制欲”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别人家的孩子写完学校的作业就可以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了,我的母亲不仅对我完成学校课业的进度保持实时的过程控制,在按时完成作业后,还会为我布置额外的练习题。而且没办法偷懒,因为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母亲是全程参与的,哪里没用心,哪里用功了,她比我更清楚。

有一次我向父亲抱怨母亲的种种“不民主”,父亲很严肃地告诉我,说你一点都不了解你妈。你妈骨子里是个很民主的人。你和你妈的所有矛盾,都因你自己不成熟的现状与你妈对你的高要求、高预期之间冲突而产生的,等有一天你成长的速度能够追上你母亲现在的思维高度时,你才能体会到她给予你多大的自由空间。

我们一家人

等我年龄大了一些,慢慢才能够感受到母亲不一样的一面。从小到大,母亲从来没有把我当成一个孩子,一直用成年人的标准约束我的言行。母亲经常给我讲“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的励志故事,爱给我讲“大道理”。听“大道理”听多了,现在我讲起道理来也是一套一套的。每次犯错,我内心都有极大的挫败感,因为我犯错的前因后果,母亲都像一个预言家一样在事发之前一一料准。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就像跳不出如来佛手掌心的孙猴子一样,母亲永远真理在握,事前将可能发生的多种情况一一剖析,警醒我选择正确的道路,不要做出愚蠢的选择。但是每次犯错后,“刀子嘴豆腐心”的母亲又能包容我的一切不完美,用她独特的关怀让我鼓起信心,继续前行。

步入社会以后,我见识到了更多的人和事,慢慢理解我父亲当年说的话。在我小时候抱怨母亲对我严厉的约束的同时,未曾想到很少有母亲会像她一样,在孩子的身上倾注这么大的心血!

她在现实中约束我的一言一行,希望我的视野脱离目光所及之处的安逸与享乐,终有一天能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希望当我发觉理想层面的光辉与璀璨的时候,不受生活中柴米油盐等琐事的羁绊与束缚,激发自己所有的激情与精力,从而能够有足够的空间与自由,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尽情放飞自我。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工作的第一年小有成绩,单位授予我年度敬业奖的荣誉。春节回乡将奖状带给母亲,母亲肯定了我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我浮躁的一面。她说很欣慰地看到我现在在追求理想道路上不懈努力,也感慨现在我也大了,她能为我做的越来越少了……

我当时万般情绪如鲠在喉,我很庆幸我有这么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给予了我她所能给予的一切,即便如此,她依然觉得不够。

父亲是爷爷奶奶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放手教育出来的,严格中有着诸多的灵活,甚至夹杂有几分狡黠的智慧。父亲给了我的更多的是学习的方法(如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等),让我时时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我能在沉闷的少年时期的读书人生中深深透气,与母亲从不同的方面塑造了我健全的人格。

在我的成长道路中,母亲用她蕴含大爱而十分严厉的方式来规范我的言行举止,教会我堂堂正正的为人之道,学会如何爱人,学会如何被爱,从而让我知道如何去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将我塑造成最初“应然”的样子。

当我步入社会以后,父亲用他诙谐而睿智的方法,平息了我面对真实社会产生的困惑与不忿,教会我如何保持“初心”的同时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价值多元并且更为“实然”的世界。如果说母亲给我生命中注入的是虎气的话,那么父亲给我注入的则是猴气。这两种气,都是成功人生的必需品。

母亲很爱学习,工作能力有口皆碑,在家中也十分强势。她经常挤兑父亲,把他描绘得几乎一无是处。父亲呢,总是乐呵呵的,总是一副你的所有挤兑我都视为真爱的神情。

父母都喜欢听我说。尤其是父亲,只要我讲一些事或学习心得,他听得特别入迷,无论时间多长,他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有点崇拜地看着我,让我感觉很舒服。有时我怀疑他故意这样做让儿子高兴,有演戏的成分在。后经多次观察后,觉得他是真诚的,而且十分憨厚。他是一个童心不泯的人,有时让我感觉他就是个小孩,很好玩。

生在这样的家庭,我感到很幸运。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都是一流的高手,他们的感情很深,而且默契得严丝合缝。平时在家里探讨的都是书上的趣事或生活中的趣闻,常常笑声绕梁。遇事时总是母亲挂帅,父亲甘当先锋或粮草官。关键时刻的交流,双方只需要一个眼神就够了,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春节回乡与父亲谈古论今

父亲著述等身,一年四季手不释卷,和我们交流起来总是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母亲则是冰雪聪明,很多书籍她翻几下就明白其意了,发言总能切中肯綮,要言不烦。父母对我是身教多于言教,他们深深明白一个人的路必须靠自己走。只有激发出儿子的主观能动性来,不懈地去打拼,不虚度光阴,才可使其有真正的好前途。

从小时候起,我就是很听父母话的孩子。但父亲很不满意,说我的这种听话没有深厚的基础,也就是说,我这个儿子在他眼里缺乏了一种人生大树所必需的“根”。而这个“根”,就在黄河东岸的老家。所以他和母亲只要有时间就会带我回老家小住几日,让我体味爷爷奶奶以及在村里务农或做农民工的各位堂叔的生活积淀与感悟。

由于涉世未深,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没感受到老家的农村有多好,没搞明白这块土地对我人生有何意义。那时的回老家,我就是一直例行公事的心态。直至大二那年的寒假,我突然感觉到老家的人凑在一起聊天很有意思,我就一直认真地听着,脸上笑着。看到我对老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母亲高兴地对父亲说,儿子成熟了。父亲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因为这一天,他已经等得太久太久了。

去年国庆我写下了那篇《故乡寻根》后,母亲激动得读了一遍又一遍,爷爷奶奶让父亲把这篇稿子打印成很大的字,两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也读了很多遍。没想到一篇稿子能让至爱的亲人们如此开心,文化的力量之大的确超出了我的想象。

父亲说,《故乡寻根》的出笼,标志着我找到了自己的根。他还告诉母亲,儿子的思维比他的更宽广。儿子在故乡,能放眼全世界。而他,只能想到全中国。

恋上了故园,我才真正读懂了爷爷奶奶,读懂了父母及伯父伯母、叔叔婶婶、姑姑姑父这一代人。正是在彼此的成长中,经历岁月的磨练,逐渐发觉对彼此价值观的尊重、认同和欣赏,激发出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前进的决心。刘家大院的书香传承,正是这样经过亲情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塑造而成的精神共同体,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一环。

众多亲人的鼓励和支持,才有了如今的我逐步走向了成熟。今后,无论我走多远,永远与故乡血脉相连!

——2018年2月17日下午于故乡坪上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的往事
故乡的父母
【原创】李淑霞:我的小脚奶奶|古拉本的那些事儿(8)
我娘说,把我送人是她做过最后悔的事
【随笔】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写给在老家的父母亲。
回不去的故乡之; 一生守候的奶奶(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