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对娃“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你可知道上策是什么

“讲道理”是中国家长在教育中最常用的办法。我们认为这一种舒缓的教育方式,可以“和平”解决问题,所以对“讲道理”寄予厚望。但是很多宝妈发现,自己越是和孩子讲道理,孩子就越逆反,就像是是故意唱反调似的。

有时候不管如何苦口婆心,孩子也“油盐不进”,听了两句还会不耐烦起来,家长甚至被气得想用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来解决问题,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太合适。因而,很多家长认为教育真的是太难了。中国的教育学者尹建莉就直说:“喜欢讲道理的家长,是问题家长。”卢梭在《爱弥儿》中也反复提到——说教是最无效的教育方式。

为什么孩子听不进去道理呢?

一、处于叛逆期

人的一生有三个叛逆期。一是2岁左右,二是6-9岁,三是15-18岁。这三个时期都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阶段,两岁的时候,孩子的意识开始形成,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二阶段的孩子初入学堂,对该怎么做,该怎么学又有独特的认知。而第三阶段,则是最为人熟知的青春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反抗”能力强,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做事

二、听不懂道理

这是孩子最真实的心理。当家长在一旁循循善诱的时候,孩子内心毫无波澜。没有同样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历的孩子,甚至在道理面前大哭大闹,情绪极不稳定。比如孩子想要玩具,在商场里缠着妈妈买。妈妈觉得家里有相似的,而且玩的频率又不高。就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家里有差不多的小玩具,你也不太玩,又买一个是浪费钱。你要把家里的东西利用起来,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但是孩子心里只会想:我就喜欢这个,家里那个不好玩,就是不想玩而已。不一会孩子就开始撒泼打滚,耍起了小无赖。

父母对娃“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你可知道上策是什么

其实“讲道理”远不如“有道理”来得直接有效。让孩子自己从现实事物中,做出判断,分析一下到底该不该这样做。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自己感知。一位宝妈和我说,最近南方多雨,坑坑洼洼的路上总能积起小水潭子。孩子就喜欢用手去玩,甚至往水潭里踩。全然不顾会把衣服鞋子弄湿,会带来很多细菌。

当孩子湿漉漉地回到家后,要他自己去洗衣服、刷鞋。面对脏兮兮的衣物,要让孩子知道这是玩耍的代价。还有一个例子,孩子不喜欢学习,吵着要离开学校。妈妈问,不读书要干什么。他说:“赚钱。”于是,这位母亲带他走上街头,让他通过捡瓶子来赚取一天的零花钱。顶着炎炎烈日,孩子既着急又不好意思地捡到了四个瓶子。而这,还不能够买一瓶水。看到其他同学,开开心心地从校园走出,孩子终于知道了工作的辛苦,又再次背起了书包。

我们可以看到,“行不言之教”的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式。“少说多做”,不是否定言语教育,而是由于孩子特殊的身心发展,我们要换一种方式,让孩子自己去感知。从具象的方面,选择做法,理解家长。现代西方教育理念让我们明白,给孩子讲道理不等于孩子会接受道理

同时,不给孩子讲道理,不等于没有理。家长在教育时,要有正确的出发点,而不是钻牛角尖。如果是没有理由的制止,孩子就更不愿意接受。

此外,我们在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用玩具或者孩子感兴趣的节目来终止哭闹。面对一个情绪失控的孩子,无论是讲道理、威胁、还是质问都没用。

很多时候,讲道理会疏远亲子关系。经历,才是最好的教育。要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感知,多多尝试社会实践。家长,就要在这个过程中保障孩子的安全和道路的正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教:教育孩子“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那么上策是什么?
教育孩子“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那么上策是什么?
【父母必读】教育孩子“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那么,上策是什么?
教育孩子“讲道理”是下策, 发火是下下策, 那么什么才是上策?
教育孩子“讲道理”是下策,对孩子发火是下下策,那上策是什么?
教育孩子,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那么上策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