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故宫风水布局研究

    中国的风水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建筑风水布局而言,她注重空间因素对人类产生的吉凶影响,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以阴阳,五行,八卦等抽象元素阐释天地宇宙运行的规律。而建筑风水布局,就是《易经·系辞》所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论天地之道”的具体实践,它把阴阳,五行,八卦等抽象元素应用于地理的形与势中,使人居环境合乎天地运行的规律,进而趋吉避凶。北京故宫历经明清两代,集历代风水之大成,实为不可多得的建筑风水范例。下面,我就从建筑风水布局的角度,阐述北京故宫的风水布局设计。

    一、选址形势

    要弄清北京故宫的风水布局,必须从北京城说起。对中国历代君王而言,勘定国都是大事。而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成为国都的资格,得看这个城市是否“天星照应,地气充盈”。《青囊经》云:“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就是说天体的分布和运行会影响地上的一切存在,地上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变化都是天道的反映。《青囊经》又云:“紫微天极,太乙之御,君临四正,南面而治。天市东宫,少微西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极。”就是说,紫微垣宫,太乙星在宫外守卫,北极星为君,坐北朝南而治理天下。天市垣在东,少微星宫在西,太微垣在南,旁照四方之极。

    那么,北京城是否符合这天人合一的理想环境呢?

    早在宋代,大儒朱熹就赞叹:“冀都是正天地中间,好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云中正高脊处,自脊以西之水则西流于龙门西河,自脊以东之水则东流入海。前面黄河环绕,右畔是华山耸立为虎。自华来至中原为嵩山,是为前案。遂过去为泰山,耸于左,是为龙。淮南诸山是第二重案,江南诸山及五岭又为第三、四重案,正谓此也。”实际上,北京后靠天寿山,龙脉发源于被喻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北干龙,绵亘数千里,左有东岳泰山青龙护持,右有北岳华山、太行山白虎护卫,前方曲水重重,更有黄河有情环抱,又有嵩山,淮南诸山等层层设案,其龙势之长,形局之美,可谓千龙大尽,山水大会,尽得“万物皆备于我”的风水精神。可谓“天星照应,地气充盈”。故元朝时,当元世祖忽必烈问刘秉忠何处适合建都时,儒释道易皆精通的刘秉忠当即建议以燕京(北京)为都。历经明清两代的故宫就是在元大都的规划基础上设计的。

    二、建筑布局

    (一)、北京城布局

    作为元大都的最初规划设计者,刘秉忠可谓煞费苦心。他根据城内的水域流向特点,结合风水学“天门欲其开,地户欲其闭”原理,在水域的转折处建造了一座中心台,并把中心台作为全城的中心立极点,以确定水流的“来龙去脉”。这样就形成水自西北(天门)来,往东南(地户)去,且来龙长而阔,去脉短而窄的得水格局。其后,他又根据风水学“法天象地”的理念和大都的地理形势,确定元大都的立向线(中轴线)为北面“稍偏向西”,南面“稍偏向东”。这样一来,元大都日后的空前繁荣实属必然了。然而,凡事过犹不及,西北来水过于势大,什刹前海更是侵入到宫城后方玄武位置,这一方面彰显元朝统治者的贪心不足,另一方面,却是埋下了国运不足百年的隐患。

    明清两代的北京城,仍然沿用元大都的立向线(中轴线)。但明代改建北京城时,把北城墙向南推进了五华里,并铲平了元代宫殿。其后,又在元代最为重要的宫殿延春阁旧址上堆土筑成万岁山(又名镇山),一来可以镇压前朝风水,二来可以作为紫禁城的靠山。明代又认识到前朝西北来水“过于势大”的风水弊端,又在来水处,如今西海的西北岸建了一座镇水观音庵(现为汇通祠)。如此一来,明清两代的国运均得以延伸到两百多年。

    (二)紫禁城布局

    1、形局设计

    古人认为紫薇垣处在宇宙的中心,故以紫薇垣为尊,北极星为君。明清两代宫城的布局是风水“法天象地”的代表。紫禁城用“紫薇”修饰,象征的正是紫薇为尊的世界中心地位。紫禁城名字的由来亦缘于此。故在布局之时,皇城为整座城市的中心,宫城为皇城的中心,太和殿为宫城的中心,须弥山上的须弥座为太和殿的中心,而须弥座上坐着的为“真龙天子”,对应紫薇垣的北极星君。紫禁城坐北向南,向明而治正应上天紫薇垣“南面而治”。

    布局中轴线时也是如此,紫禁城的中轴线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轴线,它南起外城永定门,北至钟楼中心点,其间穿过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万岁山万春亭和寿皇殿。这条中轴线不但连着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四重城,而且一直向南延伸至五岭,成为“天下”的中轴。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是紫禁城布局的重要特点,“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出自《周礼·考工记》,它是儒家思想在国都营建方面的具体表现,也是易经思想在建筑布局中的具体应用,前朝、左祖(太庙)法阳象天,后市、右社(社稷坛)法阴象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正是法天象地,阴阳和合的体现。

    实际上,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宫城,大到宫殿建筑,小到房间布局,其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合乎易理,无不体现法天象地的风水精神。

    2、风水布局

    《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易经思想的核心,也是风水布局的核心。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和合是风水布局追求的理想境界。风水学认为宇宙中最大的阴阳是天地,而地理中最大的阴阳是山水,地理以山为阳,水为阴,故山水相会,和合有情,是风水布局第一要素。明代建造紫禁城时,在后方玄武位推土成山,是自造靠山。又开挖金水河,使河水自紫禁城西北角流入,沿西边,绕武英殿,过断虹桥,在金水桥处环绕太和门而过,其后过东华门,从东南角流出,是自造向水。这就形成了山水相会,阴阳和合的理想格局。中国自然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风水学遵循自然之理,故有“天门欲其开,地户欲其闭”之说。紫禁城坐北朝南,水自西北来是天门来水,南边环绕而过是水火既济,从东南流出是地户去水,正暗合自然之道。

    3、《易经》阴阳五行象数布局

    《易经》是一部研究宇宙生成规律的奇书,它的形成古人谓之“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即经历了上古伏羲(画八卦),中古周文王(演周易),下古孔子(作易传)时期才得以形成。《易经》又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明代紫禁城的布局是在《易经》阴阳五行象数理论指导下完成的。

    《易经》认为阴阳构建了宇宙,而五行是在阳变阴合过程中生成的。阴阳五行是《易经》的核心思想,阴阳对称平衡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具体体现,五行流通相生是生气乘旺的必要条件。紫禁城坐北朝南,对应方位来说,前为南方,为阳,为朱雀,五行属火;后为北方,为阴,为玄武,五行属水。故紫禁城前朝的建筑与“阳”有关,阳主外,为皇帝和文武百官处理政事的地方;后庭的布局与“阴”有关,阴主内,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及皇帝和妃子们生活起居的地方,“前朝”和“后庭”为一对平衡阴阳。又左为东方,为日出之方,为阳,为青龙,五行属木,主生发;右为西方,为阴,为白虎,五行属金,主收藏。故紫禁城中轴线左边的建筑与“阳”、与“木”有关,如文华殿,宁寿宫等;中轴线右边的建筑与“阴”、与“金”有关,如武英殿,慈宁宫等。文武之道,文贵左武贵右,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一对平衡阴阳。

    4、《易经》八卦象数布局

    《易传·系辞上传》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在《易经》思想体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形成源于河图洛书,它用八种卦象类比宇宙时空万物的八种基本元素。紫禁城更深层次的布局是在先后天八卦象数理论指导下完成的。

    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外局而言,紫禁城南北东西分别建造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乾为天,坤为地,天圆地方。故天坛在南对应先天乾卦,是天子祭天的地方,为圆形建筑;地坛在北对应先天坤卦,为天子祭地的地方,为方形建筑。日坛在东对应先天离卦,离为火,为日;月坛在西对应先天坎卦,坎为水,为月。紫禁城处在天坛和地坛之间,坤上乾下,地天交泰而成泰卦,象征紫禁城为地天阴阳交融的人间宝地,天坛代表天,紫禁城代表人,地坛代表地,天地人三才立。

    内局而言,乾清宫在南,坤宁宫在北,日精门在东,月华门在西。中间为交泰殿。乾清宫在南对应先天乾卦,乾为天,为阳,为动;坤宁宫在北对应先天坤卦,坤为地,为阴,为静;日精门在东对应先天离卦,为日;月华门在西对应先天坎卦,为月;交泰殿在中间对应地天泰卦,天地交融,阴阳和合。《象传》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总之,北京紫禁城是“法天象地”风水精神的代表,是阴阳学说的极致运用,是《易经》象数在建筑艺术运用的典范,它最大限度阐释了“天人合一”的理想风水布局在建筑艺术中的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故宫风水布局设计
北京城的风水龙脉
明清的皇家宫殿:故宫的风水和数理
风水上的星辰之都 历代王朝如何克煞前朝残余王气---
【阳宅风水分析】-北京紫禁城的风水布局
风水----无处不在的神奇力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