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田真小课堂」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马上抱?两个实验给你答案

转载自:丁香妈妈

还记得我刚生下小萌住院时,隔壁床的月嫂对产妇说得最多的话就是:

没事,不要急着抱,这不刚吃饱了吗?孩子哭一会自然就不哭了,你越抱越是容易把他惯坏,以后有你累的!

说实话,作为一个育儿咨询师,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哭泣和求安慰,是每个宝宝与生俱来的本能。

对 1 岁以内的宝宝,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无条件回应」。

先告诉、安慰宝宝「我在」,然后再看情况解决他真正的需求。这也是和「无条件满足」最大的区别。

01

孩子哭了不要抱

家长怕的到底是什么?

「孩子哭了不能抱」,其实就是哭声免疫法。

这个方法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者——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

他曾在 1920 年做过一个恶名昭著的小阿尔伯特实验

在实验中,华生将 9 个月大的婴儿,小阿尔伯特,放在有小白鼠和其他毛茸茸的物体旁边,让他自由玩耍。

然后,只要小阿尔伯特一接触小白鼠,华生就会立刻用锤子敲打铁棒,发出巨大的噪音。

图片来源:https://onedio.co/content/the-most-horrible-experiment-in-history-little-albert-experiment-10962

一次又一次,只要小阿尔伯特触碰小白鼠,铁锤敲击声就会响起。

最后,不需要他们再敲打铁棒或发出任何可怕的声音,可爱小动物、毛茸茸的物品等——这些曾经令小阿尔伯特充满欢乐和好奇心的东西,现在都成了他最恐惧的来源。

图片来源:https://onedio.co/content/the-most-horrible-experiment-in-history-little-albert-experiment-10962

更残忍的是,对毛绒物品的恐惧深深地冻结在小阿尔伯特的脑中,以至于他在实验后仍久久没有恢复正常。

这一实验让约翰·华生坚信:儿童是可以被训练的,并由此提出了「婴儿哭了不能抱」的哭声免疫法。认为这样父母养育才会更轻松,宝宝长大也会更听话。

对每个父母来说,还有什么比宝宝哭闹更让人烦躁不安?

因此,在当时行为主义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华生的哭声免疫法由于效果显著,又恰好契合了家长的偷懒心理,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这套方法也漂洋过海流传到了中国,经过各种「育儿专家」的大肆传播和包装后,「孩子哭了不能抱,否则会宠坏他」的观念深入人心。

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中国家长信奉——抱,会让宝宝的依赖性更强;不抱,则可以让宝宝更独立。

然而,哭泣是宝宝内在需求的表现,如果担心被宠坏而放任不管,无异是在透支他对世界的信任。

等不到爸爸妈妈的回应,换来的始终只有漠视。长此以往,宝宝又如何能找到应得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02

孩子真的会被宠坏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一度被追捧的哭声免疫法后来也受到了诸多质疑。并在 40 多年后,被哈利·哈洛的恒河猴实验推翻。

哈洛将刚出生的小猴放在笼子里,发现这些小猴即使得到了充足的营养,但在裸露的铁丝网笼地板上却无法生存过 5 天。

于是,哈洛设计了两个「代母」。

图片来源:http://psychclassics.yorku.ca/Harlow/love.htm?session=A19sRVsBY90pGgZLqKsmx52pUJ

一位像真正的猴子妈妈的绒布妈妈,它温暖、柔软而耐心,但却不提供食物;另一位是金属丝网妈妈,它裸露出金属丝,同时为小猴子们提供食物。

在连续 165 天的测试中,哈洛发现,小猴子们虽然会去金属丝网妈妈那里获得食物,但更愿意和绒布妈妈待在一起。

大部分的时间,小猴子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身上。

图片来源:http://psychclassics.yorku.ca/Harlow/love.htm?session=A19sRVsBY90pGgZLqKsmx52pUJ

当它们受到惊吓时,也会立马冲过去紧紧地抱着绒布妈妈,慢慢安静下来。

因为金属丝网妈妈虽然能够从食物上「喂养」孩子,却缺乏绒布妈妈对孩子的接触、拥抱、抚摸。

换言之,如果只供给宝宝食物,那仅仅只是宝宝的「食物提供者」,而不是他信任喜爱的「妈妈」。

在这一场食物供养和接触拥抱的选择博弈中,我们同样可以窥见母爱的本质——对宝宝来说,比起食物,更重要的其实是妈妈温暖的抚摸和安慰。

根据这个实验,哈洛也提出,妈妈的角色之一,就在于能为感到恐惧和危险的婴儿提供安全的避风港。

因此,对于一岁以内的宝宝,无条件回应不会宠坏他。

03

没有及时回应

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

1 岁内的宝宝还不会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哭泣和比划的行为,其实就是对自己内心需求的一种诉说。

就像实验中的恒河猴,当受到惊吓时,也会扑到绒布妈妈的身上寻求庇佑和安慰。

如果宝宝害怕哭泣时,在最亲密的妈妈这里都无法得到安慰和回应,他的世界该是怎样的绝望?

不断有新的科学研究证明了,如果宝宝连最正常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满足,他的成长将受到难以估量的影响。

1. 长大后更容易依赖别人

很多人会以为,宝宝哭了不抱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独立。恰恰相反,不及时给予安慰可能会导致宝宝哭的声音更大。

父母在早期给予及时回应,不仅能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还能防止他们情绪崩溃。

2.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The importance of touch in development》一书的作者认为,缺乏接触会导致宝宝停止或减少合成生长激素。

因为对这些宝宝来说,在缺少大人关心帮助的情况下,只有先努力活下来,然后才有资格在身高、体重、认知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

3. 长时间哭泣可能会损害宝宝的认知水平发展


研究发现,出生后前三个月哭闹时间较长的婴儿,他们智商测试的结果比对照组低了 9 个百分点,并且精细运动能力明显较差。

对于宝宝来说,妈妈及时回应所带给他的安全感,是一件无与伦比的礼物。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宝宝晚上睡觉哭闹,难道要抱一晚上吗?

并不是。睡眠引导和及时回应宝宝并不冲突。睡眠引导不是指放任不管,而是先冷静地分析,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最关键的,是弄清楚宝宝哭闹背后「无法诉说的」真实需求。

相信宝宝对妈妈依恋的本能。

抱他,并不会宠坏他,而是在帮助宝宝,成为一个更好更健全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是娘重要,还是奶重要?婴儿真的只知道吃喝睡?
食物和妈妈的怀抱哪个更重要?看完这个实验我哭了
2.多多抚触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更加需要和妈妈亲密接触。对孩子来讲,妈妈的抚触是一种很重要的爱,胜过食物、奶水。 ??英国比较心理学家哈洛以恒河猴为实验对象,得出了一个伟大的结论。 ??恒
孩子哭了要不要立刻就抱
一哭就抱到底会不会宠坏孩子?看完2个实验就有答案了
《小舍得》大结局,蒋欣、宋佳痛哭反省:关于母爱,你所知道的一切可能都是错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