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说」心血管疾病:防控始于饮食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饮食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可因饮食不当而导致病情加重,当然也有很多患者因为饮食得当而减轻了疾病的危害,所以说合理的饮食就是最好的保健方式。正所谓预防胜于治疗,那么,心血管疾病患者该如何合理膳食呢?又有哪些食物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呢?

(图片源于网络)

控制盐摄入量

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的盐摄入量应≤5克(包括酱油、酱菜、酱等中的食盐量);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宜低盐饮食,应控制钠盐2~3克/天;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建议盐摄入量<1克/天。应保证食物中钾、镁、钙的摄入,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有利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但过分的低盐饮食又会感觉乏味,此时可用适量的糖、醋等作调味以增进食欲。

(图片源于网络)

控制水分摄入

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危害,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喝水,不要在感到口渴时才喝水。一般来说,健康成人每日需要2 500毫升左右的水,在温和气候条件下,轻体力劳动的成年人每日应最少饮水1 200毫升(约6杯)。但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应避免集中大量饮水,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建议一日分次饮水,每次饮用量不超过200毫升。严重心衰的患者24小时饮水量一般不超过600~800毫升,应尽量安排在白天间隔饮用。

饮用水可选取煮沸后的自来水,或纯净水、人造矿化水、矿泉水和天然水,避免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等。尽量戒酒、戒烟。

(图片源于网络)

控制烹调用油总量

应减少烹调油用量,控制脂类食物摄入总量,清淡饮食。建议每天每人烹调用油量控制在25~30克。不要过多食用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腌制的食物。

(图片源于网络)

补充优质蛋白质

豆类是优质植物性蛋白质,而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类、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高,与谷类或豆类食物搭配使用,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

动物肝脏 维生素A含量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

鱼 类 脂肪含量一般较低,且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有些海产鱼类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作用。

禽 类 脂肪含量也比较低,其脂肪酸组成也优于畜类脂肪。

蛋 类 富含优质蛋白质,是经济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畜 肉 脂肪含量高,能量高,但瘦肉的脂肪含量较低,铁含量高且利用率好。但是肥肉和荤油是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极大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

奶 类 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

推荐成人每日摄入量:鱼虾类50~100克,畜禽肉类50~75克,蛋类25~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30~50克,奶类制品300克。

少食忌食:动物油脂如猪油、黄油、羊油、鸡油等;猪、牛、羊等肥肉;以及脑、内脏、骨髓、鱼子等动物内脏。

(图片源于网络)

适量多吃蔬果

蔬菜与水果含中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苔、茄果、鲜豆、食用菌藻类等,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红、黄、绿等深色的蔬菜,其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它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 2 、维生素C、叶酸、矿物质(钙、磷、钾、镁、铁)、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来源。膳食指南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最好是深色蔬菜约占一半,水果200~400克,并注意增加薯类的摄入,但注意不建议用水果替代蔬菜。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适当增加粗纤维蔬菜的摄入,如带皮水果、芹菜、韭菜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排便通畅,排便时避免用力,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协助排便,以免用力排便加重患者心衰或诱发心脏骤停。

(图片源于网络)

避免饮食过饱

进食易消化类食物,粗细搭配,少量多餐,宜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生硬、辛辣、油炸食物,避免过饥或过饱,避免食用产气食物。饱餐可导致膈肌上抬,可加重患者呼吸困难,同时消化食物时胃对血液的需求量增加,胃肠胀气会加重患者的腹胀不适感,导致心脏负担加重。每餐建议七八分饱,避免饮食过饱加重心脏负担。

(图片源于网络)

保持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量是关系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身体活动不足、能量摄入过多引起的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增加体重,久之发胖,加重心脏负荷;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劳动能力下降。所以需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建议每日选取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或在医师的指导下定时定量开展有氧运动,避免剧烈的无氧运动。

通过选择合适的食物、合理的饮食方式,再加上适量的运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延缓疾病的发展。这对于已经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病程较长,无论是治疗还是预防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

(图片源于网络)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饮食的关系

营养过剩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营养过剩有很大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食物种类的增多,各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已成为现代人的主要食物。不少居民每人每天食物摄入的热量远远超过正常需要量。过多的热量摄入加上过多的油脂摄入,使人们体重超重或肥胖的机会大大增加,由此引发的脂肪肝、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也相应递增。

追求重口味 现代人对饮食的要求从以前的“吃”到“吃好”,从“吃什么”到“爱吃什么”。美味的食物特点是味重,这种追求重口味,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的习惯会给心血管带来巨大的负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长期烟酒不离身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抽烟、喝酒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得多。因为酒中含有的酒精,烟中含有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侵害人体健康。所以,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最好戒烟、戒酒。


作者简介:郑宏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心内科

上海市医学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社会团体,以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医学知识普及为己任,一直以来坚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属各专科分会积极响应学会号召,集中全市最优秀的医学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全方位推进医学科普宣传。上海市医学会于2018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称号,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继续着力于向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基地建设成更为优质、更受欢迎的医学健康科普家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血管病变的预防
食物环境与心力衰竭死亡有关
花生是糖尿病的罪魁祸首?若想胰岛强壮,多吃这几种食物
脂肪肝的“克星”终于被找到,这3种食材,若你爱吃,或给肝脏“刮刮油”
三大慢性病的饮食建议 提倡多吃五谷杂粮
冬季心血管疾病高发 4点饮食原则预防心血管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