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热播背后:国剧升级,从视觉升级开始

锋芒智库丨大静

讲究。这两个字代表了观众对《长安十二时辰》的普遍观感。

这种观感,形成于每一个细枝末节的铺陈中,贯穿在紧凑剧烈的剧情推进里,大到如开篇就一镜到底的大唐盛景,小到将士们铠甲上的一片甲子叶,即便只是镜头一扫而过的地方,也都被制作精细、符合唐朝文化调性的布景填满。www.jnqcyg.com

“唐朝只有道士的簪子是竖着插,很少有剧组会注意到这点”,“服化道非常细致,大量使用长镜头,有电影质感”,“一面是上元佳节的繁华气氛,一面是危机丛生的阴谋诡谲”,“马伯庸笔下的长安就从书里走出来了”……豆瓣上的最热短评侧面佐证了观众对《长安十二时辰》视觉呈现的认可。

无独有偶,同天上线的《陈情令》也在视觉上下了番苦功夫。据了解,该剧搭建面积达到十余万平方米,场景数达到300多个,这其中还不包括自然外景。此外,剧中纯戏用道具达到200多件,相关设计图纸达到2000张。在剧情被原著党诟病的情况下,视觉上营造的古风韵境同样为其扳回一城。

不难发现,好的视觉体验是两部热播剧聚拢观众、提升口碑的重要原因。随着观众审美能力提升,内容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尤其如今市场上“竞品”遍地,普通的“讲故事”已经很难吸引、留存观众,影视剧的视觉文化因此得到空前倚重和运用,并逐渐发展为爆款助力。

“视觉文化”分野:电影造“盛宴”、剧集偏写实

影视作品的视觉文化,可以简单理解为作品借服化道达成的视觉体验,与导演、摄影、灯光、特效、动作、服化等各项分工紧密相关。

在内陆影视产业的发展中,电影和剧集间曾形成针对视觉文化的分野:以导演意志为驱动的电影,将视觉打造成了具有导演审美的“风格”,彰显着作品的高级感;而以大众口味为驱动的剧集,视觉呈现更偏向于写实、纪实,承担着近似于“物料”的功能。

换句话说,所谓的“视觉盛宴”,曾主要出现在电影作品中。

以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为例,从早期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商业片范畴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影》,张艺谋对光、影、色彩和场景的娴熟运用,使得“视觉冲击”成为他的标签和作品的烙印。

如去年9月上映的《影》,区别于《英雄》中大块的、华丽且浓烈的配色,以罕见的黑白水墨画风加上琴、筝、围棋、屏风、烟雨、八卦图等视觉元素的运用,对应电影的阴阳主旨、权谋杀局。

除张艺谋外,李安、王家卫、吴宇森、徐克、侯孝贤、陈凯歌等导演均是擅长在作品中大玩视觉文化的代表人物,张叔平、曹久平、叶锦添、奚仲文等美术指导也借电影作品声名鹊起。这些大导和大师以古代的、或后现代的视觉风格,合力勾勒出了极致的东方美学。

而就在“电影美学”成为电影一大“卖点”的同时,剧集对视觉的打造则粗粝原始得多。无论是《甄嬛传》《步步惊心》《花千骨》等古装剧,还是《欢乐颂》《白鹿原》《离婚律师》《何以笙箫默》《老九门》等近现代剧,都很难说在视觉上有什么造诣,即便是改编自金庸作品的内陆版《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等,也谈不上“电影质感”。

笔者认为,剧集视觉文化长期弱于电影视觉文化的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由于剧集整体时长远超过电影,故事框架更为复杂,涉及的人物、道具、场景更多,极难实现精细化的制作;其次,两者间制作成本存在巨大差异,预算低的剧集无法负荷“视觉盛宴”所需的高昂成本;更关键的是,剧集和电影间播出介质不同,以往,剧集播放的载体是电视,电影则专供院线银幕,想在电视上下视觉功夫,无异于“杀鸡用牛刀”。

制作费加码、流媒体入局,剧集开始呈现“电影质感”

2015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上线了两部作品,其一是山影出品、正午阳光制作的《琅琊榜》,其二是掀起了全民讨论热度的网剧鼻祖《太子妃升职记》,两者将国剧视觉文化拉入了新阶段。

《琅琊榜》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淡雅古风,美术指导邵昌勇将这种美学风格定义为“实而不华,注重写实”,剧中场景及衣冠服饰设计以魏晋南北朝风俗为参照,整体较为清淡,而隐藏在克制的视觉语言下的,是权谋、复仇的故事肌理。其中笔者最难忘的一个画面,是江左境内“梅长苏”出现时的水墨湖景,雾气若隐若现,君子泛舟而行,正是这个画面,让“琅琊榜首,江左梅郎”的形象深入人心。

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考究,正午阳光一跃成为“国剧良心”的代名词,并斩获可观的商业回报——有消息称《琅琊榜》仅网络版权销售就达8000万元,而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琅琊榜》在电视台、互联网以及海外的版权收益总和,已让出品方收回了1.1亿元的投资成本,未来的版权销售还将在游戏等方面持续发酵”。

《太子妃升职记》则是低成本、全新人阵容,却凭服化道审美实现口碑逆袭的典范,海岩之子侣皓吉吉、张天爱、盛一伦、于朦胧等均凭该剧一战成名。

“一大一小”两部剧向行业展示了一条新的爆款思路。与此同时,热钱涌入,影视公司资金基础空前夯实,影视作品预算飞涨;优爱腾等视频平台继续内容投入无上限的“烧钱大战”,侧面使得出品方的营收渠道增加、议价权提升;观众则愈发“见多识广”,优质作品必须经得起放大镜式的检视……种种变化反映到制作层面,则是制作费开始向视觉倾斜。

《天盛长歌》的极致唐风,《延禧攻略》的“延禧莫兰迪色”,《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深宅大院,《大江大河》营造的年代感,到《长安十二时辰》的壮丽街景、市井烟火……呈现“电影质感”的作品不断涌现,国剧视觉文化高度被一次次刷新。

而除对剧集本身的品质、口碑有着增量效果外,视觉文化还发挥出长尾效应,《天盛长歌》作为古装文化产品“出海”登陆Netflix,《长安十二时辰》甚至带动了西安的旅游热度。

国剧视觉文化逐步成型,我们需要警惕什么?

国剧视觉文化逐步成型,但需要警惕的是,首先,所谓“视觉盛宴”,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开美颜、上滤镜。

在《磨皮、调色、美颜、滤镜,剧集画面失真成常态,“限糊令”还远吗?》一文中,【锋芒智库】曾讨论了新版《新白娘子传奇》《我只喜欢你》等作品滥用滤镜的现象,认为其“既是对观众审美更迭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影视作品肆意跟风、缺乏创意、同质化、失去审美标准下的危险警告”。在观众的切实诉求下,视觉升级切忌走捷径、走偏门。

同时,“电影质感”补的了面子,补不了里子——钱到位了视觉不至于太差,但讲故事就不是人人都会了。

《长安十二时辰》及《陈情令》尽管画面精美,但开播以来,围绕两者剧情、剪辑、人物设定等方面的争议却从未消停过。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近日曝光预告片,虽然场面恢弘,但网友仍不满预告片中东方主义元素的胡乱堆砌。即便是张艺谋这个级别的导演,也有不少观众评价其作品中那些美轮美奂的场景是“视觉强奸”、是“迎合海外市场的商业伎俩”、弱化了故事内核,认为其艺术造诣反倒在“拍大片,大场面”的惯性中停滞不前。

在视觉上花的心思能成为内容营销上的一大传播亮点,直接且迅速地传递给观众,往往也能被观众认可,形成讨论度和热度,但内陆影视产业已经迈入内容为王的时代,优质内容才是最终的落脚点,“讲一个好故事”依旧重于“讲一个漂亮故事”,因此,在视觉升级的行业趋势下,从业者必须警惕形式大于内容,提防“视觉抢戏”。

近两年来,互动剧、竖屏剧、短剧、微剧等新内容业态涌现,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迭代,未来,一部好剧的标准,或将要“打通五感六觉”——视觉升级,仅是一个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有些观众没能等到《长安十二时辰》的精彩收尾
《长安十二时辰》“裸播”豆瓣8.7分,马伯庸IP终于找到了正确打开方式?
总是被排挤的“帝王艳后”,到底何罪之有?
制片人梁超:打造制剧品牌,中国故事要走得长远
《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九州缥缈录》等聚集这个夏天,你最喜欢哪一部?
撞档《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大宋少年志》靠什么逆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