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加特林机炮

加特林机枪是由美国理查·乔登·加特林在1860年代设计的手动型多管机关枪,是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后,加特林机枪输入中国,当时称其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加特林机枪是威力最大的枪,现经改良后每分钟可发射3000发子弹。该型机枪也是清军以及日军最早装备的机枪种类,当时称为“格林快炮”。在发明之初就拥有每分钟600转的致命射速,于1862年取得专利。首次使用于美国南北战争,在与印地安人的战争中,以及19世纪末美西战争中大量使用。

中文名: 加特林机炮 英文名: Gatling Gears
国家: 美国 类别: 机枪
研发日期: 1860年 设计师: 理查·乔登·加特林

加特林机炮 - 发明背景

加特林机炮图册

马克沁发明利用后坐力完成自动循环的连发武器之前,那些企图加快武器射速的方法都是利用机械外力,其中比较成功的要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加特林博士发明的加特林机枪。

在1862年,理查德·J·加特林发明了一种利用手摇曲柄、多枪管、机械自动装填的速射武器,被命名为“加特林机枪”(也有音译为“格林式机枪”)。在马克沁发明利用火药后坐力完成自动循环的内能源机枪之前,“加特林机枪”是比较成功的连发武器。这种机枪通常由6至10根枪管“捆”成一圈,当射手摇动曲柄时,这一圈的枪管便旋转起来,并装填入枪弹发射,其射速在每分钟可超过200发——现在看起来很慢,但在单发步枪的时候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而加特林博士发明的这种转管机枪的原理也被命名为加特林原理。

但当1890年马克沁机枪出现后,这种笨重、难操作的武器马上就显得落伍,当时加特林尝试过通过电动机来提高射速和让射手更省力,但由于枪的重量太大,而且当时的观念认为每分钟超过3,000发的高射速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所以随着内能源自动武器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加特林机枪便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加特林机枪装填、击发、抽壳的示意图图册

在1940年代后期,由于喷气式发动机的出现,使战斗机的速度越来越高,因此在空中缠斗中飞行员射击的机会也变得更少,瞄准射击的机会稍纵即逝,而传统的机枪则因为射速太慢而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射弹数。为了增加飞行员在近距空中缠斗中的胜算,美国空军启动了“火神计划”(vulcan——“武耳堪”或“伏尔康”,是古罗马神话中司锻冶之神,也是火神。),由通用电气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一种超级射速的自动武器。

马克沁发明的内能源自动原理是通过自动机往复运动,依次进行装填、射击、抛壳的动作;而“加特林原理”是同一时间在不同的枪管上分别进行着装填、击发和抛壳的动作,因此让射速提高的空间更大。

通用电气公司利用加特林原理研制出来的这种高射速航炮被命名为M61“火神”航空机炮。由于这种高射速原理很适用于机载武器或防空用途,“火神”炮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家族,并出现了发射多种不同弹药的型号,包括有30mm、25mm、20mm、.50 BMG、7.62mm和5.56mm多种口径,武器的射速从每分钟750发到每分钟10,000发不等,枪管数有7根、6根、5根、4根和3根。尤其是6管7.62mm口径的M134“迷你炮”机枪,被广泛装备,用于攻击机、直升机、武装车辆和舰艇。

加特林机炮 - 设计及原理

初期的加特林机枪结构较为简单,使用手摇转柄,各枪管依次旋转到“12点钟”位置时击发,有利于提高射速和枪管散热。在每根枪管的回转一周的过程中,其相应的枪机在和枪管一起旋转的旋转体导槽内作往复直线运动,完成输弹入膛、闭锁、击发、开锁、抽壳等动作。后经改进后,旋转能源来自于电动机(外力)或弹药气体压力(内力)。外力方式多为西方国家军队使用,内力方式多为当时前苏联阵营国家军队使用。

加特林机炮 - 主要特点

1862型加特林转管机枪有两种不同结构。第一种使用的是独立的钢制弹膛(弹膛与枪管分离),它的尾部封闭并装有撞击火帽。射手通过摇动曲柄带动沿圆周均匀排列的枪管旋转,装满弹药的弹膛从供弹料斗中进入到每根枪管后面的闭锁槽中。当枪管转到某个特定位置时,击针将弹药击发。而枪管转动到另一位置时,射击后的弹膛退出机枪。弹膛可以重复使用,枪管旋转一周可完成6发弹药的装填、击发和退弹,每分钟达到了200发的射速,但是存在火药燃气泄露等缺点。为解决这一难题,加特林使用了当时开发的独立金属弹壳弹药。这种弹药结构被后来所有机枪的设计者沿用。

另一种结构使用的是0.58英寸口径的铜质弹壳边缘发火式弹药。在克服如何使独立的弹膛与枪膛同轴这一难题上,加特林使用了锥形枪膛,枪管后部直径更大,使得弹丸进入枪管更加容易。但在解决装填问题的同时,产生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由于枪膛直径过大,弹头在飞行过程中翻滚。于是加特林将独立的弹膛与枪管合二为一,开发了性能有显著改善的1865年模型,这个模型成为后来转管武器的蓝本。

由于种种原因,加特林转管机枪在美国内战期间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但他还是把全部精力用于转管机枪的研制和改进工作中。1562型、1565型、1893型等十几个型号的转管机枪先后问世,口径有0.30英寸、0.45英寸、0.58 英寸、1英寸、13毫米等,管数有6管、10管等,供弹具有料斗、弹夹、弹匣、弹鼓及弹带等。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后期的转管武器在技术上也已相当完善了。

从1884年开始,采用管退式、导气式、自由枪机式和半自由枪机式等自动原理的自动武器陆续被发明。同这些单管自动武器相比,加特林转管机枪的优势不复存在,缺点却更加明显。当1903年理查德·乔丹·加特林的漫长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多管手摇式转管机枪已基本消失。世界上大部分军队转而使用自动武器,如管退式马克沁机枪,导气式勃朗宁机枪和哈其开斯机枪。许多加特林机枪被当作废铜烂铁,彻底销毁,另一些则湮没在积满灰尘的仓库中,或被发掘利用在博物馆、私人收藏馆中进行展览。[1]

加特林机炮 - 型号

现代的加特林机枪主要出现在20世纪40~50年代, 但已经不是古老的手摇发射了, 改用电动机或者液压马 达驱动, 最大射速达到6000~10000发/分。

A-10 雷霆二式攻击机上的30毫米GAU-8多管机炮图册

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mm“火神”机关炮(1959年), F-14, F15, F-16, F/A-18等著名战斗机都是使用“火神”炮。液压驱动, 电击发, 采用无链供弹系统, 最大射速6000发/分。

美国

M61型 20-mm"火神"机关炮(1959年),美军战机主航炮。M61有一种导气式原理的GAU-4型(陆军编号 M130), 由于增加了导气机构, 枪身重量比 M61型重约4.5kg, 但不需要驱动马达, 总体重量要轻约20kg。

M134型 Minigun 7.62-mm 6管机枪(1963年, 空军编号GAU-2, 海军编号Mk 25 Mod 0)常作为舱门机枪。电力驱动, 射速为每分钟 4000发(高速)或2000发(低速). 主要安装在各种直升机舱门。 主要是因为越战期间, 美军发现直升机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轻武器的袭击, M134就是用来赶苍蝇的。 电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 射速不超过1800发/分, 甚至有时只有250发/ 分, 为的是减低后坐。

M197型 20-mm机关炮(1967年), M61型的轻量版,只有3管。射速750~1000发/分。 主要装备 AH-1“眼镜蛇”等型号直升机。

XM214 Microgun 5.56-mm机枪, 20世纪70年代, 6管,步枪口径, 根据电机大小的不同, 射速从400~10000发/分不等。 携带1000发实弹时全重 38.5kg, 长104cm. GAU-8型 30-mm“复仇者” 7管机关炮(1977年), 主要搭载于“雷电”A-10战机, 射速约4000发/分。 主要用于反坦克, 火力凶猛。

GAU-19型 12.7-mm机枪(1983年), 最初为 6管, 标准型为 3管。 射速1000~2000发/分, 主要供地面车辆使用。 以上是机枪/炮的原始型号, 还有其他衍生出来的机炮吊舱型号, 车载型号等。

苏联

ГШГ-7.62机枪(GShG-7.62),20世纪60年代。
ГШ-6-23机关炮(GSh-6-23),苏军战斗机主航炮。

中国

CS/LM12型,(2012年)中国军队使用的车载6管加特林机枪。
730型,中国军舰使用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1130型,(2012年)730型的11管放大版本,装备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

加特林机炮 - 现代

近代的加特林机枪以电子系统运作,并常见于战斗机及攻击机等军用飞机上,口径亦比早期版本为大,而“加特林机枪”这个名词也变成了采用加特林原理运作的多管机枪及机炮的称呼。而近迫武器系统,则是由电脑全自动操作的加特林机炮。

加特林机炮 - 历史功过

加特林图册
19世纪末期,它是欧洲各国控制并扩张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经过改进后的加特林机枪射速最高曾达到每分钟1200发,这在1882年是个惊人的数字。但它也存在一个问题:它的最大弱点是射手在战场上由于激动和杀红了眼而不能控制自己,会发疯似得把手柄转动的越来越快,造成机枪卡壳或爆膛。

加特林转管机枪从诞生之日起,工作原理就决定了其具有能连发射击,火力猛等优点,但也存在重量大、机动性差等缺点。正如许多其它发明一样,在军用领域,加特林转管机枪是“早产儿”——军事思想还没有为其诞生做好准备。

1862年并不存在对转管机枪的战术需求,因为当时军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将一挺机枪作为大炮使用,转管机枪不能给人以深刻印象。而将机枪用在步兵进攻中作为近距离支援武器的思想,直到 1898 年才由美国陆军进行了论证。更为不幸的是,就在加特林和其他的天才发明家们不断解决技术难题,努力完善各自发明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发明创造掘好了坟墓——为自动武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884年开始,采用管退式、导气式、自由枪机式和半自由枪机式等自动原理的自动武器陆续被发明。同这些单管自动武器相比,加特林转管机枪的优势不复存在,缺点却更加明显。当1903年理查德·乔丹·加特林的漫长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多管手摇式转管机枪已基本消失。世界上大部分军队转而使用自动武器,如管退式马克沁机枪,导气式勃朗宁机枪和哈其开斯机枪。许多加特林机枪被当作废铜烂铁,彻底销毁,另一些则湮没在积满灰尘的仓库中,或被发掘利用在博物馆、私人收藏馆中进行展览。这个原因很简单,一是加特林机枪操作需要4个人,而马克沁机枪只需要1个人便可以完成。二是射速,虽然每分钟200发已经很快,但是其他机枪例如马克沁机枪,射速可达每分钟600发。三是万一在战斗中卡壳,处理起来十分困难,而其他机枪在这方面完善的很好。

到了现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应用在机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空军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机炮。 现在的加特林机枪和机炮,无非是把当时枪管旋转的动力来源,由手动改为电动或者依靠后座力来驱动枪管旋转。前者成为外能源,后者为内能源,美国使用的加特林机炮喜欢使用外能源,而苏联则喜欢用内能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特林的发展史
一分钟7200枚子弹,瞬间把坦克打成筛子,究竟是什么超级武器?
六管加特林机炮可装骆驼上射击:150年前中国就有了
加特林机枪为什么不需要专门的散热系统?
机枪猛兽——加特林的诞生!
“终极死神”加特林重机枪:百米内可击穿任何装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